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養成勞動習慣上。因疫情而生的這個超長假期,是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黃金期。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城東小學圍繞「居家勞動」這一主題,形成了基於小學生以「生活化、課程化、項目化」為主要特徵的勞動教育新體系,將勞動教育做深做實做細。
勞動作業突出生活化,讓學生想勞動。勞動興趣需要喚醒。生活化的勞動作業,能喚起學生對勞動的興趣,讓勞動不再是一件需要額外提醒的事,而是深入學生內心的自覺行為。學校的勞動作業圍繞家務勞動這一主題,包括「會整理房間美化小天地、掌握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之事」兩方面的內容,並由學生跟家長商量之後確定一段時間內(至少持續三周不變)的每日勞動內容,例如:布置、整理書房和臥室,折(疊)被子,洗碗,掃地(拖地),洗衣服(襪子、內褲),燒菜……把商定的內容寫到勞動項目中,並每天記錄勞動情況。
勞動教育致力課程化,讓學生會勞動。勞動技能需要培養。同樣的勞動項目,不同的勞動方法與技巧,會產生不同的勞動效果。我們以課程化的思路深化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在我看來,勞動教育的最好老師其實是家長,最優的勞動教育方式是家長手把手示範。因此,我們在勞動教育微課程建設的第一階段,要求家長把這一切錄製下來,形成一個又一個基於具體勞動內容的視頻微課,打造「從勞動實踐中來,指導更多學生到勞動中去」的勞動教育課程化體系,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第二階段推出了「『勞動訣竅我知道』大家談」,學生以智慧改進勞動,把「怎樣讓地面更乾淨、怎樣讓書房更整潔、怎樣讓菜餚更美味……」的改進之法攝製成微課。
勞動競賽實現項目化,讓學生樂勞動。勞動教育成果需要展示。我們以項目化的勞動競賽來營造勞動氛圍,展示勞動成果。3月21日-22日,學校組織了雲上「居家賦能、巧手戰『疫』——城東小學學生家務勞動技能大賽」。以項目化的方式開展勞動競賽,如針對一二年級的洗手比賽,三四年級的針線比賽,五六年級的廚藝比賽,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勞動帶來的物質收穫和精神享受,讓學生樂勞動。
當然,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需要持續探索。我們將把重點放在以下幾方面:
注重激勵性研究。深化對學生勞動情況的多方評價,家長每天對孩子的勞動情況進行評價,同時把勞動情況發到班級微信群和家長朋友圈,通過教師表揚、朋友點讚,用外在的激勵把勞動進行到底。
注重遷移性探索。能幹好一件事,就能幹好更多事。勞動亦是如此。學校倡導學生在幹好了之前選定勞動項目的基礎上,再確定一件有一定挑戰性的勞動項目,致力勞動遷移,提升勞動本領,讓勞動教育觸類旁通。
注重內生性培養。學校倡導學生以日記的方式記錄「勞動帶來的新變化,勞動帶來的新收穫」,讓學生以日記為拐杖,用心去感受勞動之美、勞動魅力。讓學生在自我內心滿足中播下勞動的種子,喚醒學生的內心生長,讓勞動教育綻放芳華。
在推進居家戰「疫」期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勞動是人的本能。小學生勞動教育只要明確了基本要求,抓住關鍵期,走好關鍵步,必能喚醒孩子對勞動的熱愛,讓他們感受勞動的美好。
(作者系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學員、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城東小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5月27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