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端著一大杯海水請你喝,你八成會向他投去這樣的眼神—
呃,小編勸你,先別急著拒絕,因為現在地球上的可飲用水越來越少,我們以後難免要過上喝海水的苦日子。
地球上的水雖然很多,但很可惜,約97.5%是不能直接喝的海水,只有約2.5%是淡水。
然而,這2.5%的淡水也不能全部為人類所用,因為其中約有88%的淡水被凍在南北兩極的冰川裡,不輕易與人類見面。
只有剩下的約12%的淡水才能為人類使用,它們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和湖泊裡的水,我們取上來淨化一下就能喝;地下水就比較麻煩了,想喝還得使勁兒挖。能直接飲用的淡水量只佔淡水總量的0.04%,再加上水汙染越來越嚴重,現在的淡水是喝一口,少一口!
我們只好對海水下手了
為了讓人們有水喝,科學家們不得不把目光放到海水身上。在400多年前,英國皇室曾懸賞徵求把海水變成淡水的方法,也就是「海水淡化技術」。
一個字—就是「煮」(喂,這明明是三個字)
直到16世紀,人們才真正開始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當時的航海家們在航海旅行中,用船上的火爐將海水煮沸,然後收集水蒸氣,以此提取淡水。這就是人類海水淡化技術的開始。
這種簡易的海水淡化技術只能勉強解決一船人的喝水問題,想用它來解決全球人的喝水問題,那恐怕得把整個地球煮了!
一個字——就是「凍」(喂,這還是三個字)
慢慢地,人們研究出了另外一種海水淡化方法—冷凍法。冷凍法就是將海水冰凍起來,使鹽分在海水結冰的過程中被分離出來。當水的溫度低於0℃時,水的溶解度幾乎等於零,無法溶解鹽分,所以結冰後的海水會將鹽分析出。不過,用冷凍法淡化的海水味道不佳,人們喝得不開心!
大家的不滿意就是科學家們繼續研究海水淡化技術的動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有了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
這裡是「海水淡化工廠」,歡迎參觀
現在,請你跟隨小編走進這家海水淡化工廠—不需要買門票噢!這家工廠採用的是「反滲透淡化法」,這是全球主流的海水淡化技術之一。
1.海水淡化工廠一般建在海邊。首先,他們會提取離岸幾百米遠的海水,並利用柵欄阻擋大型漂浮物和海洋生物。
2.增壓泵利用壓力,把海水抽到水池中,並將海水輸送到過濾設備中。
3.沙濾器可以過濾掉海水中的固體顆粒。濾器內裝有適量的沙粒,液體通過沙層時,所含的固體微粒會被攔截,讓你喝海水時不會被硌到牙。
4.炭濾器內部填充活性炭,用來過濾水中的游離物、微生物以及部分重金屬離子。活性炭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炭,可以吸附細小的雜質,還能除臭。經過炭濾器的海水就像洗完臉、敷完面膜的千裡一樣清爽!
5.硬水指的是含有較多鈣鎂化合物的水。你見過水垢嗎?那就是鈣鎂化合物的真身!軟水器可以去除海水中的鈣鎂離子。
6.過濾出來的鹽分和其他雜質會被收集到鹽箱中。
7.海水在被傳送的過程中要經過多個過濾器,過濾器中的濾網會進一步過濾雜質。
8.高壓泵將海水輸送到下一個淡化裝置。
9.反滲透主機可以運用特製的高壓水泵擠壓海水,讓水分子穿過孔徑只有0.0001微米的反滲透膜,而各種化學離子和細菌、真菌、病毒體等體積較大的物質是無法穿過這層膜的。淨化後的海水被輸送到純水箱中,廢水則被排出。
10.在這裡,海水已經是淡水了。
11.輸送小能手再次現身!
12.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包括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大腸桿菌在內的99%的細菌和病毒都會死得乾淨利落。
13.進行最後一道過濾,以防萬一。
14.乾淨、清新的淡水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這些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雖然我們目前用海水淡化技術可以暫時解決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浪費水資源。科技可以彌補我們犯過的錯,卻不意味著我們能繼續犯錯。節約用水,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