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攝氏度,志願軍衣著單薄6晝夜死戰,一個團圍殲美軍3000人

2020-12-20 中國網文化

▲清長戰役之新興裡之戰,志願軍全殲美軍團級部隊的唯一戰例。圖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歡慶戰鬥勝利。新華社資料圖片。

9兵團入朝集結行動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9兵團指戰員比西線指戰員多了一分考驗,就是他們只有一少部分在瀋陽換上了冬裝,大部分是穿著單衣直接從氣候溫暖適宜的江南水鄉開進霜凍遍地風雪瀰漫的朝北山區的。7日晚,寒風凌厲,宋司令和陶副司令指揮9兵團開始隱蔽入朝。在向戰場開進途中,天低雲暗,冷風呼嘯,走著走著,有小雨飄蕩,然後逐漸變成了雪花,然後又逐漸形成了大風雪。氣溫一下降到了零下30多攝氏度,大風雪中,官兵們有的鼻子凍得發白,嘴唇青紫,腿腳麻木。老天在有意考驗著從上海戴著大蓋帽穿著單衣薄棉衣球鞋的兵團官兵們。

大風雪限制了美國空軍的行動,幫助9兵團3個軍15萬人秘密過江,進入朝北大山中集結。戰後,西方軍事學家稱9兵團入朝集結行動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到此時,美軍情報機構還沒有發現我9兵團已經秘密進入東線戰場,他們還只掌握我軍在東線的兵力僅有42軍兩個師。阿爾蒙德看到西線沃克集團向鴨綠江推進遇到很大困難,想立頭功,催促陸戰1師、步7師和南朝鮮軍晝夜兼程,向鴨綠江撲進。

軍長阿爾蒙德、步7師師長巴爾和第7師炮兵司令凱發隨步17團進到惠山村。21日黃昏時分,坐一輛吉普車,由兩輛坦克開道,爬上了惠山村的山頭,瞭望了鴨綠江北岸的中國邊境。阿爾蒙德、巴爾、凱發三個將軍到了鴨綠江南岸,美國各大報紙上了頭版頭條。這是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也是美軍中唯一到達鴨綠江飲馬的部隊。

11月下旬,東線狼林山脈下了一場大雪。氣溫驟然下降到零下30多攝氏度。到處是冰天雪地的世界。24日,東線美軍已經興高採烈地進至長津湖地區。陸戰1師在真興裡至柳潭裡的山路上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長津湖之南側的下碣隅裡則是陸戰1師的前進指揮所。在這裡部署了師坦克營、航空聯隊,陸戰1團(團長劉易斯普勒)2個營、陸戰5團1個營、炮兵11團大口徑榴彈炮1個營,還有師後勤部隊;師部則在真興裡。從鹹興通往下碣隅裡的公路是朝北貫穿南北要衝的唯一大動脈。

史密斯身材魁梧,面額消瘦,頭腦清醒,舉止文雅,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對日作戰時是中校指揮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自己乘直升機到朝北的山林巡視,飛機上的溫度計已經到了零下40攝氏度。他飛了幾十公裡,沒有發現中國軍隊的任何痕跡。他想,在這大風雪中,中國軍隊恐怕待不了10分鐘也就僵了!

▲志願軍指戰員在朝鮮戰場

毛澤東提醒「宋陶」注意陸戰1師的戰鬥力

11月12日,中南海的毛澤東擔心前線將領忽視美軍陸戰1師的戰鬥力,特意提醒彭總和鄧華:「美軍陸戰1師戰鬥力據說是美軍中最強的,我軍以4個團圍殲其兩個團,似乎還不夠,應有一至兩個師作預備隊。9兵團的26軍應靠近前線,作戰準備必須充分,戰役指導必須是精心組織的,請不斷指導宋(時輪)陶(勇)完成任務。」

11月25日,「宋陶」接到志願軍總部要求9兵團發起反擊命令。宋時論和陶勇立即召集軍以上幹部研究。

利用美軍還不清楚我大軍已經進入朝北東線的時機,隱蔽企圖,出敵不意,打突然性。還是我軍的老戰術,像打三大戰役一樣,靠勇敢不怕死,先行割裂,然後,從側面猛擊。第一梯隊兩個軍要迫敵成混亂被動態勢,亂中及時穿插分割,分兵包圍,包幹殲滅。分割包圍的好處是可以變全局的劣勢為局部的優勢。

