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高校將「幹農活」列為必修課 讓大學生「勞其體膚」、體驗...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成都10月14日消息(記者韓民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四川有一所大學有一門奇特的必修課,那就是所有大學生不論專業,都得扛著鋤頭下地幹農活。近日,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裡,200多名學生麻利地幹起了農活。割水稻、打穀子、翻地、澆灌、鋤地……大夥分工明確,忙得熱火朝天。

實際上,這所大學很早就將勞動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品格和行為習慣。大學生幹農活掙學分,這在全國高校中比較少見。這所大學實踐多年的「農活必修課」效果怎麼樣?大學有必要開「農活必修課」嗎?

幾天前,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學生農場裡,200多名學生陸續集合,在老師的帶領下戴上草帽,手拿鐮刀,忙碌了起來。

割水稻、打穀子、捆稻草、鋤草、翻地、澆灌……秋意漸濃,在一番辛勤勞作後,不少同學汗流浹背、氣喘籲籲。但眼看著自己付出後收穫的果實,大家紛紛表示受益良多,真切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和到勞動帶來的喜悅和自豪。

學生一:這是一個非常全新的體驗,因為水稻收割一直離我們比較遠,而且更多是機械化勞作。能夠親手收割水稻,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

學生二:我覺得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割的時候人比較多,也讓我們的紀律、團隊精神得到了鍛鍊,也讓我們知道了勞動真的對我們很好。

據了解,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自2005年建校之初就將勞作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內容之一。2006年開始,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推行「三練三創」實踐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會做人、能做事」,讓勞動成為每一位學生成長所需的課堂,成為學校重要的育人理念。該校勞動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嶠介紹:「我們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是,第一要教會學生怎樣尊重勞動,第二學會勞動,第三要有創造性地勞動。我們從這三個角度找到了一個具體的載體,就是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內涵的傳統農耕文化,我們想從這裡面汲取養分。所以學校領導就當機立斷,我們學校2005年建校,在2006年,建校第二年開春的3月份,就創辦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就是我們的學生農場。」

經過13年的發展,學校農場已有20畝,除了水稻種植外,還種植了水果蔬菜等,同時還有一小塊魚塘,做水產養殖。

豐收後的農作物和果實何去何從?學校為此還成立了5家學生農場公司。每家分公司都設立有總經理、生產部、銷售部、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專門負責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生產、管理和銷售。從種植到收割再到銷售,一體化的運作中,每個環節都由學生深入參與。

李嶠介紹,像農田產出的大米等作物,經過加工包裝後進行銷售,所賺得的資金又將作為購買種子、耕地設備、農藥的採購費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學生在勞動當中還創辦了以農業種植為主的農業學生模擬公司,他們可以向學校申請一定經費作為自己的啟動資金,然後通過參與全產業流程的體驗,來實現資金增值。種了一季後,資本是在增加還是減少,這都有專業的老師來指導,參與的主體是學生。每年把農產品銷售出去,換回的資金又繼續投入到生產工具的購買,種子、化肥的購買,繼續投入到下一季的生產當中去。」

就在幾年前,學校把勞動課作為必修課程,與學生的學分掛鈎。課程總共64學時,共2個學分,所有在校生不分專業都必須修完課程,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2018年,學校還專門成立勞動學院,在勞動教育方面改革創新、爭創品牌,更加系統化地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相關教學工作,把勞動教育從技能教育提升到品質教育。

