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LabVIEW和射頻技術實現性能自動測試臺的設計

2020-12-25 電子發燒友

採用LabVIEW和射頻技術實現性能自動測試臺的設計

資道周;葛召炎;趙 發表於 2020-12-23 10:21:01

  作者:資道周;葛召炎;趙言濤

本文介紹的是如何利用射頻技術構建一個自動測試臺以實現對加速度傳感器的性能檢測。加速度傳感器廣泛用於汽車領域,它主要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安全氣袋,翻轉檢測,碰撞檢測,車輛動態控制,剎車控制系統,駕駛者安全裝置。一般情況下,加速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分兩種方式:即模擬電壓輸出方式和數字輸出方式。本加速度傳感器性能測試臺測試的便是模擬電壓輸出方式的加速度傳感器。根據加速度傳感器生產廠家提供的技術指標,在正常情況下,加速度傳感器的輸出電壓與加它所受的加速度成線性關係,或者說符合某一給定曲線,如果測試所得值與給定曲線相符則表明加速度傳感器性能合格,反之則不合格。

1 測試原理與測試方法

圖1 勻速轉盤上物體向心加速度示意圖

要測試加速度傳感器的性能必須要使其處在各種不同的加速度條件下才能有不同的輸出電壓,因此該加速度傳感器自動測試臺首先要實現的就是不同的加速度條件的產生。本系統的測試原理是:物體在勻速轉動時能產生向心加速度,半徑一定而勻速轉動的速率不同時,產生的向心加速度也不相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與轉動的速率成正比。加速度傳感器在固定半徑的圓周上以不同的速率做勻速圓周運動就能產生不同的向心加速度,從而產生不同的電壓輸出值,從而可以測試加速度傳感器的性能指標。

如圖1示,加速度傳感器A安裝在半徑為R(米)的勻速轉動的圓盤上,設圓盤的轉動速度為n(轉/分),圓盤轉動的角速度為ω(弧度/秒),物體運動的線速度為v(米/秒)。物體的向心力為F(牛),向心加速度為a(米/秒2)。加速度方向指向圓心,即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垂直。

由以上推論可知:只要改變圓盤的轉速,就能使加速度傳感器處在不同的加速度條件下。因此本系統的測試方法是:將加速度傳感器固定在一個勻速轉動的圓盤上,圓盤由電機帶動勻速轉動,由工控機控制電機的轉速。每改變一次電機的轉速,則加速度傳感器就會產生一次不同加速度值下的輸出電壓。因此可以測得加速度傳感器在各個加速度值下的輸出電壓值。

2 加速度傳感器性能試臺的系統結構

本加速度傳感器性能自動測試臺採用NI LabVIEW為開發平臺,在數據採集上採用射頻技術解決旋轉部件與靜止部件的接線問題。如圖2所示為本加速度傳感器性能自動測試臺的系統結構圖。系統由工控機、接口電路,電機調速系統,電動機,採樣系統和被測傳感器測試臺組成。採樣系統與被測加速度傳感器一起轉動,而接口電路與工控機處於靜止狀態。採樣系統與接口電路之間通過射頻進行信號傳輸。被測傳感器固定在測試臺的圓盤上,圓盤的半徑為0.2米。圓盤通過電動機驅動旋轉,電動機採用伺服電機,它由電機調速系統驅動,工控機通過串口控制電動機的轉速。接口電路通過射頻傳輸獲得採樣系統的數據,它將該數據通過串口傳入工控機。

圖2 加速度傳感器自動測試臺系統結構框圖

由於採樣系統與被測加速度傳感器一起轉動,而工控機和接口電路處於靜止狀態。如何將該旋轉部件的信號引出來是本課題的一個難點之一。目前國際上測量旋轉構件信號通常採用的方法有集流器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集流器傳輸方法包括拉線式、感應式和電刷式三種 。拉線式集流器使用時易磨損 ,適用於低速旋轉部件的信號測量;感應式集流器工作時其動靜線圈之間的間隙變化會引起磁阻的變化 ,從而影響測量結果 ,而且其測量的旋轉部件轉速不高;電刷式集流器工作性能比較好 ,可用於較高轉速下信號測量 ,但高速旋轉時 ,電刷集流器定子/轉子發熱會導致信號漂移 ,從而出現測量誤差。無線傳輸方法包括紅外傳輸和無線電傳輸兩種。紅外傳輸的載體是紅外線 ,由於紅外線有一定的方向性且不能穿越障礙物 ,因此 ,紅外傳輸只適合於應用在近距離、小角度、無障礙物場合的數據傳輸。因此 ,本系統採用抗幹擾能力強的無線數字傳輸技術。

