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自己的孩子嫌棄,家長就不要對他們做這樣的行為,快來看

2020-10-04 我們約定青春

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怎麼願意和自己說心裡話,尤其是在他們上學之後,爸爸媽媽沒有辦法一直在他們身邊照顧,於是就渴望孩子有什麼需求直接回家向大人提。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願意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的,有時候他們寧願埋藏在心裏面,也不想朝大人吐露自己的心聲,那我想造成這樣的結果出現的原因,不可能只是孩子自己的緣故,和父母平時的所作所為一定脫不開關係的。其實說實話,不想被自己的孩子嫌棄,家長就不要對他們做這樣的行為,快來看。

一、敷衍的對待孩子

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剛來到這個新世界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好奇的,就想要去花費很長的時間去探索未知。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要是他們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百分之百會問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時候要是大人總是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孩子,根本就不正面回答她的問題,可能一次兩次他們不會在意的,但次數多了,我想孩子是不會再願意主動與父母說話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得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所以這樣的家長還真得有些不負責任啊。

二、對孩子言而無信

現在這個社會,雖然說大家不用再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但是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成長環境,那家庭和事業就很難兼顧的。於是他們就會選擇把家中的長輩接過來同住,這樣可幫自己很多的忙。儘管這是個好的方法,可不代表作為孩子父母的你們可以不用陪孩子了,因為他們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要是你們錯過了,總會遭到埋怨的。若是你們經常對孩子言而無信,我想他們對你們肯定失望感是非常強烈的,還是多注意一下吧!

三、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說難聽的話

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的一生都不會犯錯誤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多一些寬容的態度,要記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仇人,沒必要總是針鋒相對的。即便是你們是為了孩子好,這個方式方法也是要多多注意一下,尤其是要禁止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說難聽的話。比如說你家孩子今天無視你們制定的看電視的時間,一下子超了兩個多小時,這時候你們可不要說再看你的眼睛就會瞎的,要是我再看到你們看的話,我就沒收你的零用錢,甚至還嚇唬和威脅他。我想要是你們有這樣的行為就不要怪孩子不懂事,不願意和你們說話了。

