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誰做家務一直是很多家庭爭執的矛盾點,不只是國內,在歐洲、尤其是南美洲的男性普遍認為做家務是女性的事情。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開始呼籲,家務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只屬於女性的工作,而是要求男性必須參與,並接受勞動分配。
這很快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注意。
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家務勞動是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帶有偏見的認為這是女性的工作。為了早日摒棄這種舊思想,我們需要從下一代開始抓起,不單只是讓他們重視家務勞動,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讓他們逐漸改變『家務活是女性的工作』的偏見。」
可見家務工作對孩子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患心理類疾病的概率比較低。
由此可見,做家務對孩子的重要性,同時也從某種意義上講做家務需要從娃娃抓起,那麼家長在引導孩子做家務的時候,需要注意哪幾點?
家長指望孩子能夠順利做好家務是不現實的,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享受一起工作的樂趣,彼此都注重參與感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做家務還能使親子關係更加的親密。
家長在給孩子分配家務活時需要考慮他的年齡和力量,儘量選擇一些較為簡單,容易理解的工作,例如:擦桌子、拖地、收拾玩具等等。
讓孩子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養他對勞動的積極性和興趣。
很多家長不奢求孩子幫忙,而是不添亂就行,但往往是家長剛把這兒掃乾淨,孩子要幫著家長弄,反而幫了倒忙。
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因此發火和責備,而是要耐著性子一遍一遍給孩子做示範。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可以採用做遊戲的方式,讓他能夠更容易接受。
孩子的行為取決於家長的態度。
家長在做家務的事情上不能表現出厭煩,夫妻之間需要合理分配家務勞動,不能一個人「忙死」,一個人「閒死」,以免讓孩子錯誤的認為家務就是女性的工作。
孩子在對做家務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哪怕做的不好,家長也不能給他潑冷水,而是多多鼓勵他。
在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的視線不能離開他,以確保他時時處在安全的範圍內,避免發生危險。
孩子在某個階段會對掃把、吸塵器這類的清潔工具感興趣,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期來多多「用」孩子。
並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做的多好,而是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增強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孩子能夠通過做家務勞動體諒到家長的辛苦,這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