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成為大學生勞動必修課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瞧一瞧,看一看,我們農學院學生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定價合理,健康無汙染,味道絕對比市場上的好。」

「我們種的蘿蔔、菠菜,種子是老師選育出來的最好的品種,施的是用枯枝落葉加工的有機肥,澆的是學校後山水庫的山泉水。數量不多,快來買啊。」

「我們種植的所有蔬菜,澆水、播種都有時間表,種出的蔬菜一定是最好的,而且價格不貴口感好,歡迎老師們選購。」

近日,在浙江農林大學校園農作園裡,一場特殊的蔬菜博覽會正在舉行。這裡展示和出售的蔬菜,全部是由該校學生耕種的有機蔬菜,不施化肥農藥,有品質保證,深受學校老師們喜愛。聞訊而至的老師紛紛前來「搶購」,為了能買到想要的蔬菜,有的老師甚至親自走到地壟裡採收蔬菜。

在種菜賣菜中感受幸福

到校園農作園種菜,是該校農學院低年級學生專業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院每個班級在校園農作園承包了一塊菜地,大家在菜地裡種植菠菜、小青菜、大白菜、蘿蔔、香菜等近十個品種蔬菜。每到蔬菜收穫的季節,學生們就開始對外銷售自己種植的蔬菜,也通過種菜、賣菜,籌集班級開展活動的班委費,這讓為種菜付出辛勤勞動的學生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看著自己種植的蔬菜被大家搶購,園藝181班學生溫昕特別自豪:「我從小到大從來沒下地幹過農活,甚至對很多農作物都分不清。來到學校後,下地耕作成了我們農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讓我們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到了實踐中,提高了動手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農業技能,體驗了收穫的快樂和農民勞作的辛苦,十分有意義。」

蔬菜賣完後,雖然賣菜的總金額也不大,但是大家還是感受到滿滿的自豪感,茶學專業181班學生代娜說:「我們班的菜很快售完了。今天售賣的蔬菜全是我們親自耕種,全班輪流澆水、施肥得來的。看著它們長大、成熟,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大三農學專業的俞丹鋒,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幹過農活,如今在學校勞動幾年後,幹起農活已經有模有樣:「作為農學專業的大學生,從事基本的農業勞動是我們的必修課,通過參加耕種不僅學到從事農耕的基本技能,也加深了對農業的感情,而且通過集體參加勞作,還能夠提升整個班級的集體榮譽感。」

在勞動中增強對農業情感

早在1958年,學校建校第一天開始,就將勞動課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學習使用鋤頭等工具,更是當時農林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隨著時代變化,勞動課程的形式也開始轉變,轉為參與校園綠地管護等方式。近年來,學校不僅要求全校學生參與校園綠地管護、衛生清潔等各種勞動,同時還組織學生參與挖番薯、割水稻、收大豆、播種土豆和油菜等勞動。

從2012年開始,學校在校園內開闢了近百畝農作園,並將土地分給大一、大二農學類專業班級,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生產勞動,並進行栽培學、農作學、園藝設施學等課程實踐。有了班集體的菜地,除草、施肥、澆水的時候,學生們多了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農作生活的機會。如何管理好這塊菜地,自然也成了學生共同關心的話題,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學會農耕的基本技能,也讓大家對農業更有感情。

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從事農業生產,學校還專門聘請技術指導,引導學生參與施肥、翻整、起壟等實打實的勞動,還選育了各種果蔬的小苗分配給學生耕種。技術指導葉志明表示,現在的學生大多沒有從事過農業勞動。學生們幹些農活、自己動手種植果蔬,不僅能夠見到果蔬的種植和生長過程,增強從事農業必需的動手能力,更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對於他們更好地從事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積累。

一開始,很多學生以為種菜很簡單,挖個坑把種子埋進去就好了。通過一段時間勞動,大家對耕作有了更深了解,即使挖坑也很有講究,不僅要大小合適,前後左右還要對齊,等菜長出來後看起來才美觀,菜才能長得好;不同的種子對土層的要求是不同的,要視情況選用適當的播種方式;有的季節適合種植白菜、蘿蔔,有的季節適合種黃瓜、番薯。

校園勞動課獲師生支持點讚

退休的徐老師,已連續多年購買農學院學生種植的蔬菜,她覺得買學生們種植的蔬菜不僅吃著放心,同時也是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勞動也是必修課。對於農學院的學生來說,菜園管得好不好,菜種得好不好,是檢驗他們專業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方式」。

