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 · 事 · 寫 · 作 · 營 ·
編者按/
「這樣寫出好故事——49天故事寫作營」昨天進行了第六期的第六次直播。這是一次值得紀念的直播,我們邀請到了三位老學員,來分享他們的寫作經歷。這三位老學員,都參加過一期或者幾期的寫作營,有的還參加過創意寫作國際論壇,他們見證了寫作營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的巨大變化,在追逐寫作夢想的道路上,我們大家彼此陪伴,共同進步。
他們都堅持著對寫作的熱愛,在參加寫作營之前便寫了很多年,現在也一直在寫。寫作是他們年少時的夢想,是內心的需要,是寫完就感到無限滿足的慰藉。在參加寫作營後,三位老學員都有一些作品在網際網路平臺或雜誌上發表,有的甚至受邀開設專欄。
他們無私地分享了提高寫作技巧和發表作品的經驗,希望他們的經驗能給大家帶來啟發,更希望他們對寫作的熱愛和探索,能鼓勵大家堅持寫作的夢想,一直寫下去。
本文配圖 | 《明亮的星》
今天的分享來自「49天故事寫作營」的學員
林中清泉
作者介紹
筆名林中溪。1989年本科畢業,分配到老家縣城一個企業工作。2003年下崗。下崗後幹過多種職業,當過私立學校代課老師,開過洗車店、修腳店,跑過保險、在飯店洗碗、火鍋店當幫工、在北京當保姆、在食品廠當工人等。
最近幾年,已經退休的我還在打工,在打工之餘,重新拿起筆,在人生的下半場,想試著揀起學生時代的寫作夢想。我給自己提出的口號是——寫作從50歲開始。
我是故事寫作營第四、第五連續兩期的忠實學員。從去年7月份開始參加這個課程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在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兩個非虛構平臺「人間」和「真實故事計劃」發表文章共6篇。
以下為分享內容
1/
大家好,我叫林中溪,是故事寫作營第四、第五兩期的老學員。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在寫作營學習的心得、我的寫作經歷以及上稿過程,希望跟各位小夥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我1989年大學畢業,分配到老家縣城一個企業工作。2003年下崗,下崗後幹過多種職業,當過私立學校代課老師,開過店、跑過保險、在飯店洗過碗、火鍋店當幫工,還在40大幾的年齡當過北漂。近兩年在食品廠當工人。
最近幾年,已經退休的我在打工之餘,重新拿起筆,在人生的下半場,想試著揀起學生時代的寫作夢想。我給自己提出的口號是——寫作從50歲開始。聽起來是不是很勵志?所以,寫作營的小夥伴們,比起我,你們更有前途。
有寫作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有寫作的能力。開始寫作時,我走過很多彎路。那時,我看到觀點文很火爆,我也想寫觀點文,按照那些套路,故事加評論、總分總等結構進行寫作,可是挖空心思,也找不到合適的案例,觀點也是陳詞濫調沒有新意,費了很大的勁憋出幾篇文章,不是失去時效性,就是質量堪憂,自己看著都不滿意。
我想了很久,究竟什麼原因呢?
我畢業多年,因忙於工作生活,有很多年,我幾乎沒有像樣地讀過書,更別談寫作了,甚至有很多年,除了拿筆記帳,我幾乎不怎麼摸筆,因此自己的知識面比較狹窄。而觀點文,需要視野廣闊、旁徵博引。所以,我寫不好觀點文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寫觀點文需要多讀書,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但是,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知識積累也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那麼,我就先寫故事文吧,我看到很多公號都收故事文,一些小夥伴也都從故事文中收穫頗豐,他們有人三天兩天地就能發一篇文章,這讓我很動心。
況且,我看了,有些故事文,就是小三啊、出軌啊、惡婆婆啊、毒後母啊,等等之類的,我覺得沒有什麼難的,不過就是胡謅八扯一番嘛。
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我花了幾天時間,費了很大勁寫了一篇小三、出軌的狗血文,滿懷熱望地投給一家平臺時,編輯給我回覆說:「故事老套,語言平平。」
我有些灰心,對自己也產生了嚴重懷疑,感覺自己不是寫作的那塊料,心想,到飯店洗盤子也比寫作掙得多。
2/
就在失去信心的時候,去年6月,我看到「這樣寫出好故事——49天故事寫作營」招生的消息,寫作的願望又沉渣泛起。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名參加了第四期課程的學習。在這個課上,我對非虛構寫作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認識。
課上,葉老師說,要寫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個對我啟發很大,以前寫觀點文狗血文,之所以不成功,那不是我所擅長的。我想,我的人生和職業經歷都可以說很豐富,我為什不能寫非虛構呢?
