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福州古蹟瑞雲堂重現「午時茶」傳統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6月6日,中國傳統端午節。福建福州古蹟年瑞雲堂83歲的老堂主釋定明法師率眾製作3000斤「午時茶」,並由義工將當日製作的午時茶送到福州開元寺、湧泉寺、西禪師等多家寺廟分發給民眾。

  瑞雲堂座落於福州市東門河塞巷。清乾隆年間瑞雲堂座落於福州市東門河塞巷。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高尼妙慧法師雲遊至此,見此地景氣清幽可愛,遂發心駐此,創建庵堂,取名「瑞雲庵」。

  釋定明老法師稱,該「午時茶」的配方是三十多年前一位好心大姐送給她的。隨後又將配方加以改進,現在的午時有配方裡有20多味藥材。據瑞雲堂一法師介紹,老堂主釋定明法師堅持做「午時茶」三十多年,巧手仁心一直沒有變過,午時茶也一年比一年製作的多。

  福州傳統的端午節民俗可謂多姿多彩,尤其是「午時茶」,這是一種具有濃鬱鄉土風味的保健藥茶,因是在端午節製作而取名「午時茶」。如今,不少福州人已經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喝午時茶的習俗。圖為瑞雲堂83歲的老堂主釋定明法師向民眾分發「午時茶」。劉可耕 攝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雨中迎端午 「午時書」「午時茶」福州端午民俗多
    ­  原標題:雨中迎端午 「午時書」「午時茶」榕城端午民俗多­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不僅是我國首批入選國字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是我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遺項目的節日。
  • 福州南后街送午時茶 體驗舊時福州端午「味道」
    鄭子端正在向年輕人介紹午時茶  昨日上午,福州南后街風雨亭內,眾年輕人圍在一堆特製的端午午時茶前,體驗了一回舊時福州端午的  福州市文史專家、海峽兩岸五靈公文化顧問鄭子端,依照200多年前祖上的配方,用福州傳統手法製作出午時茶,在這裡與眾市民分享。  鄭老稱,在他五六歲時,家中長輩每年都要在端午節前夕配製出一包包午時茶,到了端午節那天正午,全家人一起用開水衝泡喝下。幾年前,這一端午習俗就已經很難再見到了,好在鄭老與本土民俗文化者的堅守,這些年來一直在端午這天堅持弘揚這一習俗。
  • 端午節俗文化活動亮相福州三坊七巷 民眾體驗兩岸端午傳統習俗(組圖)
    人民網福州6月20日電(黃丹妮)20日上午,由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會、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聯合舉辦的端午節俗文化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吟臺舉行。
  • 福州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 再現兩岸共同端午習俗
    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春花半落坊巷中,初夏端陽映徑紅……」30日,80歲高齡的福州百六峰詩社社長陳明安在福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中,率領20位身著漢服的孩童用福州方言齊聲誦讀端午主題詩詞。  當天,恰逢端午佳節。以「品粽懷古過端午·樂享佳節返童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
  • 六堡又逢端午午時茶
    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古代江浙地區吳越部族崇拜龍圖騰並以龍舟競渡形式祭龍祖的節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端午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扒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兩大習俗主題。
  • 臺青福州天后宮體驗端午節俗 網絡直播兩岸同源信俗文化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5日電(記者 劉可耕)「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25日傳統端午節,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行的兩岸青年共同體驗端午節習俗主題活動,吸引在福州的臺灣青年前來體驗榕臺同源的信俗文化。參加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行的兩岸青年共同體驗端午節習俗主題活動的在榕臺青拜謁媽祖神像。
  • 好茶美器:端午節說端午茶
    端午節又叫重午節,其名稱還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屈原日、詩人節、當五汛、夏節、五月節、龍舟節、菖節、蒲節、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二十多種稱謂,可見端午在中國文化中的受重視程度。