所以說,要是你們不想遭到孩子的嫌棄,就儘量避開上面這幾個行為,無論是哪一點,都是會傷害到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的,我想你們肯定是不想孩子將來埋怨你們,甚至對你們不理不睬吧,那個感覺可是非常不好受的。建議你們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一想,這樣或許你們就能夠更好地對待孩子了。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諮詢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說:「自己的孩子現在不想上學了,應該怎麼辦呢。」在這個新聞裡面,有一對家長,他們對孩子有著極高的期望……孩子小時候,家長嫌棄孩子不夠聰明,就給孩子吃大量的健腦補品;孩子上學後,家長想方設法「脅迫」孩子好好學習,考進知名高等學府;孩子畢業了,家長要她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
  • 不想讓你的孩子人微言輕,這些行為就不要做了
    實際上,在孩子試探的背後也間接性地表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害怕家長,因為害怕所以才會通過試探去達到自己所想的目的,有的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可能並不過分,但是卻得到了家長們的粗暴回答。、又如何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呢,所以說話也是跟父母的教育有關,不想讓孩子以後人微言輕,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方面有很多傷害性的行為就不要去做了,這些行為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假如孩子所說的話被父母粗暴地拒絕或者忽略了,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等同於拒絕的「說話沒用」。
  • 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孩子的需求不斷增多,他們不再只用哭泣來傳達自己的需求,開始向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的條件。隨著孩子的需求越來越多,家長也會逐漸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要給他們滿足,要嘗試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需求負責,這樣既能減輕家長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了解滿足願望需要付出什麼。
  • 行為「標籤化」,家長這樣做「培養」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這樣的情形重複幾次,孩子就會總結出這樣的規律:我只要發脾氣,爸爸媽媽就會滿足我的要求了。很多的家長會陷入這樣的誤區:對孩子好的行為「視而不見」,覺得孩子「省心,不用我們怎麼管」,只有孩子表現出問題行為了,才意識到要關注孩子,比如,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孩子相處融洽的時候不關注,自己玩手機,直到孩子打起來了才火速衝過去,這其實是對問題行為的一種強化。
  • 請不要強迫孩子做這些「禮貌行為」,這樣只會傷害他們
    每個家長都想把自己家的寶寶教育成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家長們就反覆和他們強調過禮貌的重要性,並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行為上都力圖使他們學會禮待他人,像是見人要打招呼,對長輩要喊尊稱等等。孩子們在父母的苦心之下,自然也就成長的非常懂禮,行為進退有度。然而,過分講求「禮貌」卻不一定是件好事,有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硬是勉強他們做一些「禮貌行為」,會讓他們感覺到彆扭和不適,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甚至可能影響到今後性格的養成。
  • 「媽媽我想要10元錢」,當孩子要錢時,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很多家長對孩子可以說非常寵愛,不管孩子要什麼家長都會滿足他們,這樣的孩每天都過得非常開心,但同時也就會有那種向家長要十塊錢,都會被家長說的孩子。所以每個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同的,現在家長對孩子變得越來越寵愛,其實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在童年的時候並沒有受到過這種待遇,他們並不想讓孩子吃苦。
  • 如果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應該這樣做呢?家長快來看一下吧
    導讀:如果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應該這樣做呢?家長快來看一下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應該這樣做呢?家長快來看一下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管不好自己的時間,家長不要幫他管,而是應該這樣做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讓學生自習,就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有的學生不用10秒就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整節課都沒閒過,過得很充實;有的學生會發呆一分鐘,接著翻找自己的抽屜和箱子,十分鐘過去了,還沒找到一件能立即做的事,這時他們要麼聊聊天,要麼自己搞小動作,有時看不下去提醒他們,他們才慢吞吞地找出一份抄寫或背誦的作業。這兩類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高下立判。
  • 在父母「河東獅吼」下,孩子變成了膽小的小白兔,還被家長嫌棄
    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時候也正因為是自己的孩子,相處時就無所顧忌,比如動不動就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就是當下很多家長的常態。也許這樣做的父母,並沒有覺得不對,甚至也不覺得自己大吼大叫就代表著生氣,但在孩子的眼中,他們卻是最可怕的父母,而且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危害。
  • 千萬不要慣他們,你該這樣做!
    千萬不要慣他們,你該這樣做!孩子在小的時候,心智不齊全,很容易在爸媽的教育下形成一個好的三觀,俗話說的是孩子越小越好管教,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家長必須用最合適的方法來教育他們,確保他們長大會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孩子最調皮的時候就是三歲到五歲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得好好訓練孩子了,將他們往好的方向帶。
  • 「不要這樣對孩子」!80%的家長都有過傷害孩子的行為
    採訪過很多孩子,當我問他們,他們最討厭父母哪些行為時,他們說:討厭父母總拿別的孩子和自己比。初一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會上,他爸發言,說自己和孩子媽都是985名校畢業生,自己的孩子拿出這個成績,簡直是給他們丟臉,同時還數落了他孩子平時在家的一些小毛病。當時有幾個學生代表也參與了家長會,最後不知道是誰告訴了那個男孩。現在,初二畢業了,那個孩子快在班級墊底了。
  • 有以下不良行為的孩子,小時被嫌棄長大沒本事,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確實能窺探出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像有些孩子小時候比較自私,不懂得和家人分享,那在長大之後,多半也是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考慮的。與之相反的是另一類孩子,他們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分享,會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給家人。之前看過的一個小視頻,一個小男孩把油條塞進口袋裡。老師問為什麼藏起來,他說要回家給爺爺。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別嫌棄這樣的娃,有這3種行為,將來會有出息
    導讀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聽話,但是能得到這個標準的孩子卻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家長看著自己家淘氣的孩子,都有一種不要他們的衝動!別嫌棄這樣的娃父母千萬不要嫌棄孩子淘氣,因為越聰明的孩子越淘,當你家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時,父母們可以放心了,只要正確的引導,將會絕對會有出息的。1)幹啥啥不行,「拆家」第一名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喜不喜歡「拆家」?
  • 父母的愛是把「雙刃劍」,不想水能覆舟,這7個慣子行為不要做了
    文/爸媽快來看教育孩子一直有著簡單地說父母的愛就是一把雙刃劍,不想讓孩子在水裡覆舟以下8個溺愛行為就不要再做了:1、特殊待遇在優秀的教育裡,父母一定要記住不管孩子是男是女,身體素質強、還是身體素質弱,都不要讓孩子在家庭裡面擁有特殊的待遇,生活困難成長不公的孩子有很多很多,但往往不搞特殊待遇的教育會讓孩子在逆境當中成長的更茁壯一些
  • 父母的愛是把「雙刃劍」,不想水能覆舟,這7個慣子行為不要做了
    文/爸媽快來看教育孩子一直有著「慣子如s子」一說法,在溺愛的環境下成長儘管孩子會生活得一覽眾山小,但承受能力方面卻非常脆弱、甚至離開家之後連生存都是問題,溺愛孩子同時也會成為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都說水能載舟也是覆舟教育孩子也是這個理兒
  • 理性對待"人來瘋"的孩子,挖掘他們行為背後的好處,別急著改正
    前言:說起"人來瘋"三個字,很多家長的腦袋已經快炸掉了,因為碰上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處於崩潰的邊緣。在很多人心中,人來瘋絕對是個貶義詞,對這樣性格的孩子,壓根也喜歡不起來。之前總是聽人說人來瘋的孩子討人嫌,可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好嗎?
  • 孩子的人生不能「劇透」,家長這樣做,是剝奪了他們的「體驗感」
    導讀:孩子的人生不能「劇透」,家長這樣做,是剝奪了他們的「體驗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人生不能「劇透」,家長這樣做,是剝奪了他們的「體驗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無理取鬧,家長不要哄,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1、理解孩子孩子的要求在你看來可能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有點過分,比如大冬天想喝冰可樂、看電視看到不肯吃飯、玩具隨手玩隨手丟等等,家長也要適當的理解孩子,畢竟誰都有想要放縱偷懶的時候,不要直接生氣去拒絕孩子,也不要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尊重,自然也就會變得 越來越無理取鬧。
  • 批評孩子可以,但是不要因此而做這樣的行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去批評他們,但是並不能因此而給孩子貼標籤,尤其是負面標籤。因為成長中的一切都是不固定的,今天孩子犯的錯未必代表他們明天也會出現同樣的錯誤。所以家長尤為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批評的時候,不要給孩子扣帽子。尤其是負面的評價一定要謹慎,今天的一句話可能會造成他們終身的不良影響,批評的時候一定要嘴上留情。
  • 別做!家長的這些行為正在傷害孩子自尊
    沒有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有時愛子心切反而無意中會做出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行為。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他們有自己的意識、想法、性格,對於某些家長認為不對的,可以進行引導而不要採取強硬措施。家長只有足夠尊重孩子,才能同樣贏得孩子的尊敬。那麼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有哪些事情家長最好不要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