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好睇!歐凱明演活粵劇傳統劇目《馬福龍賣箭》

2020-12-22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

家道中落報國無門,被嶽父威逼「休妻」;生活所迫,街頭賣祖傳寶箭,幸遇元帥胡夢熊,被邀共赴沙場抵禦西遼侵略;一箭制敵,立下顯赫戰功,封王榮歸故裡……9月14日晚,由廣州粵劇院創排的經典傳統粵劇《馬福龍賣箭》在第十屆廣州藝術季上精彩展演。

粵劇《馬福龍賣箭》現場劇照

在長達2個多小時的演出裡,主演歐凱明、陳韻紅等把這一出經典粵劇南派傳統劇目演活了,讓戲迷過足戲癮。(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還原傳統粵劇表演風格

《馬福龍賣箭》是經典粵劇南派傳統劇目,取材於古本《李槐賣箭》。此劇是粵劇小武金山貞的看家戲,後經新過金山貞和粵劇名伶靚少佳的精心錘鍊,南派武功更見特色。

1957年,該劇由粵劇編劇何建青與靚少佳整理改編,靚少佳導演,靚少佳、盧啟光等主演。1992年,廣州粵劇團以該劇參加在香港舉行的「兩廣南派粵劇匯展」,由陳少棠、盧啟光主演。

粵劇《馬福龍賣箭》現場劇照

本次演出的該劇由廣州粵劇院下轄的廣州紅豆粵劇團創排,邀請了粵劇編劇蕭柱榮進行劇本整理,吳浩劍擔任導演,著名掌板師傅陳焯榮擔任擊樂指導。

該劇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飾演馬福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陳韻紅飾演馬福龍妻子陳月娥,盧文斌、何瑛華、吳俏紅、蔡金敏、李庭輝、陳美娟等在劇中出演重要角色,與廣州紅豆粵劇團近百名演職員共同參演了本劇。

粵劇《馬福龍賣箭》現場劇照

歐凱明(左)、陳韻紅分別飾演馬福龍與陳月娥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還原該劇的傳統粵劇表演風格,本次創排還特別邀請蘇輝、倪惠英、陳少梅、何篤忠、吳寶志、葉兆柏、梁從風、曾日祥、鄭衛國、陳焯榮、蔡孝本等粵劇前輩擔任作品藝術指導。

歐凱明(右)、蔡金敏表演粵劇武技

向靚少佳等粵劇前輩致敬

據導演吳浩劍介紹,《馬福龍賣箭》全劇已經多年未上演,全劇也未留下影像資料,目前僅有由陳少棠、盧啟光主演的《馬福龍賣箭》中的「賣箭」一折存有影像資料,這一折也是當今舞臺上常演的、知名度很高的粵劇南派折子戲。

歐凱明(右)、盧文斌表演南派武技手橋

「《馬福龍賣箭》作為經典粵劇南派傳統劇目,我們在排演過程中,運用了南派武技手橋,還有南派把子,如一炷香、摳的等,以及傳統排場。」吳浩劍說到。

歐凱明表示,重新將傳統經典粵劇《馬福龍賣箭》全劇搬上舞臺,一方面是要向靚少佳、陳少棠、盧啟光等粵劇前輩致敬,另一方面是想做好粵劇的傳承。「這部作品是前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要一代代傳承好,現在是我演,同時我也教給徒弟們,把優秀作品傳承下去。」

歐凱明(中)、陳韻紅(左)在表演中

演出當晚,觀眾反響十分熱烈。該劇緊湊的劇情、精湛的武戲表演、演員富有張力的表演,令全場觀眾拍爛手掌叫好。 記者了解到,該劇在內部彩排時,江西省劇協主席、著名採茶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龍紅,著名徽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龍斌特意趕來現場捧場,並給予很高的評價。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孫 磊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何嘉昕

