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丨奇蹟!志願軍半個連阻擊美軍加強團6晝夜,打出16:800傷亡比

2020-12-15 騰訊網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從來就不缺奇蹟。不過,如果說半個連的志願軍能成功阻擊美軍1個加強團6晝夜,最終竟然還能全身而退,是不是聽起來像是神話?不過您還甭不信,這事還真在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中發生過。創造出這一令人不可思議奇蹟的,是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3團3營8連。

▲這張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據說拍的就是63軍過江時的情形

說到志願軍188師,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可要說到解放戰爭時期華北野戰軍第一主力3縱8旅,可能許多人就有印像了。當年眼高過頂、驕橫異常的傅作義第35軍在與我軍交鋒時,其官兵常向我軍陣地喊話:「你們是『野8旅』嗎?是,就可以打一下。要不是,趁早滾一邊去!」

1951年5月下旬,勝利結束第5次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奉命向北轉移的志願軍63軍被彭總緊急賦予在鐵原一帶填補戰役缺口,堅決阻擊美軍北犯,掩護志願軍大部隊後撤重整的重任。時任63軍軍長的傅崇碧將下屬的3個師按189師、188師、187師的順序梯次展開,節節阻敵北進。

▲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初期,美軍的瘋狂反撲一度讓志願軍非常被動,幸虧包括63軍在內的幾支部隊挺身而出,才穩住了戰局

這個部署給了188師幾天準備時間,該師遂將第563團提前在高臺山一線展開。這個團其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雁翎隊」。該團團長馬兆民將防守高臺山主峰255.1前沿的重任,交給了3營8連。該連連長的郭恩志乃河北任丘人,出生於1926年,是1944年參軍、1945年入黨,在解放戰爭中先後立過8次戰功的老兵。

此時,8連歷經第五次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全連人數已由入朝時的150餘人降至不足70人,實際只有半個連的實力。8連奉命防守的主峰前沿,實際是由255.1高地向東、向南延伸出去,直插山下公路、鐵路聯接點的兩道山嶺。北犯之敵必然要先拔除這個「眼中釘」,方才能攻上高臺山主峰。

▲63軍指戰員研究如何阻擊美軍北犯

實地勘察地形後,深知任務艱巨而全連實力又不足的郭恩志,給全連下達了連夜搶修工事的命令。而且郭恩志強調每個人不僅要為自己挖防炮的貓耳洞,還要儘可能多修幾個射擊掩體。這些掩體不僅要位置隱蔽,射界開闊,而且要儘可能疏散挖掘,彼此之間由暗壕相聯,便於戰時在它們之間往來機動。戰鬥經驗豐富的郭恩志逐一檢查每位戰士的土工作業成績,只要他覺得不合適的,便讓立即返工,一直要做到讓他滿意為止。

6月4日夜,187師奉軍部命令撤出一線。第二天一早,蓄勢已久的188師開始迎接戰鬥的洗禮。位於高臺山最前沿的563團3營8連首當其衝。美軍騎兵第1師出動2個連兵力在空地火力掩護下,向位於山梁腿部的8連2排發起了猛攻。

▲年輕時的郭恩志

8連雖然此時僅有半個連的實力,但倖存者皆是百戰餘生的老兵。他們按連長郭恩志的命令,當美軍實施火力準備時,全排除留1名觀察員在陣地上外,其他人都躲進了散在陣地各處的貓耳洞裡。待美軍步兵發起衝擊,陣地上的觀察員以哨聲發出戰鬥準備信號時,2排指戰員按戰鬥預案,只讓2個戰鬥組鑽出貓耳洞,佔領表面陣地。他們耐心將進攻之敵放至不到30米距離時,才以衝鋒鎗、輕機槍和手榴彈突然開火。

