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講解-
工具:炭筆、素描紙(牌子隨意)、高光橡皮等
>>>【1】首先在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有一個合理的構圖,本張靜物大致為三角形構圖,主體物為罐子,與高腳杯、橘子等形成一個三角形,確定好這樣的構圖,然後勾勒出每個物體的輪廓,並且交代明暗關係;
圖P1↓
>>>【2】這一步我用到了木炭條,用衛生紙蹭木炭條將物體的明暗關係交待出來,比較清晰的部位要用紙筆去刻畫,拉開比較強烈的明暗關係;
圖P2↓
>>>【3】這一步主要用高光橡皮進行減法,將上一步擦過的地方進行提亮,使其黑白灰關係更加明顯;
圖P3↓
>>>【4】我是在罐子開始進行細緻刻畫的,在上一步基礎上,用稍硬一點筆,對罐子進行深入塑造,拉開黑白灰關係,留出高光,交代反光,同時也交代好罐子與背景的關係;罐子上的布條注意褶皺變化;接著對高腳杯進行細緻刻畫,對於透明玻璃杯來說,該重的地方一定要壓到位,亮的地方要提出來,這樣才能通透起來;
圖P4↓
>>>【5】接著對橘子進行刻畫,在明暗交界線的基礎上,用稍硬一點的筆,加強橘子的硬度,要注意明暗變化和凹凸起伏變化,橘子梗的位置也要找準明暗面;
圖P5↓
>>>【6】同樣的方法刻畫另一個橘子,這個橘子比較靠前,所以要加強它的明暗對比關係,才能更加突出;
圖P6↓
>>>【7】對於毛筆來書,他就相當於一個柱體,找準它的明暗交界線,自然就會立體起來,由於支稜起來,在桌面上形成的投影相對比較遠,這一點要注意,還有就是筆頭的毛質要一絲絲的刻畫出來,還要有明暗變化;
圖P7↓
>>>【8】最後對另外一個橘子進行刻畫,這對比上一個橘子,明暗對比會弱一些,因為相對比較靠後;
圖P8↓
>>>【9】加深襯布的暗面,增強明暗關係,同時襯布的軟度要用相對軟一點的調子來刻畫;桌面的亮暗變化也要處理好。上面的木質紋理更應該凸顯出來;
圖P9↓
>>>【9】做最後調節,找一找整體效果,最終完成!
圖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