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晚上看《無人知曉》這一部電影,心情也壓抑了整個晚上,是枝裕和講述了被母親遺棄後四個小孩相依為伴的故事,鏡頭冷靜得仿佛不透出一絲感情,唯一一次的情感宣洩是兩人把小妹妹的屍體埋了之後回家,配著難得的背景音樂,讓人有種要流淚的衝動,但即便是這種衝動也是節制和收斂的。四個同母異父的孩子的心酸故事,片頭說這電影改制一個真實的故事,街頭巷尾都可能正在發生無人知曉的悲劇,只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父母伴隨成長,看他們笑,看他們哭,看他們上學,看他們結婚,好好過一生。
這個片子的全名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影片如此名一樣有冷峻的詩意,現實生活中個體的生存抗爭放在幾個小孩身上,更多了難言的唏噓,傷感,呈現一種清淡又無可辯駁的真實,很佩服創作者呈現囧境的手段,嫻熟而特別。極冷靜的鏡頭,講述的是極度殘酷的故事;溫暖的光線中看似無憂奔跑的孩子,反襯著冰冷的生活,而現實,卻比電影更殘酷。看著太讓人難受了,他們用吃泡麵的被子種了很多撿來的野種子。生活對她們而言真是太殘酷了,而是他們卻擁有簡單的快樂和力量。
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敘述冷靜得像無聲地記錄,即使如流水帳式地推進,是枝裕和導演細節處理令人驚嘆,比如通過妹妹紅色指甲油的剝落來說明媽媽離開的時間軸,越聚焦微不足道的生活瑣碎更能感受到悲劇巨大的吞噬感。可是生活遠遠比戲劇更心痛,搜索了真實事件,也許導演改動的地方,多少希望潤色一些現實的殘酷,演哥哥的小演員據說打敗梁朝偉拿了當年影帝。 看到小茂去撿電話亭裡的別人剩下的零錢,特別想哭,裡面的小妹妹小雪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好像她從來沒有來過一樣。真實的新聞事件卻遠比電影殘酷的多,失足媽媽就這樣丟下了自己的孩子,感覺好像自己被丟下了一樣。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無聲無形的壓抑,而孩子的笑聲基本上是最讓人能感到舒暢的,這種無形的壓抑正是觸碰心靈底處的東西,了了幾句臺詞不能表達出太多的東西,但靠幾個主演真誠的演技和是枝導演的表現手法,這足以讓人心碎和釋放壓抑,鏡頭與配樂緩和這種恐怖的東西,使電影如微風吹動,讓你感覺不到。最不動聲色的悲劇就這樣悄然發生在身邊,那樣無人知曉,太多悲劇無人知曉,沒有吶喊沒有煽情,卻連短暫的快樂都被渲染得有些悽涼。
整部電影就像盛夏裡一個密不透風的房間,窗外蟬鳴刺耳,屋裡的人壓抑又無可奈何,靜如止水的節奏很是枝裕和,但這一部有點過於緩慢了。影片並未刻意渲染大悲,透過各種小細節描寫四個孩子生活變化。但主人公也把那種無語言表的情感演繹得恰到好處,果然柳樂優彌最年少影帝,當得起此名,額,看完好壓抑,覺得有塊大石壓在心頭,再去搜搜案件原型徹底虐一把。
好難過,怎麼能把那麼悲慘的故事用那麼平淡的稀鬆平常的畫面給展現出來的。全程沒有快進鍵,看完之後哭也哭不出來了,但是卻能讓人深陷悲傷的氛圍裡無法自拔。 感謝是枝裕和把1988年畢節4個孩子自殺事件拍得如此細膩溫情,生活在行李箱,行走在黑暗中。這些孩子生活的全部重心只有媽媽,繼而變成12歲的哥哥。他們的存在無人知曉,無足輕重。整部片子唯一一滴淚來自媽媽清晨決定離開的鏡頭,卻讓人憤懣悲傷到振聾發聵和嗡嗡迴響。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心塞塞的,為什麼作為父母可以做到這麼冷血,既然選擇生下孩子,也不能就這樣把孩子扔下不管啊,沒有盡到責任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真心希望世界充滿愛,留守兒童的孩子們能得到關懷。全片140分鐘平淡的講了一出沒有眼淚的遺棄悲劇,孩子們把死去的妹妹放進行李箱的時候個個表情淡漠,即使是吃力的拖著裝著屍體的行李箱穿梭在人群裡也沒有人過問,他們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默默成長默默死去,已經壓抑的有點超出了我的承受範圍,我不該看這個電影,也不會再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