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差,和什麼有關?美國教育部研究6年,得出5個結論

2020-12-17 媽媽充電

朋友經常抱怨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對此她想了很多辦法。不止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補課,還每天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可一段時間下來,依然沒什麼效果,不止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提高,自己反而累壞了。

讓朋友感到非常困擾,還沒有到最重要的衝刺階段,就已經學習那麼差,以後可怎麼考上好學校。

美國教育部曾經針對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做過一個研究調查,花了6年時間,對20000個孩子進行跟蹤研究。最後發現,其實孩子學習成績差和家長以及家庭環境有很大的聯繫

那麼哪幾個方面會容易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呢

父母的教育理念

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學習觀念,實際上跟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有關聯。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

這樣的想法傳達到了孩子的腦中,就會影響到他們也有同樣的想法,不願意花時間好好學習。

而有的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好好學習,讓他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這樣的孩子通常就會非常努力學習。

家庭氛圍

研究發現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有不少家庭氛圍較差的寶寶,更加容易出現學習成績差的現象。

有很多家庭中夫妻關係不和睦,經常發生矛盾,就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讓他們感到生活不幸福,並且出現自卑心理。

而通常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溫馨感因此會更加有信心的學習。試想一下,孩子在家中無拘無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在學校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父母的經濟水平

家長的經濟能力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因素,如果父母經濟能力較強,孩子就能學習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而多方面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

如果家長的經濟條件較差,就會導致孩子無法得到充足的學習條件,例如無法承受必要的補習班。因此父母的經濟水平也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個客觀因素。

孩子的娛樂時間

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其實跟父母控制的娛樂時間也有關。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因此會給他們報大量的補習班、培訓班,壓榨他們的娛樂時間。

如果孩子沒有充足的娛樂時間,就會導致大腦疲勞過度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的大腦很容易因為疲勞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所以家長在監督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保證他們一定的娛樂時間

孩子的睡眠時間

研究發現孩子的睡眠時間也是影響學習的一大重要因素。現在的家長在孩子的課外還報了大量的培訓班,他們不止需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做很多補習班留下的任務,所以最作業到深更半夜是常事。

但這樣就會造成他們晚上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不止會影響孩子第二天的學習狀態還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下降反而更容易導致學習成績下滑

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的「築基期」,也是培養自主學習的關鍵時期。孩子在小學打下結實基礎,今後的學習效率也會逐漸要高。如果輔導方法錯誤,不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父母和孩子都會感到非常心力憔悴。

如何才能在孩子小學時期打好基礎呢?推薦家長看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書中包含了小學6年的學習重點和方法規律,還有各種教學案例供父母參考。

幫助孩子解決各種小學中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如何避免小學階段成績下降現象。

這本書原價49.9元,現在活動價,只需要35元!只要幾十塊錢,便可以讓家長擁有專業教師的教學意見。

總結:孩子成績差是家長最困擾的問題,但不少父母對於孩子學習差的問題通常將第一責任推卸到他們的身上。

實際上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可能是影響到孩子學習問題的源頭,比如家庭生活不和諧、壓榨孩子的放鬆時間,都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惡學習。

