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喜歡古早味蛋糕

2020-12-17 君之烘焙

最近看韓國電影《寄生蟲》,裡面不停的提到「古早味蛋糕」,感覺我現在才來發古早味蛋糕的食譜有點太晚了,畢竟,電影裡的古早味蛋糕店,全都倒閉了……

不過,古早味蛋糕本身是真的很細膩鬆軟好吃。起碼我還沒聽說過誰不喜歡吃古早味蛋糕呢。

現在家庭流行製作的古早味蛋糕,本身屬於戚風蛋糕,只不過它是燙麵戚風(用熱油將麵粉部分燙熟),從而使蛋糕有更高的含水量,更水潤、軟嫩、細膩。

從圖片裡就能感受到的軟嫩細膩

好吃,是真好吃。不用加任何奶油啊果醬啊,就直接吃,就是那麼好吃,誰不愛呢?

【古早味蛋糕】

準備步驟一:先將所有材料準備好。

這裡給出兩種尺寸烤盤的配料

23cm×23cm方烤盤

雞蛋8個,低筋麵粉130克,細砂糖100克,牛奶100克,玉米油85克,鹽1.5克

28cm×28cm方烤盤

雞蛋12個,低筋麵粉195克,細砂糖150克,牛奶150克,玉米油130克,鹽2克

材料在室溫下使用,冷藏保存的材料需提前取出回溫:室溫雞蛋、室溫牛奶、麵粉、糖等。

低筋麵粉提前過篩。

雞蛋選擇中等大小(去殼後約50克/個)。

選擇玉米油是因為它色淺味淡,不會破壞蛋糕的味道。其他沒有氣味的植物油也可以用。花生油、橄欖油這類味道重的油都是不可以用的。

準備步驟二:準備一個深烤盤。裁兩條和烤盤等寬的油紙,鋪在烤盤內。

食譜中使用的是邊長大約為23cm的正方形烤盤。也可以使用邊長28cm的正方形烤盤,前邊配料表裡兩種尺寸的配料都有給出。

要用深烤盤,烤盤深度≥4.5cm.

將玉米油倒入奶鍋。

小火加熱,直到出現油絲。將加熱後的油倒入大碗裡,立即倒入過篩後的麵粉,快速攪拌均勻。

加熱植物油到適宜的溫度,可以將麵粉部分燙熟,使麵粉中的澱粉糊化,產生「燙麵」的效果。這是使麵粉能夠吸收更多水分,製作出高含水量蛋糕的關鍵。

如果你有液體溫度計,油溫加熱至出現油絲大概103℃,倒入碗裡後溫度會損耗,大約在85℃(也就是麵粉倒入時油溫大約在85℃就可以了)。沒有溫度計也沒有關係,加熱到出現油絲就差不多了。

油溫不要過度,如果將麵粉完全燙熟了,麵粉中蛋白質完全變性,後續烘烤中就難以支撐蛋糕的結構。

麵粉加入後充分拌勻,成為圖中所示的麵糊質地。

蛋黃和蛋清分離。蛋清倒入攪拌盆裡備用。

蛋黃加入到冷卻後的麵糊中,並同時加入牛奶。

用刮刀或手動蛋抽充分攪拌均勻,成為溼潤的稀麵糊。

平時製作戚風蛋糕我們會說避免劃圈攪拌以免起筋。不過這道麵糊偏稀,劃圈攪拌問題也不大,充分拌勻是關鍵。

接下來就來打發蛋清了。

蛋清中加入細砂糖,我用的君焙廚師機G1攪打,選擇高速攪拌,檔位調至最高,大約不到2分鐘即可打發。

打發到蛋白呈現短小的軟尖角狀態(圖右)。不要打得太硬,廚師機攪打的效率非常高,千萬不要打發過度(如果害怕打發過度,可以最高速打發1分半以後,將打發速度適當調低,再觀察蛋清的狀態,打到理想狀態即可停止)。

如果沒有廚師機,可以用電動打蛋器打發,分3次加糖將蛋清打發(這個蛋清打發出來的份量很大,所以請一定準備一個大大的打蛋盆)。打發時間相對廚師機來說會漫長一些。

打發蛋清分次加糖的目的是為了讓蛋清能更快打發(糖會阻礙蛋清的打發,所以需要在打發蛋清的過程中分階段加入糖)。不過廚師機的打發效率非常高,通常我都是直接將糖一次性加入。

注意

千萬避免將蛋清打發過度!