在學習過程中,我按照要求做作業,老師針對我作業的問題,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比如我交過一個作業,老師指導說:「主題不清、沒有重點、要悲劇不要慘劇。」這些意見都讓我深思。我再審視自己原來的稿子,確實很幼稚,有的只是生活中事件的堆砌,不會取捨素材,陳詞濫調,沒有新意,流水帳,平鋪直敘,等等。這些問題都被老師說中。
通過學習,我對選題、故事內核、素材甄選、內容細節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寫稿時避免以前的錯誤,以前寫事件多是平均用力,現在知道了如何聚焦在與主題有關的故事細節和場景上,因此寫作技巧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已經是退休的人了,人生經歷、職業經歷相應來說豐富一些。老師在課上說過,要寫自己熟悉的事情,這樣寫起來才能比較容易。我就在自己的經歷中尋找素材。
那時我在一個食品廠打工,車間裡大多是四五十歲的婦女,很多都像我一樣是下崗工人。為了生活,大家都很努力,每天辛苦勞動,大家還樂觀向上毫無怨言。
我就把這個事情寫出來,表現中年婦女的勤勞和吃苦精神。稿子投出去後,經過編輯老師的溝通修改,最終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非虛構大號——「人間」發表出來。當五千多的稿費打到我帳上時,我高興極了,我終於成功發表文章了。(這篇文章題目是《中年底層女工:能當個機器我就很開心了》)
由於我本人就是下崗工人,經受著時代浪潮的衝擊,對社會轉型帶來的陣痛有著切實的體驗。我有很多同事、朋友也都是中年下崗,我熟悉她們艱辛的處境和艱難的生活,我想,這就是葉老師課上說的,社會轉型對個體的衝擊,是特定的歷史階段的產物吧。但是,她們堅韌的意志、不屈的奮鬥精神,也是人性的閃光。
因此,我的關注點就投注在她們身上。我的一個女同事,夫妻雙方先後下崗,下崗後幹過多種職業。在深圳,夫妻二人開過工廠,最後工廠倒閉,兩人又開始四處打工。十多年過去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他們卻從原點又回到了原點。他們和很多下崗工人一樣,被時代高速運轉的列車遠遠拋下。
但是,我這個同事,在四十多歲的年齡,開始自學司法考試,想考取律師證,考了三年都因幾分之差落選。她並不氣餒,決心一邊打工一邊自學,繼續考試。她說,考上了,也不一定從事律師工作,但就是對自己的一個證明。
這個事比較打動我,我就把她的經歷寫出來。這篇文章(《四十多歲了,她還想考證改變命運》)在「人間」發出後,引起讀者熱切的討論,有人在文末評論說,這麼大年紀了,考這個證沒有什麼用處,也有人佩服她的進取精神。
我還有一個朋友,也是夫妻雙方下崗,朋友在家帶孩子上學,打零工,她丈夫在外打工,後來為了生活,湊錢買了一艘貨船搞航運,一次事故,船被炸沉了,她丈夫溺水死亡。
為了討回公道,朋友忍受身心的巨大創傷和煎熬,無數次往返事發地,終於給丈夫討回了公道,得到了賠償。這篇題目是《為亡夫打官司,是她倔強了半輩子的縮影》,也成功發表在「人間」上。
3/
得益於故事寫作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誨,我取得了一點成績。以前我寫了好久,想發表文章而不得。在這裡我得以學到切實可行的寫作方法,邁出了寫作的第一步。
為了繼續深入地學習,我又參加了第五期課程,對老師講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鞏固。我在第五期的結營作業,是寫的我自己的一個經歷,老師提出了很多問題,指出不足之處,我按照老師的指導修改之後,發在了「真實故事計劃」這個平臺上,這也是國內非虛構的頭部大號。
我還寫過一篇反映傳銷騙局的文章,還有根據自己經歷寫的有關「扶弟魔」的故事,都發在「人間」上,每篇文章稿費五千左右,我很高興。
有了這樣幾篇文章的成功發表,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對非虛構寫作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這裡,我重點說一下非虛構作品真實性的問題。
真實,就是真正發生的故事。不僅事件是真實的,細節、場景、人物關係等都要求真實。就像葉老師課上講的,「真實是非虛構的底線和生命線」。不能編造細節,不能像小說和一些狗血劇那樣可以通過想像和糅合來虛構,也不能把一個人身上發生的事加到另一個人身上,那就是虛假,不能叫非虛構。
非虛構作者一旦編造虛假信息,一經發現,會遭到平臺的抵制。大家都知道咪蒙,她因為一篇《寒門狀元之死》直接導致封號,以致整個公司解散。就是這篇以非虛構的名義編造、虛構情節的文章,引起全網討伐,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見,非虛構對真實性的要求極為嚴格。再次提醒小夥伴們寫作非虛構,一定要保證作品內容及其全部信息(包括人物關係、事件經過、細節發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實性。否則,你就作為小說、虛構故事來寫就好。
有文友問我,編輯怎麼知道你寫的某個情節是真實的呢?你編造了虛假信息,編輯怎麼能發現呢?像小說,編造的情節也給人真實感啊?