3 加速度傳感器性能測試臺的實現方法

由加速度傳感器性能自動測試臺的系統結構可以看出:該測試臺的實現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 採樣系統

採樣系統的作用是:採集傳感器的信號和將數據通過射頻收發電路實現數據的接收和發送。本系統採用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A單片機為採樣系統的處理器,選用該種單片機只要考慮到它具有以下優點:

① 採用高性能精簡指令集RISC之CPU,只要學會35條單字指令就可以學會編程;

② 指令執行速度快,時鐘輸入允許範圍在在0~20MHZ,且指令除程序分支有兩個周期外均為單周期指令;

③ 工作電壓範圍寬:2.0~5.5V;

④ 支持在線串行編程ICSP(In-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TM);

⑤ 10位多通道A/D轉換器;

⑥ 帶有SPITM(主模式)和I2C(主/從)的同步串行埠SSP(Synchronous Serial Port) 。

本測試臺測試的加速度傳感器是模擬電壓輸出方式的,因此採樣系統中的單片機主要接口是加速度傳感器模擬信號輸入和與射頻模塊的接口,射頻晶片採用的是nRF2401,它的數據通信接口是一個SPI方式的同步串行接口,故它可以與單片機的SSP口直接相連。

(2) 射頻收發電路

為了解決了數據採集中旋轉部分與靜止部分的接線困難問題,本設計中採用了射頻技術進行數據傳輸,射頻晶片採用nordic公司的射頻收發晶片nRF2401。

nRF2401是一個單片集成接收、發射器的晶片 ,工作頻率範圍為全球開放的 2.4 GHz 頻段。採用 GFSK調製時的數據速率為高速率 1 M bit/ s,高於藍牙 ,具有高數據吞吐量。nRF2401 內置了 CRC糾、檢錯硬體電路和協議。發射功率、工作頻率等所有工作參數全部通過軟體設置完成。1.9~3.6 V 低功耗 ,滿足低功耗設計需要。每個晶片可以通過軟體設置最多 40bit地址 ,只有收到本機地址時才會輸出數據且提供一個中斷指示 。該晶片編程方便,能滿足本系統的需求。

要實現數據的收發必須要用到至少2個射頻收發模塊,本系統中在採樣系統和接口電路中各使用一個射頻收發模塊實現點對點數據傳輸。接口電路中的射頻收發模塊負責與工控機的數據傳輸,它起到一個數據中轉作用。而採樣系統中的射頻模塊作用是實現向工控及發送採集系統採集的加速度傳感器產生的數據。

(3) 電機調速系統

由於系統中是採用電機驅動圓盤轉動來產生加速度條件,因此要用到電動機和電機調速系統。本系統中電動機選用直流伺服電機,電機調速系統採用DDS系列數字調速系統。它採用直流電機和測速機機組,以單片機8751為核心,數字量給定,軟體PID調節,數字PWM輸出。IGBT功率驅動,是高精度、低漂移的雙向調速系統。電機調速系統可以通過工控機控制,工控機通過串口發送相應指令就可以使電機工作在某一轉速,從而加速度傳感器有在某一加速度值下的電壓輸出。

(4) 數據採集和信號分析軟體

NI LabVIEW 是一種圖形化的程式語言,用於數據採集、分析與顯示的圖形化開發環境,快速創建靈活的、可升級的測試、測量和控制應用程式。使用 LabVIEW可以採集到實際信號,並對其進行分析得出有用信息,然後將測量結果和應用程式進行分析。本設計採用NI LabVIEW而不採用VB或VC等作為程式語言,正是因為LabVIEW具有強大的信號分析功能,能夠快速便捷地開發出應用與該系統的數據採集和信號分析軟體。

數據通過串口進入工控機後,LabVIEW讀取數據後進行數字濾波,曲線擬合後與給定曲線進行比較,就可以判斷出加速度傳感器性能是否合格。

4 結論

在加速度傳感器性能測試臺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加速度條件的產生問題,勻速轉動的方法產生加速度條件是一種比較容易實現的方法且精度也比較容易控制。但該方法的一個缺陷在於旋轉機構與靜止機構的接線困難問題,而採用射頻技術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使問題迎刃而解。且NI LabVIEW以其強大的數據採集和信號分析功能使設計變得方便快捷。

