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最基本的八個特徵

2020-12-20 小陳談生活勵志

你知道孤獨症最基本的八個特徵是什麼嗎?

第一:從小懂得很多道理。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莫名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什麼事都變得小心翼翼怕一不小心就惹得別人生氣。一切的小心翼翼只是想多一點關懷,可以得到認可。想著只要讓身邊人都開心,那自己就是開心的,大家就都會喜歡自己了。但往往很多事情事與願違,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第二:容易在一件事上鑽牛角尖。往往在做一件認定的事,即使明明知道是錯的,也不願就此放棄。非要弄得頭破血流,才不得不承認一開始就錯了。

第三: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在陌生人面前,高不可攀的樣子,惜字如金。不熱情,不主動,沒什麼表情。熟悉之後,發現好像對方還不錯,就開始放飛自我了,用自己最真實的面孔去深交。對玩的好的朋友,付出所有,不喜歡的人,不想理會,不願有任何交集。不知生活中的你是怎麼對待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呢?

第四:可以笑得很開朗也可以沉默。可以笑的沒心沒肺,可以一直跟你激烈的討論問題。也能半天或者幾天不說幾個字,或許是累了不想說話,也許厭惡了逢場作戲,就想安靜的做一下自己。

第五:時不時很神經但多數時候很正經。偶爾你能看見她沙雕的一面,瘋起來像個孩子。但大部分時間她都很安靜,安靜的做著自己的事,安靜的思考。孤僻症患者,正經的做著那個正經的你。

第六:總能安慰生病的人,但自己需要時卻沒人注意。總是不求回報的對身邊人好,總是考慮著身邊人的情緒。在他們遇到不開心的事,總能很好的安慰開導。但可笑的是,你的崩潰只是你一個人而已。只能自己心疼的抱緊自己,並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你會越來越強大,強大到無堅不摧。

第七:能很快平復或壓抑自己的情緒。即使再難過再委屈,外表都看不出一丁點的波瀾。不是麻木,而是時機不對。再怎麼難過,你都不能料杆子不管,你不但要管,還要做得很好。這樣你才能減少一份委屈,也可以用工作來緩解一時的難過。崩潰都留給了夜晚,不動聲色的難過,睡前原諒一切,醒來又是美好的一天,還是要繼續加油呀!

第八:別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怕一不小心就讓對方不開心,說話變得小心翼翼,行事也變得謹慎。每天都像生活在戰場,為了活命不得不謹慎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人心都是不可估量的,前一秒可能還在與你談笑風生,下一秒就聽到了背後議論你的話語。

孤獨症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幾個人湊合的熱鬧,這樣的湊合終究只會消耗對方,把孤獨變得更加孤獨,這才是最可怕的。

