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學第一課「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
8月30日下午,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展以「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全體一年級學生身著代表「希望」的白色上衣,走過紅毯,集聚一堂,以稚嫩的筆跡鄭重籤下自己的姓名,在清澈的眼光中種下了自己的希望。
-
埋下一顆西瓜種子
我在院落的籬笆地,不起眼的角落裡埋下過一顆西瓜種子。因為喜歡吃西瓜,便想奶奶家的菜園裡也能長出綠油油的瓜藤,再結出大胖西瓜。我像是在等待下午六點的卡通動漫節目一樣,心急,總在晚上寫完作業後,跑去菜園瞅瞅。
-
給孩子播下夢想的種子
出門之後,我的心情還是有些焦慮,走在路上,我心中那些埋怨的話總想衝出口,突然想到前兩天聽田秀英老師說起過,她從來沒有給孩子種下芝麻粒大小的怨恨的種子,雖然她的兒子被燒得傷殘,但她一直給兒子播種的是夢想,是積極的信念。
-
面對疫情,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
面對疫情,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堅強勇敢、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這時家長不應採取呵斥、嚇唬的方式,不必要給孩子增加一些額外的焦慮和壓力,而最好採用「溫和的堅持」,當孩子完成上述行為時,態度上要保持平和耐心,當孩子做到這些行為時,也要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
會給孩子埋下一顆恐懼的種子
說真的,孩子才六歲半,他爸的那種對待孩子的方式我無法認同。高興了就逗孩子玩,不高興就罵孩子,完全當孩子就是一個玩具。孩子≠私有物品在以前小編也收到過很多這樣的私信,在教育層面上,這種事情,被稱為「心情式育兒」。
-
夏學理專訪:為親子關係埋下一顆親密種子
-
苦等了四十年,我心裡的一顆文學種子在這裡生了根,發了芽
作者:金紅陽我心裡的一顆文學的種子,如果能得到好風好水好土壤是一定能夠生根發芽,能夠茁壯成長的。可是這個願望我苦等了四十年才如願以償!小時候書籍缺乏,書包裡的兩本書:數學和語文。老師叫背誦課文的某個章節,我都全部一字不漏的全書背誦。那時的年畫都是故事性很強多個條屏,我會讀完我自己家中的年畫,再去讀別人家中的。
-
徐崢:狠狠地誇,誇到自信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他說那感覺像是過節一般:「當時就像是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我覺得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極限挑戰》裡,節目組問了嘉賓們一個問題:「18歲時,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孫紅雷毫不猶豫地向前邁步,他說道:「我父母對我的讚賞,所以我從小就很自信,我如今就成了顏王,我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
-
六一兒童節,在孩子們心裡種下愛的種子,圓孩子們小小的夢想
為孩子們送上新校服一個文具盒、一個書包、一套新校服,對很多孩子來說不算是夢想,但對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這就是夢想。我相信這份愛的種子已經種到了他們的心裡,未來一定能開花。」領到新校服後,孩子們愛惜地摩挲著。穿在身上,一個個小臉上樂開了花。五年級學生蘇婭婷說:「今天是個難忘的日子,大家風塵僕僕為我們送來了新校服,我感受到了大家對我們的關心關愛。
-
《爺爺的種子》:溫情脈脈的故事背後,蘊藏著夢想與成長的真諦
偶遇《爺爺的種子》,難題迎刃而解。這是一本看起來在講述小事,實則卻蘊含大道理的繪本。簡單的情節,靜謐的畫面、詩意的語言,向孩子傳達夢想、現實、成長的深遠意義,幫孩子理清這三方面的關係,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孩子的生命教育。
-
究竟是什麼樣的習慣「種子」天生就在孩子的心裡呢?
究竟是什麼樣的習慣「種子」天生就在孩子的心裡呢?「秩序感」就是第一顆習慣種子。家長可以留意或者回想一下,在孩子兩歲左右,是不是經常公有這樣一些表現:洗手前,要拍袖子,不然堅決不肯洗;洗過手,也要把袖子放好,不然不算完;從外面回來,脫掉的外套 一定要在掛鈎上掛好;脫下的鞋子一定要擺在固定的位置上;吃任何東西,都堅決要求爬到餐椅上坐下,不然不吃;睡覺前,一定要遵循講故事、聽睡覺音樂、關燈這樣的程序才會在床上躺下......