相關焦點

  • 重排經典,南派傳統劇目《馬福龍賣箭》再登舞臺
    據導演吳浩劍介紹,《馬福龍賣箭》全劇已經多年未上演,也未留下影像資料,目前僅有由陳少棠、盧啟光主演的《馬福龍賣箭》中的「賣箭」一折存有影像資料,這一折也是當今舞臺上常演的、知名度很高的粵劇南派折子戲。
  • 粵劇《譙國夫人》北京首演,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晉京巡演圓滿成功
    粵劇《譙國夫人》在北京演出成功,為本次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晉京巡演劃上了圓滿句號。飾演「華乃」的廣州粵劇院黨總支副書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說:「《譙國夫人》這次在北京演出,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很新穎的舞臺形式,既有傳統粵劇特色又有創新,北京觀眾反應很好,比較認可。」
  • 大型粵劇《梁啓超》公演
    全劇在舞臺表現力上拓展和豐富了粵劇藝術的外延和內涵。既保持傳統粵劇的基調,又借鑑和吸收其他藝術的表現元素,賦予了該劇一種端莊大氣、質樸高雅、充滿時代氣息的全新藝術氣質。尤值一提的是,以歐凱明、崔玉梅為代表的一眾演員,用大量富有戲劇性的細節表現人物,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凸顯了藝術效果。
  • 廣州全力打造中國粵劇文化中心,粵劇院新址7月前建成使用
    頂層設計: 拓展粵劇文化傳承發展空間 粵劇是廣東傳統大戲,也是廣府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站在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振興粵劇,廣州責無旁貸。
  • 近200位粵港澳粵劇名家齊聚廣州唱好戲
    據悉,《粵劇表演藝術大全》是在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由廣州市宣傳、文化部門和粵港澳粵劇界攜手合作的一項具有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藝術之深遠意義的重大文化工程。今年喜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粵劇成功申遺10周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陸續出版發行,特隆重獻上這臺題為「此物最相思」的首發式晚會。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獻演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獻演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宋金峪 梁喻  2020-12-08 本場演出彰顯傳統粵劇的鮮明特色和文化價值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如火如荼 粵劇如何傳承與創新?
    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等活動,受到粵劇愛好者的追捧。粵劇於2009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粵劇入選「世遺」已步入第二個十年。11月29日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粵劇日」,從粵劇節期間的多項活動以及多方反饋來看,新時期粵劇的傳承與發展始終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 為了這樁盛事,逾200名粵劇名家齊聚廣州
    本次演出以多種藝術手段呈現《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豐厚內容,通過短小精悍、異彩紛呈的名劇名曲薈萃以及唱念做打表演,彰顯傳統粵劇的鮮明特色和文化價值,展示出當代粵劇人的敬業精神、團結風氣和藝術光彩。倪惠英、丁凡、歐凱明、曾小敏、阮兆輝、彭熾權、馮剛毅、黎駿聲、梁耀安、曾慧、郭鳳女、陳韻紅、梁淑卿、蔣文端、麥玉清、瓊霞、崔玉梅、蘇春梅、吳非凡、黃偉坤、林家寶、彭慶華、孫業鴻、張雄平、郭建華、陸敏渭、黃春強、鄧志駒等一眾粵劇名家悉數登臺表演。
  • 粵劇「梅花」們唱新歌傳遞溫暖抗「疫」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廣州的文藝院團雖然舞臺停演,但文藝團隊沒有歇著。他們中有的推出抗「疫」作品,有的宅家中花式練功保持狀態,有的開始籌劃疫情過後的節目,隨時準備以良好狀態重返舞臺。粵劇「梅花」們唱新歌傳遞溫暖連日來,廣東粵劇界眾多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紛紛獻唱戰「疫」歌曲。歐凱明、黎駿聲、曾小敏、蘇春梅、吳非凡、瓊霞、李淑勤、蔣文端等數朵「梅花」用歌聲傳遞溫暖,助力戰「疫」,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
  • 粵劇電影《睿王與莊妃》殺青 倪惠英歐凱明笑談「火花」碰撞
