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觀音樂劇《貓》:漢語演唱挺順 布景不一樣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王蒙(文化部前部長):

  我之前看過兩個版本,在百老匯看過兩次,倫敦一次,這是第四次看。演員整體水平超過我的預想——舞蹈能傳神,漢語唱著沒有彆扭的感覺,讓人感覺還挺順,翻譯得也好,主題歌翻譯得真好,是非常成功的。布景方面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受舞臺的限制,我看過的版本屋頂也有布景,前邊四五排觀眾頭頂也是布景,這咱辦不到。不過,《貓》能在中國演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藝術形式匪夷所思,想像力達到了極致。一群人來表現貓,舞蹈動作、人物關係、戲劇結構,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戲劇故事。舞蹈非常吸引人,對演員的要求也很高。再一個就是歌很好聽,歌舞劇最重要的就是歌好聽。這裡面,貓的世界是反映人的世界,小偷啊,老前輩啊,貴族貓啊。我養過貓,貓跟貓也很不一樣的。貓本身就很神秘,它和人最近,但和人也很遠。

  張和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以前在美國看過,這一次是在北京。我覺得移植和改編得非常好,總體感覺很完美,也很流暢。再有一個,這裡面加進了很多中國元素,這些元素也能和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本土化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北京的文化很多元,中演也很有氣魄。繼《媽媽咪呀!》之後,第二次把世界經典音樂劇移植到北京的舞臺上,《貓》在全國受到歡迎,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可賀的事情,中演再一次引領了潮流和走向。我也更加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好作品引進來,當然,要是能夠催生我們的民族作品就更好了,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因為音樂劇本來是一個舶來品,把它演變過來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陳維亞(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執行總導演):

  這是繼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之後的又一個大舉措。你要想國際化,必須先把「國際」請進來,通過這個劇高度接軌。

  《貓》在音樂劇中是個「老大哥」,這個影響甚至會超過《媽媽咪呀!》。無論是情節設計,還是唱跳編排,將來我們的創作也可以很好地學習。《貓》這次上演會對今後本土音樂劇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貓》劇中講的都是真正的「人話」,很接地氣,通過貓的情感交流,我們體會到了人生。

  徐曉鍾(著名戲劇教育家):

  《貓》是英國音樂劇的一部代表作,在西方培養了一批音樂劇觀眾,也培養了一批音樂劇演員。我覺得《貓》的意義在於通過這個演出培養我們的觀眾,培養我們的音樂劇市場,這也是我們文化體制改革要做的事情。同樣,這個演出會培養一批我們自己的演員。這次,我們把歌詞都翻譯成中文,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文學工作。我覺得,翻譯基本上是不錯的,把歌詞翻譯成另外一個國家的文字有很大難度,感覺到翻譯者注意到了歌詞的節奏,文字的節奏和音樂的節奏是統一的。當然,有些字的音韻還可以調整。另外,舞蹈做得相當到家。觀眾很高興,一直在鼓掌,可見打動了觀眾。

  楊慧(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衛星系統總設計師)

  這是第二次看音樂劇《貓》,上一次也是在國內,但看的是英文版。對比一下,當然是看中文版更親切。《貓》這個劇是家喻戶曉的,通過貓來講述人生百態,在熟悉的語言氛圍裡表達,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覺得翻譯得特別好,在重視原著的基礎上,零星穿插了一點中國元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西方的幽默。背景、燈光、道具等技術層面,也比我上次看的英文版更好。

  韓童生(國家一級演員):

  我們中國的演員已經很棒了,把我的注意力抓住了。我覺得,這個起點挺高的,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還會有創作上的進步。祝賀他們,希望他們加油,取得更大的進步!

