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成必修課!不會做家務可能影響畢業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洗衣、做飯、整理房間……這些你都會做嗎?以後,勞動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了。

  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

  學什麼?

  ——小學生要學洗衣做飯等家務

  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究竟要學什麼?《綱要》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來看看都有什麼內容:

  小學生:

  要指導低年級的學生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參與適當的班級集體勞動,主動維護教室內外環境衛生;進行簡單手工製作,照顧身邊的動植物等。

  指導高年級學生參與家居清潔、收納整理,製作簡單的家常餐等,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參加校園衛生保潔、垃圾分類處理、綠化美化;初步體驗種植、養殖、手工製作等。

  中學生:

  對於中學生,《綱要》提出,要讓初中生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勞動等。適當體驗包括金工、木工、電工、陶藝、布藝等項目在內的勞動及傳統工藝製作過程,嘗試家用器具、家具、電器的簡單修理,參與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

  高中生除了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外,還要選擇服務性崗位,經歷真實的崗位工作過程,獲得真切的職業體驗,培養職業興趣等。

  大學生: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除了要掌握通用勞動科學知識,鞏固良好日常生活勞動習慣外,還要強化服務性勞動,自覺參與教室、食堂、校園場所的衛生保潔、綠化美化和管理服務等。

  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等。

  學多久?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學生每周要學多久呢?

  《綱要》提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用於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與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

  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

  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另外,《綱要》提出,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其中,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小學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誰來教?

  ——老師家長都有份

  對於勞動教育課程誰來教的問題,本次印發的文件中也有明確規定。

  《綱要》提出,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根據學校勞動教育需要,明確勞動教育責任人,進行勞動教育規劃、組織實施、評價等,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性。

  另外,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導師的作用,利用少先隊、共青團、黨組織以及學生社團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家長及當地人力資源,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

  當然,除了老師,家長們在培養孩子勞動技能方面也有自己的責任。

  《綱要》就明確,中小學要推動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形成共育合力。

  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社區宣講、網絡媒體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明確家長的勞動教育責任,讓家長主動指導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區勞動任務;學校要與相關社會實踐基地共同開發並實施勞動教育課程。

  怎麼考?

  ——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最後,對於學生每學期的勞動教育如何考核的問題,《綱要》中也進行了明確。

  依照要求,學校要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為依據,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鼓勵、支持各地利用大數據、雲平臺、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勞動教育過程監測與記實評價,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在平時表現評價方面,要覆蓋各類型勞動教育活動,明確學年勞動實踐類型、次數、時間等考核要求。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注重從行為表現中分析把握勞動觀念形成情況。以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同伴、家長、服務對象、用人單位等他評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改進。要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勞動教育活動情況,收集整理相關製品、作品等,選擇代表性的寫實記錄,納入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學年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

  在學段綜合評價方面,學段結束時,要依據學段目標和內容,結合綜合素質檔案分析,兼顧必修課學習和課外勞動實踐,對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等勞動素養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定。

  《綱要》還提出,要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另外,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網友:數學老師會不會來佔勞動課?

  對於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不少網友都持認同態度,表示是時候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小朋友們體驗一下什麼是勞動了。還有人對勞動課究竟要教什麼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但也有網友對於勞動課是否能達到初衷感到擔憂:

  不過,對於勞動教育課程的落實問題,教育部方面也在文件中強調要加強督查。

  教育部要求,要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進行督導。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督查和指導。

  督導結果要向社會公開,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

  勞動成為必修課,你怎麼看? (記者 張尼)  

