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從來就不缺奇蹟。不過,如果說半個連的志願軍能成功阻擊美軍1個加強團6晝夜,最終竟然還能全身而退,是不是聽起來像是神話?不過您還甭不信,這事還真在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中發生過。創造出這一令人不可思議奇蹟的,是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3團3營8連。
▲這張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據說拍的就是63軍過江時的情形
說到志願軍188師,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可要說到解放戰爭時期華北野戰軍第一主力3縱8旅,可能許多人就有印像了。當年眼高過頂、驕橫異常的傅作義第35軍在與我軍交鋒時,其官兵常向我軍陣地喊話:「你們是『野8旅』嗎?是,就可以打一下。要不是,趁早滾一邊去!」
1951年5月下旬,勝利結束第5次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奉命向北轉移的志願軍63軍被彭總緊急賦予在鐵原一帶填補戰役缺口,堅決阻擊美軍北犯,掩護志願軍大部隊後撤重整的重任。時任63軍軍長的傅崇碧將下屬的3個師按189師、188師、187師的順序梯次展開,節節阻敵北進。
▲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初期,美軍的瘋狂反撲一度讓志願軍非常被動,幸虧包括63軍在內的幾支部隊挺身而出,才穩住了戰局
這個部署給了188師幾天準備時間,該師遂將第563團提前在高臺山一線展開。這個團其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雁翎隊」。該團團長馬兆民將防守高臺山主峰255.1前沿的重任,交給了3營8連。該連連長的郭恩志乃河北任丘人,出生於1926年,是1944年參軍、1945年入黨,在解放戰爭中先後立過8次戰功的老兵。
此時,8連歷經第五次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全連人數已由入朝時的150餘人降至不足70人,實際只有半個連的實力。8連奉命防守的主峰前沿,實際是由255.1高地向東、向南延伸出去,直插山下公路、鐵路聯接點的兩道山嶺。北犯之敵必然要先拔除這個「眼中釘」,方才能攻上高臺山主峰。
▲63軍指戰員研究如何阻擊美軍北犯
實地勘察地形後,深知任務艱巨而全連實力又不足的郭恩志,給全連下達了連夜搶修工事的命令。而且郭恩志強調每個人不僅要為自己挖防炮的貓耳洞,還要儘可能多修幾個射擊掩體。這些掩體不僅要位置隱蔽,射界開闊,而且要儘可能疏散挖掘,彼此之間由暗壕相聯,便於戰時在它們之間往來機動。戰鬥經驗豐富的郭恩志逐一檢查每位戰士的土工作業成績,只要他覺得不合適的,便讓立即返工,一直要做到讓他滿意為止。
6月4日夜,187師奉軍部命令撤出一線。第二天一早,蓄勢已久的188師開始迎接戰鬥的洗禮。位於高臺山最前沿的563團3營8連首當其衝。美軍騎兵第1師出動2個連兵力在空地火力掩護下,向位於山梁腿部的8連2排發起了猛攻。
▲年輕時的郭恩志
8連雖然此時僅有半個連的實力,但倖存者皆是百戰餘生的老兵。他們按連長郭恩志的命令,當美軍實施火力準備時,全排除留1名觀察員在陣地上外,其他人都躲進了散在陣地各處的貓耳洞裡。待美軍步兵發起衝擊,陣地上的觀察員以哨聲發出戰鬥準備信號時,2排指戰員按戰鬥預案,只讓2個戰鬥組鑽出貓耳洞,佔領表面陣地。他們耐心將進攻之敵放至不到30米距離時,才以衝鋒鎗、輕機槍和手榴彈突然開火。
▲要對付美軍瘋狂的火力準備,志願軍必須要依靠防炮工事和疏散配置
如此近的距離,負責直接火力掩護的美軍火器顧忌傷到自己人而不敢開火,2排2個戰鬥小組打出短促火力後立即沿暗壕機動到下一個射擊掩體上繼續開火。如此往復,美軍壓根就弄不清陣地上到底有多少志願軍。往往是剛發現志願軍一個火力點,美軍調轉槍口準備實施火力壓制,結果子彈和手榴彈又從另外一個不曾預料到的地方飛了過來。這2個連的美軍空有絕對兵力優勢和火力優勢,卻被志願軍這種神鬼莫測的打法揍得暈頭轉向,空有蠻力卻難以施展,帶隊的美軍軍官最後只得下令撤退。而這時候,2排又適時投入2個新銳戰鬥小組,從潰敵兩翼實施反衝擊,但反擊距離不超過陣前百米,收割完戰果後立即返回陣地隱蔽,防敵炮火報復。就這樣,首輪攻擊,美騎兵第1師在8連陣地前沿扔下80餘具屍體。
▲志願軍依託陣地阻擊美軍
這場前哨戰是此後幾天8連與優勢之敵周旋過程的縮影。雖說此時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尚未根據各部隊實戰經驗總結推廣「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等防禦戰打法。但郭恩志卻已在實戰中總結、摸索出將麻雀戰與小兵群戰術有機結合起來,並根據進攻之敵規模適量用兵的戰法了。