  李湘(知名主持人):

  很高興能來觀看音樂劇《貓》。在上海的時候我就看過,但我是一個人去的,當時想這種劇應該不太適合小朋友,會有點吵。但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適合全家來,所以這次帶著先生和女兒一起來了。大家也可以帶著孩子和家人來看這個劇,挺有意思的。

  郭濤(影視明星):

  這次能把一個經典作品帶到國內來,本身就已經是很大的商業成功了。音樂劇在中國屬於起步階段,我是學戲劇出身,對這個作品比較了解。我對中國音樂劇的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剛才也跟三寶在聊,有想法自己玩一把。

  黃渤(影視明星):

  一開始,我以為看到中國好的音樂劇得等到十五、二十年之後,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看到。雖然有外界的幫助,但更能看到我們自己的成長。好多部分我很喜歡,像搖滾貓。這部作品真的是很經典,上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

  呂頌賢(影視明星):

  20年前就看過英國的《貓》,當時非常非常震撼。很興奮能近距離地看到我們自己的中國《貓》。特別是臺詞改得很好玩,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劇的感覺。看的過程中,很多20年前的畫面會浮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希望以後有更棒的中國音樂劇出現。

  劉 傳

相關焦點

  • 網絡語言盛行引熱議 王蒙:不應該讓漢語「哭泣」
    「十動然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人艱不拆」(人生已如此艱難,有些事兒就不要拆穿了)等詞語走紅,有的甚至直接被媒體用在標題上;甚至一些「非主流人群」還自創了一種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字符組合而成的「火星文」。  當然,語言是活的,也具有一定自淨能力;對網絡語言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有選擇地吸收。
  • 王蒙:漢語太差絕不是因為你的英語太好
    王蒙  有一段時間,網上宣傳一種說法,王蒙提出來要進行漢語保衛戰,因為現在英語學得太多了。這純粹是胡說八道。學英語絕不是漢語水平降低的原因。所以,如果您的漢語水平屢屢出現問題,那就是因為你的漢語太差,而絕不是因為你的英語太好。  幾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了國學院,他們把國學教育放在教學體制裡。之前我們也看到一些現象,比如中式房子的熱賣、中式服裝的熱銷,比如孩子都在讀經等等。很多人說這是我們國學的復興。  所謂國學無非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大家讀的四書、五經、六藝等等這些東西。它的地位經歷了很多次反覆。
  •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有一次,王蒙的孫子在做語文作業的時候,被兩道題難到了,因此便去問自己身為文化部長的爺爺。結果王蒙拿過來一看,也是傻眼了,為什麼呢?:這不都一個意思嗎,abc都對啊。
  •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有一次,王蒙的孫子在做語文作業的時候,被兩道題難到了,因此便去問自己身為文化部長的爺爺。結果王蒙拿過來一看,也是傻眼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兩道題,出的就很有問題——第一道題是這樣的:《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裡面有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而已」,請問下面哪個說法最接近:A、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B、人的生命很寶貴 C、人應該愛護自己的生命,因為它只有一次王蒙看完後說:這不都一個意思嗎
  • 王蒙:《這邊風景》是我再也無法抵達的寫作狀態
