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這杯海水吧!你所不知道的海水淡化術!

2020-12-17 張季傑說影視

如果有人端著一大杯海水請你喝,你八成會向他投去這樣的眼神—

呃,小編勸你,先別急著拒絕,因為現在地球上的可飲用水越來越少,我們以後難免要過上喝海水的苦日子。

地球上的水雖然很多,但很可惜,約97.5%是不能直接喝的海水,只有約2.5%是淡水。

然而,這2.5%的淡水也不能全部為人類所用,因為其中約有88%的淡水被凍在南北兩極的冰川裡,不輕易與人類見面。

只有剩下的約12%的淡水才能為人類使用,它們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和湖泊裡的水,我們取上來淨化一下就能喝;地下水就比較麻煩了,想喝還得使勁兒挖。能直接飲用的淡水量只佔淡水總量的0.04%,再加上水汙染越來越嚴重,現在的淡水是喝一口,少一口!

我們只好對海水下手了

為了讓人們有水喝,科學家們不得不把目光放到海水身上。在400多年前,英國皇室曾懸賞徵求把海水變成淡水的方法,也就是「海水淡化技術」。

一個字—就是「煮」(喂,這明明是三個字)

直到16世紀,人們才真正開始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當時的航海家們在航海旅行中,用船上的火爐將海水煮沸,然後收集水蒸氣,以此提取淡水。這就是人類海水淡化技術的開始。

這種簡易的海水淡化技術只能勉強解決一船人的喝水問題,想用它來解決全球人的喝水問題,那恐怕得把整個地球煮了!

一個字——就是「凍」(喂,這還是三個字)

慢慢地,人們研究出了另外一種海水淡化方法—冷凍法。冷凍法就是將海水冰凍起來,使鹽分在海水結冰的過程中被分離出來。當水的溫度低於0℃時,水的溶解度幾乎等於零,無法溶解鹽分,所以結冰後的海水會將鹽分析出。不過,用冷凍法淡化的海水味道不佳,人們喝得不開心!

大家的不滿意就是科學家們繼續研究海水淡化技術的動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有了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

這裡是「海水淡化工廠」,歡迎參觀

現在,請你跟隨小編走進這家海水淡化工廠—不需要買門票噢!這家工廠採用的是「反滲透淡化法」,這是全球主流的海水淡化技術之一。

1.海水淡化工廠一般建在海邊。首先,他們會提取離岸幾百米遠的海水,並利用柵欄阻擋大型漂浮物和海洋生物。

2.增壓泵利用壓力,把海水抽到水池中,並將海水輸送到過濾設備中。

3.沙濾器可以過濾掉海水中的固體顆粒。濾器內裝有適量的沙粒,液體通過沙層時,所含的固體微粒會被攔截,讓你喝海水時不會被硌到牙。

4.炭濾器內部填充活性炭,用來過濾水中的游離物、微生物以及部分重金屬離子。活性炭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炭,可以吸附細小的雜質,還能除臭。經過炭濾器的海水就像洗完臉、敷完面膜的千裡一樣清爽!

5.硬水指的是含有較多鈣鎂化合物的水。你見過水垢嗎?那就是鈣鎂化合物的真身!軟水器可以去除海水中的鈣鎂離子。

6.過濾出來的鹽分和其他雜質會被收集到鹽箱中。

7.海水在被傳送的過程中要經過多個過濾器,過濾器中的濾網會進一步過濾雜質。

8.高壓泵將海水輸送到下一個淡化裝置。

9.反滲透主機可以運用特製的高壓水泵擠壓海水,讓水分子穿過孔徑只有0.0001微米的反滲透膜,而各種化學離子和細菌、真菌、病毒體等體積較大的物質是無法穿過這層膜的。淨化後的海水被輸送到純水箱中,廢水則被排出。

10.在這裡,海水已經是淡水了。

11.輸送小能手再次現身!

12.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包括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大腸桿菌在內的99%的細菌和病毒都會死得乾淨利落。

13.進行最後一道過濾,以防萬一。

14.乾淨、清新的淡水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這些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雖然我們目前用海水淡化技術可以暫時解決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浪費水資源。科技可以彌補我們犯過的錯,卻不意味著我們能繼續犯錯。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相關焦點

