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語氣強硬未必有用,說話態度決定聽話程度

2020-09-06 春花育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各種手段都用盡了,往往一開始是好言好語,但孩子不聽,結果只有語氣強硬或者用暴力威脅的手段,他們才聽話,但雙方都不會開心。

語氣強硬的卻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家長過於強勢或者直接用權威控制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有了反抗能力後,往往就會比較叛逆。

在孩子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有的時候只是屈服於父母的威嚴,父母強硬的語氣和不容置疑的態度讓孩子失去了說話的權利,也沒有做選擇的權利。

如果孩子總是迫於無奈或者心有不甘而聽父母的話,這樣的教育無異於是失敗的。父母要試著去放棄強硬的語氣,拋掉為人父母的優越感,多和孩子進行友善溝通,才能得到信任和尊重。

父母放下架子,蹲下去和孩子交談,這樣才能實現正面溝通,解決教育問題,往往需要的是溫和的勇氣和強硬的規則。如果從一開始就定好了規矩,就不能隨便輕易打破。

態度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雙方交談的結果,在家長的態度影響下,孩子會逐漸建立起對生活的看法,如果家長總是用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會讓他們對事情處理的態度也會有樣學樣。

而親子教育,拼的就是父母的處事態度和人生感悟,有的時候正是教育的焦慮讓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不能以坦然的態度去面對,總是歇斯底裡和緊張。

孩子的態度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很多家長害怕孩子犯錯,害怕他們會輸,就會用很強硬的態度希望他們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緊張,讓家長大腦裡的那根弦總是緊繃著。身體處於應激狀態,思維和焦點不自覺地也會變窄,總是會用各種方式去關注可能導致孩子會失敗的各種缺點,然後就開始用強硬的態度去教育他們。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家長希望孩子優秀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為這種希望而對孩子往往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永遠看不到他們的進步,只能看到他們不足。

在提升孩子的同時,家長要注意自己和他們的互動方式是不是有問題。甚至如果家長停止一些幹擾行為,孩子甚至有可能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好。

1.警惕數落

數落比嘮叨殺傷力更大,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的性質,會壓制住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

因為數落總是會揪著缺點不放,家長認為只有嚴厲的訓斥能夠導致孩子行為的改變,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是恰恰相反。

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他們將注意力都放在父母整天不停地指責和數落上,就會影響他們學習和創造的能力。

2.說話態度決定聽話程度

家長要仔細想一想,自己說什麼的時候孩子會當耳旁風?當孩子不聽的時候自己的態度和反應又是什麼樣的?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當被別人大聲數落或者是聲色俱厲時說話,自己又會怎麼想?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擔任著領導者和發號施令的角色,對孩子生活不但有幹涉權,甚至還有一票否決權。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事情逐漸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當家長的建議不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就會認為他們是「不聽話」。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一再堅持己見,家長就很容易情緒激動對孩子大喊大叫,呵斥挖苦,情急之下甚至會破口大罵。

孩子年幼,對事物無法加以判斷,僅僅憑藉感官刺激來累積經驗,家長的粗暴態度往往被看成是一種威力,即便表面服從,但內心還是會抵抗。

3.被父母粗暴對待,孩子會心生怨氣

在承受家長粗暴待遇之後,往往難以服氣,就會另尋發洩的機會。

尤其是年齡越大對家長的粗暴和強硬的態度就會越反感,因為他們沒有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於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如果能夠保持溫和寬容最好,不能也要儘可能地平和一些,不要總是用嚴肅或者強硬的方式給孩子下命令。

年紀小的孩子內心都是很敏感的,尤其是父母的態度會很容易傷害到他們的內心,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

伴隨家長斥責和強硬態度長大的孩子,心理對家庭和父母的逆反心也很重,在他們的心中家長是不能親近的,甚至會對他們心生怨氣。

由於情緒的強烈對立,對家長的要求都是採取一概拒絕的態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明知道做得不對也要反抗父母,造成家庭矛盾。嚴厲斥責只會讓孩子內心矛盾激化。

4.溫和的態度能走入孩子的心靈

溫和的態度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孩子都是害怕批評的,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負擔,孩子會因為考慮到家長會懲罰和訓斥自己,從而變得焦慮不安,精神緊張。

自我保護的本能會讓孩子做出心理防禦,以至於在家長面前不敢,更不願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用和藹溫和的態度去溝通,孩子就能獲得心理上的寬慰,緊張的神經才能漸漸鬆弛。孩子情緒穩定了,才能更好地接受家長的話。

溫和的態度能夠首先在心理上對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暗示,從而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誨,長期如此能夠消除逆反心理,縮短親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情感交流。