就在前段時間,錦城學院對校友進行了一次專門回訪,在回訪的內容中,學生對於接受學校教育中印象最深刻的五個選項裡,排名第一的就是勞動課。一名17級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生這樣說道:「參加勞動實踐教育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拿我自己來說,我大二的時候也當過一年勞動助教,也帶了大一的學弟學妹,當時他們可以說是連水稻、小麥和各種蔬菜都分不清楚。通過一學期的鍛鍊,他們最起碼對一些農作物和農具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李嶠介紹,雖然學校本身並沒有農業專業,但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吸取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養分,帶動他們學習成長,促進人才的培養。「也就是說,這個勞動教育是內生於我們學校的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是後面附加上去的。所以從課程的設置、老師的培訓和學生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來講,勞動教育都是植根進去的。全部學生都要參與進去,我們要讓他體會農耕全產業,通過這樣的體驗來真正實踐、鍛鍊勞動。」李嶠說。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設「幹農活」課程
    上勞動課的同學在打穀子一頂草帽、一副手套,手持鐮刀,一群躬身割水稻、打穀子的「農民」出現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裡。這些「農民」其實是學校的學生,參與農耕活動的勞動課程,是他們的一門必修課。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上負責這門勞動課程的鄧忠君老師。
  • 四川一高校將種田納入必修課 掙滿學分才能畢業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一高校將種田納入必修課 掙滿學分才能畢業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大學往往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高級場所. 所以我們常常說:大學是象牙塔. 象牙塔,給人的感覺,高高在上,充滿著無限的浪漫主義色彩.
  • 種菜成為大學生勞動必修課
    看著自己種植的蔬菜被大家搶購,園藝181班學生溫昕特別自豪:「我從小到大從來沒下地幹過農活,甚至對很多農作物都分不清。來到學校後,下地耕作成了我們農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讓我們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到了實踐中,提高了動手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農業技能,體驗了收穫的快樂和農民勞作的辛苦,十分有意義。」
  • 勞動教育是每名大學生的必修課
    浙江農林大學從1958年建校第一天開始,就將勞動課設置為全體學生的必修課,使用鋤頭等工具更是當時農林學子必須掌握的技能。該校老校區的不少老房子、運動場,就是當時的學生共同參與建設的。進入21世紀以後,為更好地弘揚這一優良傳統,浙江農林大學將學校所有的綠地分給各個班級管護,鼓勵學生參與校園裡的綠地管護、植樹鋤草等傳統的體力勞動。
  • 四川一高校將種田納入必修課,修滿學分才能畢業
    別的學校上課鈴一響就到教室,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學生上課鈴一響卻集體「種田」。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性,該校將農場搬到了校園裡,將「種田」設置為學生們的必修課,要求學生親自下田種地掙學分。
  • 杭州一大學農學院下地種菜成必修課:種不出蘿蔔番薯畢不了業
    雖說大多數學生以前都沒幹過農活,但種起菜來仍然幹勁十足。農作物收穫後,還引來了「馬大嫂」光顧。  很多現代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尤其是高校裡的大學生,分不清水稻小麥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杭州有所大學的學生,到田裡種菜是必修課。從大一開始就要下地幹活,種不出蘿蔔番薯,就拿不到學分畢不了業。  太陽底下怕曬黑?不行。害怕蘿蔔青菜上肉嘟嘟的蟲子?不行。關鍵是,學校請來的助教,還是資深農民,要求還十分嚴格,根本糊弄不過去。  這些學生來自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真不知大學四年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 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路」 航拍四川體驗三國文化
    中新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路」 航拍四川體驗三國文化  作者 王鵬  「以前只能通過《三國演義》來想像四川的模樣,這次來,看到了劍門關、張飛廟、武侯祠,還能航拍,超興奮。」26日,對於即將結束的8天四川之旅,臺灣實踐大學學生王奕霖如是評價。
  • 大學生勞動教育就應接地氣
    日前,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裡,幾十名同學在農田裡麻利地幹起了農活,割水稻、打穀子、鋤地……大伙兒分工明確,忙得熱火朝天。這一片金燦燦的稻穀於今年4月栽種,經過幾個月生長,迎來了大豐收。同學們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現在自己來收割,感覺特別有意義。」
  • 勞動教育如何教育大學生?河南高校在探索
