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式育兒」要不得!會給孩子埋下一顆恐懼的種子

2020-09-03 棒棒老師FM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遠離「心情式育兒」


最近小編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她有在信中談到了「心情式育兒」的話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封來信,順便來看看「心情式育兒」是有多傷害我們和我們的孩子:


「今天孩子本來玩得好好的,然後孩子他爸硬要過去逗孩子,結果孩子被逗生氣了,就衝爸爸大聲吼了兩句。但他爸也生氣了,說我是你老子你不能大聲和我說話。


於是,我也跟他大聲吵了幾句。冷靜下來後,想跟他好好溝通一下,他爸卻還是一副死鴨子嘴硬的樣子,完全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我覺得如果當時不阻止他爸的話,他爸肯定會動手去打。


說真的,孩子才六歲半,他爸的那種對待孩子的方式我無法認同。高興了就逗孩子玩,不高興就罵孩子,完全當孩子就是一個玩具。


孩子≠私有物品


在以前小編也收到過很多這樣的私信,在教育層面上,這種事情,被稱為「心情式育兒」。


也就是說父母隨自己心情對待孩子,高興了怎麼都可以,但一言不合就又打又罵。總是認為「孩子是我的,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把孩子「寵物化」「玩具化」了。看上去,我們好像給到孩子最好、最貴的照顧,看上去滿滿都是愛。但一遇到不順心,就會認為「我花了這麼多錢和精力在你身上,你怎麼可以這麼不聽話!」

孩子≠私有物品


這其實就是父母佔有欲的一種體現,所謂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只不過是為了感動我們自己,只是為了慶祝自己的好心情。


記得有一次小編看到,幾個媽媽聚到一起,每個媽媽都帶上自己的孩子。


其中一個媽媽放下懷裡抱抱親親的孩子,就偷閒坐在沙發上玩起手機,她的小孩就在她後面蹦來蹦去,還蹦到媽媽身上去了,媽媽幾次警告,孩子都沒有停止。


後來可能是她遊戲沒玩得高興,就怒氣衝衝地罵了孩子,但孩子可沒有意識到媽媽在發火,就繼續蹦到媽媽身上。


最後一次媽媽的手機被蹭到地上去了,就開始對著孩子發火,對著孩子的屁股狠狠地打下去。要知道還在半個小時前,她還抱著孩子又是哄又是親的。



當這位媽媽火氣消去之後,就又開始對被打哭的孩子安撫了,又是親又是哄,問孩子願不願做自己的乖寶寶,給你買那個玩具。


這大概算是媽媽的一種補償吧,但這是愛嗎?


小編覺得,如果我們愛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不應該用物質物化孩子,也不應該用暴力對待孩子。


孩子不是我們的寵物、工具、更不是玩具,他們應該是完整的,雖然還沒成熟,但他終究會成為有獨立思維和意志的人。


如果我們只是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玩物,要孩子始終要順從自己的話,那不如養一隻寵物好了。我們給孩子真正的愛,應該是內心的滋養,而不是單純地餵養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有意或無意中觀察父母的所有言行舉止,母親溫柔的撫慰應該是愛的滋養,父親堅定的支持也應該是愛的滋養。


管理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甚至有些父母在情緒失控之後,有些父母還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甚至會不顧孩子的生命安全。


之前有一條新聞是這樣說的,一位年輕的媽媽和家人一起自駕遊的時候,在路上可能是老母親說了她幾句。


居然一下子把車停在高速路的匝道上面,然後自己一個下車,把母親和自己1歲多的孩子放在車裡,自己把車門反鎖揚長而去。


而當時的氣溫達到30度,車內升溫極快,這個時候老母親一直打給這位媽媽,媽媽卻一直不肯聽電話,老母親和1歲多的孫子在車內差點就缺氧。


幸好後來交警迅速趕到,砸爛車窗解救了老人和孩子。救出來的時候,「孩子的臉被悶得通紅,頭髮完全溼了,眼淚已經流幹了卻還在哭著。」



而最終聯繫到這位孩子的媽媽,了解到整個過程,她自責不已,連聲對交警表示感謝。 不知道她是不是該跟自己的母親和孩子說了一聲對不起?難道就因為你生氣了,就能不顧孩子的生命安全了嗎?