現代農業172班學生周涵越表示,自己從前從來不逛菜市場,進大學並參加耕作後,認識了很多蔬菜,了解了不同的蔬菜如何施肥管理,學習了如何使用各種農具,「通過勞動,同學間有了溝通和交流,不僅收穫了蔬菜,更收穫了友情和團隊精神」。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學習化,這是一種很好的實踐,也是一種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根據師生們的反饋,組織農學類專業學生在校園農作園裡種菜,目前看效果很好,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相關工作。」浙江農林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朱軍說。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周國模表示,鼓勵學生到農場勞動、參與綠地養護等形式的勞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增加對「三農」的感情,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勤儉節約、感恩自然的品質。

目前,學校除了組織農學類專業學生參與耕作外,還在學生公寓寢室裡布置了二十四節氣圖,在活動中心布置農耕文化展,將擁有近3000種植物、總面積將近3000畝的校園,全部「承包」給全校學生義務管護,學生通過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各類勞動,將珍惜勞動果實、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傳承下來。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3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勞動教育是每名大學生的必修課
    如何經營管理好這塊菜地,也成為了每個班級的同學共同關心的內容。有的班級按照學號組織學生除草、施肥、澆水,有的班級每周組織全班學生共同到菜園勞動,有的班級把菜地裡種植的蔬菜嘗試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也有的班級組織學生開展勞動競賽……通過參與勞動,學生不僅增強了團隊意識,也逐步形成了尊重勞動、感恩自然的良好氛圍。
  • 杭州一大學農學院下地種菜成必修課:種不出蘿蔔番薯畢不了業
    很多現代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尤其是高校裡的大學生,分不清水稻小麥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杭州有所大學的學生,到田裡種菜是必修課。從大一開始就要下地幹活,種不出蘿蔔番薯,就拿不到學分畢不了業。  太陽底下怕曬黑?不行。害怕蘿蔔青菜上肉嘟嘟的蟲子?不行。關鍵是,學校請來的助教,還是資深農民,要求還十分嚴格,根本糊弄不過去。
  • 浙江農林大學學生田間地頭修學分 種菜拔蘿蔔為必修課
    到農作園種菜,是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學生的必修課,也是「農業生產綜合實訓」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瑜說,農作園的菜地就是課本、農具是實驗器具,同學們平時上課的地點在菜園裡,期末考試也是在這裡。「除草、澆水和施肥,菜園管得好不好、菜種得好不好、同學們的參與度高不高,都與課程成績有關,都關係到班級每一位同學的期末學分。」
  • 勞動教育進入大學生必修課,原因有三點
    我覺得勞動教育進入大學生必修課,原因有以下三點。我們非常有必要把勞動教育以必修課的形式列入大學課堂,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勞動的極端重要性。要實現這項偉大的目標就需要當代大學生、這批00後主動扛起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重擔。所以這個時候國家要求勞動教育進大學生必修課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時!要通過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引導同學們熱愛勞動、熱愛創造、熱愛工作、熱愛建設祖國!
  • 嘉定一小學學生種菜中感受勞動光榮
    原標題: 嘉定一小學學生種菜中感受勞動光榮  在「勞動意識」日益淡漠、「勞動教育」靠邊站的當下,這所小學卻獨闢蹊徑:不但在校園裡開闢菜地,讓孩子通過種菜來體會勞動的不易與收穫的樂趣,更是提出了家務打卡的概念,讓孩子們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盯著」起步,到「習慣」收尾,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重新認識了「勞動」兩字的含義。
  • 獨闢蹊徑 嘉定一小學學生在種菜中感受勞動光榮
    在"勞動意識"日益淡漠、"勞動教育"靠邊站的當下,這所小學卻獨闢蹊徑:不但在校園裡開闢菜地,讓孩子通過種菜來體會勞動的不易與收穫的樂趣,更是提出了家務打卡的概念,讓孩子們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盯著"起步,到"習慣"收尾,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重新認識了"勞動"兩字的含義。
  • 勞動成必修課!不會做家務可能影響畢業
    以後,勞動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了。  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  學什麼?
  • 勞動成為高中必修課:勞動教育的回歸,是勞動文化的振興
    那麼,時隔多年,為什麼中國在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之後,又把勞動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呢?那必然是有其深層原因,我且試為大家分析之。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簡而言之,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被無數人辛勤的勞動支撐著的,而一個提倡不勞而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 勞動成學校必修課!不會做家務或不讓畢業