▲要對付美軍瘋狂的火力準備,志願軍必須要依靠防炮工事和疏散配置

如此近的距離,負責直接火力掩護的美軍火器顧忌傷到自己人而不敢開火,2排2個戰鬥小組打出短促火力後立即沿暗壕機動到下一個射擊掩體上繼續開火。如此往復,美軍壓根就弄不清陣地上到底有多少志願軍。往往是剛發現志願軍一個火力點,美軍調轉槍口準備實施火力壓制,結果子彈和手榴彈又從另外一個不曾預料到的地方飛了過來。這2個連的美軍空有絕對兵力優勢和火力優勢,卻被志願軍這種神鬼莫測的打法揍得暈頭轉向,空有蠻力卻難以施展,帶隊的美軍軍官最後只得下令撤退。而這時候,2排又適時投入2個新銳戰鬥小組,從潰敵兩翼實施反衝擊,但反擊距離不超過陣前百米,收割完戰果後立即返回陣地隱蔽,防敵炮火報復。就這樣,首輪攻擊,美騎兵第1師在8連陣地前沿扔下80餘具屍體。

▲志願軍依託陣地阻擊美軍

這場前哨戰是此後幾天8連與優勢之敵周旋過程的縮影。雖說此時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尚未根據各部隊實戰經驗總結推廣「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等防禦戰打法。但郭恩志卻已在實戰中總結、摸索出將麻雀戰與小兵群戰術有機結合起來,並根據進攻之敵規模適量用兵的戰法了。

反觀美軍,戰術上仍然是正面平推,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那套呆板的戰法,有時候也會將坦克連加強給步兵,抵進8連防禦前沿作直接火力支援。但在8連靈活的防禦戰術面前,回回都碰得頭破血流。

▲美軍步兵過於依賴火力支援,攻擊精神非常糟糕

不過,您要說美軍打仗不動腦子,那也是冤枉了他們。只不過美國人的腦迴路在志願軍眼裡看來,顯得格外「清奇」罷了。有一回,美軍步兵上來佯攻了一下,就往後退,但也不是跑回進攻出發陣地,而是貓在8連陣地前一個志願軍子彈打不著的斷崖下面貓了起來,居然讓編入美軍的南朝鮮兵故意用中國話大聲嚷嚷:「攻不上去就拉倒,咱退回去,用炮把山頭炸平了再說。」

▲志願軍將小兵群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尼瑪滴,這智商得有多欠費呀!真想這麼幹,有這麼生怕志願軍不知道,非扯著嗓子嚷嚷不可的嗎?還生怕志願軍不懂英文和斯密達話,非得用中文喊。這是傻瓜非得拿別人當傻瓜呀!不就是想把志願軍騙回貓耳洞,自己好乘機衝上來嗎?於是,8連不但沒全部收縮回貓耳洞,反而派出1個戰鬥小組,前出到斷崖前一個勁地朝下面扔手榴彈,讓這夥北美傻缺加南棒慫蛋偷雞不成,反蝕了好幾把「米」。

▲志願軍頑強堅守陣地

非但如此,郭恩志還在深更半夜,派出1、2個戰鬥小組悄悄潛出陣地,摸到美軍宿營地前,狠狠地敲了睡夢中的美軍一下。他們也不戀戰,趕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帶著繳獲的武器彈藥無一傷亡地回到了已方陣地上。

有了白撿來的美式武器彈藥,第二天8連又在阻擊戰中打出了新「花樣」。郭恩志找了幾個會用迫擊炮的戰士,分別給他們標定了幾個瞄準點。待美軍步兵實施密集衝擊時,先讓迫擊炮朝敵群前、後、左、右轟擊,迫使敵人朝中間擠,然後再對著敵群中心實施急促射,直炸得對方屁滾尿流。

▲志願軍迫擊炮實施簡便射擊

惱羞成怒的美軍利用人數優勢,向8連陣地發起了波浪般輪番衝擊。8連指戰員在郭恩志指揮下毫不畏懼,沉著應戰。機槍手王森茂被敵炮彈飛濺起來的土石埋住。他費盡力氣從土裡艱難地爬出來,又操起機槍掃倒了成片的美軍。

