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多個交通建設項目穩步推進-路路通 預製裝配 匝道 莘松路...

2020-12-22 東方網

原標題: 「路路通」佳音頻傳

  近段時間,虹橋商務區內外交通建設的進展一個接一個。除了連接虹橋樞紐與國家會展中心的二層步廊工程正式吊裝首塊鋼箱梁,諸光路地道新建工程(青浦段)正式進行施工外,作為區區對接道路之一的華江公路(北翟路-吳淞江)改建工程已於近日開工建設,嘉閔高架北段建設也緊鑼密鼓進行。進出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將更加方便與快捷。

  著力打通「腸梗阻」

  這一系列工程中涉及的華江路,南起北翟路、北跨吳淞江,連接嘉定區華江公路。現狀為路幅寬度為14-15米、雙向2車道、機非混合型道路。

  隨著周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大虹橋、國家會展中心的交通輻射以及江橋大型居住社區的建設,其服務於區域交通、連接嘉閔高架、北翟高架、S20外環線等快速路網以及通達虹橋樞紐、七莘路的交通功能亟待提高。

  為此,市區兩級建設管理部門共同對華江路的改造計劃和建設方案進行了研究,確定將華江路拓寬為29-32米、雙向4車道的規模和對吳淞江大橋進行加固、拓寬的改造。工程道路全長1049.25米,其中閔行區段長610米。隨著明年6月份這條連接閔行和嘉定兩區道路的闢通,將有效緩解交通壓力,暢通周邊路網。

  記者了解到,華江路改建工程也是虹橋商務區內區區對接道路之一。虹橋商務區內的綜合交通樞紐承擔著大量的過境交通流量,國家會展中心巨大的潮汐式客流、車流,對商務區內交通設施也存在極大的需求與考驗。

  由於面臨著協調難度大、實施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各區域之間又存在不少的「斷頭路」和「瓶頸路段」,影響虹橋商務區的「內通外聯」。推進區區對接道路,是虹橋商務區統籌協調工作重點之一。目前虹橋商務區新一輪區區通和區內斷頭路建設計劃已初步確定,將會同市交通委做好相關後續推進工作。

  像造汽車一樣造高架橋

  看到過「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沒見到過「像造汽車一樣造高架橋」吧。正在建設中的嘉閔高架北段二期4-6標,成為國內首次大規模採用橋梁預製裝配施工的高架路,曾用3個晚上完成了傳統需要40天的蓋梁架設任務。明年,嘉閔高架北段預計建成通車,開車從嘉定新城到虹橋機場可能僅需15分鐘。

  嘉閔高架(S32-S6)是虹橋樞紐路網配套工程「一縱二橫」快速路系統中的「一縱」,北起滬翔高速(S6),南至申嘉湖高速(S32),全長36公裡,計劃分期建設。首期建設聯明路-北翟高架路段,已於2010年3月16日建成通車。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28日,嘉閔高架南段一期(莘松路-聯明路)主線與G60往返杭州方向的匝道,率先建成通車。上月28日,嘉閔高架南段一期(莘松路-聯明路)G60立交往返市區的兩條匝道(NE、EN匝道),以及莘松路一對上下匝道、顧戴路兩對上下匝道開通。嘉閔高架北段一期(北翟路到滬寧高速)2014年12月28日已經通車,北段二期(滬寧高速-滬翔高速)正在建設中。

  近日,上海市規土局公示了嘉閔高架南段二期(莘松路-S32)方案,該線全程高架,雙向6-8車道。建成後將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縱貫嘉定、青浦、松江、閔行四區,一直到老閔行。