願你孤獨不乏美好,熱鬧不乏湊合。

相關焦點

  • 「 中國夢 」的八個基本特徵
    深刻領會「中國夢」的基本特徵,對於引導人們準確理解「中國夢」的科學內涵並為之努力奮鬥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其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目標指向和核心內容,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和主要體現。
  • 網傳孤獨症的8個特徵?這些誤解自閉症的言論你信了嗎?
    小林興致衝衝的和我說:「視頻裡說到的孤獨症的8個特徵,我全中了,我竟然也有孤獨症!!」我:???點開視頻後,一名女子側臉對著鏡頭,開始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孤獨症最本質的8個特徵:第一,從小懂很多道理第二,對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性格第三,容易在一件事上鑽牛角尖第四,可以笑得很開朗也可以很沉默第五,時不時很神經但多數時候很鎮靜第六,總能安慰身邊的人,但自己需要的時候呢卻沒人安慰
  • 孤獨症患者康復的3個目標
    相信看過我們前面文章或有孤獨的譜系孩子的家長都能看到這些:孩子的身高體重、外貌特徵發育與普通兒童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長的都很可愛,眼睛也很漂亮,但卻無法正常與他人相處或者說比較困難,對於社會交往或社會交往規則難以維持和遵守,與他人對話、執行他人指令較困難,個人生活常常需要他人幫助。這些問題也正是孤獨的譜系孩子的核心問題和本質「社會性發展障礙」。
  • 顧明遠:教育現代化的八個基本特徵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董洪亮)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京師教育論壇——區域教育現代化暨全國教育局長峰會」上,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把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歸納為八個方面。
  • 孤獨症能預防嗎?
    ,孤獨症高危因素也越來越清楚,從基本發病機制和避免高危因素,還是能大大減少孤獨症的發生。先前的大量研究提示,孤獨症的基本發病機制是「嬰兒8個月時候的響應性和主動性共同注意的情況就可以預測30個月時甚至7年後的ASD診斷情況了,響應性共同注意和主動性共同注意有助於我們早期發現ASD。
  • 孤獨症的重要病因找到了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的關聯。這是由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未被闡明。
  • 孤獨症「大爆發」是個謊言?
    跟其他類型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一樣,中國並沒有針對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全國性調查數據。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在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統計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該報告是根據2014年的醫療記錄和全美11個監測點8歲兒童的教育記錄得出的。
  • 有關孤獨症的常見的十個誤識
    有關孤獨症的話題一直很吸引我。但是,如果誰說我有孤獨症,我會感到很不可思議。我上過大學,有過朋友,做過全職工作。我還結了婚,生了孩子,我怎麼會有孤獨症呢?孤獨症患者應當是一些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怪人,他們無法與人交流,無法在社會裡正常生活。至少以前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現在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
  • 5個孤獨症評估量表推薦
    兒童孤獨症家長評定量表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由E.Schopler.R.J.Reichler和B.R.Renner於1980年編制,是目前使用最廣
  • 什麼是孤獨症?怎麼就得了這種病?
    其實孤獨症是神經發育障礙所致的疾病,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並無直接關係。孤獨症通常在三歲之前發病,以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不良或退化、行為重複、刻板等為主要特徵。(3)到了十二個月的時候:對於別人叫自己的名字缺少反應、沒有嬰兒語、沒有和周圍人姿勢上的互動,比如:指東西、讓別人看一個東西、伸手去拿東西或者是招手;(4)到了十六個月的時候
  • 兒童孤獨症患者最常出現的表現
    在我國,孤獨症的患者並不少見,而孤獨症的患者中以兒童居多。對於兒童孤獨症患者最常出現的表現,我們最好也是能有所了解。 1:孤獨離群,沉迷自我,交際困難 孤獨症患兒往往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交往能力
  • 最適合孤獨症患者的五種職業
    下面就來介紹最適合大多數孤獨症患者的五大職業。 一、和動物們一起工作在社交過程中,孤獨症患者常常感到格格不入。而與同事一起工作需要大量的交流。而另一方面,在動物農場或者獸醫診所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特定時間段內減少與他人的交流,這讓僱員感到更加安穩。
  • 孤獨症和自閉症的區別?
    孤獨症就是自閉症,孤獨症即為自閉症學名兒童發展性精神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的通知
    兒童孤獨症也稱兒童自閉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髮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廣泛性發育障礙包括兒童孤獨症、Asperge氏症候群、Rett氏症候群、童年瓦解性障礙、非典型孤獨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廣泛性發育障礙。
  • 《蝸牛不放棄》解密「孤獨症」
    鯨魚的鯨歌大多在15至20赫茲,而它就像是個啞巴,無人理睬。如果人類有這樣的獨特赫茲,其他人是否能接受他或她?早在1943年,美國醫生首次描述了孤獨症患者的特徵。孤獨症被命名至今已有70多年,病因未有確切解釋,它有可能落入任何一個家庭。  在中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孩子」是個柔軟但帶著僵化規訓意味的詞。
  • 這些天才竟是孤獨症患者?為什麼患者男性居多?
    作者:寶寶知道 hldduyan很多天才都有類似孤獨症的特徵。比如牛頓、愛因斯坦、莫扎特、安徒生等。孤獨症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之一,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 孤獨症患兒一歲內可辨異常 提醒家長儘早識別
    孤獨症作為一種先天疾病,專家提醒家長儘早識別孩子是否患病孤獨症患兒一歲內可辨異常剛過去不久的4月2日是第5個世界孤獨症日。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在我國和美國的疾病診斷分類條目中均採用「孤獨症」一詞。孤獨症為何有上升趨勢?環境汙染會導致孤獨症嗎?這是一種先天疾病還是後天疾病?家長如何作早期識別?
  • 孩子早期的八個行為,可能與孤獨症有關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近年來發病率持續攀升。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每54個兒童中就有1個確診;這比2012年的88個兒童中有1個和2010年的110個兒童中有1個的確診比例有所增加。
  • 神童能背字典卻是孤獨症患兒 教育拷問社會問題
    今年4月2日是第四個「世界孤獨症日」。北大六院兒科主任醫師賈美香今天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孤獨症這個在兒童中發病率高達千分之一的疾病,現在還很「孤獨」。「對於孤獨症患兒來說,早發現非常重要,但是家長常會忽略孩子的一些症狀,甚至還會錯誤地理解孩子的行為。」
  • 孤獨症的治療方法滿天飛,哪一個才是真的? | 拒絕謠言
    1982年,我國確診了第一例孤獨症,此後發現的病例不斷增加,但仍有許多漏診的患兒,因為失去了最佳的治療幹預時機,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能夠治癒孤獨症的藥物。早期診斷和早期幹預可以最大限度發展患兒的潛在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