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傷害「潛伏」校園 如何避免?聽專家支招

2020-12-22 中國網教育

醫生教授溺水自救知識。(圖片來源網絡)

華龍網9月5日9時05分訊(記者劉豔)開學了,當學生嬉戲玩耍時,一些「潛伏」在他們周圍的安全隱患不可不防。學生在哪些情況下易受傷,碰到又該如何處理?華龍網記者走訪重慶多家醫院、學校。現在,就來聽聽醫生、老師是怎麼說的吧。

意外傷害:擦傷

個案:玩蹺蹺板男孩夾傷手指

開學了,剛上小學的小宇(化名)卻只能躺在醫院裡。前幾天他在玩耍時,左手不小心被蹺蹺板壓傷。

小宇家住長壽。29日下午4點左右,在小區玩耍的小宇突然發出一聲尖叫。母親趕到一看,發現兒子左手被蹺蹺板壓傷,傷口不停地流著血。

小宇媽媽立即帶著兒子在當地醫院進行簡單包紮後,趕到重慶兒童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重慶兒童醫院門診部主任熊菀說,中小學生活潑好動,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碰到或跌倒受傷。她表示,學生在生活、運動中發生擦傷的很普遍。

預防篇

● 從事小學教育工作16年的人民小學老師文海蘭提醒,小學生不要亂動刀具、剪刀,以防刺傷;打掃衛生時,不要拿著掃帚等追逐打鬧;課間活動時,不要在過道上打球,以免傷到過往同學。

● 熊菀提醒,中小學生好奇心強,不要攀爬欄杆、翻越圍牆,以免摔傷。

應急處理篇

● 學生發生擦傷,如何處理?熊菀說,如擦傷部位較淺,可到醫務室塗紅藥水即可。

● 在止血過程中,切不可用髒毛巾、手絹等物擦洗傷處,以免細菌感染。

● 若皮膚撕裂的創口較大,須立即止血,到醫院治療。

意外傷害:骨折

個案:開學狂打球學生拉傷腿

小胡是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學院學生,也是個籃球迷。這不,剛開學,他就約上同學連續打了幾場籃球。不過,昨天,小胡發現自己大腿疼痛不已。經檢查,原來是假期運動少了,一回到學校突然大量運動,大腿肌肉拉傷。

預防篇

●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醫生張峽表示,經過一個假期,學生可能缺少運動,回到學校,尤其是大一新生要參加軍訓,一下運動量加大,肌肉可能出現拉傷。他建議學生運動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運動時要提高動作協調性和機體靈敏性。

● 準備活動要根據運動內容突出重點。如快速跑步、打籃球

等,要加大踝關節、膝關節的活動;進行墊上教學活動,要加大頸部、肩關節、手腕關節的活動。

● 女生在運動前摘去身上的別針等飾品。

● 平時保證適量運動,以免突然劇烈運動受傷。

應急處理篇

● 張峽說,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學生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開始冷敷。切忌搓揉及熱敷。

● 受傷48小時以後,就應該採取熱敷的治療方法。這具有消腫、散瘀的作用。

● 若是學生在運動中出現骨折,張峽提醒,骨折學生應避免移動肢體,以免加重骨折的程度,進一步發生錯位。

● 如果是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膚破裂,骨頭外露,要注意保持傷處清潔,防止感染。可用清潔的紗布進行包紮,避免傷口和外界接觸,然後立即送醫。

