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文是直接說明事理、闡發見解、宣示主張的文章。它的中心在於「事理」「見解」「主張」,它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議論。「說明事理」「闡發見解」「宣示主張」,都是為了「答疑解難」,也就是為了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廣義地說,論說文所回答的問題是無所不包的,大至宇宙天地、社會人生;小至一事一物、一言一行,任何問題都可以「論」,都可以「說」。但若把林林總總的問題歸納一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是什麼?──類別和性質方面的問題;
為什麼?──原因和目的方面的問題;
怎麼辦?──方法和途徑方面的問題。
但具體到某一篇文章,回答什麼問題又是有特定針對性的,因而論說就要有一定的話題範圍。比如關於「管理」的話題,可以從友誼的「類別和性質」去談,回答「是什麼」的問題;也可以從「原因和目的」的方面去談,回答「為什麼」需要管理的問題;還可以從「方法和途徑」的方面去談,回答「怎麼辦」才能進行有效管理的問題。因此一篇論說文一定要有一個主題,要有一個核心,不要面面俱到,即根據試題提供的材料或要求,或論管理之實,或論管理之道,或論管理之術。
論說文答疑解難,要使人懂,使人信,甚至要使人行──照著去做,所以必須講究科學性,闡述的必須是真理。不懂裝懂,信口胡說不行;強詞奪理,散布謬論,更不行。但掌握了科學的知識,手裡有了真理,也不見得就能「使人懂,使人信,使人行」,這裡還需要學會論說的方法和技巧。論說的基本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這差不多人人皆知,但事實要「擺」得有力量,道理要「講」得透徹,並不容易。就說「擺事實」吧,「擺」什麼樣的事實?這是「質」的問題,這得看你手裡有多少事實供自己挑選,還得看你是不是能夠選出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擺」多少事實?這是「量」的問題,當然並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最恰當的「量」是要能「覆蓋」住自己論題所涉及的範圍。還有,事實怎麼擺?這是「法」的問題,這裡主要是要能使事實和自己的觀點相吻合。同樣一個事實,哪一點說,哪一點不說;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都要看觀點的需要。否則,即使事實是真實的,也不會有說服力。再說「講道理」,這是中學生論說文中最薄弱的環節。所謂「講道理」,說到底是分析事物之間(或一個事物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係,諸如「物質和精神」、「現象和本質」、「局部和整體」、「偶然和必然」、「原因(條件)和結果」、「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等等。要從文章的需要出發,該分析哪一種關係就分析哪一種關係,只要這分析是科學的,就會被多數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