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法實相之:分子二聚體在純有機室溫磷光 (RTP) 中的作用
在純有機室溫磷的研究報導中,研究人員經常發現分子二聚體在RTP效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具體作用機理尚未得到詳細揭示。近日,天津大學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發表論文,清晰描繪了室溫磷光的詳細光物理過程及其分子二聚體扮演的具體角色。通過巧妙的分子設計,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一個同時具有室溫磷光、熱活化延遲螢光和單線態激基締合物發光的純有機化合物,實現了對三重態激子和單重態激子衰減行為的深度解析。
-
高級激發態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類剛性二苯乙烯特有分子骨架的高級激發態發光(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多色發光材料在柔性顯示器、固態照明和有機雷射器等領域中應用廣泛由於採用多組分多色發光材料受制於相分離和不同顏色老化的問題,發展多發射的單一分子發光體是構築多色發光固體器件的最優選擇。但是根據Kasha規則,在固態或凝聚態中,分子的高級激發態將通過振動馳豫和碰撞迅速失活到達最低激發態,並在最低激發態輻射發光。
-
黃維院士團隊:有機BODIPY材料的激發態動力學行為研究
該研究從分子水平證明了BODIPY材料在單分散和聚集態下表現出明顯不同的激發態動力學行為,為新型高效有機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有機分子激發態動力學研究是近代光物理和光化學領域最基本、最具活力的研究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開展有機分子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對新型高效有機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動態共價化學調控聚合物的多色室溫磷光發射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可用於光電、信息處理和生物成像等領域。傳統的室溫磷光材料大多為含貴金屬元素的無機物或者金屬有機配合物,加工性能較差。因此,純有機發光材料有著顯著的優勢。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
分子螢光和分子磷光
某些物質的分子吸收一定能量後,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以光輻射的形式從激發態回到基態,這種現象稱為分子發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為分子發光分析法。根據分子受激時所吸收能源及輻射光的機理不同分為:光致發光:以光來激發而發光有分子螢光分析法和分總磷光分析法。
-
華南理工大學蘇仕健教授課題組綜述:藍光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研究進展
目前,TADF-OLED已經能夠實現和基於磷光材料的OLED相似的電致發光性能,成為目前實現低成本高效OLED技術應用的熱門候選。受制於有機功能層對於出光光線的反射與折射、基板的反射與折射、金屬電極的表面等離子共振(SPP)效應與吸收等等因素,平面型底發射OLED器件的光取出效率通常僅有約20%-30%,使得相應OLED的最大EQE被限制在20%-30%左右。幸運的是,早期的研究中已經發現,使用具有水平躍遷偶極矩排列分子的有機發光層可以大幅增加器件的光取出效率。
-
【乾貨】分子光譜分析法第四彈—分子螢光和分子磷光
某些物質的分子吸收一定能量後,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以光輻射的形式從激發態回到基態,這種現象稱為分子發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為分子發光分析法。 根據分子受激時所吸收能源及輻射光的機理不同分為:光致發光:以光來激發而發光有分子螢光分析法和分總磷光分析法。
-
發光材料頂刊精選:楊陽、陳平、唐本忠、夏志國頂刊大盤點
東華大學王連軍教授等人通過引入納米波片結構和瑞利散射,在850oC下由介孔HA納米棒和YAG:Ce磷光體製備了發光羥基磷灰石(HA)-YAG:Ce陶瓷,這使首次配備PiC彩色轉換器的WLED處於透射模式。
-
【超分子】復旦大學朱亮亮課題組利用光激發原理打造自主式分子開關
大部分的有機分子由於在激發態存在電子-聲子耦合,其分子構象與基態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這種構象不同很難被宏觀物理設備捕捉,並且隨著激發的撤去稍縱即逝。武漢大學的李振教授等人和南京工業大學的安仲福教授團隊近期報導了一些具有自恢復特性的光活化磷光材料。
-
在OLED有機材料合成、提純方面的研究
北京時間06月2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世界各國,在OLED有機材料合成、提純方面,都在加大研發投入有機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種多樣,反應方式、反應機理也不盡相同,極易產生副反應,所以要製得很純的有機物是比較困難的。
-
華東理工田禾院士等基於雙通道電子/能量給體多樣激發態過程研究
光誘導電子轉移與能量傳遞是光合作用和光電轉換的基本過程,探索Donor-Linker-Acceptor(D-L-A)分子體系中的激發態電子轉移和能量傳遞機理對設計人工光捕獲系統及操縱激子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目前,對於大多數的D-L-A型分子,給體單元往往呈現單波段發光,這表明該給體只具有單一的發光激發態作為電子/能量轉移的通道。
-
【材料】從單分子到聚集態:熱活化延遲螢光和室溫磷光雙發射的可控調節
有機發光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光電器件和生物技術領域。其中,能夠利用三重態激子發光的純有機發光材料,如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以及室溫磷光(RTP)材料極大程度地滿足了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生物成像以及光熱/光動力治療等技術對於高效率低造價的需求。二者都無需貴金屬的參與,即可實現100%激子利用。
-
大家風採 | 黃維院士團隊近期研究成果集錦
根據粗略統計,黃維院士近期成果豐碩,下面將對重要研究成果進行分類梳理,分別從光響應與發光材料、光電材料、能源、柔性電子和有機納米聚合物五個方面進行介紹,以饗讀者。1. 《Science Advances》:精準控制光致變色,實現多級防偽印刷光致變色分子已經成為先進光子應用的重要材料,包括螢光成像、智能透鏡、光學數據存儲和防偽。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將發光體保持在相對剛性的環境中,以抑制分子運動,從而降低k nr,最好也抑制通過阻止氧擴散到剛性基體中。剛性化可以通過主客體絡合物、晶體結構、或通過外部基質將發光體困在剛性相來實現。在這些策略中,將潛在的RTP生色團結合到非晶態聚合物基質中對於實際應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聚合物基質不僅通過抑制k nr和k q來激活有效的RTP,而且還為有效的聚合物基處理打開了可能性。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
創立四苯乙烯(TPE)AIE體系AIE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合影。1月8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團隊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成果?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
【材料】「面對面」解決空間電荷轉移激發態輻射躍遷和非輻射躍遷的競爭難題
純有機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被寄予厚望取代貴金屬銥、鉑配合物發光材料,在過去
-
有機發光材料,可產生不同的顏色的光,已被成功地用於OLED器件
分子平常都處在基態(S0),當激發光的振動頻率與分子某個能階差一致時,分子與光共振(resonance)光的能量才能被分子吸收,使得電子跳到(quantum jump)較高的能階,形成分子的激發態,但一般激發態的電子會很快地經由內轉換或振動鬆弛回到最低能量的反鍵結軌域,簡稱最低未佔有軌域(LUMO)。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通過清除三重態激子抑制有機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衰減
Commun.上的論文,通訊作者是九州大學的Toshinori Matsushima,Atula S. D. Sandanayaka和Chihaya Adachi。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和方法被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的性能改善。
-
雙重發射過渡金屬配合物與比率發光探針
單一組分材料的雙重發射是指分子中激發態電子能夠同時從兩個不同激發態以光輻射躍遷的方式回到基態, 包括雙重螢光材料、雙重磷光材料以及同時具有螢光和磷光特性的發光材料。雙重發射材料被廣泛用於光物理研究、傳感、成像以及發光器件等領域。在分析檢測方面, 利用發光材料的雙重發射優勢, 實現對分析物的比率發光檢測, 可以顯著提高發光探針分析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