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樣的習慣「種子」天生就在孩子的心裡呢?

2020-09-03 海馬爸爸

究竟是什麼樣的習慣「種子」天生就在孩子的心裡呢?

「秩序感」就是第一顆習慣種子

家長可以留意或者回想一下,在孩子兩歲左右,是不是經常公有這樣一些表現:洗手前,要拍袖子,不然堅決不肯洗;洗過手,也要把袖子放好,不然不算完;從外面回來,脫掉的外套 一定要在掛鈎上掛好;脫下的鞋子一定要擺在固定的位置上;吃任何東西,都堅決要求爬到餐椅上坐下,不然不吃;睡覺前,一定要遵循講故事、聽睡覺音樂、關燈這樣的程序才會在床上躺下......

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不但會像這樣自己嚴格遵循著秩序感,還會嚴格要求家裡的其他成員都要這樣。比如我家女兒,誰到家脫鞋沒有放到鞋柜上,她會提著鞋子在屁股後面追著,直到那人把鞋放好為止;看見哥哥放學把書包往地上一丟,她也會拖著書包「要求」哥哥放到自己的房間去;看見誰喝水後,杯子忘記蓋上,她也會沒完,直到把蓋子蓋好才肯罷休....正是因為妹妹的這種種表現,哥哥「氣憤」地送她「管閒事大王」的稱號,而我則很開心地多了一位家庭行為習慣的「督查員」。

這正是大部分嬰幼兒天生的特點,他們喜歡秩序,秩序感就是孩子心裡的天生習慣「種子」。我們不知道這種天生的秩序感源於什麼,也許是因為寶寶在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生活在聽媽規律的心跳聲的環境中,也許就是上帝賜給人的美好禮物。總之,凡是帶過娃的爸爸媽媽都深有體會,小嬰兒出生後,他們很快就像調好的鐘點一樣,建立起自己一天吃喝拉撒睡的規律,每天都會基本保持大體相同的時間和節律,到點睡,到點吃,到點玩,一旦哪天這種節律被打破,寶寶就很容易生病,或者鬧情緒。


更多孩子問題,關注【海馬爸爸】不迷路

海馬爸爸團隊:有從事多年家庭教育經驗並且有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背景,深耕家庭教育一線的專家老師,18年如一日,專注家庭教育。

