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不要控制我》

2020-12-15 騰訊網

武志紅 心理專家

《不要控制我》(作者:帕萃斯•埃文斯)這本書,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本。

因為,最常見的惡性事件,不是發生在陌生人之間,而是發生在親人之間。

譬如,多個獨立調查顯示,刑事案件有三分之一是發生在親人之間。在這些惡性事件中,至少有一小半看不到「錢權名利」等物質因素的參與,那些肇事者經常是以愛的名義行惡,當他們說,他們的確是因為愛才向對方潑硫酸,或者砍上幾十刀的時候,還顯得極其真誠。

這種惡性事件還包括大量的精神性傷害,譬如徹底控制對方,不論有多大的物質損失,都堅持讓對方與所有的親朋好友斷絕關係;譬如用盡各種辦法,傷害戀人,毀掉他們的生活和前程……這樣做的時候,他們仍然會說,我太愛他(她)了,所以才這麼做。

實際上,這不是愛,而是控制。把控制說成愛,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常見的謊言之一,而且對這個謊言,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並因此受傷或傷人。

關於對親人的控制欲望,許多學者寫了許多本書了,但我還不知道有哪本書比帕萃斯•埃文斯這本著作寫得更透徹、更有震撼力的。

或許,你認為以上那些例子太「極端」了。那麼,說一些普通的。

你肯定見過許多人,在同事、朋友和陌生人面前表現得非常有禮貌、非常尊重對方,但唯獨對配偶或孩子表現得特別沒有耐心、特別粗暴。你或許會猜,這個人一定是對自己的配偶失去了愛,但恰恰相反,當事人會表示,他愛對方,且根本離不開對方。

這些現象,如果讓你迷惑不解過。那麼,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特別愛控制配偶,或者你就是配偶的強烈控制欲望的犧牲品,那麼這本書是必讀書。

如果讀懂了這本書——這不難做到,那麼你會明白很多事情:為什麼開車時脾氣大;為什麼初戀失敗其實是一件好事;為什麼你的上司那麼難以相處;為什麼不管你怎麼做,你的父母都指責你做得不對——我一個朋友說,他把水杯放到桌子左邊,父親會斥責他為什麼不放到右邊,但他猜如果他放到了右邊,父親肯定會斥責他為什麼不放到左邊。

如果擅長舉一反三,你還會明白,為什麼薩達姆會做起白日夢,幻想美國會重新扶植他做伊拉克總統;為什麼希特勒非得讓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全部戰死,以及,為什麼希特勒不選擇那些真正有魅力的女性做戀人,而是選擇了愛娃那樣一個有點愚蠢的女人。