如果孩子在童年裡得不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之後是不會擁有安全感的。每一個孩子都會害怕被遺棄、忽略。


如果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或者違背父母的主觀意識,就被父母指責,甚至威脅、謾罵、虐打。總是會在孩子心裡埋下恐懼的種子。


於是,很多小時候受過父母親傷害的孩子,長大之後都會躲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往往是跟自己父親之間的溝通斷裂,而且曾被傷害,彼此都沒有辦法好好修復。


真正成熟的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是持久而穩定的,而非會被自己的情緒或者外在的一些評論影響而波動的。這是送給孩子的一份寶貴的禮物。


雖然有時我們還是會情緒失控,對著孩子莫名其妙地大吼大叫。但是,這不是我們願意給孩子的。既然非心所願,那就改變自己,管理好情緒


一起共勉吧!「我永遠愛你」,我也在改正自己的不足"。

孩子們都不愛聽大道理,他們都愛聽有趣的故事。


讓孩子在故事中輕鬆收穫好習慣。(☄⊙ω⊙)☄

相關焦點

  • 3.如何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假如我們的孩子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何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我們可以這樣去問一問:當你成為魔法師你會做些什麼?你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我們從孩子的描述中去發現那些正向有價值的,有意義我們把它肯定住。他說「我要改變地球讓每個人都開心都不用那麼辛苦。」
  • 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學第一課「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
    8月30日下午,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展以「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全體一年級學生身著代表「希望」的白色上衣,走過紅毯,集聚一堂,以稚嫩的筆跡鄭重籤下自己的姓名,在清澈的眼光中種下了自己的希望。
  • 埋下一顆西瓜種子
    我在院落的籬笆地,不起眼的角落裡埋下過一顆西瓜種子。因為喜歡吃西瓜,便想奶奶家的菜園裡也能長出綠油油的瓜藤,再結出大胖西瓜。我像是在等待下午六點的卡通動漫節目一樣,心急,總在晚上寫完作業後,跑去菜園瞅瞅。
  • 夏學理專訪:為親子關係埋下一顆親密種子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有些孩子對父母生氣的表情和語言特別敏感害怕;有些孩子對於陌生的物品和環境感到害怕……2、被恐嚇的回憶"你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外面去!""你怎麼這麼笨!""再哭就讓警察來把你抓走!"如果大人經常用這樣的語言恐嚇孩子,孩子便會在心裡埋下"恐懼"的種子。長期被這樣恐嚇的孩子,即使因此停止哭泣變得聽話。
  • 做父母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
    父母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東西,不配被愛,也不配快樂。最終得到的,就是一個自卑、怯懦、鬱鬱寡歡的孩子。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被寄予期待後,他便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更容易達到對方的期待。很多時候,父母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 在心田埋下清晰的種子
    有時,它會遲遲不開花。我便焦灼地等待,忽聞人說,沒有蜜蜂,授不了花粉,怎會開花?但蜜蜂是不聽我使喚的。思來想去,風也是可以授粉的吧,也不知我腦海裡想出的觀點對還是不對。反正,花是慢慢地開了。偶爾,也能見著一兩隻蜜蜂嗡嗡地飛來飛去。心是一塊肥沃的土壤,一塊自由的心田。
  • 叛逆期,不叛逆,把孩子當成一顆種子而不是一張白紙
    可能各位趣友要問我,好好的一個情感文主怎麼突然又寫起了育兒經,沒辦法孩子老師要求家長寫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觀後心得,對於只有小學文化的我來說真是隔著鍋臺上炕老費勁了,只有借東補西,回想這個暑假我和兒子之間的相處,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不管形容的是否貼切,咱也不管了,畢竟肚子裡就這點墨水。
  • 父母撒謊式育兒,孩子越擅長說謊,父母需反省
    家長從小對孩子說謊話,這叫「撒謊式育兒」,《實驗兒童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撒謊式育兒」會對孩子成年後造成不良影響,小時候被誆騙長大後也傾向於說謊。小雨兩三歲時,特別挑食,不愛吃飯,吃頓飯半天吃不完。從那之後,小雨的爸爸發現小雨闖禍了就愛說謊,而說謊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忽視和妻子的「撒謊式育兒」。
  • 馬雲夜會頂尖數學家:要為世界埋下數學種子
    如果數學基礎堅實,人類會堅實。」馬雲說。在馬雲看來,IT(信息技術)、DT(數據科技)、人工智慧、IoT(物聯網)、晶片、計算機和數據,都和數學密切相關。數學不僅能讓孩子們更具創造力,更能幫孩子們進入一個新世界。如今,阿里正通過跟科學家合作,為孩子們埋下數學的種子。
