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選擇?很簡單!評估每個選項的邊際收益是否大於邊際成本

2020-08-22 海龜人生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海龜人生」知識體系的模塊之一——「經濟學與生活」中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引用來源:尼可拉斯·格裡高利·曼昆的著作《經濟學原理》[1])。




經濟學家通常假設,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機會為既定的條件下,理性人( rationalpeople) 會系統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其目標。當你學習經濟學時,你會遇到一些企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它們要決定僱用多少工人和製造並出售多少產品;你也會遇到一些人,他們要決定把多少時間用於工作,並用賺到的錢購買什麼物品和服務,以便獲得最大可能的滿足。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許多決策很少是黑與白的選擇,而往往是介於其間的灰色地帶。當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時,你面臨的決策不是在完全不吃和大吃一頓之間的選擇。更可能的是你將問自己「是否再多吃一塊肉」。當考試臨近時,你的決策不是在放棄考試和一天學習24個小時之間的選擇,而是是否多花1小時時間複習功課而不是看電視。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 marginal change)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記住,「邊際&34;,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理性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收益(marginalbeneft)與邊際成本( marginal cost)來做決策。


例如,假設你正在考慮用手機給一個朋友打電話。你確定與朋友通話10分鐘給你帶來的收益估計為7元左右。你手機的服務費是每月40元的固定費用加上每分鐘0.5元的通話費用。你通常每月打電話100分鐘,因此你每月的付費為90元(每分鐘0.5元乘每月100鍾,加40元的固定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打電話嗎?你可能會有如下推理:「由於我每月為打100分鐘電話支付90元,平均每分鐘我的電話費是0.9元。因此,10分鐘的電話費是9元。由於成本9元大於收益7元,我將不打這個電話。」但是,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雖然10分鐘電話的平均成本是9元,但邊際成本——如果你多打這次10分鐘的電話,你付費的增加量——只是5 元。只有比較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你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由於邊際收益7元大於邊際成本5元,你應該打這個電話。這是人們先天就懂的原理:有不限時通話套餐(意味著邊際上的分鐘是免費的)的手機使用者會更長時間且更頻繁地打電話。


企業決策時邊際考慮也起作用。例如,一個航空公司決定對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價格。假設一架有200個座位的飛機從上海到北京飛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萬元。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萬元/200,即500元。人們很容易就此得出結論:航空公司的票價決不應該低於500元。而事實上,一個理性的航空公司往往會通過考慮邊際量而設法增加利潤。設想一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而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元買一張票。航空公司應該把票賣給他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雖然每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元,但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軟飲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錢大於邊際成本,賣給他機票就是有利可圖的。


邊際決策還有助於解釋另外一些令人困惑的經濟現象。這裡有一個經典問題:為什麼水這麼便宜,而鑽石如此昂貴?人需要水來維持生存。而鑽石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由於某種原因,人們願意為鑽石支付的錢要遠遠高於水。原因是一個人對任何一種物品的支付意願都基於其增加一單位該物品所獲得的邊際收益。反過來,邊際收益又取決於一個人已經擁有多少這種物品。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增加一杯水的邊際收益微不足道,因為水太多了。與此相反,並沒有一個人需要用鑽石來維持生存,但由於鑽石稀少,人們認為額外增加一顆鑽石的邊際收益是很大的。




總結

若且唯若一種行為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種行為。這個原理可以解釋為什麼手機使用者會打那麼多的電話,為什麼航空公司願意以低於平均成本的價格賣票,以及為什麼人們願意為鑽石支付比水高的價格。習慣於邊際思考的邏輯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但學習經濟學將給你許多練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CENGAGE Learning, 2015(7).



推薦閱讀:

(「海龜人生」自我介紹)



關注「海龜人生」,開啟你的人生規劃!

招募合作夥伴:歡迎私信,共同開創人生規劃事業!


問:「海龜人生」是做什麼的?

答:人生規劃常用知識的分享、探討、學習。

當你看到這個答案時,我們將結下不解之緣!


問:「海龜人生」的人生規劃常用知識涉及哪些方面?

答:心理學與生活、經濟學與生活、子女教育、個人成長、職業規劃、保險規劃、家庭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這些知識模塊構成了「海龜人生」的知識體系。

當你看到這個答案時,你的人生將更加充實!


問:學習「海龜人生」的知識體系將給你帶來什麼?