美軍雖然始終拿8連沒轍,但卻用綿密的炮火隔斷了志願軍563團主陣地與8連陣地間的聯繫。188師政委張邁君親自將師部炊事班、宣傳隊組織起來,打算為 8 連前送彈藥,幾次都功敗垂成。到後來,彈藥漸少的8連只能讓衝鋒鎗打單發,機槍打3發短點射,敵群不在5、6人以上就不扔手榴彈了。

非但如此,久攻不下的美軍付出慘重代價後,攻佔了8連陣地側後方一座海拔600餘米的山頭,對8連形成了「泰山壓頂」的俯瞰之勢。如此一來,8連繼續留在原陣地上已無太大意義,只能徒增傷亡而已。

▲志願軍用繳獲的美式裝備繼續堅持戰鬥

於是,在友鄰563團1營1連2排的拼死掩護下,郭恩志趁著夜暗,帶著8連倖存指戰員靠著僅剩的13發子彈和1枚反坦克手雷,竟奇蹟般地從陣地西面一處斷崖突圍而出,返回了563團主陣地。

令人欽佩的是,久戰疲憊的8連在補充了彈藥後,竟圍住團首長軟磨硬泡,最終如嘗所願重返一線陣地,繼續痛擊北犯的美軍。戰後,據63軍上報的戰果統計,郭恩志率領的8連在鐵原阻擊戰中堅持戰鬥6晝夜,頂住了美軍騎兵第1師1個加強團兵力的瘋狂進攻,最終僅付出了傷亡16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800餘人的驕人戰績。

▲1980年,郭恩志在188師副師長位置上離休

此戰結束後,8 連被志願軍第19 兵團授予「保衛開城鋼鐵連」榮譽稱號。指揮出色的郭恩志榮立特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成為63軍數萬指戰員中唯一獲此殊榮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授予他二級自由獨立勳章,金日成主席曾三次接見郭恩志。1953 年,郭恩志作為第二批 " 歸國英模報告團 " 成員,榮幸地參加了國慶典禮,並先後 4 次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親切接見。

▲平壤的志願軍紀念館中,有郭恩志的事跡介紹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後,郭恩志繼續留在老部隊,歷任副營長、副團長,1980年在188師副師長位置上離休。1984 年 10 月,郭恩志隨同解放軍代表團出訪朝鮮,金日成主席竟然還記得郭恩志,在接風宴會上特意向他敬酒。

離休後的郭恩志仍然保持著革命軍人本色,熱衷於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91 年 9 月 13 日,傳奇英雄郭恩志因病離世,享年 65 歲。

(完)

