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監控拍下扎心一幕:有這3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2020-09-10 桃李創天下

作者 | 晨媽

前兩天,看到微博大V@遊識猷說了這樣一件事:

「某媽媽,在家裡搞了個雲臺攝像頭,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是否按時看書。

坐姿是否端正,還冷不丁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喊話,「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動畫片?(提高音量對智能音箱喊話)XXXX,暫停!」。

雖說故事裡的家長是為了輔導孩子的作業,但在房間裡裝監控、24小時監視孩子的行為,不僅起不到督促孩子學習的效果,而且也破壞了和孩子的關係。

之前就出過類似的事情:

一個14歲的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侵犯隱私,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而兒子則質疑父親「是不是不懂法」,兩人關係十分緊張。

很多家長用裝監控的方式督促孩子是一種無奈之舉,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著想,但這種行為本質上屬於對孩子的「過度控制」。

除了房間裡裝監控,翻看孩子日記、手機、不分時刻地突擊檢查孩子房間......都是屬於對孩子的過度控制。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我養的,我沒有權利監督他嗎?

你當然有權利監督孩子,而且這也是為人父母的義務。

但全方位、無死角地控制,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會使孩子的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更可怕的是,長期活在過度控制下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管」越叛逆,確實如此。

記得之前看過《超級育兒師》的一期節目,一個媽媽向節目組哭訴,自己的孩子渾身都是缺點——不懂事、沒禮貌、厭學、性格孤僻.......

最糟心的是,他連「媽媽」都不肯叫,十分不尊重父母。

聽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孩子太不懂事了,畢竟是生養的自己的父母,怎麼能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呢?

但節目邀請來了一位育兒專家,卻發現了並不完全是孩子的錯,母親也有很大的責任——

孩子做什麼事情,她的第一反應都是「不行不能不可以」。

當孩子情緒不好時,她強迫孩子和她說話交流;當孩子想玩遊戲放鬆時,她不由分說拔掉了網線;當孩子走開時,她又緊緊地跟在身後.......

這就是她和孩子相處的日常,看出來問題了嗎?

這位媽媽對孩子可以說是寸步不離,極端的控制和監視之下,孩子自然會覺得越來越沒有自我,想要通過反抗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

與其說孩子叛逆,不如說孩子是在嘗試逃離。

逃離母親毫無界限的把控,重建屬於自己的世界。

正如這位媽媽所說「他心裡是愛我的」,沒有孩子會毫無緣由地和家長產生隔閡,如果你覺得孩子原來越難管教了,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給ta的束縛太多了?

多少父母,以愛之名勒索孩子

記得之前在奇葩說上看過一則辯題——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這個按鈕嗎?

先不說要不要按下這個按鈕,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父母眼中的完美人生,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其實並不然。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新聞報導:

2018年春節,一個化名為「王猛」的網友寫了一萬五千字的長文控訴父母。

從小到大,王猛都在父母的控制下生活——

父母把他關在家裡,替他操辦好了一切事情;

穿什麼衣服梳什麼髮型都是父母來決定,不允許他有任何自己的意願;

交什麼朋友需要經過父母的審核,有了新朋友後也必須帶給他們認識了解。

......

儘管王猛學習成績優異,高考是市裡理科狀元,大學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到了美國知名大學讀研究生。

但他早已被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搞得遍體鱗傷,變成了一個內心極度敏感、壓抑、隱忍的人。

他為了拯救自己,選擇了徹底和家人決裂,他不再回家過春節,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

也許會有人說:父母都是為了你好,你為什麼這麼不孝順呢?

無可否認,王猛的父母確實是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才如此嚴苛。

但這樣密不透風的成長環境、360度無死角的掌控手段,真的能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嗎?

正如王猛在萬字長文中所說:

父母自以為是的偏愛,拒絕接納孩子現狀的偏執和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欲望在每一件事中重複上演。

父母對孩子毫無界限的控制,實際上只是打著愛的名義,來實現自己的掌控欲。

所以你當然可以為孩子暢想未來的完美生活,但請千萬記住,路是一步步自己走出來的,不是你逼著他走出來的。

詩人紀伯倫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對於父母來說,給孩子最好的愛其實並不是為他包辦一切,用自己的所認為的方式規劃好他接下來的每一步。

而是站在他身後,陪在他身邊,迷茫時為他指引方向,受挫時為他紓解鬱悶,成功時為他大聲喝彩。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地行心之所向之事,走夢之所往之路!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播撒愛意、收穫幸福!