因此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也要注意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結論:孩子越來越笨,或許和這5個習慣有關
    ,它很容易受到後天環境以及家庭行為習慣的影響,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壞習慣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這項實驗結論是由哈佛大學耗時75年才得出。哈佛大學研究結論:孩子越來越笨,或許和這5個習慣有關5000名9-11歲兒童進行分析,發他們第一次公開了早餐和學習成績之間的聯繫。
  • 哈佛75年研究結論:孩子之所以越變越笨,和這6個習慣有關
    教育學家Julie Lythcott-Haims曾進行一次TED演講,其中引用了「格蘭特研究」實驗,它是哈佛75年研究所發現的結論,其研究是對孩子智商以及長大後的的經歷進行探索,研究發現兒童智商受家庭影響很大,就算是聰明的娃也可能變笨。
  • 跟蹤200個孩子17年,研究結果扎心了: 拉開學習成績的,到底是什麼?
    《我在美國做學校心理學家》一書記錄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者花了17年跟蹤200多個孩子,分別在6歲、9歲、12歲、15歲對他們進行智商測試。他發現,所有孩子智商測試的結果並不存在顯著差別,但孩子學習成績卻相差很多。根源的差距在於,孩子的學習習慣。所以研究結論中說,如果說學習成績是由智商決定的話,那麼學習習慣決定著孩子的智商能發揮到什麼程度。我在進入Momself之前,做過幾年老師。
  • 哈佛曆時75年研究:孩子之所以會「變笨」,和這6個習慣有關
    75年才得出的。格蘭特實驗」研究表明:孩子變「笨」,孩子「變笨」,這六個壞習慣成「始作俑者」。,使孩子的大腦處於一種超負荷的狀態,會導致孩子大腦供血不足,從而記憶力和專注力都會下降。致使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背題的時候也沒有辦法記住。這樣孩子的心理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就會影響孩子的整體成績。
  • 孩子數學成績差,原來與語文學習有關!
    根據結果,我們可以理解,簡單記住答案的學生,更多地是把數學運算像語言一樣來學習,只是記住了一些符號。而運用學習策略的學生,則不是依靠符號記憶,是運用視覺—空間能力,而這一能力與想像力、推理力等有關。那麼,這能說明什麼呢?
  • 影響學習成績的5個最新科研成果,讓你跌破眼鏡了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由於其理論依據、研究樣本、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可變性,我們應視其為學界的新知探索,而非顛撲不破的真理,僅供參考哦!影響學習成績的5個最新科研成果,讓你跌破眼鏡原文刊載於《中國教育報》對很多家長、教師而言,都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係,基因聰明、後天努力,還是老師的教育。
  • 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文 | 謝剛博士來源 | 小多少年時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智商?刷題?還是過來人常常教誨的——「在小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心理學在過去五六十年,一直在研究到底是什麼因素,對學習有最強的影響力?
  • 6年時間,跟蹤20000個學生終於發現:決定成績的顛覆性真相
    家長們湊在一起,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複習方法、複習資料和學習成績。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這項由美國教育部牽頭的大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叫ECLS。這個研究跟蹤了兩萬多個全美國隨機挑選的孩子,記錄他們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學業成績,並搜集孩子們的其他資料,諸如家庭結構、平時是否看電視等諸多數據。
  • 為了孩子上名校,每年花4萬鎊?大數據告訴孩子成績與父母的因素
    從高爾頓到華生,兩百年來,大咖們也沒有得出個能讓人普遍信服的結論。  美國分析兒童行為的大數據實驗研究  這一結論基於美國教育部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的大數據,通過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個人信息,研究父母的育兒行為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研究測算了2萬多名美國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的表現。這些兒童從全國各地隨機選取,準確體現了美國小學生的構成。
  • 美國大數據研究結果,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
    但事實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美國大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上述的所有因素都與孩子成為學霸無關。這項大數據研究來自美國教育部的「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為了更精確地推測出能成為學霸的孩子,與家庭哪些因素有關,這個調查非常詳細。
  • 研究得出結論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外媒稱,一項研究表明,生命早期脂肪比例的快速增加可能決定了兒童學齡前的肥胖程度。結論是,新生兒的脂肪比例越高,其在2歲至6歲期間體脂率就越高,或者出現肥胖或超重的可能性越大。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17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日前指出,超重和肥胖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或從年輕時期開始影響人的一生。超重和肥胖的兒童往往在成年後仍然肥胖。過去30年來,儘管全世界都在嘗試通過採取公共衛生舉措加以遏制,但兒童肥胖症卻越來越普遍。
  • 孩子在什麼時間睡覺更加聰明健康?專家得出有力結論
    專家得出有力結論那麼究竟要睡多長時間才是非常合適的呢?其實這種問題在早些年的時候,一些專家就有了明確的調研結果,對不同年齡段的時間的人群睡眠時長有一個非常科學的建議。就比如說孩子,孩子70%的身高原因是來自父母的,而有30%的是取決於後天的外在因素,睡眠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 孩子記憶力太差怎麼辦?養成3個習慣,補腦益智,成績節節高
    快節奏的生活、快節奏的學習壓力給孩子壓得透不過氣,逐漸就出現了孩子成績差、記憶下降、反應慢等問題。其中部分孩子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現象,到底該如何改善呢?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現象。
  • 高效教學原理:如何讓學生自行得出結論?
    除了提供類比案例,研究人員還將其中的規律總結出來,明確進行了原理講解:先分散力量,再集中解決目標。醫生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同時用幾束強度較弱的射線集中照射腫瘤細胞。基於上述2個例子+一段原理描述,研究人員搭配出6種不同的條件組合,形成6種資料冊。參與研究的大學生都會拿到其中的一種資料冊。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過去24小時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製藥企業吉利德(Gilead)以及國際頂級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先後發布了三項關於目前最受關注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之一瑞德西韋的不同臨床試驗的報告。
  • 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孩子的智力問題嗎?
    來諮詢的是一位母親,由於孩子行為動作慢,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不願與父母溝通,在交流時經常答非所問,對於父母的問題默不作聲。加上學校老師跟她說,她的孩子課上有點痴呆。認為孩子記憶力差,表達能力差。以上種種情況,便使她擔心孩子是否有智力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的問題,甚至擔心孩子有自閉症,因此前來諮詢。
  • 論文調查結論如何得出?專家為你釋疑解惑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在2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框架下,科技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6部門共同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組織此次聯合調查。調查的論文都屬於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為確保學術判斷的客觀、準確、專業,聯合工作機制組建了9名院士參加的高層次覆核專家組。我國著名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就是其中之一。
  • 三大因素可以得出結論
    從現實工作實際上情況看,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否據此就可以說研究生的學歷越來越水呢?實際上也不能這麼說。而1995年後出生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佔比高達95%。碩士研究生是如此,本科生是如此,博士研究生也是如此。1983年5月首批18名博士從幾千名學子中脫穎而出,到如今每年7萬多的博士招生人數,6萬左右的博士畢業人數,粗略估計我國目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有70-80萬之間。
  • 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240塊研究43年,得出了什麼結論?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59字,閱讀約3分鐘他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把它切成240塊,研究了43年,他得出了什麼結論?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普林斯頓去世,享年76歲。生前曾立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遺體直接火化,但有一人違背了遺囑。普林斯頓醫院的醫生、愛因斯坦的法醫託馬斯·哈維在第一時間診斷出愛因斯坦腦內的主動脈瘤,當時,他竟然為這位天才的逝去而惋惜。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過去24小時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製藥企業吉利德(Gilead)以及國際頂級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先後發布了三項關於目前最受關注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之一瑞德西韋的不同臨床試驗的報告。三項報告得出了不一致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