    倪惠英與歐凱明由著名戲曲電影導演馬崇傑執導,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歐凱明主演的電影《睿王與莊妃》近日在北京懷柔殺青。這是兩位粵劇大咖第一次正式合作,接受媒體採訪時,倪惠英笑稱合作過程中與歐凱明「發生過激烈爭論」,但其實雙方都是從戲出發,「這是擦出火花,讓整部戲有了更好的效果」。歐凱明同樣表示,雙方的「碰撞」很有成效,自己也從中獲益良多。
  • 名家新秀聯袂 粵劇《譙國夫人》北京首演成功
    12月19日晚,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粵劇《譙國夫人》在北京保利大劇院舉行,該劇由國家一級演員曾小敏、歐凱明、黎駿聲、彭慶華、文汝清等聯合主演,由著名編劇王新生、梅曉擔任編劇,著名粵劇編劇家陳錦榮、青年編劇馮敏儀擔任粵劇改編,國家一級導演張平執導。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發布,珍貴音頻多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
    編委會計劃在今後兩年的時間裡,完成其餘三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的編纂和出版工作。發布會現場去年出版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做打卷》,得到了戲曲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今年5月,在羊城書香節十大好書評選活動中,《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做打卷》榮登榜首。
  • 粵劇又一典籍問世!《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將於12月8日首發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即將首發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據悉,該書編委會還計劃在今後兩年的時間裡,完成其餘三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的編纂和出版工作。難得的是,在諸多音頻中,大多數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的曲目,這也是「唱念卷」跟其他粵劇著作的一個重要區別。編出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在「唱念卷」的6個分篇中,極具特色的是「語音聲韻篇」。這一篇包括廣州話聲韻和粵劇舞臺官話。
  • 粵劇申遺成功=前途無憂? 背後有何曲折內幕?
    核心提示2009年國慶期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被宣告正式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消息傳來,海內外粵劇愛好者為之激動難捺,奔走相告。來自粵港的林家聲、丁凡、文千歲、倪惠英、彭熾權、歐凱明等20多位大老倌,同聚紅館,連續兩天舉行「粵港澳紅伶齊唱賀國慶」粵曲演唱會,受到香港戲迷的空前追捧。
  • 綠城天天有「好戲」 精彩劇目演不停
    這個十一長假,鄭州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第四季暨鄭州市首屆「黃河杯」小劇場藝術節精彩啟動,與傳統大劇場不同,小劇場表演空間較小,演員與觀眾接近,文化氣息濃鬱。它一般藏於都市街頭小巷以及新興商業綜合體、文化產業園區內,演出劇目以戲曲、相聲、舞臺喜劇為主,演員不多,形式活潑,內容更接地氣,門票價格更親民。
  • 國際粵劇節出新招:英語唱粵劇 網絡小說上舞臺
    南方網訊 名躁一時的網絡小說《悟空傳》改編成粵劇,而金髮碧眼的老外用英語唱傳統粵劇,夠「另類」吧?記者昨天(10月14日)獲悉,這兩場粵劇表演將在第四屆羊城國際粵劇節期間亮相。  「另類」演出吸引新人類  誰說粵劇只是唱給老人聽的?
  • 與前衛藝術混搭表演 傳統粵劇為走近市井百姓主動出擊
    傳統戲曲與現代都市真的格格不入?粵劇觀眾一定是老人或者老土的人?一組趣味盎然的戲曲人物街頭照片,一場另類的粵劇與前衛藝術混搭表演,一次粵劇與動漫結合的新嘗試,還有幾場粵劇與詠春校園講座、快閃遊戲……這些「不約而同」的行為藝術,正顛覆著人們對傳統戲劇的認知與觀感。有贊有彈,有理解有費解。
  • 「南國紅豆」京城飄香 思享無限直播粵劇《夢 紅船》晉京巡演_文化...
    「南國紅豆」京城展露芳菲,12月15日19:30,廣東粵劇院將攜優秀劇目粵劇《夢 紅船》走進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晉京巡演,向首都人民展示粵劇作為嶺南文化象徵的獨特魅力。
  • 久演不衰劇目漸為人淡忘 劇目傳承要有"人"
    ●劉厚生:優秀劇目保留要與時俱進  ●曲潤海:優秀劇目保留要靠優秀演員  ●郭漢城:擺脫急功近利的創作動機  在中國戲曲現代戲優秀保留劇目展演期間,人們發現,不少現代戲名作隨時光流逝而逐漸為人淡忘;但也有一批優秀劇目像滬劇《蘆蕩火種》、豫劇《朝陽溝》等依舊在舞臺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