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4 8:46:23
來源:解放網 作者:李芹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這兩天的上海陰冷異常,但嘉定南翔小學的校園一角的菜地依然綠意蔥蘢。午休時分,四(7)班的學生張默成、陳東耀、李文軒來到這裡,收穫他們種下的胡蘿蔔、青菜和大蒜——孩子們一個多月前在"幸福田園"裡親手播下的種子結出了豐收的果實。
在"勞動意識"日益淡漠、"勞動教育"靠邊站的當下,這所小學卻獨闢蹊徑:不但在校園裡開闢菜地,讓孩子通過種菜來體會勞動的不易與收穫的樂趣,更是提出了家務打卡的概念,讓孩子們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盯著"起步,到"習慣"收尾,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重新認識了"勞動"兩字的含義。
低年級孩子家務打卡
小學生不會剝熟雞蛋、不會拿掃帚掃地,大學生讓家長定期到校洗衣服……近年,關於勞動能力缺失的報導屢見媒體。但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勞動真的無足輕重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南翔小學副校長朱雯說,社會推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實際生活中,只要和學科學習無關的內容很容易被邊緣化。像藝術、體育等文體類項目,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孩子們在這些方面的培養,而"勞動"卻成了一個短板。因此,在經過長時間的前期準備工作後,學校以主題活動等形式為抓手,開始培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
一至三年級低齡段孩子開展每周家務打卡,四五年級高齡段孩子開展每月家務打卡。在南翔小學,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一份專屬家務打卡記錄表。
"我學會了疊被子、整理床鋪""原來洗碗要分乾濕兩塊抹布、砧板要生熟食分開使用"……翻看學生們的打卡記錄,就會發現:他們不僅在家裡認真參與家務,還從中學會不少生活常識與訣竅。
學校德育處的周靚老師告訴記者,為了讓打卡不走"過場",打卡單上還設置了"我的體會""父母的評價"等內容。"只有家校形成關於勞動教育的共識,勞動教育才有可持續性,孩子們才能明白勞動重要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高年級孩子樂學種菜
對於高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除了家務打卡外,學校還安排了更為豐富的內容。比如,在學校食堂就餐時,每天有不同的孩子幫著食堂員工一起勞動,做些整理桌椅、收拾餐盤等簡單工作……
而在種種勞動內容中,"幸福田園"一項人氣最高,目前只針對四年級一個年級開放。朱雯告訴記者,這片200平方米見方的田園本是學校操場的一塊閒置空地。開闢為菜園後,被劃分成70多塊小菜地,每六七個學生領種一塊,春天種黃瓜、番茄,秋天種蘿蔔、杭白菜……不僅成為勞動教育的最佳實踐,也成為自然課程的鮮活課堂。
"秧苗種下後,我們每天都要去澆水,老師說每次澆水要澆透,植物才能快高長大。"張默成說。
"老師們還會帶領我們一起去間苗,就是把種得太密的秧苗拔掉幾根,讓秧苗們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李文軒說。
……提起種菜經,孩子們個個都是滔滔不絕。
這方菜園被四年級276位學生分頭包幹,每一小組都可以在學校提供的"當季菜單"上選擇心儀的蔬菜品種去種,等到成熟後,孩子們可以選擇把蔬菜帶回家,也可以把蔬菜貢獻給學校的義賣活動。
不簡單以學科成績論英雄,每個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勞動教育開展以來,周靚發現,很多原先可能在學科上表現並不突出的孩子,反而擁有很強的獨立能力,很多家務活信手拈來,勞動教育讓這些孩子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信。
勞動不僅是掌握技能
某種意義上可能比學科成績更重要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句口號喊了很多年,但整個社會普遍更關注德智體三個方面,勞動教育卻日益簡單化、邊緣化。也許在很多人看來,能用吸塵器和洗衣機,為什麼還要自己掃地、洗衣服?把時間"浪費"在體力勞動上有意義嗎?
但在南翔小學校長王琦看來,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學習都來不及,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在勞動上。但是,勞動不僅是孩子們必須掌握的技能,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品格養成、價值觀形成,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比學科成績更為重要。"
因此,南翔小學嘗試把"勞動好不好"放入孩子的期末評價中,讓其成為評價孩子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在原先校級爭章活動的"崇德小童星""進步小童星""文體小童星""全能小明星"之餘,增設了"勞動小童星",以此激勵孩子們主動參與、愛上勞動。而在每個班級,則由班主任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班級勞動小能手等的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