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不一樣的考試升學資訊!
大學裡有各式各樣的班級,有些看起來似乎區別不大,有些還經常在一起上課,很多大學生到了畢業都不知道這些班級有什麼區別。
前不久的高考填報志願階段,「試驗班」成了大家的關注重點。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讓「基地班」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今天我們就來幫助大家區分一下大學裡的試驗班、實驗班、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
進入21世紀後,國內高校紛紛以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為目標推出實驗班(學院),比如北京大學的元培實驗班。實驗班按照文、理分類,不分專業。
實驗班的招生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專業目錄裡已經做了分門別類的,供考生直接填報。實驗班的錄取分數線一般較高。另一種則是在大學新生中進行選拔(包括第一種想要進行擴招的)。各院校的報名條件和選拔規則有所差異,但多半會組織考試,
學生在進入實驗班後,和原有的院系脫鉤。在本科階段前一到兩年進行統一的基礎課程學習,到了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規定、個人興趣、社會需求等確定專業方向。
各大高校在實驗班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大類招生的培養方式,通常以「XXX試驗班」進行命名。試驗班可包含實驗班。
大類招生,簡單來講就是按學科大類進行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高校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進行招生。考生被大類招生錄取之後,在本科階段前一到兩年進行統一的基礎課程學習,到了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規定、個人興趣、發展期望等,在大類所涵蓋的專業中選擇具體專業。
為了加強基礎性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的培養,從1991年至1996年,原國家教委分四批在全國部分高校建立了83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簡稱「理科基地」),1994年批准建立了51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簡稱「文科基地」)。
如今,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確定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2.0基地名單見文末),加快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
卓越工程師班依託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該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和引導。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升級版,即新工科建設,主要是指教育部實施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計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於2018年公布。
僅為大類招生性質的試驗班在高考錄取階段招生。而實驗班的招生可能出現在高考錄取階段也可能出現在新生入學後。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招生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學後。基地班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卓越工程師班培養工程技術人才。
實驗班、基地班、卓越工程師班的師資力量、科研經費投入、獎學金、保研率等比普通班高。課程、實習安排等也比普通班相對多一些。
實驗班的選拔範圍面向全體新生,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面向院系內部選拔。
經選拔進入實驗班的新生,在進入實驗班後和原有的院系脫鉤。而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仍歸原有院系管理,學生在進入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後,只是和原有的專業脫鉤。進入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師班的學生一般不允許轉專業。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關注、點讚、收藏和分享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為「指南針升學」創作,轉載請註明來源。內容和圖片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作者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