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

相關焦點

  • 志願軍444團浴血「血嶺」,「山姆大叔」閃電戰打了10晝夜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把美軍打懵了,美軍第一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協議上簽字,美軍戰史上記錄了「血嶺」上的一場雙方浴血博弈。「血嶺」是位於漢城南30公裡的修理山,是「京釜國道」的咽喉,也是敵我雙方必爭的戰役要點。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一支由雲南子弟兵組成的第50軍148師444團,在「血嶺」上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國威。
  • 英雄志願軍連長殲滅美軍800人後,全連官兵跳崖逃生
    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鐵原戰役中志願軍一場非常經典的阻擊戰。在這場阻擊戰中,志願軍一個連在連長帶領下以巧妙地戰術殲滅美軍800人,全連官兵最後跳崖逃生。當時,63軍188師563團的一個連負責堅守鐵原附近的公路交叉口。這個交叉口附近有三個高地,分別為255.1高地,200高地和無名高地。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軍一旦佔領這裡,就等於切斷了志願軍的後方補給線。在戰前,連長郭恩志帶領部下反覆查看作戰地形。
  • 砥平裡之戰,志願軍和敵軍傷亡比真有「100比1」嗎?
    我們先來探究,砥平裡之戰究竟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志願軍是靠著人海戰術以多打少(網上甚至有人將之稱為「志願軍人海戰術的典型戰例」)。翻閱志願軍戰史,2月13日砥平裡之戰發生時,參戰的志願軍部隊為第39、40、42三個軍下屬的8個團。關於這一點,目前各方的記述均較為一致。
  • 零下40攝氏度,志願軍衣著單薄6晝夜死戰,一個團圍殲美軍3000人
    ▲清長戰役之新興裡之戰,志願軍全殲美軍團級部隊的唯一戰例。圖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歡慶戰鬥勝利。新華社資料圖片。24日,東線美軍已經興高採烈地進至長津湖地區。陸戰1師在真興裡至柳潭裡的山路上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長津湖之南側的下碣隅裡則是陸戰1師的前進指揮所。在這裡部署了師坦克營、航空聯隊,陸戰1團(團長劉易斯普勒)2個營、陸戰5團1個營、炮兵11團大口徑榴彈炮1個營,還有師後勤部隊;師部則在真興裡。從鹹興通往下碣隅裡的公路是朝北貫穿南北要衝的唯一大動脈。
  • 讓美國人老實坐回談判桌:志願軍炊事班與美一個連搏殺8小時
    隨後,美15團以3個營並列,對天德山志願軍四十七軍141師422團5連(加強2個排,總248人)陣地發起集團進攻,這是真正標準的人海戰術。在連長楊寶山指揮下,5連與敵激戰8小時,打退美軍11次衝鋒,殲敵310人。
  • 傅崇碧:志願軍63軍軍長,鐵原阻擊堅守12天打出國威軍威
    但在漣川、鐵原方向上,美軍的進攻仍未停止。6月1日,範佛裡特下達命令,要求其他部隊加強對中線、東線的防禦,而以美第1軍、第9軍繼續向西線漣川、鐵原方向進攻,以摧毀志願軍、人民軍的後勤補給基地,破壞志願軍、人民軍發動新的攻勢的準備。
  • 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讓美軍擋子彈自己跑路的韓國「名將」白善燁
    29日7時,韓軍第12聯隊第1大隊在美軍8架轟炸機、5輛坦克的支援下,對我軍前沿陣地實施了半個小時的火力覆蓋,再以步兵群向第116師第348團第1營展開進攻。配屬第348團的山炮營第1連(日式山炮)在李兆書教導員指揮下,在800米外射擊敵軍,直接擊傷美軍兩輛坦克,隨即第1營輕重機槍、迫擊炮一起開火射擊敵軍。血戰5個小時,將敵人擊退到雲山北大橋附近。
  • 志願軍有哪些以英雄命名的連、排、班?
    1950年11月29日晚,在第二次戰役下碣隅裡戰鬥中,他奉命率該連3排堅守小高嶺陣地,在激戰中,他率全排連續打退美軍的8次集團進攻。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陣地上僅剩下他1人,在敵軍蜂擁而上的情況下,他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在陣地在」的誓言!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加上加強、配屬的部隊,志願軍砥平裡參戰總兵力大約在1萬5千人。美軍對志願軍參戰部隊的判斷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這一推斷。美軍認為志願軍參戰兵力分別為115師、116師、119師、120師各一個團,126師兩個團。這是美軍官方戰史,顯然上述文章的作者並沒有去認真核查這些官方數據,造成了事實性的錯誤。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用機槍擊落美軍戰機,士兵等著挨處分!志願軍總司令說:連升三級
