01
瑪莎格拉姆說:悲痛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如果你曾經悲痛,一定在悲痛裡獲得了力量。所有生命的覺醒都要靠悲痛去打開。冰山上的雪蓮,懸崖上的青松,曠野上無人問津的野百合,都曾經在悲痛中醒來,找到了真正的生命意義。
令人尊敬的悲痛。
看了一個舞蹈,看得淚流滿面,用舞蹈表達抑鬱症。
東方衛視的每周六熱播的「舞者」,初賽已經完成。
「舞者」就是用舞蹈去表達生命力。
初賽第三場,有一個叫李思怡的女孩,她從小學習舞蹈,畢業於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之後去南京工作,那是一個高薪的工作,但是不能跳舞了,因為不能跳舞,她得了抑鬱症。她反反覆覆三次住院,才從抑鬱症裡走了出來。
她說開始住院的時候,有不好的念頭,經常會傷害自己,護士就會把她綁起來,為了防止她傷害自己,把她關在了一個窗子很小的房間,她就在那個小窗戶裡,去看外面來來往往的行人。沒有自由,就像關在一個空中監獄。那個時候充滿了對自由的嚮往。無論外面的人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都是有自由的,而一旦生了病,就連自由都沒有了。為了重新擁有生命的自由,她決定好起來,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生命是一場別樣的舞蹈,舞蹈是生命的剎那感悟。
舞者李思怡,因為服用抑鬱藥,她胖了20多斤,像金星老師說的那樣,她身上已經被藥物抹去了很多專業舞者的痕跡。
舞蹈的一開始,她穿著一套家常的灰色家居服,帶我們進入一段深情地音樂,她雙手掩面,只露出悲痛的眼神,訴說著,在抑鬱中的那些痛苦往事,身體的揮舞表述著在抑鬱中的掙扎,坐在地上不停f地後退,感覺就要退無可退了,側身倒在地上,這是被抑鬱的大巴掌,打倒的姿勢。
李思怡說把這段舞蹈獻給同病相憐的人。我想屏幕前無論有過抑鬱的還是沒有抑鬱的,看了這段舞蹈,都會對生命、對抑鬱有一個新的解讀。
李思怡用生命的質感,感動了螢屏內外的觀眾,不但贏得了導師的讚賞,也贏得了觀眾的青睞。
在諮詢的臨床過程中,很多人都是因為抑鬱來了,而改變了生活的軌跡。
當抑鬱來的時候,你發現你不知不覺中被囚禁了一個灰色的牢籠。在這個灰色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而陪伴你的是悲傷、是眼淚、是無助、是絕望。
抑鬱之痛其實是身體內部的痛,是心靈的捆綁和鞭撻,你會感覺你的心被纏住了,然後被一條無形的鞭子在抽打,你會感覺你身體裡都是這種被鞭打的痛。你沒有辦法跟別人說,因為它很難懂。
03
所以當抑鬱的時候,不要一個人承受這樣的痛,要找一個能懂你的諮詢師,讓他幫你找到那根鞭子,解開你心靈上的繩索。
只要你願意,所有的抑鬱都可以療愈。
抑鬱很痛,就像一場煉獄之行,但是經過了這樣的煉獄,你發現你離你自己的生命近了,你懂得你那些痛苦的情緒了,你懂得你自己了,等你再走出來的時候,你會獲得豁然開朗的生命狀態。
中了抑鬱的毒,然後有了對抑鬱的抗體。
所以悲痛是值得的,它值得我們痛苦和哭泣。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