但天氣不配合,「突突」地下著大雪。山野間風雪瀰漫,山巒迷濛一片,有的地方雪達一米深。大部分部隊指戰員衣服單薄,穿球鞋的腳紅腫著。宋司令看到部隊倉促入朝,東線地形山高路險,人煙稀少,各項準備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不打準備不好的仗是我軍的一貫原則。他與陶勇商量,最好晚兩天,不然打成夾生飯,對於全局不利。他們請示志願軍總部。彭總回電同意9兵團的建議(戰役發起時間27日與阿爾蒙德的時間恰好是同一天)。

9兵團創造了一舉殲滅敵軍一個團的戰例

27軍部隊在軍長彭德清和政委劉浩天的率領下,在冰天雪地中冒著嚴寒,在朝北的深山密林中日夜兼程,奔向長津湖東側預定戰場。

入朝時,上級下發的朝鮮地圖,年版非常老舊,地圖上的標示多與現在地形不符。他們根據偵察分隊的報告,一一進行了校正。27軍雖然戰功赫赫,打濟南,戰淮海,攻上海,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在朝鮮山嶽叢林嚴寒地區作戰還缺少經驗,也缺乏思想準備。武器都還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繳獲敵人補充的武器,型號多,質量差,尤其不適應在寒冬作戰,反坦克兵器和防空武器更是數量少。

27日17時30分,兩顆紅色信號彈升空,長津湖東側白雪皚皚的山林,立刻變成一片火海。步兵第242團勇猛穿插,切斷了湖東新興裡美步7師部隊的退路。239團向縱深穿插,激戰至拂曉,將新興裡美步7師第31團壓縮在不足4平方公裡的狹窄地區。

阿爾蒙德、麥克阿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得知這一消息都一片驚慌。「共軍」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東線不是只有中國的兩個師嗎?國會嚴令麥克阿瑟設法解救被圍的巴爾步7師。

彭總得知一下圍住這麼多美軍,也很高興,令宋時輪一鼓作氣,殲滅被圍敵人。但戰鬥進行到這個地步,難點和問題就出來了。美軍故技重演,把坦克圍成一個防護圈。等待天亮以後,調動轟炸機來解圍。我軍的無坐力炮不能摧毀美軍30噸以上的中型坦克。有些槍炮還因天氣寒冷上凍打不響。後來得知被圍的不是1個營,而是5個營!

當我軍在東西兩線發起第二次戰役時,美國報紙還在鄙視中國軍隊的戰術,說「共軍」奉行的是「人海」戰術,「人肉」衝擊。麥克阿瑟說中國軍隊都是一些「洗衣工」,完全不懂軍事。

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飛著,寒風又把山野上的積雪刮起來,撲到指戰員的臉上,脖子裡,塞到單薄的衣服裡。在惡劣的天氣裡,27軍80師首先圍住長津湖東側新興裡的美步7師第32團1營。該營被稱為東線美軍的特遣隊,其營長麥克利恩在指揮部隊反衝擊時,受傷被俘,幾天後不治身亡。費斯中校接任營長。28日,我27軍80師從側翼運動過去攻擊步7師32團A連陣地,美軍連長斯卡利恩當即被如飛蝗一般的手榴彈炸死。接任連長海恩斯又被我滲透小分隊神槍手擊中。其3排長登斯菲爾德腹部受傷。費斯只能命令主管夥食的凱西中士去救海恩斯,凱西到海恩斯身旁時發現海恩斯已氣斷身亡。剎那間,凱西中士也被我軍神槍手擊中。美軍31團的另兩個營也被27軍部隊四面包圍,其兵力和裝備損失慘重。第57野戰炮營的兩個連隊12門炮只剩下4門。我80師部隊從北邊的山林以凌厲攻勢衝下來,沿山路進攻美軍的右翼。美軍用75毫米無坐力炮、81毫米迫擊炮和機槍封鎖了山口,頂住了我軍的攻擊。

