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

2021-02-13 新華網思客

你和母校的關係不在於你在母校的時候,而是當你離開母校、再想起鍋塌豆腐的時候;當你十年之後再路過北大的時候,來到百年講堂的時候。

作家劉震雲在北大國發院2017屆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2017年7月1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屆畢業典禮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北大國發院邀請到著名作家劉震雲,為今年的畢業生做畢業主題演講。

劉震雲是1978年河南高考狀元,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此次回母校做主題演講,他從當年考入北大後最愛吃的一道菜——鍋塌豆腐講起,講到母校、同學的定義,講到北大校徽設計者魯迅塑造的三個經典人物形象,進而語重心長地強調作為知識分子的使命。劉氏幽默引得紀念講堂裡數度爆發笑聲和掌聲。

劉震雲演講實錄

感謝張旭東教授,感謝姚洋院長,使我有機會又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講堂。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這裡好像是大飯堂。當時每一個北大的同學手裡會提一個飯袋,是用羊肚子手巾縫成的。我記得我提了四年飯袋,但我不記得我洗過這個飯袋。當時大飯堂的飯菜有四個階級:第一個階級是五分錢的:炒土豆絲、炒圓白菜、炒蘿蔔絲;第二等是一毛錢的:雞蛋西紅柿、鍋塌豆腐;一毛五的開始有肉了:魚香肉絲、宮煲雞丁;兩毛錢的有回鍋肉、紅燒肉和四喜丸子。我是一個農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我在北大四年從來沒有接觸過;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我最愛吃的菜是鍋塌豆腐,不是肉菜,但因為豆腐被炸過,油水比較大,拌上米飯,人生不過如此,夫復何求?

北大求學時期的劉震雲

大食堂最大的驚喜不是你排隊買到了鍋塌豆腐,而是當你排到的時候,你是最後一個買到的。到最後了,盆裡面的湯湯水水,大廚一下子倒到你碗裡。最悲催的是你前面一個同學買到,到你這兒沒了。他買到鍋塌豆腐之後,會看你一眼,已經到了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慶幸之餘有些幸災樂禍。最大的奇蹟在我身上發生過,等我排到的時候,前面還有一個同學,鍋塌豆腐就剩了一份,但這個同學思索了一下,剩了最後一份的鍋塌豆腐一定特別涼,我改主意了,我想吃魚香肉絲,鍋塌豆腐就到了我的飯盆裡。我吃著幸福的鍋塌豆腐,找到吃魚香肉絲的同學問,你是哪個系的啊師兄,他說他是經濟系的。經濟系不就是我們國發院的前身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的意思是,你和母校的關係不在於你在母校的時候,而是當你離開母校、再想起鍋塌豆腐的時候;當你十年之後再路過北大的時候,來到百年講堂的時候。

劉震雲在當天的活動上

我在母校參加這種場合的活動有三次:第一次是2013年新生入學時,在未名湖畔的大操場,有1萬多名新生;第二次是中文系百年校慶的時候;第三次是今天,國發院983名學生畢業的時候。入學和畢業還是不一樣的,因為入學是相聚的時候,畢業是分別的時候。自古人生傷離別。但我還是祝賀983名同學畢業,因為從今天開始,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學。我這些年最深切的體會——同學是通往世界的一張特別有效的通行證。不管到世界的哪個國家、哪個角落,他告訴我:師兄,我也是北大的。同學能夠使陌生到熟悉的時間極大地縮短。你們馬上可以談論一下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師和北大的鍋塌豆腐。

2015年,法國裡昂有一個作家的圓桌會議,我遇到一個北大同學,在裡昂大學當教授。法國有名的雕塑家巴託爾迪,曾雕塑過自由女神,他雕塑的裡昂噴泉是幾匹馬往不同的方向拉一個車。我看到雕塑就想起了商鞅。

這個同學對我說:師兄,你在生活中不能上當啊。我問不能上什麼當,他說,比如有人請你到外頭吃飯,一定不是同學,應該到家裡。如果到家裡請你吃牛排也一定不是同學,應該包餃子。接著我就到他家包餃子。裡昂和巴黎最大的區別是,巴黎只有一條河——塞納河;裡昂有兩條河。每次看到這些大河波濤洶湧向東流去的時候,我就想,這些河要是在我們村南邊該有多好。