本文來源於《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是因為心裡的學習種子沒有被點燃
    孩子厭學,是因為心裡的學習種子沒有被點燃怎麼辦呢?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天生學習家系列《孩子如何學習》這本書裡講到:我們天生擁有參透宇宙奧秘和解開心靈密碼的能力,以及為之探索和實驗的動力,解不開這些謎題就不會停歇。也就是說,每一天人天生就具備學習的本能和能力,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孩子總能創造性的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為此他會努力探索。
  • 3.如何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假如我們的孩子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何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我們從孩子的描述中去發現那些正向有價值的,有意義我們把它肯定住。他說「我要改變地球讓每個人都開心都不用那麼辛苦。」原來你是有這樣的想法,想讓別人都開心,想去幫助別人,把這背後的正向的價值去找到,也有可能他是看了動畫片,聽了某個故事,他也想著改變世界,孩子背後的想法往往是天真的往往是善良的,他要麼是為了別人,要麼是讓自己更快樂,這些想法背後的正向價值我們作為一個肯定。
  • 王勇英:書是種在孩子心裡的種子
    走進兒童文學作家王勇英的家,滿屋子瀰漫著書香,成了孩子的閱讀天堂。王勇英 在書香四溢的屋裡看書,王勇英心裡總有一份幸福感,因為很多朋友「住」在書裡,無論打開哪本書,都能遇見書裡的朋友收穫閱讀快樂的王勇英,比誰都深諳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我經常帶孩子去書店,由他自己挑選他喜歡的書。這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她的外甥女、侄女考上大學,她給她們的獎勵就是書籍。 2008年,王勇英作為「閱讀大使」,開始到全國各地甚至邊遠山區推廣閱讀。讓王勇英至今難忘的,是2010年去西寧推廣閱讀。 「有一次,在車上顛簸了近5個小時,去到西寧一個偏遠小城鎮。」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讓其終生受益。然而,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為了讓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都是竭盡所能,下了不少苦功夫。習慣的養成亦是如此,只有喚醒孩子天生的「內驅力」,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實,有一種教育方法,一直在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便是蒙臺梭利教育。
  • 究竟什麼樣的準備才算是科學備孕呢?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準備才算是科學備孕呢?  一、有計劃的妊娠  對於妊娠也不能隨便,一定要計劃好,尤其是要避免高齡妊娠(孩子出生時母親年齡達到35歲),因為高齡妊娠的話胎兒染色體異常、畸形等併發症以及難產的風險都會增高,因此適齡懷孕十分重要。
  • 面對疫情,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
    面對疫情,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堅強勇敢、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必須採用良好的衛生和防護措施來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這也是樹立孩子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好時機。
  • 《幸福的種子》:繪本是幫助家長與孩子心靈相通,不是給孩子看的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聲音,把一本本的圖畫書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書裡所寫的事情。於是,便有了這本教父母如何把圖畫書引入嬰兒的世界,教父母選書和讀書的書——《幸福的種子》。奇怪的現象發生了:有些孩子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師,認真在聽;有的孩子動來動去,看看窗外,和鄰座的孩子打鬧;有些孩子一開始是認真的,但是聽了一半,就沒有興趣了。為什麼同樣的故事,同一個人在講,孩子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難道讀書這個事情真的是天生就註定的嗎?
  • 市實驗幼兒園把文明種子種在孩子心裡
    通過此次活動,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愛護公共設施,做到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不亂扔垃圾等,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裡。【來源:鄂州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孩子挑食有可能是「天生」的
    (原標題:孩子太挑食?不要急於責備 這可能是「天生」的!)當別人津津有味地吃著牛油果,你家孩子卻擺出一副敬而遠之的模樣。生活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孩子挑食又是誰的錯呢?
  • 《幸福的種子》: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是幫助家長與孩子心靈相通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聲音,把一本本的圖畫書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書裡所寫的事情。於是,便有了這本教父母如何把圖畫書引入嬰兒的世界,教父母選書和讀書的書——《幸福的種子》。松居直是"日本圖畫書之父",他給自己的孩子念了幾百本圖畫書,他說,"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
  • 究竟什麼樣的孩子容易發生早戀呢
    男孩女孩交往,有的是出於娛樂目的,因為興趣愛好相投,玩得到一起;有的是出於自我需求,比如有些孤獨的孩子希望通過與異性交往,尋求在家裡得不到的溫暖、關懷和理解;還有的是為了追求地位,通過與異性交往,證實自己在異性眼中的威信、魅力。這些都是看似親密,卻與真正的戀愛還不是一回事。如果家長誤以為孩子早戀了,給他扣上一頂早戀的帽子,恰恰會起到催化情感發展的作用。究竟什麼樣的孩子容易發生早戀呢?
  • 究竟什麼樣的教育適合自己孩子?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是你孩子需要的呢?這個話題太大,我想可能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人能把這個問題回答清楚,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世上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靈魂。所以自古才有因材施教的說法。既然無法得到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麼我們又從何談起呢?我們認為決定孩子未來狀態的兩個根本因素是先天和後天。
  • 真實的你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
    很多家長,心裡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動上反差太大。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裝得再像也沒用,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父母的人品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
  • 讓童話的種子,在心中發芽
    童話的「種子」就在我們平常的生活裡留著齊眉劉海,穿著藏藍長裙,湯湯站在講臺邊,微笑地看著臺下的小讀者們。湯湯,是當代青年兒童文學作家代表性人物之一,從2003年底開始兒童文學創作,2007年起專注寫童話,已出版有長篇童話集《來自鬼莊園的九九》、《一隻蛤蟆叫太陽》和《喜地的牙》,短篇童話集《一隻小雞去天國》和《到你心裡躲一躲》等。
  • 多大開始給孩子讀繪本,這樣多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專注力
    繪本之父松屋直在《幸福的種子》中說「對孩子來說故事是一個充滿驚奇趣味,可以激發想像力的世界,孩子幼時聽到的各種故事,在他的心中就會撒下彌足珍貴的想像力的種子。」 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會根據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想像成畫面這就是所謂的想像力,能從一本書中發掘豐富絢爛的世界,完全有賴於讀者的想像力,而繪本就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的啟蒙工具。
  • 金牛座需要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然而,他需要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不太清楚。我不認為需要談戀愛來解決問題。我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又好又有個性的人,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有無論是閱歷、思維都與我相差無幾的人能彼此欣賞,有愛他(她)的理由,他/她也愛我的理由。所以,我不明白天蠍座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天蠍座或許需要一個教養良好、有事業心、承受力強、能和他一起面對生活中一些點滴問題的人。
  • 如何教育孩子?從小孩子什麼樣的習慣才能成才?
    80後,90後,是散養長大的孩子。如今大多都成為了各個家庭的大人,培養孩子成為了重中之重。其實是每個家長,每個家庭都很重視的。那麼到底培養孩子什麼樣的習慣,對孩子們以後的未來發展能起到很好的方式呢?德國教育學家總結的到位: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精益求精。
  • 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前幾天,閨蜜到我家來做客,看著我家孩子自己認真地在書桌前寫作業,就說,你真是好福氣啊,生了一個這麼乖巧的寶寶,自己自覺寫作業。我家孩子做作業就是能拖就拖,一下要喝水,一下要上廁所,一下身上癢,不是這毛病就是那毛病,真的是頭疼得要命。我聽了笑了笑,我家娃也不是天生就會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
  • 愛上閱讀的孩子都不會太差,父母要從小給孩子播下學習的種子
    前幾天我偶然看到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的傳記,裡面說到了他的父親,也曾擔任過總統的老布希在談到怎麼讓兒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時,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布希說,我給孩子念故事時,不讓他們光是坐在那裡聽,有時我會故意停下來,對孩子們說,現在你們猜猜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如果在閱讀中遇上孩子們不熟悉的字,我就會一一解釋給他們聽。
  • 孩子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家長們常常抱怨孩子沒有一個好習慣,比如做事不專心,學習馬虎,作業潦草……,也常羨慕行為習慣好的孩子。的確,孩子的習慣的好壞關乎其一生的學習、工作,甚至事業是否能夠成功。對於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培養,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