    《這邊風景》首次出版於四十年後從1973年開始,王蒙陸續創作了《這邊風景》的一些片段,自1974年正式動筆。王蒙曾經提到自己有兩部作品命運波折,一部是《青春萬歲》,另一部就是《這邊風景》。「不知道是什麼命運,《青春萬歲》是寫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後才全文出版的。
  • 「嘚瑟」「體貼」「寬容」86歲的王蒙這樣寫愛情小說
    「為人心立碑,替世道存照——王蒙《生死戀》新書分享會暨文學對話」現場,原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協名譽主席王蒙先生,與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及中國作協全委、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長沙市文聯名譽主席何立偉,就王蒙新作《生死戀》,展開了一場文學對談。
  • 王蒙自傳三部曲核心《大塊文章》「乾貨」不少
    4月26日,王蒙自傳第二部《大塊文章》的新聞發布會,王蒙一上來就把話說得很滿,挑起了記者的好奇心。《大塊文章》所寫是王蒙自1978年到1988年這一時間段的人生經歷。這期間,王蒙「解禁」復出,隨即「步步高升」,《人民文學》主編、文化部部長、中央委員等顯赫頭銜相繼落在他的頭上,《活動變人形》、「季節三部曲」等皇皇巨著先後問世,可謂風光無限。
  • 王蒙:有些流行詞讓我特別反感,比如「小鮮肉」
    參與互動    在一場名為「漢語盤點  讓王蒙反感甚至痛恨的,除了「小鮮肉」之外,還有「顏值」。但也有王蒙喜歡的流行詞,比如今年流行的「洪荒之力」,還有前些年流行的「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你媽喊你回家吃飯」讓王蒙覺得非常美好,讓他回想起童年時代。  一堆2016年流行的詞彙放在一起,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很正常。
  • 江珊絕美音樂劇《貓》勇奪歌王姚晨嗓音空靈演繹《大魚》
    「螢屏花旦」江珊在本期節目中放大招,挑戰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貓》選段《Memory》,為了完美詮釋出這首經典之作,江珊在個人造型和舞臺布景上都做足了功夫,銀髮、貓耳、瑣碎布條拼接的衣衫都完美還原出原作魅力貓「格裡澤貝拉」的形象。舞臺布景方面利用廢棄的電視機、沙發、輪胎、垃圾袋等營造出最下等街區的頹敗,完美地再現了音樂劇中的場景。
  • 王蒙:中國是"禮義之邦" 而非"禮儀之邦"
    日,中國著名作家王蒙在山東滕州舉行的首屆魯班文化節傳統文化高端講座上作題為《理解與傳承——談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  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王蒙以「敬天積善、古道熱腸」、「尊老宗賢、崇文尚禮」、「忠厚仁義、太平中庸、勤儉重農、樂生進取」三句話進行概括。王蒙說,中國傳統文化最講究尊卑長幼上下,天是一切美德的源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和地是最高的道德表率。以至於傳統文化中把天的道德作為古代中國權力系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據。
  • 王蒙:我的性格適合寫作
    不論哪種場合,王蒙的敏銳和深刻,風趣與智慧,總是平添許多歡樂的氣氛。   有評論家評價王蒙是一個很讓人意外的作家,他給讀者帶來很多清新,但對評論家來講,面對王蒙這樣的作家是十分為難的,一個是追不上,你追不著他,即使你追上了也很難定性。王蒙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這就使得我對此次採訪充滿不同以往的期待,格外珍惜這次採訪的機會。
  • 王蒙推出新作《天下歸仁:王蒙說〈論語〉》
    資料圖:王蒙新作《天下歸仁:王蒙說〈論語〉》   除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外,著名作家王蒙近年來解讀老子與莊子的系列作品,曾引發讀者廣泛關注,讓人體味到從其獨特人生經歷以及豐富人生閱歷透露出的幽默與智慧前天,王蒙又推出新作《天下歸仁:王蒙說〈論語〉》,並於北京言幾又書店與讀者交流。著名學者趙士林、錢文忠到現場助陣。三人從儒家的「仁」說開去,談及《論語》與當下社會話題。王蒙說道,《論語》是以一種道德理想主義和文化理想主義的道理來優化人心,來使這個社會能夠得到某些幫助。他還表示,文辭解釋不是他的強項,他主要從《論語》出發,對社會、人性、權力等展開評述。