打發過度的蛋清會變得很硬,提起打蛋頭會呈現直立短小的尖角狀。更甚至會變得粗糙、結團,類似棉絮的質地(圖右)。

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新鮮的雞蛋更容易打發。儲存過久的雞蛋鹼性會重,打發會變得困難,此時可以在蛋清中加入少許檸檬汁或白醋,中和鹼性,使蛋清順利打發。

取一小半打發好的蛋清,和之前做好的蛋黃麵糊混合。用刮刀充分拌勻。

採用從底部往上翻拌的手法,快速、大幅度的混合。儘可能快地讓蛋清和麵糊混合均勻,不要長時間攪拌,會引起蛋清消泡。

將混合好的麵糊全部倒回蛋清攪拌盆裡。再次翻拌混合,成為最終的麵糊。

同樣,要快速、大幅度翻拌。

將麵糊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烤盤裡。

如果製作過程順利,此時的麵糊應該是非常光滑、細膩、充滿光澤的。

如果麵糊變稀、變得粗糙,甚至不斷產生小氣泡,說明混合過程失誤,蛋清消泡了,這樣就烤不出細膩的蛋糕了。

將麵糊抹平,並在檯面上輕輕震幾下。

麵糊做好後要儘快烘烤。

將烤盤放入另一個更大的烤盤裡,在底部的大烤盤裡倒入開水,1-2cm的高度即可(這種烘烤方式稱為水浴法)。

帶上隔熱手套,將烤盤放入預熱好上下火150℃的烤箱(烤箱提前5分鐘預熱),靠下層位置。

關上烤箱門,烘烤大約60分鐘(23cm烤盤),如果是28cm烤盤,烘烤時間可能需要延長10分鐘。

注意兩點:

1、不同烤箱溫度情況不一樣,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通常需要烤60分鐘左右使蛋糕完全烤熟,如果蛋糕上色過快,可以視情況降低溫度。

2、用普通烤箱來烘烤。根據我的測試結果,密封性太好的烤箱不適合烤這款蛋糕(會使蛋糕塌陷),目前市面上的家用蒸烤箱通常都不適合烤這款蛋糕(蒸烤箱的密封性都非常高)。

烤好的蛋糕從烤箱中取出。

趁熱提起油紙的邊緣,將蛋糕從烤盤中取出來。然後撕開四周的油紙,使熱氣能夠散發出來。

靜置直到蛋糕冷卻。

冷卻後的蛋糕,就可以切開來了!切的時候就能明顯感受到蛋糕的細嫩和彈力。

感受一下這細嫩的蛋糕吧!

