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是一件很神秘甚至是神奇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影視劇和欄目當中,那些「催眠大師」們似乎具有一種隨意掌控被催眠者意志的可怕力量。
實際上,催眠既不神秘也不可怕。
所謂催眠,簡單來說就是催眠師用暗示的方式與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溝通,從而改變對方心理狀態的一種技術。
比如有很多學生在面臨考試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緊張,導致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只是進行意識層面的溝通,告訴學生「你不要緊張」或「你不用緊張」是不起作用的,因為緊張這種反應是不受人的意識控制的。
但是使用元認知幹預技術的話,就可以很有效地緩解這個問題。元認知幹預技術解釋起來比較複雜,但它的原理就是通過與人的潛意識的溝通,從而改變人的心理狀態(包括緊張焦慮)的一種實用方式。
之所以要與潛意識溝通,人的意識則具有思考和質疑的能力,影響起來要難和複雜的多。而潛意識具有不分析、不判斷、不選擇,只是接受的特點,因而更容易影響。
也就是說,當外界的人或情境對你發出了一個暗示,而你的潛意識也接受和認同了這個暗示的時候,就完成了一個催眠的過程。
理解了這點,你就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各種催眠的影響下長大的。
02
父母是最厲害的催眠師。
比如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孩子做對的時候很少去表揚,相反稍微有差錯或不夠好的時候就嚴厲的之處。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和一些冷冰冰的回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就會給孩子這樣一種暗示:
我是不好的、不可愛、不被歡迎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潛意識中會充滿了不安全感,缺乏自信。
相反,那些經常鼓勵孩子,並能提供足夠情感上的家長,會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得到這樣的暗示:
我是好的、可以的、受歡迎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自信,自我價值感更好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師。
03
除了親密關係,生活中其實也處處是催眠。
人被催眠時,會處在一種非常專注,同時身體很放鬆,內心很平靜的狀態。這個時候,人對對外來的信息會放鬆警覺,牴觸、懷疑、審查的功能相對減弱,表現出順從和容易認同。
廣告商們經常利用這個特點來進行品牌推廣。
比如現在經常被熱議的泰國廣告,他們的廣告經常會講述一個很勵志,或者很容易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故事,然後在故事中或結尾拿出要推廣的品牌。
當觀眾被廣告中的情節吸引,全神貫注於其中時,就進入到了催眠的狀態。這時,潛意識中就不自覺地對那個品牌建立了好感或認同。
更典型的一種廣告催眠是影視劇中的廣告植入。
一部好的影視劇實際上就創造了一個好的催眠場景,當觀眾完全沉浸的劇情之中,將自己的內心和劇中人物合二為一時,就處在了一種深度的催眠狀態當中。
這就為廣告商們施展「催眠術」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溫床。
今天的這句話說的是事實,但看了還是會心酸。後臺回復「過去」即可獲取哦
04
不過這裡也分好的「催眠師」和不好的「催眠師」。
不好的「催眠師」指的是那些硬植入的廣告商,他們簡單粗暴地在場景和畫面中展示自己的品牌。
問題是,現在隨著觀眾心態的成熟,在意識上對廣告多了一些警惕。因此,一旦發現是廣告就會識別出來並感到反感。
所以,那些硬植入的廣告在達到催眠並建立認同的效果上是比較弱的。
而好的「催眠師」則會潛移默化地暗示你,催眠你,而在意識層面甚至不留一絲痕跡。
比如在電影《非誠勿擾》裡有一段展示西溪溼地的情節。
雖然是植入式廣告,但對觀眾而言,因為完全沉浸在唯美的風景畫面當中,很難意識到這是一種廣告,因而不知不覺中就建立起了深度的認同。
廣告商們催眠你,謀取的只是你的注意力,想要實現的只是「來關注我」「來喜歡我」這樣的目的,沒有什麼危害。但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也在想方設法地催眠你,但謀取的不是你的注意力,而是你的錢財。
05
詐騙犯最喜歡用催眠的方式來獲利。
2018年7月,一位叫邱瀚民的「催眠大師」因涉嫌詐騙被警方逮捕。
據警方調查,邱瀚民真名邱翠雲,原本是湖北恩施的普通農村婦女,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但是她卻將自己包裝成能治百病的催眠大師,用眼神治療就能讓植物人甦醒,讓啞巴說話。
雖然看起來很雷人,但「效果」相當不錯,全國有上千人上當,被騙金額超過500萬。
那麼,她是怎麼把上千人成功「催眠」的呢?
催眠的第一步,就是篩選出易受暗示的目標群體。
大多數人看了邱翠雲的介紹肯定是不相信的,不過這沒關係,因為她的目標群體也不是這些頭腦清醒,有辨別意識的人。
她的獵物是那些身體有殘疾或者疾病,四處求醫無望,並且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社會經驗的人。
當一個人懷有某種積極強烈的需求時,就會對能滿足自己需求的一切機會高度關注,因而容易被暗示。
但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社會經驗時,就會缺少理性思考的能力,因而被暗示後更容易成功。
鎖定這些人群後,接著就是開始「催眠」的工作。
06
首先將自己包裝成有眾多名頭的大師,並製作了很多有央視、鳳凰網等假臺標的採訪視頻,來證明自己的權威性。
接著,把目標群體拉進高檔的酒店會場,在現場僱請眾多的託兒現身說法,用一個個具有迷惑性的故事來打動現場的人。這些場景和氣氛會讓人的潛意識覺得邱大師是一個有成就,有能力的人,值得信任。
最後,在多數人被催眠成功後開始以聽課和催眠治療費用的名義收割韭菜,達到斂取錢財的最終目的。
與邱大師類似的,社會上還有很多打著夢想的旗號,講著各種動人的創業或個人奮鬥故事,在追隨者被夢想窒息後,從這些追隨者身上謀取利益的大神們,他們也是催眠的高手。
所以,小心那些和你談夢想的人,他們真正在乎的不是你的夢想,而是在你遠眺夢想的時候,從你的口袋裡把錢拿走。
07
生活中,催眠無處不在,但是要想不被催眠,尤其是不被那些心術不正的人催眠也很簡單。保持理性,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催眠是一個相互認同的過程,也就是說只有別人給你某種暗示,並且你也接受這種暗示的時候,催眠才可以成功。
所以,只要你肯思考,去質疑,多問幾個為什麼,那麼催眠的「魔咒」就會從你的身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