反觀美軍,戰術上仍然是正面平推,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那套呆板的戰法,有時候也會將坦克連加強給步兵,抵進8連防禦前沿作直接火力支援。但在8連靈活的防禦戰術面前,回回都碰得頭破血流。
▲美軍步兵過於依賴火力支援,攻擊精神非常糟糕
不過,您要說美軍打仗不動腦子,那也是冤枉了他們。只不過美國人的腦迴路在志願軍眼裡看來,顯得格外「清奇」罷了。有一回,美軍步兵上來佯攻了一下,就往後退,但也不是跑回進攻出發陣地,而是貓在8連陣地前一個志願軍子彈打不著的斷崖下面貓了起來,居然讓編入美軍的南朝鮮兵故意用中國話大聲嚷嚷:「攻不上去就拉倒,咱退回去,用炮把山頭炸平了再說。」
▲志願軍將小兵群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尼瑪滴,這智商得有多欠費呀!真想這麼幹,有這麼生怕志願軍不知道,非扯著嗓子嚷嚷不可的嗎?還生怕志願軍不懂英文和斯密達話,非得用中文喊。這是傻瓜非得拿別人當傻瓜呀!不就是想把志願軍騙回貓耳洞,自己好乘機衝上來嗎?於是,8連不但沒全部收縮回貓耳洞,反而派出1個戰鬥小組,前出到斷崖前一個勁地朝下面扔手榴彈,讓這夥北美傻缺加南棒慫蛋偷雞不成,反蝕了好幾把「米」。
▲志願軍頑強堅守陣地
非但如此,郭恩志還在深更半夜,派出1、2個戰鬥小組悄悄潛出陣地,摸到美軍宿營地前,狠狠地敲了睡夢中的美軍一下。他們也不戀戰,趕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帶著繳獲的武器彈藥無一傷亡地回到了已方陣地上。
有了白撿來的美式武器彈藥,第二天8連又在阻擊戰中打出了新「花樣」。郭恩志找了幾個會用迫擊炮的戰士,分別給他們標定了幾個瞄準點。待美軍步兵實施密集衝擊時,先讓迫擊炮朝敵群前、後、左、右轟擊,迫使敵人朝中間擠,然後再對著敵群中心實施急促射,直炸得對方屁滾尿流。
▲志願軍迫擊炮實施簡便射擊
惱羞成怒的美軍利用人數優勢,向8連陣地發起了波浪般輪番衝擊。8連指戰員在郭恩志指揮下毫不畏懼,沉著應戰。機槍手王森茂被敵炮彈飛濺起來的土石埋住。他費盡力氣從土裡艱難地爬出來,又操起機槍掃倒了成片的美軍。
美軍雖然始終拿8連沒轍,但卻用綿密的炮火隔斷了志願軍563團主陣地與8連陣地間的聯繫。188師政委張邁君親自將師部炊事班、宣傳隊組織起來,打算為 8 連前送彈藥,幾次都功敗垂成。到後來,彈藥漸少的8連只能讓衝鋒鎗打單發,機槍打3發短點射,敵群不在5、6人以上就不扔手榴彈了。
非但如此,久攻不下的美軍付出慘重代價後,攻佔了8連陣地側後方一座海拔600餘米的山頭,對8連形成了「泰山壓頂」的俯瞰之勢。如此一來,8連繼續留在原陣地上已無太大意義,只能徒增傷亡而已。
▲志願軍用繳獲的美式裝備繼續堅持戰鬥
於是,在友鄰563團1營1連2排的拼死掩護下,郭恩志趁著夜暗,帶著8連倖存指戰員靠著僅剩的13發子彈和1枚反坦克手雷,竟奇蹟般地從陣地西面一處斷崖突圍而出,返回了563團主陣地。
令人欽佩的是,久戰疲憊的8連在補充了彈藥後,竟圍住團首長軟磨硬泡,最終如嘗所願重返一線陣地,繼續痛擊北犯的美軍。戰後,據63軍上報的戰果統計,郭恩志率領的8連在鐵原阻擊戰中堅持戰鬥6晝夜,頂住了美軍騎兵第1師1個加強團兵力的瘋狂進攻,最終僅付出了傷亡16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800餘人的驕人戰績。
▲1980年,郭恩志在188師副師長位置上離休
此戰結束後,8 連被志願軍第19 兵團授予「保衛開城鋼鐵連」榮譽稱號。指揮出色的郭恩志榮立特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成為63軍數萬指戰員中唯一獲此殊榮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授予他二級自由獨立勳章,金日成主席曾三次接見郭恩志。1953 年,郭恩志作為第二批 " 歸國英模報告團 " 成員,榮幸地參加了國慶典禮,並先後 4 次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親切接見。
▲平壤的志願軍紀念館中,有郭恩志的事跡介紹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後,郭恩志繼續留在老部隊,歷任副營長、副團長,1980年在188師副師長位置上離休。1984 年 10 月,郭恩志隨同解放軍代表團出訪朝鮮,金日成主席竟然還記得郭恩志,在接風宴會上特意向他敬酒。
離休後的郭恩志仍然保持著革命軍人本色,熱衷於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91 年 9 月 13 日,傳奇英雄郭恩志因病離世,享年 65 歲。
(完)
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