蛋糕切塊後,可以放入密封盒中,放冰箱冷藏保存。3天之內食用完畢最佳。

相關焦點

  • 這樣做的古早味蛋糕,柔軟細膩,不塌陷不回縮,比戚風蛋糕更好吃
    這樣做的古早味蛋糕,柔軟細膩,不塌陷不回縮,比戚風蛋糕更好吃古早味蛋糕,是近幾年美食界流行的一種蛋糕。古早味一詞來源於臺灣,原意為懷念的味道。古早味蛋糕外表很純樸,只是一個枕頭的方形。但是因為它的口感細膩柔軟,比戚風蛋糕更好吃,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古早味蛋糕越來越火,店家相繼推出了不同口味的古早味蛋糕,來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有可可味的,有芝士夾心的,還有鹹蛋黃夾心的等等。顧客為了一嘗古早味蛋糕,還要花不少時間去購買。
  • 臺灣古早味蛋糕風潮 本地戰火燒旺
    之前,臺灣的Le Castella樂古早味蛋糕今年5月率先進軍獅城,接著是7月進場的馬來西亞的「阿嬤老字號」古早味現烤雞蛋糕。臺灣的源味本鋪Original Cake在9月開店,據悉它跟緣味是臺北淡水的兩大人氣王。本地品牌新古早味蛋糕不落人後,10月開張。各家的古早味蛋糕還沒出爐,店前已見不少顧客排隊等候。
  • 靠譜的網紅古早味蛋糕方子,蓬鬆香軟甜而不膩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sourcehe烘焙9年,這個古早味蛋糕方子很靠譜,蓬鬆香軟,甜而不膩,放5天都不塌陷,太好吃了!古早味蛋糕,成為網紅蛋糕,很多人喜歡吃。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古早味蛋糕,細膩不油膩。重要是這種蛋糕烤熟就可以吃,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奶油、水果,甜而不膩。古早味蛋糕,熱油燙麵,其他做法與戚風蛋相似。古早味蛋糕表面光滑,如果喜歡畫畫的孩子,還可以讓孩子在蛋糕用畫畫哦。烤蛋糕的時候,烘焙方式很多人水浴法,意思是,將烤盤放入另外一個更大的烤盤裡,在底部的大盤子裡倒入開水,1-2釐米高。其實我就是用平時烤蛋糕的烘焙方式,一樣也成功。
  • 古早味巧克力蛋糕,口感綿潤好吃不膩,烤一個一會兒就被吃完了
    大家好,我是喜愛研究美食的二胎媽媽,如果你們也喜歡美食,那就點擊關注和泰羊媽媽一起開啟美食之旅吧!我初次聽到古早味蛋糕的時候心中還有些疑惑,「古早味」是個什麼樣的味道呢,查閱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人們用來形容古舊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說實話沒有查閱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是一種可以用味蕾感受到的味道,類似於草莓味、牛奶味這種。沒文化真可怕說的就是我吧!今天泰羊媽媽教大家做口感綿潤柔軟的古早味巧克力蛋糕,比戚風還好吃,喜歡的朋友們一起做吧!
  • 柔軟細膩,濃鬱香氣的巧克力古早味蛋糕
    我自從學會了製作古早味蛋糕,戚風就做得少了。古早味蛋糕以質樸純粹的老味道,細膩溼潤、輕盈綿密,徵服了許多人的味蕾。可別看它厚實如枕,切開後卻是相當細膩的組織,蓬鬆綿軟,Q彈可人,搖曳顫動「震騰騰」,用手去觸碰它,Q彈Q彈的,像肉嘟嘟的萌寶在向主人搖擺著豐滿的身軀,掰一塊放進嘴裡,在金黃甜美的蛋糕外皮下,卻蘊藏著纖細柔弱的內心。 原味的古早味蛋糕做了很多了,女兒特意點播巧克力味的,我這次就做的巧克力味古早味蛋糕,細膩可口,甜而不膩,好吃到爆。
  • 令人尖叫的臺灣古早味蛋糕
    很多人喜歡吃蛋糕,但是覺得奶油太膩,單獨的蛋糕胚更好吃一些。說起好吃的蛋糕胚,就不能不說戚風蛋糕和古早味蛋糕了。 最近這種名叫「古早味」的蛋糕非常受歡迎。 它的口感綿密,溼潤柔軟有彈性,用手一拍duang~duang~地晃動,比戚風蛋糕更好吃,製作難度卻比戚風低。
  • 尋訪藏在儋州小巷裡的「古早味蛋糕」
    儋州首家「古味早到」 現烤手工蛋糕店 一位喜歡吃甜品的小姐姐—— 蔡瀾 『古味早到』蛋糕現做現賣 沒有任何添加劑、防腐劑,零色素 整個過程不加一滴水
  • 美味的古早味蛋糕,口感細膩溼潤,很是好吃!
    說到蛋糕,我想起來我最喜歡吃的古早味蛋糕了,尤其是在一天的開始,早餐來一塊古早味蛋糕,再搭配一杯濃濃的牛奶,真是連上班也變得美好了。古早味蛋糕鬆軟的口感,是這款蛋糕做成功的表現,那麼如何能讓蛋糕的口感變成鬆軟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這道古早味蛋糕的做法,讓大家早餐也能吃的好,不過除了早餐還是當做下午的甜點喲。
  • 比戚風柔軟好吃,不縮不塌的古早味蛋糕,掌握訣竅,一次成功
    我以前喜歡做戚風蛋糕,細膩柔軟,好吃極了。不過自從學會了做古早味蛋糕,戚風就做得少了。古早味蛋糕以質樸純粹的老味道,細膩溼潤、輕盈綿密,徵服了許多人的味蕾。對於這款古早味蛋糕,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古老低調卻火爆整個東南亞,被稱為甜品界的勞斯萊斯。