相關焦點

  • 勞動成學校必修課!不會做家務或不讓畢業
    洗衣、做飯、整理房間……這些你都會做嗎?以後,勞動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了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
  • 新課標,勞動成為必修課,6學分!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勢在必行
    將勞動課設為必修課,體現了國家對於勞動價值的重視。在很多家庭中,因為寵孩子,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新聞:孩子上大學,媽媽辭掉工作去陪讀,為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好生活瑣碎,讓孩子只用學習。
  • 勞動成高中必修課,是創意改革還是徒勞增負
    (6月4日 中國青年網)高中生學業負擔重,很少進行課外勞動是不爭的事實,教育部注意到這一現象,提出將勞動課納入必修課程,顯示出教育部改良這一現象的決心。近年來教育改革不再只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而開始關注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提高,這的確是一個好現象。但是簡單地直接將勞動課納入必修課程,會不會給學生帶來新的負擔呢?
  • 勞動教育將成中小學「必修課」!為什麼勞動越來越受重視?
    勞動教育將成中小學「必修課」!為什麼勞動越來越受重視?最新,教育部正式發布了《2020年修訂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中小學勞動課一周不少於1課時。普通高中必須開設勞動課程,三年必修6個學分,包含志願服務2分,總課外時間進行不少於40小時。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熱議。
  • 讓勞動必修課真正發揮作用
    其實,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I卷的作文題,寫一篇演講稿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曾掀起討論。作文題目給出的「勞動佔用太多時間」「可以交給機器」「花錢僱人去做」等要求考生反駁的觀點,可能就是很多同學的心聲。將勞動納入高中必修課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明確開設勞動課的意義。  筆者認為,要求所有學生都自發熱愛勞動並不現實。
  • 孩子只負責學習,家務活家長全包?勞動已成升學重要參考依據了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前一陣,教育部門也再一次發布官方文件規定將勞動課設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作為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說起勞動教育,其實對學齡期的孩子來說,做家務就是其中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但在國內不少家庭,孩子與家務之間,永遠隔著父母和隔輩這兩座大山。長大了≠就會了「捨不得」是孩子勞動路上的第一道關卡,而這一點大都源於隔輩的溺愛。
  • 書法、編程、勞動,下學期成必修課?
    株洲飛客機器人培訓機構內,小朋友在學習編程(首席記者 何春林 攝)近日,家長圈中一則信息廣為流傳:從今年9月份起,全國大中小學將新增3門必修課:書法、編程、勞動課程。此事是真是假?昨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回應,目前沒有收到正式通知。該負責人表示,近些年,關於書法、編程進入課程成為必修課的呼聲確實很高,部分地區也開展了試點。
  • 勞動成必修課?北京已落實高中三年計6學分,網友:太好了
    此次課程改革,將勞動作為高中年級的必修課,得到了廣大網友、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支持。甚至評論道早該如此。為何將勞動作為高中三年的必修課呢?應該有下三個方面的原因和考量。比如,生活中簡單的家務,做飯、洗衣物等活動,為了不讓學生分心都是父母親力親為;在校內,學校團體活動、體育課、勞動技術科和其他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以節省時間。表i面看上去確實能節省時間,將全部精力聚集到學習上,可是在從學習效果上和長久發展來看,並不是值得推薦的方式。
  • 「家務清單」式育德,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五一小長假期間,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
  • 2020山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讓勞動必修課真正發揮作用
    【熱點聚焦】其實,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I卷的作文題,寫一篇演講稿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曾掀起討論。作文題目給出的「勞動佔用太多時間」「可以交給機器」「花錢僱人去做」等要求考生反駁的觀點,可能就是很多同學的心聲。將勞動納入高中必修課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明確開設勞動課的意義。筆者認為,要求所有學生都自發熱愛勞動並不現實。
  • 生活家務勞動怎樣分工?
    一些家庭為什麼會為家務勞動而產生糾紛呢?一些夫妻、尤其是做丈夫的,為什麼不願意參加家務勞動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三點:一是瞧不起家務勞動,以為它僅僅是個家門內的小事,不值一作,二是認為做家務是女人們本份內的事,與「男子漢」,大丈夫」無關;三是不懂得料理家務,處理家政,不會進行家務勞動分工與管理。前兩種人的認識是不對的,後一種人需要學會一些方法。家務勞動看起來是家門內的小事,其實它是社會勞動的延續與補充,並對夫妻關係產生著不小的影響。
  • 小學生勞動時間少 家長: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做家務勞動
    家長言傳多於身教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怎麼會這麼少?「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大有人在,而且比例不低。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學習壓力大,缺乏足夠時間去做家務等勞動」。筆者認為,實際上,家長們是對家務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
  • 不讓孩子做家務,可能影響他的學習力的提高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的重心應該放在學習上,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他來動手;這樣的孩子到長大了,除了讀書之外,什麼都不會,會影響以後的人生,我們在家的時候,安排孩子做家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
  • 勞動成高中必修課 志願服務三年不少於40小時
    原標題:教育部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勞動成必修課,志願服務三年不少於40小時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陳浩洲日前,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 《做家務的男人》「分擔意識」到底是一門怎樣的美好生活必修課?
    第二季《做家務的男人》溫暖發問: 「分擔意識」到底是一門怎樣的美好生活必修課?在集體經歷了一段特殊的宅家時光後,相信許多人都和蔣昊峻一樣,對於「做家務」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更深的領悟,相關討論已經超越了「該不該做」、「該由誰做」,因為柴米油鹽的氣息、鍋碗瓢盆的鳴奏,在今年都成了值得珍惜的美好與浪漫。
  • 上好勞動教育必修課 湖北武漢學子在實踐中體會"勞動最光榮"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  該園大一班的孩子們用畫筆繪製出「周末勞動」計劃,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拖地、洗碗、整理衣物等,有的孩子還能跟著媽媽一起買菜,成為「家務小能手」。
  • 西班牙學校把做家務列入課程:學生做飯、洗衣、打掃衛生成必修課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誰做家務一直是很多家庭爭執的矛盾點,不只是國內,在歐洲、尤其是南美洲的男性普遍認為做家務是女性的事情。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開始呼籲,家務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只屬於女性的工作,而是要求男性必須參與,並接受勞動分配。
  • 教育部公布高中課程方案:勞動成高中必修課,外語的選擇增多了
    明確勞動課為高中必修課;在最新公布的方案中,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的基礎上增設勞動課程,勞動課程共設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其中志願服務佔2學分,要求在課外時間進行,高中三年不得少於40小時;其餘的4個學分內容將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和校本課程內容進行統籌。
  • 應不應讓孩子從小就做家務?
    「高分低能,這怎麼可能」,很多人都不願相信會有高分低能兒,可現實中確實存在很多這樣的孩子,甚至是成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幫著做。」孩子本可以,可孩子的一切可能都被大人以愛的名義被抹殺了。家長只知做家務會耽誤孩子學習,但不知,做家務卻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曾有一個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成年後的成功,來自於從小讓他們做的那些瑣碎的事,沒用的事,越早越好!
  • 五一勞動節,勞動勞動節省上萬的早教費,原來帶娃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
    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五一勞動節,正是和孩子們一起從「家務勞動」開始,進行勞動教育的好機會。做家務的好處簡直數不勝數,不僅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社會情感,還能釋放孩子無處安放的充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