    這位在朝鮮戰場上首創用機槍擊落美軍戰機的戰士,名叫關崇貴。吉林省梅河口市人,1947年11月入伍。抗美援朝戰爭中,任志願軍42軍125師375團1連副班長。關崇貴,打仗有東北人特有的不服輸的膽量和霸氣。1951年2月16日,經過4次大規模戰役後,志願軍急需補充人員和供給。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加平之戰
    接替大英國協第 27旅後,南朝鮮軍第 6師開始了所謂「無畏行動」的第二階段,從 4月 20日起向北推進 12千米。南朝鮮軍第 6師當時的兵力有 12333人,火炮除了步兵單位的迫擊炮、反坦克炮和火箭發射器,每團設有炮兵連,還有師屬炮兵營和美軍 1個化學重迫擊炮連。22日,美第 9軍又增撥一個軍屬炮兵群支持南朝鮮軍第 6師。雖然處於進攻中,但南朝鮮軍第 6師因紛傳志願軍將大規模進攻而軍心浮動。
  • 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在沒有火炮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軍完全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戰士們攻進一座營房指揮所的時候還不知道,他們殲滅的正是美第七師31團。該團因為戰績卓越,被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親自授予了北極熊團的稱號。在這次戰鬥中團長麥克萊恩被擊斃,號稱不可戰勝的北極熊王牌團全軍覆沒。團旗被繳獲,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團級建制美軍,這次團滅給了美軍極大的震動。
  • 志願軍在這方面,要甩美軍好幾條街
    美1軍的米爾本將軍對韓軍第1師團長白善燁很賞識,甚至還劃撥了美軍的1個混合重炮團、1個坦克營給韓軍。在戰爭中,韓軍配屬美軍是很常見的,而美軍配屬給韓軍顯然是個大大的例外。 1950年10月25日,韓軍第1師團遭到了志願軍40軍120師360團的阻擊,隨後志願軍39軍逐步接替了360團的防禦,準備集合全軍的力量將韓軍殲滅。
  • 死鷹嶺,129個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始終保持著戰鬥姿勢
    眼看著連飛機、坦克都無法阻擋中國軍隊排山倒海般的攻勢,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急令突圍撤退。第38軍第113師創造戰史奇蹟:用雙腿跑贏了敵人的汽車輪子——14小時,在崎嶇山路上奔襲72.5公裡,搶先5分鐘擋住了敵人退路。潮水般潰退的「聯合國軍」,在爭取最後一線活路。
  •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大家都知道,1950年10月,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啟保家衛國的徵程。而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志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飄揚在597.9高地主峰的這面戰旗,留下381個彈孔!此戰之後,8連榮獲「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當時,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將士們為了伏擊美軍,在穿著單薄的衣裳,在零下40多度的長津湖地區,整整埋伏了6天6夜,為了防止敵人偵察機發現,志願軍將士不但不敢生火做飯,甚至連動都不敢動。 就這樣,是隨著美軍進入預定戰場,一聲衝鋒號響,無數志願軍將士從大雪之下冒了出來,猶如神兵天降,給目瞪口呆的美國軍隊帶來巨大的殺傷。
  • 扛著棺材上戰場,打出一支「萬歲軍」…他們在朝鮮戰場拼出了名將...
    「聯合國軍」搶先佔領了志願軍預定的防禦地區——朝鮮半島蜂腰部以北。南朝鮮軍第6師第7團竄到楚山,對中國境內實施炮擊,第6師主力已進至熙川,第1師正向雲山進犯。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分別竄至泰川、定州以東地區。此前,麥克阿瑟宣稱要在感恩節前全殲朝鮮人民軍,他不相信中國會出兵朝鮮,並始終低估志願軍的力量和決心。
  • 原創 | 屌絲的逆襲:志願軍憑啥能贏得抗美援朝的勝利?
    志願軍第9兵團,由於是南方部隊,又因為入朝極為倉促,基本上沒有北方入冬的棉衣,這在此後的長津湖戰役中導致了極為可怕的非戰鬥傷亡,人數甚至超過戰傷。團以上有政委,營有教導員,連有指導員——黨支部深入到連級單位,連以下則擁有大量的基層黨員(團員)。這些基層的黨員發揮著遠遠超越傳統士官的作用,不僅讓志願軍具有遠超職業軍隊的組織力、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讓這隻軍隊成為一隻空前絕後具有「信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