  • 燙麵水浴法的抹茶古早味蛋糕,細膩鬆軟,誰不愛!
    抹茶古早味蛋糕 「古早味」閩南語「懷念的味道」,使用最原始的材料,做出最原始的味道。 是的,古早味蛋糕材料就幾樣,雞蛋、牛奶、糖、麵粉,正因為沒有任何的添加劑,更受大家的歡迎。 記得古早蛋糕剛上市的時候,大家都是排隊買買買買的,真的是從一線城市紅到十八線城市去了。雖然門店越開越多,熱度慢慢褪去,但私房的招牌蛋糕一直在。
  • 這是不是你心目中的古早味蛋糕?
    「古早味蛋糕」這個關鍵詞 開始以為它是一種蛋糕的名字 後來知道它其實是個形容詞,意指「懷念的味道」 小編也很好奇到底大家懷念的是什麼味道 實在不知此蛋糕原版在哪裡呀?
  • 古早味蛋糕,綿軟細膩,像雲朵般的輕柔
    最近大火的網紅蛋糕----古早味蛋糕,我觀望了很久,終於還是沒禁得住誘惑,也下手製作了,口感確實也很不錯,最近已經烤了好幾次了,感覺很不錯。所以分享出來,有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下邊這段話來自網絡:火遍臺灣的古早味蛋糕,「古早味」是閩南語「懷戀的味道」的意思,因口感細膩,綿軟Q彈,深得人們喜愛。古早味,是形容用簡單的調料和單純的做法來製作料理,也是說用古老的方法來製作食物,那種味道就叫做古早味。相對比製作戚風蛋糕和海綿蛋糕還是很容易成功,配料也大同小異。出爐後的古早味蛋糕不用攤涼,也不用倒扣定型,只要稍等片刻就可以切來吃了。
  • 巧克力古早味蛋糕,甜而不膩,好吃到爆
    巧克力古早味蛋糕By 風意畫超細膩綿軟的巧克力古早味蛋糕,甜而不膩,好吃到爆,巧克力味濃鬱,入口即化,比戚風還要好吃!第17步、終於拔草了巧克力古早味蛋糕。第18步、超細膩柔軟,巧克力味濃鬱,每一口都滿足!小貼士:我用的是牛奶巧克力,也可以用黑巧。根據各自烤箱情況調整烘烤的溫度和時間。來自 美食天下 風意畫 的作品。
  • 古早味蛋糕(6寸)
    古早味蛋糕保留有蛋的原始香氣,比起戚風蛋糕來,口感更加溼潤。製作時候要採用水浴法。11、古早味蛋糕要用水浴法。烤盤裡加入1釐米左右的水,蛋糕模具放入。12、上下火150度烤70分鐘。13、出爐。14、從模具中取出。15、撕開油紙。彈性十足的古早味蛋糕就好啦。
  • 草莓酸奶油古早味蛋糕的做法
    古早味蛋糕從前年開始,在各大網站、各大私房開始流行起來。什麼是古早味?
  • 在廈門排了6年的隊,終於把這塊古早味蛋糕買到手了!
    他們或為了購買一隻美味的車輪餅,又或是想帶走一塊香噴噴的古早味蛋糕,厚厚的人群似乎永遠不會變少,其中夾雜著店員永遠中氣十足的聲音和檔口不停旋轉的鐵盤,這樣的熱鬧深深吸引路人,走過了六個年頭。很多老客人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買上一兩個,結果就成為了他們家的終身粉絲。
  • 烘焙9年,這個古早味蛋糕方子很靠譜,蓬鬆香軟,放五天不塌陷
    烘焙9年,這個古早味蛋糕方子很靠譜,蓬鬆香軟,甜而不膩,放5天都不塌陷,太好吃了!古早味蛋糕,成為網紅蛋糕,很多人喜歡吃。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古早味蛋糕,細膩不油膩。重要是這種蛋糕烤熟就可以吃,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奶油、水果,甜而不膩。古早味蛋糕,熱油燙麵,其他做法與戚風蛋相似。
  • 細膩古早味蛋糕全靠水浴法
    將蛋糕切塊。古早味蛋糕古早味就是古舊的味道,古早味蛋糕鬆軟,其秘訣在於使用水浴法。水浴法簡單說就是隔水加熱。用水浴法可持續調節烤箱內的溼度,保持蛋糕的含水量,使蛋糕口感更加細膩。動手前請注意。1.做古早味蛋糕千萬不要把蛋白打硬了(乾性發泡)。2.燙熟的麵糊最好冷卻後再放入牛奶,在沒有冷卻的情況下倒入牛奶,麵糊就會更濃。3.火候一定要時刻注意,做古早味蛋糕火候不宜太高。4.古早味蛋糕主要製作方法是水浴法,在放水時要一次性放夠。
  • 芝士夾心、入口即化,這樣的古早味蛋糕誰不愛?
    可以想像,本來就綿柔溼潤的蛋糕體,加上濃鬱的夾心醬,是多麼的令人垂涎三尺。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版本中,我更偏愛芝士夾心古早味蛋糕。在蛋糕麵糊中夾入紐西蘭進口的高品質芝士片,略帶鹹味的口感,搭配上芝士粉的濃香氣息,怎能讓芝士控們不愛?本食譜採用的芝士片全名叫切達再制乾酪,英文名為cheddar cheese,是用天然芝士再加工而成的。
  • 蛋糕店火賣的古早味蛋糕,教你在家輕鬆做,不縮不塌,特別柔軟
    古早味蛋糕一直是很多蛋糕店的招牌蛋糕,溼潤柔軟有彈性,比戚風和海綿蛋糕要更好吃,它最初來自於臺灣,而「古早味蛋糕」的叫法也是從臺灣那邊帶過來的,可能有人會好奇,古早味是什麼味?其實「古早味」這一詞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味的詞,常用於描述傳統食物或習俗,在以前物質匱乏的時候,製作食物的材料雖然簡單,卻總能做出驚喜的味道,給人留下不可忘卻的美好記憶,因此古早味蛋糕也就是有著一定歷史的美食而已,並非是某種味道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