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現在

2021-03-02 老華雜談

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沉沒成本」的概念,本文我們介紹「邊際成本」的概念。

邊際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你每多獲得一個單位的回報,必須付出的投入。

比如:

1、生產口罩的廠家,如果多生產一個口罩,就要多花費1元,那這1元就是邊際成本。

2、比如做兼職家教的學生,如果要多掙100元,就需要花費1小時,那這1小時就是邊際成本。

3、比如說老師備課,帶一個班,假設每天備課需要2小時,如果多帶一個同樣年級和課程的班,帶2個班,則這個新的班級每天備課需要0.5小時,這0.5小時就是邊際成本。假設帶3個同樣的班,可能第3個班的備課時間也差不多是0.5小時。

4、比如我們做一個網際網路產品,每增加一個用戶所付出的錢,就是一種邊際成本。

5、比如專職炒股,資金10萬,假設每天投入8小時。資金變100萬,投入差不多也是8小時,可以看出,這樣的邊際成本為0。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邊際,是一種增量的含義。

從經濟學角度看,我們應該追求邊際成本的下降。邊際成本決定了你的現在,你做的每件事,是否朝著邊際成本逐漸降低的方向在推進,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做的這件事的未來回報的程度。

比如,體力勞動者,或計時工(如鐘點工),其勞動的邊際成本就沒有下降,這樣你的收入完全取決於時間付出,而能付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

比如如果從事的是一些高科技的行業,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做事效率會越來越高,因此完成一件事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會越來越少,這就是邊際成本的下降。

對很多人來說,很少關心邊際成本這個概念。而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對邊際成本的有深刻的理解,會幫我們更好的選擇現在該做什麼樣的事(工作)。