    以後,勞動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了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高中生除了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外,還要選擇服務性崗位,經歷真實的崗位工作過程,獲得真切的職業體驗,培養職業興趣等。大學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除了要掌握通用勞動科學知識,鞏固良好日常生活勞動習慣外,還要強化服務性勞動,自覺參與教室、食堂、校園場所的衛生保潔、綠化美化和管理服務等。
  •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勞動教育成為必修課
    為了培養學生的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樹立責任意識,該校自2009年起在全校學生中組織勞動教育,並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來自廣東珠海的羅益從小生活在農村,當聽說學校要求全體同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時,他與同學們都很困惑:「大學生就是來學習打掃衛生的嗎?」
  • "掃校園"必選課惹爭議 南理工勞動必修課反響不錯
    原標題:鄭州一高校「掃校園」成必選課惹爭議—— 南京有大學開「勞作教育」必修課導讀:就在本學期,南京理工大學教育實驗學院也開設了「勞作教育」必修課,學炒菜也能算學分,副院長周雙喜表示「學生反響不錯」。
  • 勞動關係教育應成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現實職場中,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青年就業群體由於對勞動領域專業知識缺乏足夠了解,在面對工作中的困境和問題時束手無策,不能程序化、規範化主張自己的合法訴求。所以,對於即將走向職場、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大學生群體,在「愛勞動、會勞動」的基礎上,更要「懂勞動」。
  • 書法、編程、勞動,下學期成必修課?
    株洲飛客機器人培訓機構內,小朋友在學習編程(首席記者 何春林 攝)近日,家長圈中一則信息廣為流傳:從今年9月份起,全國大中小學將新增3門必修課:書法、編程、勞動課程。此事是真是假?昨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回應,目前沒有收到正式通知。該負責人表示,近些年,關於書法、編程進入課程成為必修課的呼聲確實很高,部分地區也開展了試點。
  • 勞動成高中必修課,是創意改革還是徒勞增負
    近日,教育部對外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方案顯示,今後,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基礎上開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必修課是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增加一門必修課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任務。高中生在高考的重負下已經是壓力重重,在高考沒有配套改革的情況下,增加必修課只會給學校和學生增加負擔。勞動成為一門必修課,就會有成績,勞動課難以考核,勞動的證明材料便成了計算成績的重要憑證。
  • 新課標,勞動成為必修課,6學分!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勢在必行
    6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勞動為必修課程,共6學分。將勞動課設為必修課,體現了國家對於勞動價值的重視。在很多家庭中,因為寵孩子,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新聞:孩子上大學,媽媽辭掉工作去陪讀,為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好生活瑣碎,讓孩子只用學習。
  • 四川一高校將「幹農活」列為必修課 讓大學生「勞其體膚」、體驗...
    央廣網成都10月14日消息(記者韓民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四川有一所大學有一門奇特的必修課,那就是所有大學生不論專業,都得扛著鋤頭下地幹農活。近日,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裡,200多名學生麻利地幹起了農活。
  • 大學生談戀愛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
    大學生是否可以談戀愛已是無需討論的話題。現在的熱門話題是:大學生談戀愛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有人認為,上大學談戀愛可以增進人生閱歷,有助於成長,對今後走向社會乃至步入婚姻家庭都有好處,是一門必修課。也有人認為,談戀愛要講緣分,大學生的各方面準備還不成熟,目的性太強,反而有害,應該是一門選修課。
  •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是否已成為大學的必修課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是否已成為大學的必修課 原標題: 不少大學都有口耳相傳的「愛情聖地」;有的大學甚至專設了戀愛課;而女生宿舍樓下每每成為浪漫地帶,早年間是彈吉他,如今是點蠟燭、擺鮮花,常常上演感人的求愛畫面;年輕人從不輕易浪費每個屬於愛情的大日子,不夠用就自己創造節日,於是每年5月20日變成了「表白日」,11月11日成了「光棍節」。
  • 讓勞動必修課真正發揮作用
    其實,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I卷的作文題,寫一篇演講稿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曾掀起討論。作文題目給出的「勞動佔用太多時間」「可以交給機器」「花錢僱人去做」等要求考生反駁的觀點,可能就是很多同學的心聲。將勞動納入高中必修課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明確開設勞動課的意義。  筆者認為,要求所有學生都自發熱愛勞動並不現實。
  • 大學生的勞動教育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加強愛國教育的基礎上,今年三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從小構建德智體美勞的教育體制,以便培養出既愛國、又務實的新時代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