相關焦點

  • 這4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
    孩子們,成績有好有壞,智商有高有低,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也正是這些因素才讓孩子們各有優勢,各有特點。但是有一個品質,是所有孩子都必須有的——那就是孝順!父母辛苦養育,孩子要知道孝順!不過,下邊這7種父母可要當心,小心你養出一個不孝順的娃!
  • 這4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孝順的孩子!尤其第2種!(必讀)
    以下這4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孝順的孩子↓↓↓1、犧牲自己富養孩子的家庭對一個人太好,是一場災難。父母對子女也是如此。父母對子女愛的太毫無保留,就變成了溺愛,這樣的父母,難以養出孝順有出息的孩子。溺愛下的教育,培育不出懂感恩、孝順的孩子。
  • 這6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前兩種很常見
    孩子孝不孝順,和父母的言行有著巨大的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給了孩子錯誤的暗示,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變得不孝順。下面6種行為,最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們有類似的行為嗎? 孩子習慣了父母一味地縱容,他們會覺得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的。 當父母開始不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很可能會把過去父母對他的付出忘得一乾二淨,還會埋怨憎恨父母。 對孩子無條件的溺愛,盲目地以孩子為中心,只會導致孩子的自私與偏激。 若是順心順意還好,一旦略有不順心的,孩子就會出現各種越規矩的行為。
  • 這3類父母很辛苦,卻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希望你不在其中
    導讀:這3類父母很辛苦,卻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希望你不在其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類父母很辛苦,卻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希望你不在其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三種父母,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責任在家長
    導讀:有三種父母,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責任在家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三種父母,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責任在家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俗話說,孝心至上。
  • 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只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錯事,很扎心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了解到,有些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了,自己的晚年卻沒有得到孩子的很好的照顧,甚至晚景悽涼。孝順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然而有些子女,卻把孝順父母這件事拋諸腦後,自己自顧自的享受著優渥的生活條件,根本不在乎父母的境遇。
  • 李玫瑾:這5種媽媽,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在其中嗎?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孩子是否孝順,和母親有很大的關係。一般這5種媽媽,更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種媽媽,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1.但在孩子看來,這是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時間久了,孩子只會習慣媽媽的這種無底線的愛,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說,這樣的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也都不懂得感恩,長大以後也很難孝順父母,很容易成為「不孝子」。
  • 為何「不受待見」的孩子總是最孝順?專家給出3點原因,很扎心
    文/好奇的萌娃控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求回報,不計較付出,是最無私最偉大的,但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養一輩子孩子,老了以後老有所依,而多數人認「養兒防老」這個理,但是你會發現,無論是家裡2個孩子一兒一女,還是3個孩子,從小最不受父母待見,最不被喜歡那個孩子,長大後卻總是最孝順那個。
  • 三歲看到老,有這3個特點的孩子,將來很可能不孝順,真實又扎心
    文/冰糖媽育兒日記仁愛孝悌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應當擁有的幾種基本品質。但是現在卻有一部分孩子遺忘了這種傳統美德,各種形式的啃老時有發生。孩子以後能不能孝順,從孩子小時候就已經能夠初見端倪了。父母溺愛孩子,養出不孝孩子鄰居家的一位老大爺前段時間過世了,只留下老大媽給大爺舉辦了葬禮。
  • 父母別「作」,想要孩子長大孝順你,先檢討自己有沒有這3種行為