相關焦點

  • (育兒心經)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想讓孩子聽話,少用強硬的語氣,不妨試試3個小妙招,孩子更乖巧
    得到肯定回答的我並不感到意外,我答道:「你對孩子說話就好像是對下屬一樣強硬,孩子怎麼可能願意聽你的話。」同事聽後恍然大悟:「好像還真是,我從小我媽對我說話也是語氣特別強硬,我那會好像也不願意聽她的話。」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乖巧可愛的,有些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對外人十分講禮貌但對自己的態度卻很差,那可能是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出現了問題。
  • 李玫瑾:孩子不聽話的三種表現,媽媽態度和語氣,決定了孩子未來
    她的育兒心得,常常以實踐為範例,語言通俗易懂,對問題的剖析直中要害,很多育兒的經典語錄,能讓你有醍醐灌頂之效。李玫瑾教授有這樣一句話令人記憶猶新: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他對你的態度。如果你用尊重的語氣,那他就對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他,他就不會尊重你。閨蜜桂林最近正為孩子進入青春期而焦躁,從小到大桂林的大寶都十分的聽話,但進入初二年級分班後,孩子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從沉默寡言到滔滔不絕,越來越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故意與家長相對。問她學習成績為何下降,她卻將房門反鎖。
  • 李玫瑾教授: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請父母好好說話
    事實是,問題並不會因為發火得以解決,家長越是強硬,孩子也更倔強,一句頂一句,結果火山瞬間迸發,家長發火後還要後悔。,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觀察家長語氣不好時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最後研究人員給出的結論是,人們總是對最親近的人發最壞的脾氣,可真正的想法應該是:因為有愛,每句話才都要好好說。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平日裡和孩子溝通時自己的樣子,是不是正確的。比如孩子考試考了98分,你是不是說:「別驕傲,這就開心了?」原意是激勵,可這一盆冷水澆下去,孩子的自信馬上就涼了。你不會知道,說話的方式對孩子的態度有多大影響。
  •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導讀: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李玫瑾:家長要學會好好說話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如何和孩子溝通是每一位家長要必備的技能。然而,在和孩子交談時,很多父母會面臨一些複雜的情況,從而不知道怎麼辦。這時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麼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孩子在想什麼呢?跟孩子說話好像「耳旁風」說再多也沒有起任何作用。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為什麼推崇「低聲教育」?孩子是否聽話,和家長的態度關係緊密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 媽媽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情商高低,4種語氣會讓孩子更優異
    並不是每一個媽媽都想在孩子心目中變身為一隻「兇惡的恐龍」,但是有時候怒火就是憋不住,前一秒還說要忍著,下一秒就是火山噴發,收都收不住。而基本媽媽們在處於火山爆發狀態的時候,說話都是用吼的,甚至還伴隨著四濺的口水。但是經常吼孩子,並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這些後果媽媽們一定要知道。經常對孩子用「獅吼功」,會對孩子造成這些影響,父母們知道嗎?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家長們都知道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會顯得很焦慮,而有些孩子,家長越批評,他們越是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有沒有關係?命令式語氣說話個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說話時命令式的語氣,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而不是和他們良好的平等的溝通。這句是因為家長沒有擺正自己和孩子地位,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如果用這種命令式語氣說話,他們會感覺不開心。
  • 李玫瑾: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李玫瑾:孩子的態度,取決於你說話的語氣
    ,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李玫瑾曾經說過: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簡言之,孩子的行為與認知都是父母行為的投射。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會決定孩子對父母抱有怎樣的態度與情感。經典漫畫家幾米也曾經說過:一個小孩子寧願被最兇狠的仙人掌刺傷,也不願意接受來自大人的冷嘲熱諷。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但是朝夕相處的近距離接觸常常讓很多家長忘記了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
  • 李玫瑾:孩子的態度,取決於你說話的語氣
    01 李玫瑾: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李玫瑾曾經說過: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簡言之,孩子的行為與認知都是父母行為的投射。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會決定孩子對父母抱有怎樣的態度與情感。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很多人會發現,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說話更大聲,而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更冷靜。這樣的父母說話有條理,不慌不躁,即使孩子犯了大錯誤。父母知道憤怒不能解決問題,但當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時,他們總是顯得焦慮。對一些孩子來說,父母越挑剔,他們就越不聽話。
  • 致家長: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運氣
    我們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時間學會閉嘴。父母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運氣,你對孩子說什麼話,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父母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學會好好說話。朋友來做客,發現我對兒子很溫柔,兒子也很聽話,十分羨慕。「我家那個就知道氣我,不罵他,他永遠跟你反著來。」
  • 李玫瑾: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你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你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我們常說,一個家庭就是一棵大樹,爺爺奶奶是大樹的根,父母是枝葉,孩子是果實。果農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藥!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夠的營養。在果子上打藥,才能防止果子長蟲子。我們對老人要多關愛,對子女要多教育。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父母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
  • 對孩子說話用這幾種語氣,幫你更好的教育孩子
    棍棒教育,打罵教育也是常事,其實,家庭教育最忌諱的就是打和罵。有時候更加溫和的語氣往往能收穫更加好的效果。尊重孩子的語氣孩子從兩三歲左右開始就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這種意識會隨著他們的長大而逐漸增強,慢慢地孩子會越來越有主見。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文/小雪媽媽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文化程度低的父母,通常嗓門都比較大;而文化程度高的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更加理性,表情雖然很嚴肅,但很少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父母的這三種聲音,與孩子不聽話有很大關係第一, 用命令的聲音來控制有的家長比較強勢,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語氣帶著命令的口味,這會讓孩子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雙方處於不對等的地位。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丨父母必讀
    孩子有沒有出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是孩子形成自我概念最主要的來源。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孩子就會獲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也為以後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若是教養方式不當,孩子就會獲得消極的自我價值感,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以後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