我80師部隊勇猛穿插,將美32團1營餘部與31團的兩個營用路障隔離。美軍32團1營費斯營長組織部隊向路障發起攻擊,並指示美軍炮火覆蓋了我攻擊連隊。美軍兩個部隊得以會合。美空軍C-54飛機馬上給被圍美軍空投食品和彈藥;美軍黑色的海盜式飛機不斷地在美軍上空盤旋,用凝固汽油彈攻擊我軍部隊,或者為美部隊指示我軍位置,美軍立即用遠程炮火打擊我在山谷中行進或在陣地上堅守的部隊,每炮必中,造成我軍的極大傷亡。

11月30日,宋時輪召開志願軍東線作戰會議。「圍殲東線敵人是我們9兵團入朝參戰的第一仗。長津湖地區是崇山峻岭,有利於我軍殲滅敵人。同意先殲滅東岸的步7師31團,對陸戰1師部隊實行牽制性進攻。陳毅老首長很關心我們,幾次打電話詢問我軍的情況。我們一定要以東線戰役的勝利來回答老首長的關心。」

30日晚上,又一場大雪降溫襲擊東線戰場,戰場積雪1米多厚,氣溫突降到零下38攝氏度,給習慣在華東作戰的9兵團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27軍集中主力80師和81師5個團的兵力,在鋪天蓋地的冰雪,呵氣成冰的嚴寒氣候下,星夜翻山越嶺,從四面八方插向新興裡村。暴風驟雨般的彈雨飛向敵軍31團。

由於天氣寒冷,我軍戰士的手被凍僵,不能打槍,要把手伸入口中,暖一暖,再打。重機槍的散熱筒凍結,戰士們馬上抬進工事,用火烤熱,再打!英雄們用一顆火熱的心抵禦酷寒,忍受飢餓,堅守著陣地。

美軍出動40餘架海盜式飛機發射炸彈、汽油彈,大炮「咣咣」地打到陣地上。一小時內就有成百噸的鋼鐵傾瀉到我軍陣地上。陣地上的巖石被削去了1米多,變為粉末,樹木變為灰燼。煙霧籠罩著整個山頂。

7連長史福高臂膀負傷,他命令連隊不要急,放敵人到十幾米時,才命令開火,飛蝗般的手榴彈飛向敵群,敵人被打退了,史連長腹部又中彈,倒在雪地上,鮮血染紅了一大片雪地。敵人又衝上來,槍聲又把史連長喚醒了,他睜開眼,艱難地爬起來,指揮部隊迂迴出擊,然後又倒下了,這次他再沒有站起來。

「為連長報仇!」沒有子彈了,從犧牲的戰友身上找子彈;腿被打斷了,用手爬著前進;右手被打斷,用左手甩手榴彈;這就是英雄部隊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作風!

雪停了,月光明亮,照著白雪皚皚的山野。美軍海盜式飛機飛了一夜,發現我軍部隊兵力很多,美軍就瘋狂地向防禦圈周圍打炮,每炮都能傷人。

我軍發動襲擊時,美軍就發射照明彈,把陣地照得如同白晝,然後組織炮火撲滅我軍。被圍美軍部隊彈藥已經很少,一些士兵只剩下一個子彈夾,炮兵的炮彈已經告罄。4架美軍飛機飛來了,美軍官兵很高興,結果飛機把凝固汽油彈投到了美軍突圍的部隊裡,開道的坦克頓時著火,立即有幾名官兵被炸死,部隊亂作一團,四散逃命。美國人說是中共軍隊打出了繳獲的信號布板,指引飛機打美國軍隊。

向南突圍的美軍千辛萬苦過了橋梁,卻又被美軍飛機俯衝掃射打倒一片。一部分徒手美軍由代理連長史密斯中尉帶領向西走上了長津湖發著亮光的冰面。有些美軍士兵被殘酷的戰鬥驚嚇,自己在冰面上兜圈子。費斯中校的肩上裹著一條毛毯,不斷地命令能作戰的士兵清除路障,我軍陣地射來一槍,打中費斯的後腰,他的臉色逐漸變黑,被士兵抬進了吉普車內。傷員們都趴在山坡上壕溝裡或被炸毀的卡車裡無望地呻吟。不斷有還能走的殘兵敗卒從水庫的冰面上插到下碣隅裡。下碣隅裡的步7師和陸戰1師也組織人員到水庫邊去尋找自己的士兵。