  • 你有育兒恐懼嗎?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做父母?
    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有著育兒恐懼,育兒恐懼的主要症狀有:拼命地看各種育兒書、育兒推文、育兒的微信公眾號關注了十幾二十個。還是覺得自己不夠資格當父母。其實我們不必要這麼焦慮,我們忽視了錯誤的力量,忽視了發生錯誤後,我們處理錯誤帶給我們處理能力的提升,因為所有人不管你的知識多完備,你都不可能不犯錯,而如果你秉持著不能犯錯的心理,你一旦犯錯,便很難去面對,進而引發更大的不利後果。
  • 別讓恐懼支配你的育兒選擇
    孩子出生後,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未來的一切都順利,平安健康、學習成績優良、工作順心如意……也正是我們的諸多期待,容易讓我們「草木皆兵」,育兒選擇被我們預設的「嚴重後果」所束縛。一、我們為什麼會擔心這擔心那?在信息觸手可得的今天,我們很容易看到各種新聞。
  • 育兒:深入剖析為什麼兒童膽小、內向,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內向:也叫內傾人格,對事物常常會有慢熱、安靜的表現,對陌生的人和事,不願輕易的接近;膽小: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畏縮,在行為上不敢向前,更願意投入到熟悉的人和事物中。外向型的孩子並非都是膽子大的孩子,而內向型的孩子通常會重疊膽小的行為,所以會讓很多父母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
  • 冉玲:為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本報記者 謝曉豔 攝如何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如何上好思政課?從教9年來,冉玲從上好每一節課做起,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知心姐姐」「班頭」「燈塔」……在庫爾勒市第三中學八年級(5)班,學生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稱呼這位面帶笑容的班主任、思政課老師冉玲。
  • 一顆隨緣的蒲公英種子 | 張霞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微風輕輕一吹,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飛呀,飛呀,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這是我剛剛轉行教語文的第一節課,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細細想來,我不就像是那顆蒲公英的種子嗎?落到哪兒,就把哪兒當做家,在那裡生根發芽。因著父母的期盼,大學畢業我決定回老家。可是我們當地的教師招聘考試比較晚,青州的招聘考試比較早,而且青州離家也不遠,於是決定來青州先試試。可是沒想到被分到了青州的山區,當時條件很艱苦,學校就只有一排破舊的平房,通往縣城的路全是土路。走一趟,渾身全是土,連眉毛都變成白色,我們戲稱「白眉大俠」。
  • 徐崢:狠狠地誇,誇到自信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要知道年輕演員不都是只會擺個pose,『小鮮肉』也是有會演戲的,這才是偶像!」後來徐崢講述了他大一時的經歷:他在學校演了一位賣茶葉蛋的老爺爺。演完後每個人都誇他演得好,足足誇了一周的時間。他說那感覺像是過節一般:「當時就像是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我覺得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 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
    導讀: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飯後這些不能做,你現在不重視,就是埋下將來嚴重的禍患
    導讀:孩子飯後這些不能做,你現在不重視,就是埋下將來嚴重的禍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飯後這些不能做,你現在不重視,就是埋下將來嚴重的禍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比起「不要怕」更好的做法是……
    如果大人經常用這樣的語言恐嚇孩子,孩子便會在心裡埋下"恐懼"的種子。長期被這樣恐嚇的孩子,即使因此停止哭泣變得聽話。但他的心裡從此也埋下了「害怕黑夜,不自信,害怕警察」等恐懼的種子。3、遺傳如果媽媽害怕蟑螂,她每次看見蟑螂,都會尖叫,發抖。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蟑螂是很可怕的。
  •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種子
    長時間來,我們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完全可以按照我們成人的意願來描繪、設計他的未來。我們這代人,就是被上一輩當成白紙,畫得「亂七八糟」的。所以,很多人退休時認為,幹了一輩子的職業,不一定是自己最拿手的。臨終前會覺得,今生幹點別的,也許能比現在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