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素描初學者不知道罐子怎麼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素描靜物中——素描罐子的畫法。罐子在素描靜物繪畫中可以說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靜物了,罐子的形體和結構也都很有特點,熟練掌握罐子的畫法可以說是很有必要了。話不多說,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了解罐子的結構特徵
我們經常畫畫的小夥伴應該對下面的這種罐子不陌生,一般來說罐子都是有一個罐口和罐身組成的,有的罐子還會有其它的一些裝飾,圓環、壺嘴、把手等,但罐子的外形一般都是偏圓潤的、質地比較光滑(或者粗糙)。如果仔細觀察罐子的結構,也會發現很多罐子在我們實際起形的時候,並不能用簡單的一條線去概括,它會有自身的轉折、厚度等細節,因此我們在畫罐子的時候要整體考慮,這樣畫出來的罐子結構造型等方便比較準確。
接著在畫罐子結構的時候,我們要先找到罐子上下明暗交界線的位置,也就是罐子最鼓的部位,在這個部位畫上結構線,你會看到罐子的體積感立馬就有了。然後再繼續找罐子從上到下的結構線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去表現。將這兩組重要的結構線找出來,那麼你的罐子外形基本上就確定了。
最後還要重點說一下罐子上明暗交界線的問題,根據光線的不同,罐子會有兩條明暗交界線。一條是橫在罐子最鼓部分往下過渡的位置;另一條是罐子下半部從左往右的位置。還要了解的是明暗交界線是一個過渡面,不同物體的明暗交界線寬窄都不同,過渡的時候要自然,不要顯得過於突兀,層次表現的儘量豐富一些。
二、罐子塑造過程要注意的細節
1.對罐子罐口厚度的刻畫
很多初學者在刻畫罐子的時候容易忽略對罐子罐口的厚度刻畫。他們不會處理它的轉折關係和厚度。其實深入剖析下,罐口就是多了幾個小面,這個問題在畫結構素描的時候就應該解決了,學會對靜物形體進行剖析,那麼遇上再難的結構都可以變得簡單。而且罐子罐口的轉折也是比較明顯的,很直接,畫的時候記得做到膽大心細就可以了。
2.注意對不同質感的罐子進行不同表現
一般我們繪畫遇到的罐子分為兩種:瓷罐和陶罐。
瓷罐子質地光滑、質感較硬、吸光性和反光能力、高光比較強,同時暗部會有明顯的反光,刻畫的時候要留意周圍物體對反光部位的影響。陶罐質地比瓷罐粗糙,反光能力較弱。在畫此類罐子的時候注意把質感表現的不要太光滑,暗面的反光也要弱一些。
3.罐子身上的裝飾細節
有的罐子上會有一些小裝飾,罐口處有個圓環,或者有個把手,畫的時候心裡要清楚,罐子是主題,細節部分相當於畫龍點睛。因此在將罐子的整體關係表現好之後再刻畫細節,刻畫的時候也不要太過於精細,避免太跳,注意它們之間的前後位置關係。靠前的刻畫可以精細一些,靠後的概括一下即可,這樣更有利於表現罐子的空間體積感。最後提醒千萬不要沉迷於這些裝飾細節,避免因小失大,時刻記得畫面的主體是什麼。
三、塑造罐子的一些表現手法
無論畫哪種類型的罐子,無非就是先找形,接著找明暗交界線,再深入刻畫,最後進行畫面調整。在這些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形體比例、透視、質感表現要準確,注意整體的黑白灰關係。但其實在繪畫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對物體固有色的處理,比如我們在畫深色罐子時,可以先將明暗關係處理好再去加深固有色,這樣可以避免畫面整體「發灰」的現象。
在畫淺色罐子的時候可以這樣做,先找到罐子明暗交界線的位置,再圍繞罐子的形體結構去身日刻畫。以白色瓷罐子為例,因白色罐子質感比較細膩光滑,有著強烈的反光,那我們在刻畫的時候不要被反光所影響,先將罐子的整體關係表現出來,最後再去刻畫細節部分。
如果在平常的繪畫過程中遇到了形體比較複雜的罐子,那也不要著急。試著分析罐子的形體結構,從形體結構入手,一步步突破之後再去增加細節部分。罐子本身形體複雜的話,明暗交界線的變化也會增多,塑造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儘量的將罐子的層次變化刻畫的豐富一些,增加細節的變化,這樣最後完成的畫面內容會非常豐富且耐看的。
結語:素描繪畫重在積累,小夥伴們要多練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