我去他家吃餃子,同學的家在裡昂郊區,河旁邊。他先帶我去地上看看,他說,房子、車、法國女朋友,都是八成新,怎麼樣?我說,好。接著帶我到地下看了看,有個酒窖。鎮窖之寶是1985年的三瓶拉菲。同學說:1985年到2015年三十年,人生有幾個三十年?今天咱們把這三瓶拉菲喝了!我說且慢,今天如果喝了,你明天后悔怎麼辦?他說,有好酒不讓同學喝讓誰喝呢,如果不讓同學喝,有好酒又有什麼用呢?他上升到哲學層次。我也熱血沸騰,說,喝!就著餃子……我還沒怎麼樣,他喝多了,開始跟我講現代金融學理論,講外匯市場,股票市場,現代金融學理論在企業的運用……我一句沒聽懂,拉菲真不錯。我的意思是,當你們在學校是同學時,你並不知道什麼是同學,當你離開學校再重逢時,你才知道什麼是同學。什麼是同學?就是他說的話你一句都聽不懂,你還跟他聊了一晚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屆畢業典禮7月1日舉行

剛才姚洋院長和張維迎教授做了特別好的發言,談到了我們的母校是什麼。北大是什麼人?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認為,這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產生地。不但北大人這麼認為,全世界的人也這麼認為。這裡產生了嚴復、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和魯迅。蔡先生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些人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是民族的先驅者。什麼是先驅者?當幾萬萬同胞生活在當下時,他們在思考民族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不切實際的理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黑暗中沒有火炬,我只有燃燒了我自己。我以我血薦軒轅。哪怕他們知道幾萬萬同胞會蘸著他的血來吃饅頭。這就牽涉到知識分子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人類需要知識分子?他除了要考慮這個民族的過去、當下,最重要的是未來。每一個知識分子的眼睛應該像一盞探照燈,更多的知識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燈聚焦一樣,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如果這些探照燈全部都熄滅了,這個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用孫中山先生的話說,這個民族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我們的校徽是魯迅先生設計的。魯迅先生的作品讀來讀去,我讀出了三個人。一個是我們的父親阿Q。阿Q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哪個同學能跟我說下?——對了這不是中文系——最大的特點是沒老婆,出門就挨打。出門挨打不叫受欺負,但是你的智商被欺負了而不自知,你又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跟著這個父親受欺負就叫受欺負了。另外他塑造了一個我們母親的形象,祥林嫂。她最大的特點是沒丈夫,有一個孩子也被狼吃了。她一輩子最大的工作是要把這個悲劇講成喜劇。另外魯迅先生還塑造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孔乙己。他最大特點是腿被打斷了。如果知識分子的腿被打壞了,他看的遠處比平常人還要矮近,那這個民族就會出現像孫中山先生所講的那種情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應該是我們北大人捍衛這個民族、這個民族生命的所在。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母校是誰,我們的老師是誰。

大家畢業以後是從一所大學到達了另一所大學,從一本書到另外一本書。大家最需要知道的是這個民族最缺失什麼。這個民族不缺人,不缺錢。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最有錢。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最欺負人的。如果14個人有10塊錢,另外2個人有9塊錢,用我們國發院現代金融學的理論來衡量,到底誰有錢?我們的馬路頭一年修,第二年要拉開看一看;我們的大橋,壽命不會超過30年;一下雨,我們的城市就淹了。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缺遠見。遠見,對於這個民族,如大旱之望雲霓,如霧霾之望大風。

大家在另外一個大學起步時,有兩句話千萬不要信:一是,世界上的事是不可以投機的,千萬別信,世界上的事是可以投機的。另外一句話,世界上是沒有近路可走的,這句話我也不同意。投機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在人中起碼佔80%。但主要的區別是,他們得到的利益只是針對他們自己。你做的這些事情是只對自己有利還是你促進了這些事情的發展。這個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作家劉震雲面對近千名畢業生演講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別好的導師,我在另外一個學校也有兩個特別好的導師。一個是我的外祖母,她是個普通的中國農村婦女,不識字,她和上個世紀同齡,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95年。她在方圓幾十裡是一個明星,如果演電影她就是安吉莉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她就是梅西,如果打籃球她就是杜蘭特,如果跑步就是博爾特。但她一輩子給地主打長工。她個子只有一米五六,但是我們黃河邊三裡路長的麥趟子,每次割麥子時她都是頭把鐮。頭把鐮是什麼?就是第一提琴手。當她把麥子從這頭割到那頭的時候,一米七八的大漢才割在地頭中間。她晚年的時候,我跟她有個爐邊談話。我說,你為什麼割得比別人快?她說,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割麥子我一哈下腰,就從來不直腰;因為你直一次腰你就會直十次、二十次;我無非是在別人直腰的工夫我割得比別人快一點。接著她跟我語重心長地說了句話:我是個笨人啊。這是一個偉大明星的教誨。