    11月16日晚上7:10,最後一節勞動教育理論課,商丘工學院2020級學生孔鵬飛拿到考題後,又仔細回想了下所學內容,寫下了他對勞動的真正認識。這次考試過後,8學時的勞動教育理論課告一段落,等待他的還有24學時的勞動實踐課。 這是商丘工學院首次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
  • 四川大學一學院將種田設為必修課,學生修滿40學時才能畢業
    四川大學一學院將種田設為必修課,學生修滿40學時才能畢業 中新網 2016-12-14 10:58 來源:澎湃新聞
  • 太極拳成高校「必修課」 受90後大學生熱捧(圖)
    太極拳成高校「必修課」 受90後大學生熱捧(圖) 在華東交大,太極拳成為學生「必修課」,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 語文課成大學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順利回歸?
    語文課成大學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順利回歸?    不久前,教育部建議高校面向所有大學生開設語文課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已     經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語文課成為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由此順利回歸呢?
  • 一起幹農活,一起上大學!劍河雙胞胎姐妹同被貴大錄取
    鍾家雙胞胎姐妹高中畢業典禮上的合影,左:鍾傳萍 右:鍾傳靜繼劍河三胞胎姐妹同時被川大錄取後,該縣觀麼鎮三和村另一對雙胞胎鍾傳萍、鍾傳靜姐妹同時被貴州大學錄取,12日她們將走進貴大校園鍾家一族上下都沸騰了,父親鍾德召自豪的告訴記者,家裡四個孩子,現在有了三個大學生,其中大姐在貴州師範學院上學。「很高興,我在外面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她們。」兩個孩子考上大學鍾德召顯得特別高興,他認為在他這一輩人裡,識點字有文化的人不多。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當他聽到孩子同時被貴州大學錄取後,激動得老淚縱橫。然而,談及這次高考,姐妹倆卻心有遺憾。
  • 大學生談戀愛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
    大學生是否可以談戀愛已是無需討論的話題。現在的熱門話題是:大學生談戀愛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有人認為,上大學談戀愛可以增進人生閱歷,有助於成長,對今後走向社會乃至步入婚姻家庭都有好處,是一門必修課。也有人認為,談戀愛要講緣分,大學生的各方面準備還不成熟,目的性太強,反而有害,應該是一門選修課。
  • 江蘇將足球列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 建比賽體系
    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昨天下午召開,揚子晚報從江蘇省教育廳分會場了解到,我省將出臺《江蘇省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計劃建立1000所足球特色學校,並將足球列為小學、初中體育必修課,這意味著未來每個孩子都要學習踢足球。其中按教育部規劃,足球特色學校每天有一節足球課,保證每個學生學會踢足球。
  • 教育部:中醫藥課程將列為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針對「關於院校教育階段加強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育的建議」,近期教育部經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答覆道,教育部正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 四川某高校在全國首開
    這樣的四川方言課程,真還出現在了四川某高校的教學體系中。據媒體報導,四川天府新區航空旅遊職業學院近日開設了四川方言選修課,在校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選課情況,自願選修這門方言課程。該學院負責授課的崔老師講,開設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四川傳統文化,教材由學院自主研發,全部課程共計16學時,內容涵蓋四川歷史與四川方言。
  • 大學生軍訓比任何一門專業課都重要
    高考結束了,很多考生變成了大學生,即將邁入大學的校門。而進校門的第一課是軍訓。大部分的學校會把軍訓作為一門課程算入大學必修的學分;不參加軍訓或者軍訓不合格,大二通常是需要重修的。那麼對於即將進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多少會懷著忐忑不安卻又有些許興奮和期待。也有些同學會感到困惑,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進行軍訓,更覺得軍訓太苦不願意接受。
  • 日本近7成公立中學將柔道列為體育必修課
    日本中學生學習柔道RecordJapan網站2月20日報導,讀賣新聞20日報導,日本中學的體育課項目種類非常豐富,例如有日本國技柔道、劍道以及空手道等等,從今年春季開始,武道將成為日本初中1、2年級學生的體育必修課,根據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實施的調查顯示,日本全國66%的公立中學將柔道列為必修課。
  • 教育部:中醫藥課程將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針對「關於院校教育階段加強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育的建議」,近期教育部經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答覆道,教育部正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