經過6晝夜的浴血奮戰,美步7師除極少數士兵翻山越嶺逃到下碣隅裡外,被殲滅3000餘人(含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9兵團創造了一舉殲滅敵軍一個團的戰例。(本文摘自《彭德懷入朝作戰始末》,王波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老兵痛哭:零下40度,潛伏6晝夜,125名戰士凍成冰雕
    2萬多人,無疑這場戰爭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戰爭中志願軍的戰鬥意志連美軍都非常佩服,如果在正常的環境下,中美軍隊遭遇,在戰鬥意志方面,肯定是志願軍佔優勢的,但是朝鮮寒冷的環境給當時裝備簡陋的志願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這些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隊伍,就是著名的冰雕連。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 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一場幾十年未見的大雪不期而至,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多度,很多戰士還是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雪。他們沒有一點禦寒的經驗,二十軍僅行軍3天就凍傷一千餘人,在幾乎沒有補給又要隱蔽偽裝行軍的情況下,戰士們一把炒麵就一口雪,連續急行軍10晝夜,終於在11月26日前集結到長津湖戰鬥位置。
  • 志願軍半個連阻擊美軍加強團6晝夜,打出16:800傷亡比
    不過,如果說半個連的志願軍能成功阻擊美軍1個加強團6晝夜,最終竟然還能全身而退,是不是聽起來像是神話?不過您還甭不信,這事還真在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中發生過。創造出這一令人不可思議奇蹟的,是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3團3營8連。
  • 美軍陸戰第一師差點被全殲,志願軍層層圍堵,奈何天公不作美
    譬如在19世紀的莫斯科和20世紀的歐洲大陸,法軍和德軍都曾經因為寒冷的天氣而折戟莫斯科;再來看遠東方向,如果不是1950年11月到12月的長津湖大雪,志願軍很有可能就已經把美國人趕下海。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利用了美軍繼續分兵冒進的缺點,在東線和西線戰場,分別布置了大口袋,就等著美軍陸戰一師為首的「聯合國軍」 進入東線戰場九兵團的包圍圈中。麥克阿瑟曾經毫不諱言,他要讓小夥子們在聖誕節前回家,這句話通過廣播報紙在全世界大肆的宣揚,突出了美軍必勝的信心。
  • 美軍顧問15處中彈竟存活,志願軍翻譯:他舍不下180英畝農場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當奄奄一息的一個白人穿著早已破爛不堪的軍服被送進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野戰醫院時,所有醫生都認為這個白人肯定活不了,因為他的身上有15處中彈,鮮血染滿了他的全身,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醫療條件差,像這種重傷員是根本救活不了的,但是被俘的是一個美軍顧問,也是這次戰鬥中唯一還喘著氣的美軍顧問
  • 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讓美軍擋子彈自己跑路的韓國「名將」白善燁
    根據敵情的最新變化,志司決定為制止敵人進攻,以38、39、40軍和42軍125師,於熙川、溫井、雲山地區實施反突擊,令39軍配屬炮兵26團、29團,25團一個營和高炮1團,迅速進至雲山西北鷹峰洞地區,阻擊韓1師北援,並於40軍殲滅溫井之敵後,將其殲滅。
  • 抗美援朝最悲壯的戰役:零下四十多度的長津湖,竟打出三個冰雕連
    1950年冬天卻是50年不遇的寒冬,在我軍埋伏在長津湖地區之時,寒流襲來,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對於我軍的考驗無異於巨大。因為戰情緊急,來自氣候溫和的華東地區的第9兵團還來不及更換冬裝,只是身著單薄棉衣就匆忙進入朝鮮戰場,而他們又馬上進入朝鮮的東北部山區,冒著風雪和嚴寒向長津湖挺進集結。
  • 美二師為方便逃跑,整建制丟棄武器,蔣介石:美軍才是運輸大隊長
    1950年11月25日,在西線戰場上,20多萬志願軍一線官兵對美軍發動進攻,38軍,42軍分別向德川,寧遠地區的南朝鮮軍第二軍團第七師,第八師發動進攻,第40軍向球場以北的新興洞、蘇民洞地區美軍第2師進攻;第50、第66、第39軍則分別在定州、泰川、雲山地區攻擊美軍第24師、第25師和英軍第27旅、南朝鮮軍第1師部隊。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125名戰士零下40度堅守陣地,死前一句話讓人落淚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志願軍橫跨鴨綠江來到了朝鮮半島,與美軍展開了殊死較量,直到現在,那些參與過戰爭的美國老兵,提起當年依舊會被一個場景深深震撼。1950年冬天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在逃跑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埋伏,於是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卻發現那裡有很多中國士兵,但無一例外,他們都一動不動,堪稱冰雕連。原來那125名志願軍竟然是被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是夏裝,可當時的氣溫是零下40攝氏度,因此美軍在看到這個場面之後震撼無比。