答:規劃好個人及家庭的發展,安心享受從容生活,悠然步入更高階層。

當你看到這個答案時,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將不離不棄,共同打磨美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邊際效用?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才能達到利潤最大化.
    舉例來說,一家客運公司增加了一輛汽車,每天可以多運送50名乘客,這50名乘客就是邊際量。增加一名乘客,但汽車使用費、汽油費、工人工資和過路費都不變。那增加的成本是什麼呢?就是發給這名乘客的食品和飲料。假設這些東西值10元,邊際成本就是10元,增加一名乘客,可以多收取30元的票款,邊際收益就是30元。請問該不該讓這名乘客上車呢?在做選擇之前,要比較一下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 答同學問: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關係
    車票定價是5元,但亮老師大多數時間花3塊錢就能坐上車啦,而且還有座位。當時以為售票員是被亮老師的青春洋溢所震撼,或者是被亮老師的百裡求學而感動,感覺讓售票員賠錢不合適,所以總是送給售票員全程真摯的笑容。
  • 【知識點】邊際效益和邊際成本
    什麼是邊際效益?邊際效益是一個經濟概念,英文是 Marginal Benefit。賣主在市場上多投入一單位產量所得到的追加收入與所支付的追加成本的比較。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定義,其實每個人生活都經歷過。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吃饅頭。
  • 邊際成本
    概括起來,這三大成本和我們的關係體現為以下三句簡單的話: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對待現在,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除去經濟金融專業領域,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邊際分析,邊際成本的思想也極為重要。比如對於個人成長來說,總要選擇一條路走下去。究竟是選哪條路?是選金融還是計算機,是做學術還是去業界,是自己創業還是為人工作,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年輕人面臨的個人發展的困境。再比如,如何才能快速地實現財富自由?
  • 薛兆豐:邊際的概念
    看過不少講「邊際」的文章,能簡單明了把邊際說清楚的人不多,薛兆豐老師是其中一個講得最好的,本文主要摘自他在得到APP的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的第030講的內容。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如果不藉助「邊際」的概念,不管站在什麼角度,都沒有辦法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而一旦使用了「邊際」,問題卻又變得特別簡單清晰。何謂邊際邊際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這就是邊際的概念。
  • 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現在
    邊際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你每多獲得一個單位的回報,必須付出的投入。比如:1、生產口罩的廠家,如果多生產一個口罩,就要多花費1元,那這1元就是邊際成本。2、比如做兼職家教的學生,如果要多掙100元,就需要花費1小時,那這1小時就是邊際成本。
  • 課程回顧|《管理經濟學》課堂,依據「邊際效用原則」做最優決策
    再來看看第二場測驗的情況,當被問到今天晚上正打算去聽一場200元票價的音樂會,出發時發現200元的電話卡丟了,你是否還去聽音樂會的選擇時,大家普遍選擇還是去。邊際效用原則指當人們活動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他們就實現了自己的收入或利潤的最大化的一種原則。
  • 投資學習的真相 - 邊際效益遞減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體現的是生產要素與收益之間的反向關係。最初開始學投資時,只要經過簡單的學習,你會發現年化報酬率可以很容易的接近市場報酬率10%~30%,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指數化工具分散投資就能辦到了。可能會有人說,我某某時候,年化報酬率達到了200%,是的,那是一次,要看長時間的年化。比如:10年。接下來如果更進一步鑽研,有著各種門派的方法與技巧可以學、有著無止盡的資訊可以分析。
  • 什麼是邊際成本
    🔺長按圖片收藏分享至朋友圈 大家看懂了沒有,雖然飛機每個座位的成本價格是500美元,但是,在即將起飛時,增加一個顧客,只增加一頓快餐,成本大約只有10美元,給300美元,航空公司還賺2902、什麼是邊際成本請大家記住邊際成本的概念。邊際成本就是每多生產或者多賣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增加。比如,剛才飛機的案例,增加一個客戶,總成本只增加10美元,賓館的案例,每增加一個客戶,總成本就是增加電費等很小的費用。
  • 如何理解財務管理中的「邊際貢獻」?