  • 海水是太鹹了不能喝嗎?來看看老外把一桶海水燒乾,就知道原因了
    文/Dimo海水是太鹹了不能喝嗎?來看看老外把一桶海水燒乾,就知道原因了!很多人都說海水是不能喝的,因為海水裡面有大量的礦物質和鹽,但是如果在野外生存,或者是在沒有淡水資源的情況下,海水也可以過濾出好喝的淡水,你相信嗎?實際上海水裡面的物質不僅僅是鹽這麼簡單,更多的是礦物質。
  • 落難的船員為什麼不喝海水?看海水燒乾後的樣子,誰能敢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70%的面積是被海洋覆蓋的,地球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大部分的海洋水是不能被人類利用的。地球上能讓人類飲用的只有淡水資源,而淡水資源在地球上只佔1%而已。海洋可以幫助人類航運,發電以及養殖,但是不能讓人類直接飲用。
  • 【地理概念】海水頂託與海水倒灌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這則推文非常好,對兩者做了區分。說實在,我本人也理解不透徹。今天我自己專門學習了一下,真正全面的認識了兩者區別。自己做了一下整理。  海水頂託和海水倒灌是地理裡面會出現的名詞。那你知道海水頂託是什麼嗎?它和倒灌的區別又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 都知道海水是藍色的,但是你真的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我們都知道東西,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以前,人們都知道果子熟了會落在地上,但是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我們才知道,果子為什麼會落在地上,而不是飄在空中,是因為引力。再比如海水是什麼顏色?大多數人可能回答的都是藍色。
  • 渴死為什麼都不能喝海水?外國人煮幹海水後,裡面的東西顛覆常識
    他們中有很多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去海邊開日出日落,漫步海邊,吹著海風,吃著海鮮,肆意灑脫好不愜意。但是大家也知道,大海是神秘的,它時而平靜地能安撫人躁動的心,它暴躁時也是要人命的。因此,人們都大海有時候真的是又愛又恨。那些在大海上航行的冒險者,或者海邊土生土長的漁民,他們最害怕的就是大海不平靜。如果海上不平靜發生什麼大風暴,那是有可能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的。
  • 第二海水浴場礁石上有人居然幹這事,清理!
    第二海水浴場礁石上有人居然幹這事,清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第二海水浴場西側礁石群這邊
  • 老青島的八大海水浴場,你知道是哪些嗎?
    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人們又陸續將四方海水浴場稱之為第七海水浴場,將滄口海水浴場稱為第八海水浴場,這就是以前常說的青島八大海水浴場。民國36年(1947年)初版老風景名勝地圖畫冊集【青島指南】中的青島街道圖,地圖中可以看到第一海水浴場至第四海水浴場、第五海水浴場的特別標註。
  • 你不知道的貓狗冷知識:狗鼻子是海綿做的,貓可以喝海水
    貓狗也是,即便是飼養貓狗多年的人,也不敢說自己一定完全了解貓狗。所以跟我們日常一起生活的貓狗身上,一定隱藏了許多您所不知道的冷知識。充分了解這些冷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悉知貓狗的某些行為習慣,從而當貓狗出現問題時,能從容應對今天筆者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些不常見的貓狗冷知識。狗狗的鼻子是海綿做的小小的狗鼻子,隱藏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學問。
  • 漲潮的海水來自哪裡?退潮後的海水又去了哪裡?
    我小時候就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是沒有得出答案,這一直讓我很困惑,人怎麼能牢牢站在地球上呢?那麼誰給物體施加了力?而地球和月球這個系統又受到了太陽引力的束縛以365天為周期在軌道上繞著太陽運動,月球和太陽這兩個天體的引力對地球的影響最大,其他天體都可以忽略不計。
  • 海水受到汙染破壞,如果海水消失,地球還能撐多久?
    海水消失一分鐘後,在深海中航行的船全都會掉到海洋根部,而這突如其來的下落會讓這艘船瞬間被粉碎。 海水消失一天後,因大氣壓受到了改變,本是降水卻化成了冰霜,地球開始變成了白白的一片,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感受到了問題有多嚴重,開始修建避難所了。
  • 從零開始玩海水(3)理解淡水和海水的區別
