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故事簡介
楚國時期,有一兵器商打造了一批鋒利無比的矛和一批堅韌無比的盾。
一天,管軍用品的官員司馬就找上門來,想見識一下他的矛和盾。兵器商就開始給司馬介紹起他的矛和盾多厲害,堪稱全天下最尖銳的矛和最結實的盾。司馬一聽,就笑了,稱既然都是第一,那矛和盾到底誰更好呢?
1
歷史知識:
①在講到矛的時候,我們提到了古代的兩位名將,一個是張飛,一個是趙雲,他們的武器分別是丈八蛇矛槍和亮銀槍,這兩個武器就是典型的矛。
②中國古代兵器,通常所講的都是冷兵器,也就是沒有使用火藥的那些兵器。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史前時期,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這個時期的兵器為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為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2
語文知識:
①擎(qíng)著盾,就是舉著的意思。
②浪得虛名,雖然名氣很好,很響亮,但實際不具備這些的名聲與能力,所以只得個虛名氣而沒有實力。
③風馳電掣(fēng chí diàn chè),形容非常迅速,像風吹閃電一樣快。出自《六韜·龍韜·王翼》。
④啞(yǎ)口無言,形容理屈詞窮一時語塞或緊張。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孩子能獲得什麼
1
精妙的故事情節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說起矛和盾,可能很多孩子並不清楚這是什麼。
換作平常故事,也許就一筆帶過,孩子完全就蒙在鼓裡,一臉茫然。
正是考慮到這點,凱叔在講解《自相矛盾》時,不僅用大手筆給孩子們講述了矛和盾的模樣和作用,還專門在文稿中,加入了矛和盾的圖片。
瞧,這不就是一堂生動的成語課嘛。
為了體現故事中楚國人矛和盾的厲害,凱叔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把試矛和試盾的每一個細節,它們的無與倫比展現的淋漓盡致。
聽完故事,孩子們似乎感覺自己就在現場賣矛和盾一般。
2
遇難題,光想無用,多試
楚國人最終為啥鬧了笑話?
只因他把話說的太滿,沒有想到事事皆有矛盾二處。
其實有矛盾不是什麼壞事,不管是事情發生了矛盾,還是我們和小夥伴之間發生了矛盾,我們只要是認清了矛盾,然後看到矛盾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生的,我們就有辦法去解決矛盾。
在生活裡,遇到難解的問題的時候,光想可能想不出來,沒關係,我們去實驗一下就知道了。
不要被矛盾所困惑,遇到矛盾,正視它,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凱叔講故事V)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