我有個舅舅,是個木匠,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劉麻子。劉麻子做的箱子櫃在周圍四十裡賣得最好。漸漸周邊就沒有木匠了。所有木匠都說劉麻子這個人特別毒,所有顧客都說他做的箱子櫃特別好。他晚年時我跟他有個爐邊談話,我說:舅舅,你的同行說你毒,你的顧客說你好,你到底是什麼人?他說別人說你毒,和說你好,並不能使你成為好木匠;我能成為好木匠,是因為別人打一個箱子花三天時間,我花六天時間;你只花六天時間也不是好木匠,我與別的木匠的區別是,我打心眼裡喜歡做木匠。我特別喜歡做木匠活刨出的刨子花的味道;你只是喜歡做木匠活,你也當不好,我當木匠會有恍忽的時候,比如我看到一棵樹,如果是松木、柏木、楠木,哪家的閨女出嫁的時候打個箱子櫃該多好;如果是棵楊樹,楊樹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個小板凳。他已經達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雖然不是北大哲學系的,但已經達到了哲學系畢業的水平。

有時候,我開車路過我們民族的馬路,馬路兩邊基本上全是楊樹,因為楊樹長得快。但你去像歐洲、北美那些發達國家,路兩旁全是松樹、椴樹、楠樹、橡樹、白蠟。樹的質量對比能代表一個民族的心態。

所以我送在座的師妹師弟兩句話:種樹要種松樹,做人要做劉麻子;舉起你們手裡的探照燈,照亮我外祖母沒工夫直腰的麥田。還有一句特別重要的話,記得下次見面的時候請我吃餃子。

