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5日,在第198期的《羅輯思維》視頻中,羅振宇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介紹了《巨嬰國》。對於這本書,羅振宇說既震驚又振奮:震驚在於,對照自身和周圍,武志紅老師筆下的「巨嬰」竟然無處不在;振奮在於,「巨嬰」和「巨嬰國」的概念竟如此精確地揭開了國人心理和當今社會種種現象的面紗。
面世之後,《巨嬰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巨嬰」這個概念實在太過刺耳,武志紅斷言,大多數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都不到1歲。有趣的地方在於,《巨嬰國》的作者武志紅還是一個新媒體大V,微博和微信公號粉絲都已超過80萬。更讓人振奮的地方在於,依靠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引流,給旗下的心理諮詢工作室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戶,養活了幾十位心理諮詢師。
一個心理學家是如何走上新媒體之路的,對於流行的雞湯又有什麼樣的解讀?不久之前,新榜對武志紅進行了專訪。
微博是我歷練人性的地方
1995年,武志紅在北京大學讀心理學大二時立下心願: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但碩士畢業後,武志紅並沒有成為一個專研心理學的學者,而是南下廣東,加入《廣州日報》。在新媒體普及之前,武志紅已經在紙媒上寫了多年的心理學專欄。但微博、微信出現之後,他發現並不只是換個地方寫文章。
新榜:在經營微博、微信之前,您也寫了多年的博客,博客和紙媒有什麼不同?
武志紅:我過去是在《廣州日報》做心理專欄的,博客出現的時候開始做博客,很快博客的點擊就到了5000到10000。這時候出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廣州日報》當時訂閱用戶有120萬,我的專欄報社統計都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在專欄裡面放我博客的地址,博客的點擊率沒有明顯上升。而我的博客開了之後,很快就有很多讀者找來,2009年依靠博客的導流,基本上就能養活我自己了。我覺得,閱讀我報紙專欄和博客的是兩批人。
新榜:微博、微信開通之後,您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武志紅:2009年的時候微博就邀請我註冊了,但是2011年後才經常使用。剛一使用微博,我就非常震驚。當時從博客上倒了幾萬粉絲過來,很快我們的工作室客戶就爆滿了。我的課程廣告如果發在博客上,招生需要一兩個月,但是在微博上一兩周人就招滿了。過去博客時代,只能保證我一個人的個案量很快滿,而其他老師的,則不容易。
後來到微信的時候就發現更恐怖了。2014年,當時微信公眾號只有1萬多的粉絲的時候,有個去北極的活動邀請我去,我就在微信公號裡發了一條廣告,當天就有好幾個人報名。微信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要知道,去北極的費用是6萬元起。
新榜:微博和微信,您更偏愛哪一個平臺?
武志紅:微信會構成更大的影響力,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微博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比方說我們在微博上發一個商業廣告,會被罵得一塌糊塗。但是我還是對微博情有獨鍾,微博不僅是我思考的地方,還是我歷練人性的地方。
微博是一個更加開放的空間,我在微博上發一條,下面經常出現讓人匪夷所思的回覆,很多人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葩經歷,這些都是我的素材。這是一種非常簡便的調查方式,回復的素材我思考之後就成為新的文章。
在微博上,我經常會招來大家的痛罵。在微信上不一樣,裡面整體上都是贊同的。所以對我來說,微博也是一個歷練人性的地方。微博上的評論我基本上都看,閒的時候也回復很多。
雞湯流行,源於我們教育的缺失
新榜:現在新媒體上雞湯非常多,從您作為心理學工作者的角度出發,你認為雞湯為什麼流行?
武志紅:心理學中有一個流派,我覺得它也是雞湯——積極心理學,它很受歡迎,但是對我沒有吸引力,因為我覺得太簡單了。人的心靈就像一棵大樹,樹冠指向天空,樹幹指向大地,積極心理學給我的感覺就不斷地伸向天空,伸向陽光,而下半部潛意識的部分,黑暗的部分他就忽略了。
為什麼這個心靈雞湯這麼受歡迎?我們從上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接觸都是工具化的教育,學習數理化,哪怕你學法律、學文學都是為了謀生,但是在學校裡,誰和你探討過人到底應該如何存在?其實是因為偏向工具性的教育,導致我們很容易被雞湯所迷惑。因為雞湯至少是在講,人應該如何存在。
我在北大見過各種各樣的天才,他們中間很多人自戀得不得了,但是只要你問他一個問題他就黯然失色:「你在讀大學之前讀的人文學科都是些什麼書?」基本都是垃圾,很多人進入大學,甚至成人、畢業之後,心理上仍然是一個嬰兒。
新榜:那您怎麼評價這些天天寫爆款雞湯的自媒體人?