  • 王蒙:文學是「硬通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但我不這麼看。」王蒙說,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在今天,我們要更要追求能代表我們時代巔峰的高級作品,決不能永遠停留在抖音、段子水平上。「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水平上,上無法對祖宗,下無法見兒孫。」王蒙說。 在開場白中,王蒙表達了對人們看手機時間越來越多、看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擔憂。
  • 優雅的漢語如果失傳,優雅的心靈也將消失
    王蒙、舒婷、賈平凹這三位文學大家選編的《優雅的漢語》系列叢書,成了當下最熱門的「青少年課外語文讀本」  日前,由百花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優雅的漢語》系列叢書,剛面世不久,就成了熱門的「青少年課外語文讀本
  • 85歲王蒙:如果把宇宙看成一個指環,我們就是鑲在上面的寶石
    王蒙自身的經歷和他的創作一樣非常人可以企及,自我流放新疆邊陲長達16年,回京後官至文化部部長,至今已出訪近60個國家和地區……他充沛的體能與旺盛的精力哪怕年輕作家也難以望其項背。2019年初,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在拜訪王蒙時勸他寫點文壇回憶錄,王蒙說:「我哪有時間,我現在正忙著寫愛情小說呢!
  • 王蒙不敢教孩子寫作文的尷尬
    一位讀者向王蒙講述了她的困惑:她是一個小學生家長,發現女兒的作文假大空,甚至寫植物,都會英雄化,讚美它默默奉獻什麼的,該怎麼辦?王蒙說,這個媽媽遇到的問題,他不好評價,「我怕她已經形成一種格式了,要是瞎勸她該這麼做,作文該這麼寫……回頭,作文我看著寫得好,結果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高分。」(《現代快報》11月5日)    大家都知道,王蒙是大作家,文章寫得好。
  • 王蒙御用插畫師:為王蒙著作手繪漫畫約200幅(圖)
    王蒙展示「背麻袋」漫畫 吉建芳 供圖  王蒙文學藝術館日前在四川綿陽正式開館,王蒙「御用」插畫作家——西安女漫畫家吉建芳受邀出席,並在開館當日舉辦的「王蒙文學生涯61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說起與王蒙的交往,吉建方說那得追溯到三年前了。身為報紙編輯,當時她的一項工作就是做名家訪談。然而2011年她聯繫採訪王蒙時,卻因王蒙太忙而無緣見面。得知吉建芳會畫漫畫,2012年年初,王蒙的秘書彭世團約她畫一幅王蒙年輕時扛麻袋的漫像。「王蒙老師曾在新疆度過16年艱苦歲月,他經常和別人提起,那時自己的體重只有一百斤左右,卻能扛得起二三百斤重的麻袋,並常以此為榮。
  • 王蒙談韓國文化:韓語「你好」發音源自漢語
    王蒙談韓國文化:韓語「你好」發音源自漢語 三位「成語先生」王蒙、錢文忠、竇文濤亮相,而此前曾宣布加盟的崔永元因時間問題最終未能加盟。有趣的是,第一次以類似「評委」身份亮相綜藝節目的作家王蒙在談到當前文化輸出問題時,還現場秀了兩句韓語。
  • 一桌二椅算布景嗎?中國戲曲舞臺到底需要怎樣的布景?
    如果把過去一桌、二椅、山片、布城等都不算布景,布景就沒有什麼傳統可言了。 明代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所說的《唐明皇遊月宮》,清初李漁《十種曲》中的《蜃中樓》,我想前者只是一種特技的表演,戲劇性是很弱的,後者也只是在許多場次中用一場景而已,而且都只是偶然一現,既傳之不遠,也統不起來。很難說它是戲曲舞臺布景的傳統。
  • 王蒙:郭敬明是「中國夢」的代表
    鳳凰衛視7月3日《鏘鏘三人行》,以下為文字實錄:竇文濤:《鏘鏘三人行》,今天我們又蓬蓽生輝了,王老師好久沒來了,再去北戴河療養之前還是要來,文化界最近有些話題,不能說文化界了,也可以說娛樂界,什麼界都算,就是《小時代》,這個《小時代》很抱歉我沒有看,因為我現在對這個時間抱著像守財奴一樣的態度,因此沒有你們兩位審查過,沒聽過你們兩位的意見我是不能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