  交通專家認為,嘉閔高架將為申城西部和南部郊區市民進出虹橋樞紐提供便捷的通道,不一定要再擠外環線或延安路高架。本報記者 陳杰

相關焦點

  • 深晚報導|「流水線」式架橋,全市首個橋梁預製裝配項目在鹽港東...
    尤為關鍵的是,能有效節省施工用地 50%,降低對市政交通的影響,對全市市政橋梁建造方式創新,促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一體化架橋機。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建設中心鹽港東立交項目負責人蘇愛武介紹,鹽港東立交位於鹽田區東港區北面,與鹽壩高速、在建坪鹽通道、擬建鹽龍快速、東港區進港路交叉,為 5 路交叉的大型樞紐立交。
  • 上海莘松路擁堵難題十年無解,高架通車後被投訴「反而更堵」
    莘松路,這條連接上海閔行區和松江區的要道,十年來的擁堵問題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特別是莘松路莘福路口及上海康城門口的路面交通問題,一直以來是當地居民所面臨的「老大難」。 2015年10月28日,嘉閔高架莘福路匝道正式啟用,原本預期會方便閔行莘莊、松江新橋城區居民的出行。
  • 滬嘉閔高架開通後莘松路反而堵成了"一鍋粥"
    2015年10月28日,嘉閔高架南延伸段通車,並在地道西側的莘福路上設置了上下匝道口。附近居民乃至交通管理部門普遍認為,這將給地道西側居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一些媒體更是樂觀:康城地區的「出行堵」可除!  可通車以來,莘松路的交通狀況並未像預料的那樣「藥到病除」。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平臺,記者看到大量附近居民來電,反映莘松路更堵了!
  • 嘉閔高架(莘松路-聯明路)全線通車 "一縱二橫"是什麼
    繼嘉閔高架(莘松路-聯明路)主線與G60往返浙江杭州方向的匝道建成通車後,嘉閔高架(莘松路-聯明路)G60立交往返市區的兩條匝道(NE、EN匝道)及莘松路一對上下匝道、顧戴路兩對上下匝道今天建成通車。  上述8條匝道的建成通車,標誌著嘉閔高架(莘松路-聯明路)已全部建成通車,將極大提升莘莊地區的出行以及市區往返虹橋樞紐方向的交通便利。
  • 上海莘松路7年依然擁堵 建交委接受市人大督辦
    莘松路隧道長期擁堵問題、加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道路配套和減輕施工對周邊影響、推廣自行車免費租賃、增加交通道路建設中的便民措施、增設公交卡銷售、回收點、加快啟動越江大橋、林海公路、 A3高速公路等……  在市建交委主辦的書面意見中,涵蓋市民普遍關注的多個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集中反映了「出行擁堵」、「施工擾民」、「配套設施未跟進」、「路牌門牌不規範」等多個城市管理中的頑疾和難點
  • 莘松路地道一堵就是十餘年
    原標題:莘松路地道一堵就是十餘年   兩區交界處,400米路開車需花20分鐘—— 莘松路地道一堵就是十餘年  讀者翟先生、張女士等反映:位於松江和閔行交界處的莘松路地道,是當地居民通往市區最便捷的一條通道。然而,十多年來,這條長度僅為400米左右的地道,卻始終和「堵」聯繫在一起。
  • 上海嘉閔高架路(S32~莘松路)12月29日建成通車
    據上海發布,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稱,12月29日上午10時起,上海嘉閔高架路(S32~莘松路)段將建成通車。  據悉,嘉閔高架路(S32~莘松路)工程位於閔行和松江區,全長約7.3km。主體按高架形式城市快速路建設,雙向6~8車道規模,設計車速80km/h,分別在元江路南北兩側、金都路南側和銀都路北側布置4對平行匝道,匝道設計車速為40km/h,為客運機動車專用。地面道路車道規模為1~4車道,局部作為防汛通道和檢修道使用。  嘉閔高架路是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一縱三橫快速疏散系統配套工程之一,北起S6滬翔高速,南至S32申嘉湖高速,全線36公裡。
  • 北京這條新路通車!將連接廊坊市區、臨空經濟區、新機場等!
    臨空經濟區、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 ,通廊坊到大興機場、雄安新區等地的軌道交通和高速說過不少次,今天說說普通公路,廊坊市區開車將有哪些公路到臨空區與大興機場,是否在建設中,都經過哪裡,趕緊了解下!
  • 嘉閔高架南延伸段開通能否解決莘松路擁堵仍需檢驗
    早晚高峰時堵時暢  1月6日,下午4時的晚高峰前夕,莘松路的路面交通還算順暢。  不過到了下午5時,車流的密度逐漸增加,路面開始變得擁擠起來,莘福路上的嘉閔高架下匝道已源源不斷有車下來,並開始進入莘松路。這時,莘松路東側地道和西側的車流量明顯增多。不過,整體交通還是比較順暢。
  • 莘松路"出行難"如何破解?委員呼籲軌交延伸至莘閔地區
    伴隨著去年底嘉閔高架的全線貫通,南北向的交通得以緩解,但松江和閔行之間的莘松路在高峰期仍然堵成「一鍋粥」。今年市兩會期間,梁順龍和王敏兩位委員聯名提案,繼續為30萬莘閔地區居民代言:加快延伸軌交至莘閔地區,緩解莘松路擁堵。
  • [解放日報]上海莘松路隧道一堵7年 人大代表 :應有時間表