武志紅:部分自媒體人,他們其實就是在煽動,他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民眾最想聽到的一種主流的聲音。他們在操控讀者,而不是真誠的表達,是在迎合某個群體。他們其實是通過煽動情緒來獲得成功的。
但新時代,對於真正有寫作能力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比如「劉備我組」的運營者是我在《廣州日報》的哥們,他身上有一種野蠻的力量,過去在紙媒找不到表達空間,但在新媒體時代得到了釋放,好多文章閱讀量超過百萬。他的魅力不在於用了《史記》的體例,形式別人可以學,但他那種洪荒之力別人是學不來的。
我很喜歡古典講的「超級個體」概念,就是獨立的個體,在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獲得巨大的自由空間,爆發出來。如果自媒體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對整個社會的進步是非常有意義的。雖然目前有些不盡人意,但是希望自媒體能夠自由地發展下去,不要被打斷,不然很可惜。
公眾號帶來了一大半諮詢業務
新榜:大多數自媒體是以廣告作為主要商業模式,但您好像並不發廣告。
武志紅:對,我們公眾號目前不接廣告,因為不值得。現在公眾號菜單欄裡掛有各地工作室的聯繫方式,但日常推送也很少打硬廣,一般的課程廣告也都是放在二條。通過公眾號導流到我們各地的心理諮詢工作室,由諮詢師對接相應的客戶,我們已經能夠活得很好了。
新榜:公眾號帶來的客戶佔比有多少?
武志紅: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公眾號帶來的。
新榜:這個數據蠻可觀的。大多數是衝著您的名氣去的吧?
武志紅:公眾號只是做一個導流,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諮詢師個案做得很好,很多人是客戶推薦介紹來的。中國能到拿到諮詢師證書的有幾十萬人,但真正能把諮詢做好的不超過1500人。工作室的諮詢師都是我親自面試的。
新榜:現在工作室和諮詢師各有多少?未來有什麼計劃?
武志紅:現在北上廣有四家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有多個心理諮詢師,再加上成都廈門兩邊的工作室,一共六十多個諮詢師。我們打算今年再建十五家工作室,每家成本大概是30萬,加起來要450萬,所以今年可能就要為這個準備融資。
目前公司是叫做心樂土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近兩三年還會用這個招牌。但我希望「心樂土」能成為心理諮詢的第一品牌,就是大家知道來這裡可以找到靠譜的心理醫生,而不是衝著武志紅這個名字來的。
啟示錄:自媒體的未來在於成長為超級個體
81萬的粉絲,單純從數量上而言,在超過2000萬的微信公眾號中並不顯得多麼耀眼,但「武志紅」的對自媒體人拓展影響力、延長生命力卻非常具有啟發性。
1. 多維度拓展個人影響力:除了微信、微博的內容發布,傳統的渠道和模式依然有其獨特價值。對武志紅而言,出書帶來的經濟效益很大,每年版稅過百萬,帶來的品牌價值更不可低估。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自媒體人熱衷於出書了。
2. 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媒介會改變,平臺有興衰,但有強大影響力的個人把握潮流,總能佔得先機,常青不倒。再提醒一點,給自己一個可以用三十年的名號,然後用所有的資源去堆積到這個點,它就是你的勢能所在。愛惜自己的名字。
3. 打通線上線下:這是值得所有想要更上一個臺階的自媒體人進行的嘗試。已經有很多人在嘗試了,比如同道大叔和「阿司匹林博物館」的咖啡館。
4. 讓自媒體成為入口而非終點:新媒體的巨大想像空間,不是發幾條廣告,而是成為一個入口,背後連接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可能性所在。這也是武志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