來源: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思客的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劉震雲: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缺聰明人,缺笨人
    老楊知道以後有些傷感:如果我比你聰明,你利用我情有可原;你比我聰明你還利用我這個笨人,情何以堪?我聯想到生活中,你那麼有錢,那麼有地位,你是聰明人,還總是利用樸實的勞動人民,我只能祝這些聰明人一路走好。我是一個笨人,我是個老實人,我不願意跟聰明人做朋友,因為我也常常上聰明人的當啊。這個民族需要目光長遠的人,他們一定走的是笨路。
  • 薦讀 | 那個惹惱了崔永元的劉震云為什麼不說話?
    ——題記:我們從未否認劉震雲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作家之一,然而,人性終歸是複雜的,面對一地雞毛,潘金蓮也覺得自己不是潘金蓮!1958年的5月,劉震雲生在河南延津的一個小村莊裡。劉震雲是這個家裡的老大,跟所有家庭一樣,他有著老大們特有的沉默、堅韌、深藏不露。在隨後的幾年裡,父母又給他添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 劉震雲北大演講:遠見於我們如大旱之望雲霓,如霧霾之望大風-虎嗅網
    另外魯迅先生還塑造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是腿被打斷了。如果知識分子的腿被打斷了,他看到的遠處,比平常人還要近。那我知道這個民族的知識分子出現像姚洋院長講的這個民族的現狀,一點都不奇怪。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應該是我們北大人捍衛這個民族的生命。所以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母校是誰,我們的老師是誰。
  • 儘早裁掉職場笨人
    我們重溫一下妄人的三個標準:把自己看得太高、積極勇敢地行動、藐視規則和流程。自戀,魯莽,二百五。笨人恰好相反,笨人把自己看得特別低,行動力很差,循規蹈矩。笨人和鴿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別搞混了,鴿派說的是交往原則,是跟別人的關係,笨人說的是能力問題。關於能力的分類很多,我要說的是別去背那些概念。
  • 劉震雲:吃瓜能有多快樂
    [摘要]著名作家劉震雲的最新力作《吃瓜時代的兒女們》11月1日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在接受騰訊文化採訪時,劉震雲將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荒誕小說,視為自己「最幽默的一部小說」。騰訊文化:請用幾句話,介紹一下你新書的內容。
  • 在考研的過程當中,「笨人」比「聰明人」更容易上岸
    我們同一天來到的自習室,彼此的位置在一前一後,所以一來一往的也就慢慢的熟悉起來,因為我們的報考的目標院校都需要考數學一,因此後來我們也經常在一起討論關於數學方面的問題。剛開始一個星期,我們的學習進度都還是相同的,但是學著學著他竟然慢慢地和我拉開了差距。
  • 中國作家劉震雲到訪巴黎七大孔子學院
    新華網巴黎10月24日電(王詩聰)中國著名作家劉震雲24日下午到訪巴黎七大孔子學院,與廣大漢學愛好者和孔子學院師生共同觀賞了由其作品改編的電影《一九四二》,並在放映結束後與觀眾交流。
  • 劉震雲:一個數學特棒的文學家
    中國教育如果有問題,就是在課堂上只準老師說話,不準學生說話。我要到貧困山區,跟一二年級的學生講一堂語文課。我有信心把它講好,因為我小時候就是下面坐著的,最前排那個學不會寫字的學生。我考文科,數學佔特別大的便宜。1978年高考,我數學80多分,那是百分制的,別人都是社會上顛沛流離過來的,能考十分八分就不錯了。
  • 劉震雲:"80後"必須要做到不寫錯別字
    (記者 郭延冰 攝)  兩個殺人犯,一個人特別想找到另一個人,找他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告訴他一句知心的話。劉震雲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新書將於3月24日(下周二)上市,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劉震雲批評了一些自詡「知識分子」的作家,認為憐憫和「暴力乞討」式的寫作,與勞動大眾無關。
  • 劉震雲:上沒上過北大 我一下就能看出來
    過去我不知道最偉大的作家在哪裡,現在我知道了,在中國的新聞界。他們確實把新聞當成小說來寫,最腹黑的段子手在哪裡,也在中國的新聞界,我向中國的新聞界致敬。   主持人:震雲老師那種機智的才華、幽默隨機應變的能力是曠世無雙的。下面我們提問,震雲老師來回答,下面是最精彩的時刻。
  • 做人最忌諱的,是過於精明
    耍點小聰明固然能比別人走得更快,但實際上,其基礎與心態必然不穩,最後導致自己的未來成就有限,最後淪為平庸。真正精明的人,從不是一味浮躁地選擇走捷徑、處心積慮地玩心機,而是會選擇沉潛下來,勤勤勉勉地學習,以「笨拙」的方法,應對一切機巧。
  •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劉震雲教授獲頒「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4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劉震雲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法文世界產生的影響。當晚,法國駐華大使館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辦劉震雲教授的文學之夜暨授勳儀式。法國駐中國大使黎想(Jean-Maurice Ripert) 代表法國文化部向劉震雲教授頒發榮譽勳章和證書。
  • 為什麼曾國藩被稱為」天下第一笨人「?
    所以他的老朋友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國藩,一生不停地擠兌他,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於兵機每苦鈍滯」。他的學生李鴻章後來也當面說過他太「儒緩」。(曾國藩日記:「少荃論餘之短處,總是儒緩。」)就是反映太慢。02所以說嚴重點,曾國藩就是中國的阿甘。
  • 莫言帶劉震雲閒庭信步,只可惜開會的幾位大作家字有點醜
    這部紀錄片分為6集,講的是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和畢飛宇六位作家的故鄉情結。而該片改檔,被認為與最近一段時間來劉震雲老師遭遇的某些評論有關。不過,8月14日,貴州媒體方面公布了一組莫言老師帶著作家劉震雲閒庭信步的圖片。這組圖片中,老莫帶著老劉款款而來,莫言更是伸展胳膊,兩人齊頭並進,尤其莫言甩開臂膀,讓人看到中國文學的力量。
  •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寫作的幽默,得把詞語剔去
    「用最幽默的方式在說最深邃的哲學;用最簡約的方式在說最複雜的事物;用最樸實的語言在搭建最奇妙的藝術結構。」「話裡有話,弦外之音。老辣之筆,慈悲之心。」對劉震雲來說,這些來自國內外的評語一直是他寫作時努力的方向。
  • 「笨人理論」是學習的法寶
    在課堂上,我一直跟學生強調做學問首先要學會「笨人理論」。在幾十年教學科研生涯中,我多半時間「泡」在教學實踐工地。我喜歡工地,只要工地有什麼特殊情況我都會去現場勘查,有時候工地負責人不請我,我也會想方設法去。雖然現場沒有現成理論和已完善的經驗總結,學習要花很多「笨力氣」,但現場卻是最好的學習和思考之地,現場很多問題即是創新本源。
  • 看劉震雲如何一句頂一萬句
    悅讀一日之計在於晨用幽默說深邃哲學用簡約說複雜事物用樸實的語言搭建奇妙的藝術結構點題「用最幽默的方式在說最深邃的哲學;用最簡約的方式在說最複雜的事物;用最樸實的語言在搭建最奇妙的藝術結構。」「話裡有話,弦外之音。老辣之筆,慈悲之心。」
  • 劉震雲嘲諷莫言,給王朔挖坑險些鬧翻,馬未都:他們都不是正經人
    劉震雲後來說:「那基地全部是戈壁灘,特別的乾燥,嘴唇好多天全是裂的,老是流鼻血。但是,那裡總比在河南農村好一些,因為在那兒,你起碼能夠吃上白饃,所以雖然生活環境並不是特別好,但有一項比較好,就是有時間可以學習。」
  • 劉震雲:很遺憾我的作品沒翻譯成葡語
    劉震雲操著難掩一絲河南腔的普通話說,前年他在巴西碰見了一位漢學家。這位漢學家稱很喜歡閱讀他的作品,並想將他的作品翻譯成葡語,但很不幸他去年去世了。  對此,劉震雲感到非常遺憾,表示只能等待另外一個人和時機的出現。  對於本屆論壇「文學的想像與視野」主題,劉震雲覺得「特別好」。在他看來,文學的想像要大於生活,文學的視野要比人們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的視野更寬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