下篇文章,我們將介紹「機會成本」這個概念。

相關焦點

  • 邊際成本
    概括起來,這三大成本和我們的關係體現為以下三句簡單的話: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對待現在,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除了少數情況,大多數時候,人們對沉沒成本的判斷都是不難的。但人們總會有一種「不甘心」的心理,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因此我說,沉沒成本,決定了一個人如何看待他的過去。
  • 決定事業能走多遠的,是「邊際時間成本」
    所以對我來說,如何評判一份工作,甚至是說這個事業能不能行,我只用唯一的一個標準,就是「邊際時間成本」。首先解釋一下「邊際」。「邊際」是一個經濟學上面的概念,也就是說增加產出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因為我學金融這麼多年,對這些概念比較熟悉,這也是我覺得最值得應用的地方。其次解釋一下「時間成本」。
  • 邊際成本三種收入和統計常識
    概括起來,這三大成本和我們的關係體現為以下三句簡單的話: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邊際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對待現在,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除了少數情況,大多數時候,人們對沉沒成本的判斷都是不難的。但人們總會有一種「不甘心」的心理,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因此我說,沉沒成本,決定了一個人如何看待他的過去。
  • 如何理性選擇?很簡單!評估每個選項的邊際收益是否大於邊際成本
    當你學習經濟學時,你會遇到一些企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它們要決定僱用多少工人和製造並出售多少產品;你也會遇到一些人,他們要決定把多少時間用於工作,並用賺到的錢購買什麼物品和服務,以便獲得最大可能的滿足。
  • 邊際成本 incremental cost
    11月26日中國政府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中國減排目標為哥本哈根會議帶來新動力,但所帶來的邊際成本也會有所上升。
  • 什麼是邊際效用?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才能達到利潤最大化.
    經濟學從定性分析階段發展到了定量分析階段,由此也產生了一場革命,人們把它稱為邊際革命。我們來談談邊際效用。本文分為四部分(一)什麼是邊際?然而他丟失了一袋穀物,於是他打算讓鸚鵡少吃點,因為餵養鸚鵡要比其他的穀物處理方式帶來的效用小,這就是邊際。正是由於邊際,人們做出了經濟的決策。如果農民多獲得一袋穀物,他又該做出何種決策呢?邊際是額外、追加的意思。多增加的一種產出叫邊際產出,多增加的一種消費叫邊際消費。
  • 【知識點】邊際效益和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也是經濟概念,英文 Marginal Cost。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這裡的成本指的是總成本,包括可變成本和不可變成本。可變成本比如人力工時。不可變成本比如廠房和設備,也就是固定成本。邊際成本是會變化的,舉個例子,一家企業生產汽水。
  • 什麼是邊際成本
    2、什麼是邊際成本請大家記住邊際成本的概念。邊際成本就是每多生產或者多賣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增加。比如,剛才飛機的案例,增加一個客戶,總成本只增加10美元,賓館的案例,每增加一個客戶,總成本就是增加電費等很小的費用。
  • 麥當勞半價出售第二杯飲料不是因為邊際成本低
    ,即為邊際成本,而這個很低。經濟學家許小年反對這種解釋:「這是因為消費者的邊際效用遞減,而不是企業的邊際成本遞減。喝了第一杯之後,不那麼渴了,第二杯飲料帶來的滿足感低於第一杯。」第一個解釋符合大多數人的直觀思維,但它卻是錯誤的。定價並不是由成本決定的。你在山上撿到一顆市價10萬元的鑽石,你不會因為獲得它的成本很低,就10元錢賣掉它。你仍然會把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 可怕的「邊際效應」!
    、沉沒成本、邊際成本等等.   邊際成本   「邊際」一詞,是對時間或者空間的一種表述,有中心、就有邊緣、邊界...,後面可以加上各種後綴,比如邊際分析、邊際成本、邊際效應、邊際價值、邊際貢獻;比如商店營業時間,一般晚9點之後就沒啥人來了,所以大家會收工打烊,但如果你熬到晚10點半才收工,又增加了一兩筆生意,邊際成本與收益應該如何算呢?
  • 適可而止,感知邊際—邊際效應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邊際效應適可而止,感知邊際,可以讓我們提早,看清事情發展的脈絡。邊際遞減適可而止,感知邊際,可以讓我們及時,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夫妻離婚的機會成本是非常大的,一旦離婚將會面臨家庭財產的分割,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自身也會陷入低谷。如果我們能夠,及早感知事情的邊際,就不會發生以上的悲劇,也不會有烽火戲諸侯的荒唐,更不會有狼來了的可怕,所以邊際效應,是我們及時選擇趨利避害的工具。
  • 如何理解財務管理中的「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是有幾個相關聯的公式: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邊際貢獻率,是指邊際貢獻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表示每1元銷售收入中邊際貢獻所佔的比重。這些指標是正指標,比率越高,結果越好。   舉一個例子來看,某人開了個玩具店,一個月的房租及其他固定成本是2,000元,假定商店只賣一種玩具,買進價格15元/個,對外售價是20元/個。
  • 薛兆豐:邊際的概念
    看過不少講「邊際」的文章,能簡單明了把邊際說清楚的人不多,薛兆豐老師是其中一個講得最好的,本文主要摘自他在得到APP的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的第030講的內容。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如果不藉助「邊際」的概念,不管站在什麼角度,都沒有辦法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而一旦使用了「邊際」,問題卻又變得特別簡單清晰。何謂邊際邊際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這就是邊際的概念。
  •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
    這場被稱為「邊際革命」的經濟學變革使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商品的價值取決與人的主觀效用價值,並提出「邊際效應遞減」這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濟學規律。那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呢?「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
  • 投資學習的真相 - 邊際效益遞減
    我心裡浮現一個答案是:怎樣把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益說出來。學投資是有成本的,需要付出時間了解、研究、實際行動到建立長期操作的信心。而投資報酬率越高,長期複利下來對個人的資產可以成長更多,許多人在學習投資時,總是追求著高報酬。人們常常得到的結論是:「學會投資,得到能創造高報酬的能力,就能讓自己財務改善?」
  • 每天學點經濟學系列之經濟學十大原理2: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無論我們談論的是中國經濟、美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經濟只不過是是在生活中互相交易的人們所組成的群體而已。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在經濟學十大原理1中已經介紹了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而正是由於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所以做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
  • 如何分配時間、精力與才華,將最終決定你的人生
    這是因為他們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才華和精力時,並沒有將人生目標放在首位。對我來說,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的至關重要,但想清楚這件事耗費了我的大量時間和精力。我的人生目標源於我的宗教信仰,但信仰並非幫助人們做出決定的唯一來源。另外,選擇並追求一份成功的職業,僅僅是實現你人生目標的一種工具。如若沒有目標,人生會變得空洞無物。
  • 邊際效用、基因檢測、科斯定律
    經濟學裡有一條定律叫作「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意思是每多消耗一個單位的商品,所能帶來的新增的享受在遞減,其中「商品」和「享受」都可以在廣義層面上理解。「每多消耗一個單位的商品」的術語是「邊際成本」,對應的「新增的享受」術語是「邊際效用」。
  • 經濟學角度看待考研的機會成本
    但是如何從經濟學來看待考研的機會成本呢?我這樣想,第一,如果單純只是看到其他同學上了研就覺得自己也要上的話,這個想法毫無幫助,或者說上不上也沒什麼所謂;第二,如果因為工作不順利想要通過上研改變一下目前的情況的話,我覺得還是需要慎重考慮,因為即使上岸成功也不能保證將來的一切都能合你的心意,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成本。
  • 同讀《經濟學原理》如何做出更利於自己的決策?
    大家好,我是小凡 從今天開始我們讀微觀經濟學,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人們如何做出決策?我們可以通過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中的四個原理,來了解人們是如何決策的。 第一個原理就是: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這一個原理很好理解,我們總是時時刻刻都在面臨著選擇。例如先買車還是先買房,有5000元的閒錢,是去旅遊還是去學個駕照等。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