-
一粒種子的小心願與大夢想
之所以說她像「種子」,是因為她就像春天裡的種子一樣,悄悄「生根」「發芽」播撒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去長成「參天大樹」。這位古道熱腸的農家婦女,除了會閒話家常,還有她的「小心願」與「大夢想」。 小心願。 她雖然不會騎車,卻走遍了貧困計生戶,她雖然力量微薄,卻幫助困難群眾走出困境。
-
王勇英:書是種在孩子心裡的種子
走進兒童文學作家王勇英的家,滿屋子瀰漫著書香,成了孩子的閱讀天堂。王勇英 在書香四溢的屋裡看書,王勇英心裡總有一份幸福感,因為很多朋友「住」在書裡,無論打開哪本書,都能遇見書裡的朋友收穫閱讀快樂的王勇英,比誰都深諳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我經常帶孩子去書店,由他自己挑選他喜歡的書。這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她的外甥女、侄女考上大學,她給她們的獎勵就是書籍。 2008年,王勇英作為「閱讀大使」,開始到全國各地甚至邊遠山區推廣閱讀。讓王勇英至今難忘的,是2010年去西寧推廣閱讀。 「有一次,在車上顛簸了近5個小時,去到西寧一個偏遠小城鎮。」
-
在天安門看了升國旗後,這名香港小學生埋下夢想種子
鄭宇恩(中)因為媽媽帶她到北京,在天安門廣場看了一次升國旗,鄭宇恩的心裡埋下了想當升旗手的種子,「看到天安門的解放軍叔叔在升國旗,覺得很自豪很想參加」。
-
書像一顆種子種在心裡,長大後就會枝繁葉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本關於馬的書」,孩子們紛紛回答。 她又問:「讀書讓你懂得了什麼?」 「讀書讓我安靜,給我快樂」,「能為別人的故事傷心的人是個善良的人。」學生們回答。 一位參與對話的張老師說:「讀書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懂得去幫助別人珍惜生命;讀書讓我們懂得作為教師,愛你的職業就要愛你的學生。
-
冉玲:為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本報記者 謝曉豔 攝如何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如何上好思政課?從教9年來,冉玲從上好每一節課做起,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知心姐姐」「班頭」「燈塔」……在庫爾勒市第三中學八年級(5)班,學生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稱呼這位面帶笑容的班主任、思政課老師冉玲。
-
做父母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
父母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東西,不配被愛,也不配快樂。最終得到的,就是一個自卑、怯懦、鬱鬱寡歡的孩子。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被寄予期待後,他便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更容易達到對方的期待。很多時候,父母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
新華微評:讓夢想的種子開花結果
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陸續出爐,南開大學裝有兩顆蓮花種子的通知書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校方表示,希望新生將一顆種子種於故鄉,不改初心;另一顆帶來校園,見證成長。這份祝福與期待,為人生旅程注入奮鬥力量。經歷高考的艱辛,學子們站在新起點上。用汗水澆灌夢想,讓種子開花結果,追夢人的腳步永不停息……
-
種下夢想的種子
我看到了女兒眼中的光,那是嚮往,一顆希望得種子埋下了,父母就是那施肥除草的人。
-
蕭子善老師專訪:上完研習營的孩子們,心裡都種了一顆種子
小編:子善老師,您之前回答的幾個問題,我不由自主深思了好多,不知不覺就到了冬令營專訪的最後一個問題,捨不得結束,我們言歸正傳,在這幾天的夏令營裡面,孩子改變了對於參加完這個研習營的孩子,在他們心裡會留下一顆種子。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就是相信自己可以主導自己命運,相信自己可以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探索出一條路徑,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由自己掌控的這一顆種子。他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在他生命中有那樣一顆種子,他會去想我怎麼去克服這個?我怎樣去想辦法?我怎樣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