  • 志願軍444團浴血「血嶺」,「山姆大叔」閃電戰打了10晝夜
    採取又是老一套戰術,美軍飛機飛超低空俯衝,先用機槍掃,再發射火箭彈,拉高時再對準陣地扔幾枚炸彈。美軍的炮火打得地動山搖,火海一片。 美軍戰史記載:美軍攻擊210高地時,先是進行了50分鐘的火力準備,美軍35團2營E連無一傷亡攻上陣地。攻上陣地後才發現,防守陣地的志願軍戰士一個不剩全部被炮火埋葬。這就是巨大火力差別造成的結局。
  • 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怎麼贏?
    這裡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那個年代,除去核彈,最先進、威力最大的武器便是空軍的轟炸,這也是我們和美軍最大的差距。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上甘嶺戰役是最慘烈的戰役,根據戰後的統計來看,整個上甘嶺戰役打了足足有43天,僅僅美韓聯軍就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這甚至超過了美軍在二戰中的傷亡人數總和。
  • 志願軍老兵:槍抵到胸口,他才會老實
    1952年,志願軍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俘奧運會。一共有來自14個國家的500多名戰俘運動員參賽,另外還有200多人的啦啦隊員。 這幫韓軍自跨越三八線以來沒有遭到過有力的抵抗,因此隊形拉開足有10多裡長,而且炮兵在前列的部署也令40軍嘖嘖稱奇,納悶兒哪有這麼打仗的? 當韓軍1個整營進入我火力控制區後,354團4連截斷了這個營跟其後續部隊的聯繫,並擔負了紮緊口袋的任務;354團主力則圍殲這支部隊。
  • 志願軍39軍如何重創美軍騎八團?美軍:他們走過來和我們握手
    志願軍入朝之後,打的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19日—1950年11月24日)就是個漂亮的「露臉戰」。39軍乾脆利落地將美軍騎一師騎八團打得失去了戰鬥力,這個團人員損失大半,騎八團三營幾乎被全殲。後來倖存美軍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無不心有餘悸的表示:我們以為他們是友軍,剛握手完,他們就把營指揮所給端了!
  • 志願軍老兵試乘解放軍步戰車,突然為一件事心酸哽咽,網友淚目了
    這位老兵名叫楊德盛,曾是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172團的一名戰士,他所在的連隊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根思連"。最近他被邀請回到老部隊,觀看部隊裝備訓練和生活情況。如今他曾經服役的步兵連已經轉型為裝甲步兵連。當看到自己曾經的老部隊,已經裝備上了步戰車,老兵聽聞急忙前去體驗。
  • 一位被俘美軍向志願軍女兵哭訴:他是偷車賊,只有志願軍把他當人
    當時和劉祿曾一起被徵召到志願軍當翻譯的共有22人,他們一起於1950年底進入戰火紛飛的朝鮮。千裡行軍到達朝鮮中部,劉祿曾等10位青年被分配到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第9兵團的司令員是宋時輪,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第9兵團的任務是在東線戰場的長津湖地區誘殲美軍第10軍。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1950年11月入朝作戰,任志願軍26軍88師263團2營教導員,1951年6月起在上甘嶺主峰五聖山以及雞雄山高地堅持了長達11個月的防禦戰。1955年1月任26軍77師230團政治委員,1961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2年任77師後勤部政委。1968年後任陸軍5師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雲山戰役的主要參戰部隊,是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和第42軍。雲山位於朝鮮西海岸清川江入口80公裡處,北部是山嶺,西面是龍興江,東面是三灘川,這裡的地形,有利於志願軍對「聯合國軍」形成合圍之勢。10月25日,韓軍第1師第12團向北推進至在三灘川西岸,第15團則試圖過河到達東岸,正在他們渡河之時,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發起了攻勢,志願軍用重型火炮將韓軍截擊。當志願軍出現在韓軍面前時,韓國人仍然認為這是朝鮮人民軍的散兵遊勇,不久以後,他們才開始確信中國人已經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