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給老師「塞紅包」,家長倒不如把該做的事做好。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9月到來,大大小小的孩子們都開始了新學期之旅,同時也有一批新生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適齡的娃娃們開始上幼兒園了。
作為天生敏感多慮的寶媽,面對娃上幼兒園這種「大事」,自然會早早的做足功課。上到各個幼兒園的辦學背景,下到每個當班幼師的個人喜好,恨不得都扒個乾淨後再做出選擇。
但即便如此,最終確定了去哪所幼兒園,在臨開學的前幾天,還是會很擔心,甚至整夜睡不著,害怕孩子會在幼兒園不適應,出現各種狀況。
於是,很多家長都考慮,要不要給老師塞個紅包呢?
到底該不該給老師「塞紅包」?
昨天群裡聊到這話題,大家討論的熱烈異常,寶媽們也都各執一詞,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
嬌嬌媽說,「不送心裡不踏實啊,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總覺得不塞點兒紅包過意不去啊,給了好幾次,老師最後也收了,這說明肯定還是得送啊。」
桃子媽說,「我兒子今年上中班了,換了個老師,之前那個老師就不收紅包,這個老師也不收,幼兒園這一塊管的還是挺嚴的。」
萱萱媽則說,「其實我給老師送紅包主要還是因為孩子,我倒不是擔心老師對孩子不好,不敬業,而是我知道我家娃被老人溺愛的有些過分,自理能力很差,送紅包算是對老師彌補吧。」
另一個皮皮媽以前就是幼師出身,對這件事自然最有發言權,「其實說真的,我們老師每天才是最糾結的,相比之下孩子自理能力好一些,就比啥紅包都強。」
「很多家長只想著給老師送禮,擔心孩子,卻從未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我們有多糾結,我們不收你們的紅包、禮物,也會擔心的睡不好,收了心裡不安,不收又怕家長多心。」
其實,比起紅包,老師們更在乎的是家長的尊重和理解,尤其是老師偶爾會出現一下小疏忽的時候,家長的不理解會更讓人心碎。
比如孩子在學校回答問題答對了,但老師忘記了獎勵一顆小紅花,結果家長因此就到幼兒園大吵大鬧,甚至給老師直接扣帽子,這對老師的打擊才是最大的。
很多時候,相信老師,才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這比送了多少紅包都來得實在。
不給老師送禮,家長怎麼跟老師搞好關係?
還有些家長擔心,不給老師送禮,就不容易和老師搞好關係,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不被重視不被照顧。其實,如果你做好下面這幾條,不送禮照樣能和老師關係融洽。
1)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老闆最喜歡能力強事少的員工,同樣,幼兒園老師也最喜歡自理能力強、少讓他們操心的孩子。
所以,與其擔心老師照顧不好孩子,不如提前把孩子訓練好。教會他上幼兒園必備的技能。下面這幾條尤為重要。
儘量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能準確說明白要上廁所;自己能吃飯、上廁所、穿鞋脫襪;作息時間調整到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一致;對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認識,能準確說明白它們的名字;提前帶娃熟悉幼兒園,認識老師,熟悉環境。2)百分之百的信任老師,信任孩子
一旦找好了某個幼兒園,考察完畢準備把娃送去之後,家長就應該有這種心態和認知,百分之百的信任老師,信任幼兒園。收起自己的「柯南心」,沒事不打擾,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持。
孩子的一切其實從其每天放學後的狀態就能窺測一二,同樣的,家長也應該充分信任孩子,只要家長之前的教育到位,孩子在學校肯定會做的很好,至少不會太差。
因為一些幼兒園虐童事件的發生,家長們擔心也是正常的,但與其杞人憂天不如選擇之前就擦亮雙眼,一旦做出了選擇就別再胡思亂想,多和孩子溝通足矣,否則只能苦了自己也為難了孩子和老師。
3)尊重並且認可
在我眼裡,老師一直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職位,哪怕在外人眼裡只是「帶孩子」的幼師。
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孩子每天都在逐漸的獲取知識、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開闊眼界、獲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引導。這一切都值得感恩。
但有家長卻覺得,我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了,我花了錢了,孩子就理所應當的受到各種照顧,受到各種福利,對老師就可以挑三揀四,稍有不順就可以大加指責,甚至在公共場合呵斥。
這種行為在我看來真是愚蠢。你這麼做只會讓老師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尷尬,孩子和同學的關係也會變尷尬,到最後你還覺得孩子能被照顧?不正是家長自己把娃推到了邊緣化的圈子裡?
發自內心的肯定老師、給予老師尊重,遠比阿諛奉承或者送禮塞紅包要更讓老師們感到舒心。甚至有時候只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老師您辛苦了」,就足以讓他們倍感欣慰。
4)積極主動配合
除了信任和尊重之外,有些時候,班級的一些活動也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記得我小時候上幼兒園小班,因為我家住的離學校很近,放暑假時,班裡的幾盆花老師怕沒人澆水渴死了,就拜託我媽把花拿回家照顧一下,母親很爽快的答應了,老師一直很感謝。
因為類似的小事父母總是願意幫忙,之後上了中班、大班,老師們對我也都挺照顧的,現在想來,這其實就是一種相互成就的配合。
錦鯉媽咪有話說
其實說到最後,當過老師的朋友大致都會有這種感受,如果孩子本身很乖很懂事,那麼老師都會很喜歡,可如果正相反,孩子不懂規矩、沒禮貌甚至喜歡冒犯別人,那麼家長送禮再多老師也會倍感頭疼。家庭的教育遠比幼兒園的教育更重要。
教育的真正內核,還在父母身上。相比靠給老師送禮來緩解壓力,倒不如花精力更科學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