相關焦點

  • 口訣教會您和孩子避免意外傷害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但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統計,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死亡首位原因,而且發生率高、增長速度快、死亡率高。目前,我國每100名死亡少年兒童中,就有26人死於意外傷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增加,給獨生子女佔相當比例的中國父母帶來極大憂慮。
  • 法官詳解校園傷害典型案例並支招
    孩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校園傷害事件該怎樣避免?孩子活潑好動,卻又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使得本是"淨土"的校園,總會發生一些傷害事故。孩子在校期間會不會出現意外傷害等問題,也成了家長們最為關注和擔心的事。今天,法官通過分析發生在校園內的典型案例,給家長們提個醒,避免傷害事件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 健康公開課之少年的你,如何在校園意外中保護自己?
    健康公開課之少年的你,如何在校園意外中保護自己?本集提示少年的你如何在校園意外中保護自己?近年來,校園內外意外事故頻上新聞熱點,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校園內外都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校園意外傷害事件已成為我國近2億中小學生群體安全的「隱形殺手」。本集節目將以校園內外幾類常見的安全事故為話題,針對不同的意外情況,指導廣大學生群體如何應急與自救。
  • 專家說了!孩子學會這些安全知識可以避免80%的意外傷害
    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而反覆的嘮叨和說教對現在的小機靈鬼基本沒用,今天巧手姐姐給大家推薦一些有趣的繪本,溫和有效地讓孩子接受安全教育知識。激發孩子對抗外在傷害的勇氣,鼓勵孩子反對暴力及自我肯定。
  • 兒童意外傷害急救知識普及進校園
    兒童意外傷害急救知識普及進校園州人民醫院團委青年志願服務隊開展第14次志願者活動為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急救意識及急救能力,12月18日,湘西州人民醫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兒童意外傷害急救技術項目組一行8人走進湘西州幼兒園經開區園為80多名教職工進行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
  • 家庭中潛在的意外傷害,如何避免呢?
    當媽的不僅要處理「事故現場」,還需要處處小心,避免娃受到意外的傷害。>據相關數據表明,對於家庭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家長們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急救方式,這樣不僅會耽誤最佳的急救時間,還可能會導致寶寶的二次傷害,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對生命安全帶來影響。
  • 健康公開課 | 面對校園意外事件,我們可以怎麼做?
    世界各地,每天有2000多個家庭因「意外事故」失去孩子而破碎。兒童受傷害原因,並非僅是身材上小於成人,他們的好奇心無法與其對危險的理解或反應能力相匹配,從而使他們陷入受到傷害的危險之中。而讓人惋惜的是:這些傷害本是可以預防的。面對校園意外傷害事件,你是否知道這些?
  • 你孩子的校園環境安全嗎?如何防止校園意外?
    透過環境設計與安全教育,讓意外降到最低,每個孩子都能開心上學、平安回家。 家有活潑小學生的家長,應該都很怕接到學校的電話,不是孩子闖禍,就是孩子受傷生病了。其實,許多意外與傷害是可以預防的,若能透過環境規劃、安全教育等,將環境危險因子降低,並事先讓孩子熟悉校園環境與死角,引導孩子練習安全行為,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 《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戳中校園體育意外傷害「痛點...
    原標題:《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戳中校園體育意外傷害「痛點」——孩子校園體育活動中受傷誰來賠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校園體育對於青少年健康,強健中華民族未來整體體質,有重要作用。但是,長期困擾學校的一個問題是:一旦學生在運動中受傷,校園體育的組織者也總是跟著「受傷」。有時,即便學校無責,仍要承擔「人道主義補償」。
  • 冬季如何科學減脂?專家支招
    冬季如何科學減脂?專家支招!.mp31:51大家都知道夏天是適合減肥的季節,而冬季天氣寒冷,大家也都習慣貼膘禦寒,因此,冬季成為了容易發胖的季節,讓不少人頭疼不已,那麼冬天大家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體重呢?又需要避開哪些誤區?來聽報導。
  • 【果園•簡訊】我校開展校園意外傷害應急處置模擬演練
    為了預防和減少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提高學校應對和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保障學生健康成長。1月12日上午,我校進行了校園意外傷害應急處置模擬演練。演練開始,上午9:00點課間時間,五年級8班在進行課間操活動時,因男女生追逐跑跳發生意外事故,現場初步表現為右腿劇烈疼痛,無法站立。
  • 聚焦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學生校園內受傷責任該誰負?
    近日,中國計量學院一男生墜樓,再次將校園意外傷害事故推向公眾視野。昨日,海滄法院也公布兩起校園意外傷害案件:一名初二女生被困圖書館,欲跳窗時意外墜樓受傷;一名六年級學生因經常被學長勒索,放學後返校至教學樓跳樓輕生。兩起案件中的學生家長最後都將學校列為被告。  校園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學校是否難逃其責?本期《法眼》,聚焦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 福建將設專項救助經費應對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近幾年,未成年學生校園傷害事故發生的新聞頻頻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出現。為防止校園意外,學校「如履薄冰」。一些學校管理者為此採取封閉、保守的教學策略,消極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校園內外學生意外事故較頻繁,雖然對大部分安全事故學校並不需要負直接責任,但在善後處理中,大多數是通過協議解決,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以撫慰為主,因此學校的慰問金額不斷攀升。
  • 如何過好大學生活 WPS模板為新生支招
    離開了熟悉的高中校園,步入傳說中的象牙塔的大一新生們,經歷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對於如何規劃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涯,怎樣讓大學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如何提高自己今後就業的實力和競爭力等方面懷有疑問。針對這一普遍現象,WPS Office在線模板為大一新生們收集整理了解惑「寶典」。下面,小編就和大一新生們一起來看一下!
  • 濱州文旅企業線上聽專家「支招」
    課程由中國旅遊研究院指導,中國旅遊協會、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市旅遊協會支持,景域驢媽媽集團等17家國內外文旅集團聯合主辦,24位知名文旅專家、企業家,500分鐘不間斷公益直播,從市場洞察、頂層設計、規劃策劃、運營管理、營銷傳播等全產業鏈洞悉行業未來趨勢、探索全新發展模式,圍繞當下文旅業"重啟"等社會熱點話題進行思路示例分析講解。
  • 孕婦如何避免意外流產
    孕期婦女該如何保護自己?意外流產對婦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發生意外流產後該怎樣將對身體和心理的損害降到最低?由暴力或別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流產是自己不情願的,是在沒有任何生理和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對孕婦身體造成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併發症:子宮出血在二百毫升以上,突然出現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昏厥和抽搐;子宮穿孔,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 專家支招:野外遇到猛獸,如何求生?
    如果遇到野獸,人們該如何求生?疫情之下,人們更嚮往野外露營和生態遊覽,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私家地理聯繫到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以及擁有野化華南虎、南非野生保育經驗的野生動物專家張律,給大家解惑支招。野外危機四伏?
  • 校園意外傷害案屢屢訴諸法庭 法官解析誰來擔責
    近年來發生在校園的意外傷害案件屢屢訴諸法庭,呈現增多的趨勢,而相關責任認定一直是矛盾焦點。據報導,部分學校為安全問題所困,不敢組織課外活動,甚至禁止學生在課間奔跑,最終導致學生健康受到影響。那麼在校園意外傷害案件中,作為學生的監管者,學校是否應承擔無限的責任?
  • 校園傷害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應先釐清責任歸屬
    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體質下降以及避免學生猝死或受傷是取消長跑運動的最主要原因。取消長跑運動就可以保證學生安全,避免學校承擔責任嗎?從根本上明確校園傷害事故責任認定的歸責原則,以及學校對學生承擔的責任範圍,才能預防糾紛,理性解決問題。
  • 上海醫療機構護士撰寫劇本拍科普微電影 避免兒童意外傷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骨科護士長趙豔君告訴記者,兒骨科的護士們根據課題研究成果,經專家效度,同時結合日常工作中接觸的病例,撰寫了劇本。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月7日電 (記者 陳靜)4到12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爆棚,最容易發生意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