    先說個事情:上次發了個KHG設備的測試文章,好像部分魚友有點不習慣,我聲明一下:海水設備器材玩法都在不斷進步,老何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停留在現有設備和玩法上,所以我也必須不斷嘗試各種新產品,尤其是有突破創新的產品,不然若干年後老何也變成了老古董,很難再教大家玩海水了。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國學經典教育、文化養生、家長成長,來育心經典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是您更有效的選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相信這句話很多家長都聽說過。但是沒想到一個八歲的小毛孩卻把它演繹得如此生動,真是讓人佩服,這就是經典寶貝帶來的驚喜。前天晚上讀書會活動回來,正要洗漱。女兒說:「媽媽,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吧。」
  • 布吉島海邊的海水很渾濁,這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海水竟是這樣子
    布吉島海邊的海水很渾濁,這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海水竟是這樣子以前以為布吉島是一個不太大的島。原來島很大,與大陸只隔著一條小河,有橋聯通,不注意根本不感覺到了島上。過了橋還行了一個多小時車才到島的中心布吉鎮。沿途並沒有見到海。
  • 都是鹹的海水但鹽度卻不一樣,紅海和波羅的海的海水鹽度相差4倍
    目前全球海水鹽度的平均值大約為3.5%,當然我們主要是指表層海水的鹽度,也就是說每1千克表層海水中含有大約3.5克鹽,海水中的鹽以氯化鈉為最多,另外還有氯化鉀、氯化鎂等鹽類。我們都知道陸地上的河流水是淡水,其實河水中也是含有少量的鹽分,只不過含量很少,我們難以察覺,而由於水循環的進行,河流水的含鹽量不會提高。很多河流中含有的鹽分最終都匯入到了海洋,這是海洋鹽分的一部分來源,另外海水本身也會溶解海底沉積物和巖石,經過億萬年的積累最終形成了現在「鹹鹹的海水」。
  • 都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為什麼無法相融?甚至高出50釐米
    陸地上我們能很輕鬆的畫出分界線,可是海洋中分界線就不如陸地那麼清晰了,但也不用太擔心,大自然已經給我們畫好了,不信你看大西洋和太平洋二者為何被區分的如此明顯,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海洋。大西洋向南北延伸,赤道橫穿中間,氣候南北對稱,氣候帶齊全,同時受到洋流大氣環流海陸輪廓等因素影響,各個海區之間的氣候又各不相同,大西洋赤道帶是低氣壓帶,又是東南信封和東北信風的複合帶,風力較弱風向不定,同時上升氣流強盛,多對流行雲系降水,年降水量多達兩千毫米,是大西洋中的多雨帶,副熱帶是高壓帶,氣流以下沉輻散為主,雲雨稀少,日照充足,海水大量蒸發,年降水量不超過1000毫米。
  • 初秋金沙灘海水浴場,海水清澈沙灘潔淨,美女靚麗養眼
    雖然目前秋韻十足,但海水的溫度還是不錯的,浸在海水中還是挺溫暖的,這就是海洋的特性,夏天熱得慢,秋天涼得也慢。但出水後會感到有點冷,最好準備一塊浴巾,出水後披上。圖為一對年輕人在海水中玩耍。現在的美女們是手機不離手,即使在海裡也會拿手機拍個照,好在是有防水套,不好的是萬一掉海裡就很難尋找到了。
  • 大海退潮時,海水退到哪裡去了?海水的量有沒有變化?
    人們也就隨著潮水的變化知道又過去了一天。海水規律的早上漲起,傍晚退下。那麼問題就來了,大海退潮的水退到哪裡去了呢?最後會回到海裡去嗎?它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擁有這麼神奇的力量。海中的每一次退潮仍然會回到海裡,白天的時候海水漲起來,就叫做潮。晚上的時候就換一個名字叫做汐,一般漲潮和落潮一天通常是會發生兩次。如果沒有漲潮也沒有落潮的時候那種狀態一般就叫做是平潮。
  • 無風起浪:漲潮的海水是哪來的?退潮後海水又去了哪裡?
    無風起浪:漲潮的海水是哪來的?退潮後海水又去了哪裡?不過吃瓜群眾十分好奇的是為什麼海洋沒事幹就發幾個浪呢?而且每逢月中還能有個天文大潮,這些漲潮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又往哪裡去?地球上那麼多海水是從哪來的?本來打算直接開扒為啥起海浪,不過突然想起該簡單交代下海水是哪裡來的應該更合適一些!
  • 深層海水開發潛力巨大
    例如,通常的天然鹽都稍稍帶點顏色,利用深層水製成的天然鹽由於不含不純物,顯得十分潔白。海水的流動無論是風海流、密度流、坡度流、補償流還是潮汐引起的潮流,都是海洋表層在流動,而海浪不能影響到水深超過200米的地方。這樣,海洋中的汙染物都被表層海水溶解了,不可能汙染深層海水。深層海水中所含的細菌類非常少,僅約為表層水的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 遊記:第一海水浴場
    和ZZ在電梯口等電梯時,ZZ看見我穿了一雙休閒鞋,就問怎麼不穿拖鞋呢,要是想趟趟海水時你怎麼辦。一句話提醒了我,立刻跑回到我的房間換了拖鞋出來。所以走到海邊時,ZZ不無得意地說他考慮得周到。ZZ看著人家搭帳篷,立刻來了興致,一邊看一邊不無羨慕地說他要是有機會,一定也買頂帳篷搭在海邊休閒。我說那樣也好,你連住宿費都省了,可以給公司報一項成本節約的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