本文作者創新點:利用旋轉物體產生向心加速度的方法來為加速度傳感器性能測試臺創造加速度產生的條件;利用射頻技術解決旋轉部分與靜止部分接線困難的問題。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工程師,您發現LabVIEW FPGA和軟體設計射頻儀器優勢了麼?
    而隨著每一代新技術的誕生,由於使用傳統技術測試無線設備,需要大量更複雜的測試設備,其成本也在不斷提高。   使用虛擬(軟體)儀器與模塊化I/O相結合是一種最小化硬體成本並減少測試時間的方法。軟體設計儀器的新方法使得射頻測試工程師無需憑藉自定義或特殊標準的儀器,就能以多個數量級的幅度減少測試時間。
  • 基於LabVIEW和DataSocket技術實現網絡化測控系統的設計
    基於LabVIEW和DataSocket技術實現網絡化測控系統的設計 安幼林,楊鎖昌 發表於 2021-01-06 09:43:46 隨著分布式自動測控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化測控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也受到關注。
  • ZigBee系統結構與射頻性能分析及射頻測試方法
    2 ZigBee技術特點及其網絡結構  (1)ZigBee的技術特點  ●低功耗:由於ZigBee 的傳輸速率低,發射功率僅為1mW,而且採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 設備非常省電。在簇樹網絡中,路由器採用分級路由策略傳送數據和控制信息。樹狀網絡通常使用基於信標的通信模式。Mesh網絡允許完全的點對點通信,在Mesh 網絡中路由器不會發送常規IEEE802.15.4 信標。  3 ZigBee射頻測試主要內容及分析  ZigBee 的測試規範主要依據IEEE 802.15.4 標準對整機性能進行測試。
  • 基於ADC適合於藍牙射頻電路的測試方法
    伴隨著深亞微米CMOS工藝的成熟,採用藍牙技術接收發送射頻電路已可實現單片集成。然而,一個好的射頻接收發送晶片必須有儘可能低的成本和優良的性能,後者通常需要通過合適的測試方法來檢測和保證。在傳統的設計流程中,往往在晶片設計接近尾聲的時候才會考慮到可測性設計。再加上射頻電路本身難以測試的特點,不佳的可測性設計不但會大大增加後期晶片測試驗證的難度,還會使得晶片的整體製作成本顯著升高。
  •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到電量信息的傳輸、更好地體現RFID免接觸、無源、信息安全等優勢。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是通過射頻信號來白動識別門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答(射頻卡)、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硬體二部分組成。RFTD標籤由晶片和天線組成,何個標籤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根據發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
  • 面向非射頻測試工程師的射頻測量技術基礎
    從蜂窩電話和無線PDA,到支持WiFi的筆記本電腦、藍牙耳機、射頻身份標籤、無線醫療設備和ZigBee傳感器,射頻設備的市場規模在飛速擴大。僅從今年來看,全球製造並銷售的蜂窩電話將高達8.5億多隻。  要想進行全面的生產測試並提高測試產能,測試工程師們必須要理解射頻基本原理,清楚測試的內容,並懂得選用最適合 的儀器完成這些測試工作。
  • 【高通CEO:已完成26G赫茲頻段5G毫米波性能和射頻技術測試】 11月...
    2020-11-12 07:48:44來源:FX168 【高通CEO:已完成26G赫茲頻段5G毫米波性能和射頻技術測試
  • 基於新型儀器精確測量EVM的射頻放大器性能詳細分析
    在無線通信設備中,由功率放大器造成的相位和幅值失真對通信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最新的通信系統協議中,分析功率放大器性能最重要的測量就是測量誤差矢量幅值,即EVM。它衡量的是調製的精度,即功率放大器傳輸由不同相位和幅值的射頻信號表示的信息的優劣。通過EVM測量能夠觀察到通信鏈路內部的情況,是衡量發射器性能的關鍵。
  • 基於Virtuoso 平臺的單片射頻收發系統電路仿真與版圖設計
    基於此平臺,Cadence 公司還開發了面向射頻設計的新技術,包括射頻提取技術、針對無線晶片設計的兩個新設計流程。不僅如此,目前的Virtuoso 已經整合了來自合作夥伴安捷倫、CoWare、Helic 和Mathworks 等公司的技術,射頻設計能力大為增強。使用該項新技術,可以減少設計反覆,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 labview的深入探索之事件結構中的TIMEOUT進行數據採集合適嗎?