這是一本魔書,但又是一本寫得極其通俗易懂的書,只是略少點趣味。

相關焦點

  • 武志紅:公眾號給我帶來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戶
    微博是我歷練人性的地方 1995年,武志紅在北京大學讀心理學大二時立下心願: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但碩士畢業後,武志紅並沒有成為一個專研心理學的學者,而是南下廣東,加入《廣州日報》。在新媒體普及之前,武志紅已經在紙媒上寫了多年的心理學專欄。但微博、微信出現之後,他發現並不只是換個地方寫文章。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心理學家武志紅39歲那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心理學家武志紅突然發現自己「壞」到極點,差點就控制不住心中那個深藏的「魔鬼」。當時,他正在為一個男子做心理視頻諮詢。他們的諮詢已持續3年,彼此都很熟悉。男子談起性愛經驗,談著談著身體突然抽動起來,還不停打嗝。
  • 讀《不要用愛控制我》,分析安徽一大學教師殺害19歲女生案。
    這是一本魔書----武志紅如果說有哪一本書,讀後給了我最大的震撼,那一定是《不要用愛控制我》,由美國心理學家帕萃絲.埃文斯所著。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這本書,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本。」我深以為然。如果在我年幼時能有機會得到並讀懂這本書,我的童年可能完全不一樣,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
  • 武志紅、王宇赤:考生要找準「軌道」;家長應適當「閉嘴」
    對此,武志紅表示,雖然今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但是考生們不要因此而感到焦慮,感到很「不公平」,「因為考生們不是和過去的考生在比賽、比較,而是在和今年的同一屆考生們競爭,從這一點來說,其實大家都在同一水平線上,高考對所有人來說依然都是公平的。」考生做到心理平衡,自然便能相對而言減少一些焦慮。
  • 心理學「網紅」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武志紅:對於接受聽話訓練的養育者而言,改變內在邏輯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們頂多是頭腦裡意識到讓孩子聽話是錯的,但頭腦的認識和邊界意識也非常重要。你可能會發現你控制不住地想控制你的孩子,想左右你的孩子。但這時候你可以做這麼一件事情,我們稱之為「你可以斷手斷腳」,就是你要明確地問問自己:這是我的事還是孩子的事。
  • 武志紅【擁抱真我,活出真愛】
    2017年7月29、30日良師雅集·實修24堂課的第十一堂課【武志紅:擁抱真我,活出真愛】昨日在廣州結課。心理學家、作家武志紅老師一直致力於呼籲全社會的人關注我們內在的心理健康。當我們生活在「我能控制一切」的幻覺中時,我們就無法和別人建立起真正的關係,因為沒有任何人願意被控制。那些貌似很依賴的女人,其實一樣是生活在幻覺中,希望那個控制她的男人能夠按照她的想像來控制她,假若她發現男人控制她的方式和她想像得很不一樣,她一樣會逃離這個關係。
  • 「這屆年輕人沒有自我」|專訪心理學者武志紅
    引言:武志紅相信預感。「19年時,我總感覺會出大事,我自己、公司、乃至整個世界都轉得太快了,讓人眩暈,總得有點什麼能夠讓大家慢下來。」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近9個月後,我們在廣州見到了武志紅,在他不疾不徐的講述中,我們確實感覺時間慢了下來。
  • 武志紅的反孝道立場與「巨嬰」概念
    我本人在反思自己的很多心理問題的時候,追溯到問題產生的根源的時候,都能歸咎到我父母給我的傷害(乃至「虐待」)的做法上。只是曾經那些「傷害」在傳統觀念當中這絲毫不成其為問題的,而我們社會當中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這麼過來的。然而「從來如此,便對嗎?」武志紅老師關於傳統家庭中父母做法的批判無疑是對的。
  • 東野圭吾、武志紅、心理學小白,一起聊聊天
    剛看到《解憂雜貨鋪》這本書時,我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方面的書,內容應該是各種勸人樂觀、向上的心靈雞湯。可是,第一章《回答在牛奶箱裡》看了幾頁,覺得不像心靈雞湯,情節還很懸疑,像是罪案類的恐怖片。
  • 武志紅:父母的「望子成龍」,是在轉嫁他們自己的焦慮
    」的體現父母的「望子成龍」,蘊含著「我為你好」。人是不能改變另一個人的,否則就是一種控制。從這個角度來說,「望子成龍」的父母就是在控制孩子,更為重要的是,父母還習慣用自己的付出,來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進而變成情感勒索。
  • 武志紅:對「獎罰」無感的孩子,很可能正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這位媽媽找到育兒專家武志紅進行了解孩子的現狀。武志紅武志紅:對「獎罰」無感的孩子,很可能正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武志紅專家驚嘆於這位男孩天然的「眾生平等」的哲學家風範,他感慨對男孩的媽媽說:「你兒子不是你教的。」媽媽這樣回答:「的確不是我教的,是他自己長成了這樣子,我一教,他就會被毀掉。」
  •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告訴你如何破解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告訴你如何破解。1,認識到一點:大多數成年人,心理上其實都有嬰兒的一面。武志紅認為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即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而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以「巨嬰」和「巨嬰國」的概念再來解讀當下的人心、中國國民的性格及社會,問題變得清晰可見。
  • 《夢知道答案》心理學家武志紅教你做自己的解夢人
    這本書的作者武志紅,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作家。他在北京大學取得了心理學學士與碩士學位,畢業後創辦了武志紅心理工作室,導師是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他的代表作有《為何家會傷人》《心靈的七種兵器》《身體知道答案》等。本書是以案例的形式,舉例分析夢境。作者在結合了夢者的生活背景和事件之後,非常強調解夢時與生活背景的結合,強調夢者感受自己的內心,不主張一一對應式的解讀。
  • 武志紅解構孝道:作為儒家的核心,是各種中國式問題的根源
    武志紅微博截圖7月28日,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微博發表解構孝道的文章《孝道是對人性的逆襲》,引發大量轉發和討論。在當今時代,如何看待孝道和儒家的種種設置?最為犀利的即進行心理學解構。孝道是儒家的核心,而武志紅強調,幾大儒家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和朱子等,都算是寡母家庭,要深入理解孝道須先對「聖人」進行「精神分析」。「我的確認為,孝道是各種中國式問題的源頭,有時會說它是大惡,惡之源。看歷史,則覺得,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是大家長控制一切的集體主義,而孝道則是維護大家長權威的最有效的東西。它還導致了各種精細的心理問題。」
  • 武志紅:真實的人,活得才輕鬆
    文/學乃身之寶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太多人,藏起了真實的自我,不敢拿真實的自我和現實世界相碰撞,而躲在了頭腦中,用頭腦活著,這是為了保護真實的自己,但是,最終你會發現,用頭腦活著,這很累,只有真實地活著,你才能自在輕鬆。
  • 武志紅《為何越愛越孤獨》:原本親密的關係為何變得咫尺天涯
    帶著這樣的疑惑和思考,我翻開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越愛越孤獨》,從書中我找到答案。武志紅老師是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他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專注於用心理學去解釋中國式的個人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最典型案例。
  • 讀《不要用愛控制我》:用控制型人格理論分析失度表揚的危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帕萃絲.埃文斯所著的《不要用愛控制我》對我來說,是一本顛覆觀念,直接改變我生活的書。讀了之後,不僅明白一直完全無法正常溝通的父母原來就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更讓我震撼的是,從懷孕那一刻起就決定不能讓孩子重複我的不幸童年回憶的自己,居然也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放下了父母,重新養育了自己,最重要的是放過了我的孩子。無法想像如果沒有讀這本書,沒有發現自以為的對孩子的愛和培養其實是在扼殺她的自我成長,將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 武志紅:成年人最舒服的療愈,是去進入深度關係
    但如果當她這麼做時,被父母破壞了,例如父母非得讓她按照他們的方式去做這件事,這就意味著,這個女孩自己的意志死了一次,而父母藉助控制孩子,讓父母自己的意志越界活了一次。 父母與孩子處在複雜的互動中,父母有時會破壞孩子的意志,反過來也會被孩子破壞自己的意志,這很正常。
  • 武志紅:告訴你婆媳關係緊張的真相
    這個不是必選項,讓我們一起來向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學習一下,了解婆媳關係緊張的真相。01 婆媳關係緊張的真相為何中國式婆媳關係會如此的痛苦和無奈?大多都是因為都誤以為婆媳矛盾只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係,而武志紅認為婆媳矛盾其實就是婆婆、媳婦和兒子的三角關係。
  • 武志紅:改造另一半,是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妄想
    他說:女友總是強迫我去進步,讓我去考各種執照,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我覺得她不應該選擇我,又逼迫我變成另外一個的樣子。孟非問:前女友的要求是你應該謀取更高的職位,而你想踏實穩定的生活。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你怎麼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