這就是葉老師課上講的,「非虛構非常重要的載體就是細節,細節是非虛構的基石」。諾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說過,細節是騙不了人的。
我以自己發稿的經歷,講一講編輯如何保證作品細節的真實性。我第一篇稿子被編輯從海量的郵件中發現後,編輯老師給我提出初步修改意見,我按照要求修改後,編輯提交終審。終審通過了,編輯聯繫作者,通過微信面對面溝通修改。
我第一篇文章在通過終審後,編輯老師在微信上跟我連續溝通了三個晚上,溝通的內容包括編輯需要了解的任何細節,比如事情發生的大致時間,故事主人公的家庭狀況、家庭關係、職業等,事無巨細,都要溝通清楚。因此,有虛假信息很難遁形,每篇文章都是如此細緻地溝通。
所以,在真實性這個問題上,容不得半點含糊。
對於有些不想暴露真實名稱的地方,可以模糊處理,但不能南轅北轍,比如,說主人公在北京某個大學,你可以不說學校的名字,但不能說他在南京上學。
4/
非虛構寫作,雖然可以寫個人經歷,但不是所有經歷都能寫成非虛構故事,它同樣遵循故事規律,要有欲望、阻力、結果,不能寫成流水帳。故事同樣要精彩,細節要豐富,場景要鮮活,人物性格鮮明突出。
課上,葉老師說,一個好的非虛構作品,還要有問題意識,故事背後指向的是什麼,要有大的時代背景,比如社會轉型、某個特定的歷史階段等。
我上面的文章,關注了一些特定社會問題,比如傳銷,多年來在社會成為一種經濟邪教,讓很多人傾家蕩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另外幾篇,反映的是中年女性問題、社會轉型下的下崗問題等。
這些也算是抓住了當下的「痛點」,因此能夠發表。
從去年7月份我參加故事寫作營,在老師的啟發下,開始非虛構寫作以來,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在「人間」發了文章5篇,在「真故」發了一篇。這跟那些三天兩天就發表一篇文章的大神比起來,數量確實算不上什麼,但我邁出了寫作的第一步。
表面上看,我僅僅發了這幾篇小文,也不過6萬字左右,但在發表這幾篇文章的背後,天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1999年,是我工作10周年的日子,那個10年,在我的生活中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我想把這10年的經歷寫下來。於是,斷斷續續寫了3年,寫成了一本30多萬字的小說。當然,現在看來寫得很幼稚,但卻記錄了很多素材,如果那時不寫,可能很多事情早已忘了。
後來,博客時代到來,我又寫博客,也斷斷續續寫了幾十萬字吧,近年,我又寫公號、頭條等,也是斷斷續續地寫。
說這個的意思,是讓大家堅持寫作,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發表的幾萬字,背後是百萬字的練習做基礎的。也勸大家,不要像我這樣,幾次放棄,幾次拿起。
我長期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了解底層百姓的掙扎和痛苦,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默默承受著命運和時代強加給他們的一切。我最熟悉這種生活。因此,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我找到了自己的寫作方向,那就是底層敘事。我知道因為能力所限,筆力微弱,寫不出什麼鴻篇巨製。但是俄國著名作家契科夫說過,世上有大狗,有小狗,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自己的聲音去叫。所以,我能寫什麼樣,就寫什麼樣吧。
我總結我能成功發表文章的一點經驗就是,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處,寫自己熟悉的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也是容易成功的。
我也參加過別的一些寫作班,真正感覺葉老師主持的這個故事寫作營,是最有社會責任和人文素養的,這個寫作班致力於培養故事寫作人才,提高社會整體寫作的水平,是一個有情懷的寫作培訓機構。更不用說葉老師及其團隊在這個領域的權威地位和專業水平,給到大家的都是真正的寫作乾貨。
祝故事寫作營越辦越好,祝各位小夥伴在寫作營認真學習,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謝謝!
故事寫作營主講導師葉偉民
直到前幾天,我才知道林中溪的年紀,一位50歲開始寫作的前下崗職工。我對她印象很深,課上她提的問題最多,課後作業也交得最全最快。後來投稿,也有寫得痛苦的時候,我說聽編輯的,好作品都是改出來的。再後來,她再發來的,就是連結了,來自國內幾個知名的非虛構平臺。
很慚愧,這麼多次接觸裡,我沒有覺察到林中溪的年齡和閱歷,因為她太謙虛了,問的都是那種認真咀嚼過再吐出的問題,讓人覺得是一個溫和而上進的年輕人。她也太勤奮了,每次寫作營,能把作業打通關的人不多,她是其中之一。在某種意義上,她也是我們的老師。無他,就因為她身上這股勁兒。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永遠不要說太晚,人一生會走進無數的門,有的是通途,能抵風景曼妙處,有些只是死胡同。在座各位都是幸運的,世界上再沒有比寫作更公平的事了,跟出身、財富、地位、年齡沒有絲毫關係,付出一些,回報一點,絕不講價。我們摸到這扇門,無論早晚,都是美好的事情。
以下是林中溪發表在其他平臺上的部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