    它們的作用分別是為電子測量提供符合一定技術要求的電信號源和圖形化顯示電信號參數。然而,作為測試計量的激勵源和顯示器,它們一方面體積笨重,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價格昂貴,一般電子愛好者和基層技術工作者不具備使用條件。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性能良好、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的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成為許多技術工作者的一大願望。
  • 採用ZigBee和RFID技術的電子標籤識別系統
    1 引言  RFID(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傳輸特性對被識別物體實現自動識別。與現有條形碼技術相比,射頻識別技術具有耐高溫、防水、可多次重複寫入數據、安全性高、數據存儲空間大等優點。
  • 基於labview的示波器控制設計
    由於很多情況下,需要把數字示波器採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最終完成遠程的自動測試和分析的需求。因此對示波器進行遠程自動控制,實現對示波器的各項功能的自動操作和對數據的處理已成為很多科研實驗和工程項目必需的環節。最近,我經常接到很多工程師的詢問有關如何控制示波器的電話。下面就來談談計算機控制示波器的步驟和方法,並利用實例進行分析和講解。
  • labview實現深度學習,還在用python?
    CNN就是模擬人的大腦神經元結構,用計算機構造的簡化了的人腦神經網絡模型,其主要用於圖像分類和識別。labview是一個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測控領域的編程平臺,其具有很多不同行業的算法庫,例如vision視覺庫,集成了常用的視覺算法。其編程特點是上手快,開發效率高,兼容性強,能快速調用c++,c#等平臺的dll類庫。
  • 一種可伸縮QMA/LRMG-KJ射頻同軸轉接器的設計
    連接器的模塊化,通常要求射頻接觸件具有浮動盲插功能。為了保證多通均能達到各自的電氣界面要求,接觸件一般都設計有彈簧結構。常規彈簧浮動結構如圖1所示,連接器的電氣件和安裝結構件是相對運動的,僅適合於連接器的軸向拉力小於彈簧彈力的使用環境。一般當連接器接粗長電纜,且電纜的拉力超過彈簧的彈力時,將不宜採用。
  • 基於U2270B的射頻識別系統天線設計
    摘  要: 天線作為射頻識別系統設計的關鍵器件,直接影響著系統的性能。U2270B是一種典型的發射頻率為125 kHz的非接觸性IC卡射頻基站晶片。
  • 用於智能製造生產線的超高頻RFID讀寫器讀寫性能測試
    0 引言近年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在物流行業、製造業、資產管理、人員跟蹤監控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電感耦合或電磁耦合)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
  • TELEC正式採用安立 5G NR射頻測試系統
    安立公司宣布,日本電信工程中心(TELEC)已正式採用安立5G NR射頻一致性測試系統ME7873NR用於《無線電法》的5G技術法規符合性認證
  • RFID無線射頻技術概述和指標詳解
    該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無線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並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自動識別目的。  (2)RFID閱讀器(Reader):讀寫器足可以讀取或者寫入電子標籤信息的設備,其基本功能就是與標籤進行數據的傳輸,可設計為手持式閱讀器或固定式閱讀器。  (3)天線(Antenna):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 UL班加羅爾實驗室新增EMC、SAR和無線射頻測試服務
    此舉使得UL班加羅爾實驗室成為印度先進的電磁兼容性(EMC)和無線射頻測試實驗室。擴建後的UL實驗室能夠為消費電子、信息技術、移動通信和電信、醫療器械、工業產品、照明和家用電器等行業的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製造商和產品研發公司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是:有效的全球市場準入、專業的EMC和無線射頻知識以及產品的上市速度。「印度市場是UL關注的重中之重。
  • 5G 射頻前端的革新:從集成模塊到自屏蔽技術
    2410 萬臺。3G/4G 時代射頻前端集成度取決於設計和性價比,在這種情況下,射頻前端以分立式和模塊這兩種方式存在於市場。當時,出於空間的考慮,4G 時代的高端手機往往會採用射頻前端模塊。Qorvo 表示,從 PAMiD 到 L-PAMiD,射頻前端模塊可以實現更小尺寸,支持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