    我們也可以將這句話來加深對「邊際貢獻」的理解。邊際貢獻率為正指標   財務管理中有關概念叫做「邊際貢獻」,「邊際貢獻」中的「邊際」的意思是「每增加1個單位」,「貢獻」是指「報酬」或「收益」,所以「邊際貢獻」指的就是「每增加1個單位帶來的收益」。
  • 邊際成本三種收入和統計常識
    概括起來,這三大成本和我們的關係體現為以下三句簡單的話: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對待現在,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除去經濟金融專業領域,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邊際分析,邊際成本的思想也極為重要。比如對於個人成長來說,總要選擇一條路走下去。究竟是選哪條路?是選金融還是計算機,是做學術還是去業界,是自己創業還是為人工作,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年輕人面臨的個人發展的困境。再比如,如何才能快速地實現財富自由?
  • 經濟學十大定律-邊際收益遞減定律
    如吃一個蘋果,要分很多口,每一口都會帶來不同的收益,而你多吃的一口帶來的收益變動,就是這一口帶來的邊際收益。 與邊際收益相對的是總收益。一個蘋果雖然每一口的帶來的收益不同,但總收益是確定的。而且總收益就是每一口邊際收益的疊加。 當然,你發現了,這裡總收益和邊際收益是相對的。
  • 邊際成本 incremental cost
    中國減排目標為哥本哈根會議帶來新動力,但所帶來的邊際成本也會有所上升。為改善碳使用率,能源相關產業將增加邊際成本,但最終,這些邊際成本還是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文中的incremental cost就是指「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也稱為marginal cost。
  • 可怕的「邊際效應」!
    、沉沒成本、邊際成本等等.,後面可以加上各種後綴,比如邊際分析、邊際成本、邊際效應、邊際價值、邊際貢獻;本科以上的學者,或許可以用各種複雜深奧的符號與公式來計算、表達,而我們普通人,需要有基本的、通俗易懂的理解與運用
  • 決定事業能走多遠的,是「邊際時間成本」
    所以對我來說,如何評判一份工作,甚至是說這個事業能不能行,我只用唯一的一個標準,就是「邊際時間成本」。首先解釋一下「邊際」。「邊際」是一個經濟學上面的概念,也就是說增加產出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因為我學金融這麼多年,對這些概念比較熟悉,這也是我覺得最值得應用的地方。其次解釋一下「時間成本」。
  • 「邊際效用」詳解
    3)邊際效用關係到選擇,如果歲月靜好,相安無事,農場主不會去琢磨哪個目的對自己來說更重要。只有當外界條件變化或農場主自己有了其他的打算,他需要在馬匹中做出選擇時,他才會比較各種效用。例如前文所述,因意外失去一匹馬,原本邊際上的遊玩效用被放棄。在五匹馬時,如其他條件不變,邊際上的效用就變成看守莊園。只有他再獲得一匹(同質的)馬時,他才會用來滿足遊玩需求。
  • 邊際效用、基因檢測、科斯定律
    經濟學裡有一個概念,叫作「邊際」,由著名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引入,可以說現代經濟學就是建立在這個概念上的。什麼是「邊際」呢?作為非專業的經濟學人士,不妨這樣簡單地來理解,所謂「邊際」,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更廣義一些來理解,就是「變化」帶來的「變化」。
  • 適可而止,感知邊際—邊際效應
    我們可以怒孩子不爭,也可以哀其父母之不幸,但是我們更應該知道,透過適可而止,感知邊際,及早發現事情發展的脈絡,而不是等待最後的審判。邊際遞減適可而止,感知邊際,可以讓我們及時,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夫妻離婚的機會成本是非常大的,一旦離婚將會面臨家庭財產的分割,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自身也會陷入低谷。如果我們能夠,及早感知事情的邊際,就不會發生以上的悲劇,也不會有烽火戲諸侯的荒唐,更不會有狼來了的可怕,所以邊際效應,是我們及時選擇趨利避害的工具。
  • 2021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淺析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邊際...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整理了一些2021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淺析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區別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機會成本也可能會增加。
  • 思維模型27 - 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
    安全係數為大於1的數,值越大,表示結構或機械越安全。拿橋梁來說明一下,我們現實中建的橋,都是實際承重超出指示承重。這裡橋梁的實際承重相當於概念中的負載,指示承重則相當於概念中的預期負載程度。至於為什麼?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走在一個聲稱能承重5噸實際6噸就塌的橋上走吧。而安全邊際這是企業管理領域起的名字,但核心概念與安全係數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