  • 天涯熱風:臺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天涯熱風:臺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中新社海南澄邁6月22日電 題:臺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臨近端午節,又到粽葉飄香時,吃粽子,賽龍舟,洗龍水……中原文化與島嶼文化雜揉出別致的海南端午節。
  • 別具一格過端午!棗莊傳統文化愛好者拍情景劇重現傳統端午習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張偉半 盞 時 光端午佳節到,又到了插艾草,賽龍舟,包粽子,戴香包的時候啦,6月25日,來自棗莊滕州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們,以漢服為主題,用情景劇的形式重現端午傳統習俗,向傳統文化致敬!
  • 端午佳節│一口粽子一口茶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 一樣的節日兩樣的風情 臺灣的端午節怎麼過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寶島臺灣當然也和大陸一樣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這些常規的風俗活動之外,還有午時取水、立雞蛋打石戰等習俗值得寶島一探。走進寶島,過一個臺式風情端午節吧!早年漢人定居臺灣,同時帶來端午節的習俗。
  • 水做的端午
    原標題:水做的端午成林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這一天,註定離不開水,水葬了屈原,水也託起了他不朽的靈魂。端午是水做出來的,家鄉的端午節離不開水的,每年端午節,沐浴午時水,泡飲午時茶,吃粽子,看龍舟,把端午的風情上演得風生水起,家鄉的端午與水相生,有情有味。
  • 端午節只知吃粽子賽龍舟?你不知的端午茶,卻越來越受人喜歡了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節除吃端午粽外,還有「 五黃 」,即黃魚、黃鱔、黃瓜、黃梅和 飲雄黃酒 。雄黃酒是白酒中灑上 雄黃粉 。飲雄黃酒後必然燥熱難當,必須喝濃茶以解之。一般家庭,總是泡一茶缸濃茶供家人飲用。 雄黃酒 喝的酩酊大醉。
  • 你知道福州人怎麼過端午嗎?原來端午還能這麼玩,祝你好運接「粽...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你知道端午有哪些習俗嗎?快來看看吧↓↓↓福州的端午節包粽子大賽(資料圖)端午,福州俗稱五日節、五月節。因節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謂端午節。端午節從初一開始,家家大掃除,懸蒲插艾於門前,用以驅邪消毒。
  • [福建] 福州八旬依伯製作兒時端午節的手工作品
    八旬依伯製作兒時端午節的手工作品,收集端午節的詩篇;「當年的端是大人孩子共同午節的兒童節」  昨日剛剛完成這些小作品的八旬老依伯陳友榮老人,在他位於福州鼓樓區井觀外路的家裡,憨厚地笑著,他得意地拿起他的手工作品說:「在我兒時,端午節是孩子和大人一起過的另外一個兒童節。」  「每次到端午節的前幾日,他總是忙忙碌碌或雕刻或縫製,做點什麼事情才能入睡。」陳依伯的老伴嗔怪道。
  • 南安埕邊村端午製作午時草 喝茶過節襲上輩傳統
    老楊的孫子,還不太習慣喝這帶著苦味的茶水東南網6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張帆 黃謹 朱加良 戴江海 實習生 吳芳 文/圖)「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外,你還聽說過端午節制午時草的習俗麼?在泉州南安埕邊村,70歲的老楊會在端午當天的午時,製作出一種包含20多種草藥的午時草,喝這草茶過節。
  • 閩南端午民俗 南安埕邊村製作午時草襲上輩傳統
    閩南網6月3日訊 「五月五,過端午。插艾草,掛菖蒲。」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外,你還聽說過端午節制午時草的習俗麼?  在泉州南安埕邊村,70歲的老楊會在端午當天的午時,製作出一種包含20多種草藥的午時草,喝這草茶過節。
  • 端午不僅是「粽子節」 傳統節日隨時代改變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6月11日報導:端午節究竟應該怎麼過?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這個節日似乎只和粽子相關。民俗學家、華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仲富蘭表示,其實粽子僅僅是節日的一小部分,像賽龍舟、詩詞朗誦、沐浴「驅邪」都是十分傳統的過「端午」方式。
  • ...重點文物修繕_傳承歷史文脈 福州古厝新生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池遠/攝 通訊員 彭輝  兩千多年來,鼓樓區「擁三山入懷中,撫二塔於膝下」,文物古蹟遍地,名人墨客流連。數不盡的古厝故事,滋養著城市之根,庇蔭著千載後世。  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鼓樓區自覺肩負起傳承和保護文物古蹟、文化遺產的的使命與責任,在延續歷史文脈中推進城區高質量發展。
  • 端午節罕見別稱
    端午節罕見別稱 2020-06-25 0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