    督辦會上,代表們對虹橋樞紐工程文明施工、莘松路擁堵等熱點問題再次提出建議。   今天的答覆,可以向百姓有個交待了   「我做了那麼多年的代表,第一次提了『不滿意』,今天看到給我的答覆,我覺得可以向老百姓有一個交待了。」夏紅代表所說的「不滿意」件,是「關於加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道路配套和文明施工的建議」,這份建議來自華漕地區的老百姓。
  • 網傳滬太路中山北路匝道建龍門架 官方:與擁堵費無關
    這兩天網上流傳的滬太路中山北路上匝道正在施工的龍門架照片,引起了各方猜測。記者昨天從市路政部門獲悉,目前正在施工的實際是新一代道路交通信息情報板,和擁堵收費完全沒有關係。相關人士提醒市民,不要以訛傳訛,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記者從網友上傳的照片看到,滬太路中山北路上匝道的龍門架清晰可見。然而這張看似普通的照片,讓網友浮想聯翩。
  • 吉縣:交通路網鋪就致富路
    十三五以來,吉縣按照「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堅持把道路交通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爭項目、抓工程、求質量,累計新改建「四好農村路」685公裡,完成投資7.8億元;實施安防工程282公裡,完成投資3771萬元,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續建工程新開工111公裡,已完工30公裡,完成投資2.5億元,基本形成以國道、縣道為骨架,鄉道為補充、村道為輻射的區域交通網
  • ...上海,高架,浦東,開工,足球場,過半,莘松路,閔行,副市長,校區...
    記者從今天召開的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推進會議上獲悉,上半年上海建設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據悉,今年上海共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26項,預備項目22項,新開工14項,基本建成18項,全年計劃投資不低於1350億元。上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區有關部門和各參建單位全力以赴,完成投資創近年來新高,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 杭州艮山路(同協路—東湖路)高架計劃今年完工
    近日,記者從杭州市建委(市快速路網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的東湖路以西段高架橋下部橋墩已完成,已澆築完成3公裡左右的上部箱梁結構,總工程量已完成70%。據悉,艮山路(同協路—東湖路)高架,也就是東湖路以西段的艮山路高架橋將於今年年底率先建成,這也是整條「天目—環北—艮山」快速路目前建設進度最快的一段。此外,東湖路以東段,計劃於2021年初全面建成。
  • 「路通了,設施到位了,好項目來了」
    X204線道路二期工程建設從君子營路至羅村村,途經埔仔村、埔心村和部隊用地,設計全長為7.47公裡(其中,3.186公裡屬S357創新產業帶規劃範圍內,4.28公裡屬智慧區規劃範圍內),路寬為36米,雙向6車道(其中兩車道為非機動車道),計劃年內啟動項目建設相關工作。
  • 鋪就富民小康路 ——臨汾市「四好農村路」建設記略
    一年間,市政府先後召開3次推進會議進行安排部署,並建立了「一周一例會、半月一總結、一月一通報」制度,交通部門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文旅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眾志成城,全力攻堅,強力推進,取得了累累碩果。2019年,臨汾市「四好農村路」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建設共完成4017公裡,完成投資43.05億元,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9%,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44%。
  • 餘杭交通大爆發!一條新地鐵6月開通!輕軌、快速路、三路一環...
    特別是餘杭的交通更是大爆發,地鐵、輕軌、鐵路、快速路...令大家的出行更方便。最近,這些交通建設還頻頻有了新進展!項目建設內容為道路提升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設。工程全長約8.17公裡,採用地面道路與主線下穿隧道相結合形式,全線共設置4處下穿隧道,設計時速80公裡每小時。4處隧道分別為1號隧道:繞城東—周家村東。2號隧道為花塢路下穿隧道。3號隧道為紫金港路西—西墩路東。4號隧道為豐潭路—古翠路。下穿隧道車道雙向4車道設置,兩側附設2.5米寬連續緊急停車帶。
  • 新龍縣:「傷心路」變「舒心路」
    「以前村裡沒公路,通鄉的也是一條『土路』(機耕道),到縣城要兩個小時。因為路況不好,騎摩託車稍不注意就滑到路邊溝裡了。」哈米村村民呷絨澤仁回想交通不暢帶來的不便,仍是心有餘悸。說過去不堪回首,談現在滿面喜色。呷絨澤仁說:「現在通鄉有瀝青油路、通村有水泥硬化路,還有連戶路到家門口,車跑起來又快又安全,到縣城只要半小時時間,費用也只有原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