    「作」,想要孩子長大孝順你,先檢討自己有沒有這3種行為1、動不動就拿孩子來撒氣的父母部分父母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每當有了情緒,孩子就成了他們的「發洩對象」。因此,這部分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孝順父母,甚至可能在他們有了反抗能力之後,也以暴力相回擊。要知道,經常動用「言語暴力」或是「行為暴力」的父母,孩子在被對待的過程中,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這些暴力行為無非是在給孩子培養暴力傾向罷了。
  •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不孝順,網友:自作自受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一旦在行為上犯了錯誤或偏差,就會對子女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哪三種行為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動力《不孝順》?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他們的人生觀或價值觀的確立是由一步一步的學習和模仿產生的。而父母在孝道上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為,自然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從這個「以樣學養」中出現不孝的情況,自然也是一件事。因此,難怪連網友都不習慣父母給孩子的不孝行為。
  • 這4種媽媽就算再辛苦,也養不出孝順孩子,白眼狼都是被逼出來的
    而出生以後就更是了,孩子多半時間都是和媽媽在一起,自然就會被媽媽潛移默化,而孩子將來孝不孝順也與媽媽有很大關係。其中4種媽媽就算再辛苦,也養不出孝順孩子以上這四種媽媽,就算再辛苦也養不出孝順孩子,白眼狼都是被逼出來的,有因必有果,媽媽種下什麼樣的因,就能長出什麼樣的果。
  • 父母年輕有這「3個行為」,晚年多半不被孝順,孤獨終老怨不得誰
    中國一直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孝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品格。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父母的養育之恩要以湧泉相報,但也並不是每個父母都值得這份恩情的回饋。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如果你看到身邊有不盡孝的子女,先別急著指責,或許在了解他們背後難以言衷的人情冷暖後就會知道,這些父母根本不值得被孝順。
  • 1歲孩子睡醒後發現家長不在,監控拍下這一幕,網友:人精
    導讀:1歲孩子睡醒後發現家長不在,監控拍下這一幕,網友:人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孩子睡醒後發現家長不在,監控拍下這一幕,網友:人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預示著將來可能不孝順,父母應及早糾正
    換句話說,12歲以後,再開發孩子的智商是不可能的。發展智商什麼時候最重要呢?12歲的一半是6歲,6歲時,80%的智商基本定型;6歲的一半是3歲,80%的智商中,有70%基本定型了。前不久,我的鄰居黃奶奶住院了,她的一兒一女除了打通電話,連面都沒露。出院那天,她痛心疾首地說:「我就當沒生過這兩個不孝的東西!」黃奶奶是附近出了名的「慈母」,從不委屈孩子。
  • 心窮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01心窮的父母,養不出內心坦蕩的孩子不由想起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安家》中霸佔老洋房的太表姑奶奶。,衍生出了兩個心窮的家庭,不知道他們在爭論這些的時候,想沒想過他們的孩子還在場?孩子是父母的續集,心窮的父母,註定養不出內心坦蕩的孩子。
  • 跪著的父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與各位父母共勉
    孩子踩在父母身上,活得光鮮豔麗;父母卻在孩子腳下,活得低聲下氣。昨天外出辦事,在公交站臺遇到一對母子。男孩大約10來歲,坐在那裡,一直吐槽、抱怨媽媽的不是。都怪你,不早一點出發,你看,太陽都這麼大裡。下面是鄰居和兒子的對話:孩子:媽媽,我想吃水果,你快去切給我。媽媽:好好好,我這就去。孩子:好了不,這麼久,慢死了。
  • 孩子總說這幾句「扎心話」,要趁早糾正,不然會養出「白眼狼」
    含辛茹苦把孩子養育成人,雖然想的是不求回報,孩子自己生活的好就很好。但是當孩子走入社會,反哺父母的那一刻,父母一定是感動得熱淚盈眶的。孩子將來會不會懷抱著感恩之心,贍養父母的晚年,和兒時的教育分不開。孩子小時候沒有教好,長大了也會「長歪」。
  • 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的孩子,從小就說這3句「口頭禪」,家長要重視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父母賜予孩子生命,將孩子養大成人,等到父母老去的時候,孩子就要反哺父母,給父母養老。可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別說孝順父母了,不贍養父母,打罵父母,遺棄父母已經都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 父母教育孩子:心甘情願的孝順父母,孝順是一種自覺的行為
    父母教育孩子:心甘情願的孝順父母,孝順是一種自覺的行為不孝順是令許多家長既頭疼又傷心的事情,不孝順的現象很多,如有的孩子不愛與家長說話,對家長仇視;有的孩子沒有感激之心,有的孩子如果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滿足就發火、哭鬧,甚至不理家長,更嚴重的還打罵家長;有的孩子不關心家長的身體健康,家長生病了,也不知道問候;有的孩子隨意花錢,根本不考慮家庭實際情況;有的孩子不知道幫家長幹家務,只知道自己享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