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不少大學中的列印店開始忙活起來。一本本論文從這裡列印、裝訂,圍在機器前的大學生們眼中充滿著期待、欣慰,還有些許的如釋重負。這些能走進列印店的,都是這個畢業論文季的「人生贏家」,因為他們終於走到了畢業論文完成的最後一步。
而在列印店旁的宿舍中,在不遠處的圖書館裡,仍有不少學生還在一遍遍修改論文。微博上「論文查重有多嚴格」這一閱讀量1.5億的熱門話題中都是他們的心聲。去年,大學進入「嚴出時代」之後,高校對於畢業論文的審核標準提高了很多。因此,這個論文季,對於不少大學生來說比往年難多了。
嚴字當頭,論文「划水」已成過去式
「你在睡嗎?可是我在寫論文睡不了哎。」很多學生在朋友圈裡深夜嘆息。
來自湖南省某高校的碩士畢業生曲微微發現,今年的畢業季比去年難熬。
「學校明顯對研究生要求比去年高多了。我們的論文查重標準是20%,以前即使論文沒有達到查重標準,改到30%多也可以『划水』通過,但是現在卡死20%。」曲微微說。
早在去年9月,教育部就已下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強調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同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中更是明確提出,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加強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學的一項舉措。
今年的畢業季,不少高校在「嚴出」上加強了管理力度。4月,清華大學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其中的顯著變化就是對學術不端加大了處罰力度,學位論文抄襲者可被開除學籍。而原來的處罰,則是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而在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教務處5月6日發布的《關於做好2019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工作的通知》顯示,本屆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將增加大學生論文(含本屆)對比庫,凡發現同系、同校學生互相抄襲的,教務處將啟動調查程序,情況屬實的從嚴處理。
此外,學校還要求師生籤「承諾書」,承諾已經學習了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等,並嚴格執行教育部及學校有關畢業生學籍管理、課程考核及畢業設計(論文)文件要求。
「之前因為政策較寬,我們可以使用查重率不太準確但價格實惠的淘寶查重,但現在要求必須以知網為準,每次查重需要200多元。」曲微微說。
嚴字背後,論文季的痛苦是平時「修煉不足」
對於不少大學生來說,論文季的「難」是全流程的,從選題開題,可以一直持續到論文答辯。
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大四學生王旭東看來,寫論文本身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論文裡的實驗部分。他表示,自己在畢業設計剛開始的時候,選題和開題答辯都比較簡單,而他還在暗自「慶幸」之時,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
「因為一個小小的公式的錯誤,幾百條計算結果全部作廢,一個星期的努力功虧一簣。每次好不容易有了新的進展,拿去和老師學長討論,然後發現自己犯了很多低級錯誤,沒辦法只能從頭再來。另外,因為我的畢業設計是理論性研究,以我現在的能力無法通過嚴謹的實驗來證明理論結果,這也是我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強有力的實踐來支撐理論上的結論。」
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四畢業生于振遠表示,畢業的過程「困難特別多」。「我做畢業實驗需要用到一個比較複雜的試驗臺,但是這個試驗臺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出問題。我們得從頭修到尾。實驗中,不知道的東西佔大多數,真正能夠明白的佔少數,我的數據出來都奇奇怪怪的」。
除了硬體本身的問題,精準的化學實驗對個人操作也有很高的要求。就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的當天上午,于振遠還因操作的失誤搞壞了儀器,令他十分煩躁。
對於大學生在畢業論文季的「痛苦」,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學生在知識、能力、表達等方面都存在問題,而畢業論文寫作讓這些問題集聚在了一起,才導致學生苦不堪言。」
徐飛認為,現階段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知識不紮實,學生掌握理論的深度與綜合能力欠缺,獨立思考、調查研究以及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這就導致畢業論文的研究選題沒有新意,內容沒有深度,創新性不足。
「如果學生平時做的很好,他在論文寫作時就不應該感到很痛苦,論文反而應該是他自我展現的舞臺。」徐飛說。
哪些能力可以破題「論文難」
近年來,不少專家和高校教師表示,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差,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科學寫作方面的學習和訓練不足,導致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寫論文就是在寫畢業論文。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指導老師苦不堪言,論文的質量也往往不高。
對此,徐飛認為,提高學生科學寫作水平十分必要,本科階段高年級應該開設相關選修課程,教授學生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及學術寫作,或者是通過學術講座的方式,專門對學生如何寫作畢業論文進行指導。
去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宣布面向2018級新生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預計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並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這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5月底,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發布教師招聘啟事,面向海內外優秀學者、博士後及應屆博士生再次招聘10位教師。
據悉,課程採取1學分和2學分兩種並行模式。各個課堂共同講授的,主要是說理文寫作的範式以及如何去修改和完善一篇文章。更具體地說,主要包括選題立意、整理文章思路、建立邏輯結構、檢查與修改語病、優雅化表達等,但話題則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不強制使用統一教材,重要的是整個流程上訓練要求的一致性。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曾表示,寫作訓練首先應該是思維的訓練。「發現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對學生來說很重要。要會寫,先要學會思考,學會有條理、有層次的思考,這也是我自己期望的最高標準:寫作課程在鍛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是一門讓學生『開眼』的通識課」。
而對於學生在畢業論文季的「苦不堪言」,徐飛認為,除寫作能力的欠缺以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平時接觸的知識多,學得不夠紮實,存在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現象。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過於依賴搜尋引擎,在記憶和獨立思考方面存在不足。「什麼東西都唾手可得,什麼都有答案,學生會覺得『我幹嘛還去學』,這是蠻大的一個誤區」。
另一方面,學生學到的知識是碎片化的,沒有結構化、條理化、系統化,也沒有把別人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導致在最終需要條理化的文字呈現時,學生就「傻眼了」。
而且,「很多學校師資力量捉襟見肘,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在教學方面,放在本科生與放在碩士生和博士生身上的精力又不一樣,本科生是老師精力投入最少的群體,這也是學生論文寫作難的重要原因。」
徐飛認為,儘管從學位條例的角度講,本科生不像碩士生和博士生,必須要提交論文才能取得學位,但堅持要求本科生提交畢業論文的慣例是很有必要的。「畢業論文可以全方位地、綜合地展示和檢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科生寫畢業論文更重要的是過程,從選題到資料收集,再到論文組織、寫作、修改,最終成稿,這是一個最基礎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訓練的過程」。
「畢業論文是學生的最後一次大作業。」徐飛說。(應採訪對象要求,曲微微、于振遠均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葉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