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傳說在最早的時候是有3000篇,後來經過孔子的刪減變成了300篇。
有人對這個事情提出了異議,認為現在的《詩經》不是孔子編寫的,這個問題我們先研究《詩經》留下的詩,從裡面尋找編寫者的思想,或者說是編寫者保存和放棄的標準是什麼。
孔子對《詩經》做出過一個評價,《論語.為政》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翻譯:孔子說:「《詩經》中三百多首詩,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就是一句話:思想純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代表的是主旋律,政治正確。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很高,也很重視《詩經》的學習。
孔子對子女的教育很特別,和我們現在的人完全不一樣,《論語.季氏》 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翻譯:陳亢問孔鯉:「你是否聽過老師不一樣的教導?」孔鯉說:「沒有。他曾獨自站立在庭院中,我快步走過庭院。他問我『學《詩》了嗎?』我回答:『沒有』。他說,『不學《詩》,就沒法在人群中交流。』我退下來後就開始學《詩》。
有一天,他一個人又站在庭院中,我走過庭院。他又問我,『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告訴我說,『不學禮,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身』。我於是退下來後就學禮。我只聽到過這兩件事。」
陳亢回去高興的說:「我問了一個問題,卻得到了三點收穫。聽到了學《詩》,聽到了學禮的道理,還知到了君子對自己的兒子不偏私。」
這段話也闡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視《詩經》和禮的教育,並且《詩經》是首要的學習內容。
學習好《詩經》就學會怎麼說話和做事,這就是孔子重視教育自己孩子學習《詩經》的原因。
《論語.子路》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翻譯: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不能獨立地辦交涉;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呢?」
孔子把學習《詩經》提高到很高的高度,把《詩經》當做成為公務員的必備教材。孔子更重視靈活應用,或者說是學以致用,如果不能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那讀《詩經》也沒有什麼用。
學會靈活使用《詩經》就可以做一個合格的公務員,《詩經》裡面有政治。
民歌裡面包含著高深的政治思想,很多人都不相信,不要說現在的人,就是孔子的學生大多也不一定相信,至少孔子是這樣認為的。
《詩經》裡面都含有什麼樣的思想,作為一部從民間各地採集來的詩歌集,內容一定是繁雜的,思想一定也是不一樣的。
孔子認為《詩經》思想正確,應該是孔子把他認為不合適的內容刪了。3000多首詩歌刪的剩下300首,雖說不是百裡挑一,也算是十裡挑一。
孔子在《詩經》裡面留下了什麼樣的思想,或者說孔子對這3000多首詩歌進行刪減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孔子刪掉的那些內容,只能對現在能看到的《詩經》內容進行分析分析孔子刪減的標準和孔子要表達的思想。
《詩經》的創作者絕大部分都是勞動者,勞動者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有描寫愛情的,不可避免的也要寫到和統治者之間的關係。
《詩經》裡面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歌《碩鼠》,中學課本裡就有。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詩經》裡面這首詩歌表達了一個這樣的思想:那些只知道搜刮老百姓錢財的官員,在老百姓看來就是碩鼠。
這個思想在《論語》中也有同樣的表達。
《論語-先進》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翻譯:季孫氏比周公還富有,而作為季孫氏的家臣的冉求還幫助季孫氏聚斂搜刮更進一步增加財富。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聲討他。"
孔子對幫助別人搜刮老百姓錢財的冉求十分生氣,甚至要趕出孔門。這說明孔子的思想和《詩經》裡面反映的思想是一致的。
孔子和他的學生經常談論《詩經》裡面的內容,《詩經》學習的好,理解的透徹的學生經常得到孔子的表揚。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翻譯: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經》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經》了。」
這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這首詩歌有些詞我們現在人已經不常用,意思就不好理解。按照總體的意思這首詩可以這樣解釋: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嫋娜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良玉垂耳邊,寶石鑲帽如星閃。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莊嚴。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人不怨。
孔子說的「貧而樂,富而好禮」和這首詩歌所描寫的君子是一樣的。只是《詩經》是用詩歌的語言來說,孔子是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翻譯:子夏問孔子說:「漂亮的笑容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轉,把潔白的面容打扮得絢麗多彩,說的是什麼呢?」孔子說:「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後才可以描繪出美麗的圖案。」子夏說:「禮是不是也建立在美質之後呢?」孔子說:「啟發我的人,是卜商啊,從現在開始可以與你談論詩經了啊。」
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原文: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翻譯:高大的人啊頭俊美,衣有錦緞但還崇尚麻紗衣。她是齊侯的子女,是衛侯的愛妻。她是太子的胞妹,還是邢侯的小姨,譚公還是她的妹夫。
她的手就象柔軟的小草,她的膚色就象那凝結的玉脂。她的脖頸潔白豐潤,她的牙齒象那瓠瓜的籽。豐滿前額彎彎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動。
高大的人兒啊很散漫,她最喜悅在農郊。四匹壯馬驕首立,馬嚼上飄著大紅綃,插著雜亂的雉羽去迎朝陽。大夫見她肅然而退,她也不讓君王多操勞。
黃河之水浪滔滔,北流之水譁譁響。施設漁網水聲鬧,鯉魚鮪魚鬧翻騰,疏遠的荻草很修長。希冀那姜水心憂慮,希冀那讀書郎有離去。
這是《詩經》裡面讚美一個當時的美女莊姜,莊姜是齊國公主,嫁到朝歌,為衛侯之妻,是一個因美貌而走進詩歌的女子。
孔子和學生子夏從談論一個美女迷人的面容入手,繼而談論到道,談論到學習的順序。
這就是聖人和普通人的區別,普通人只是看到了描寫的是美女,聖人卻從美女漂亮的背後悟到了事物的規律。
美女莊姜笑一下都很傾國傾城,回眸一笑的眼神就可以百媚生,這還是因為莊姜長的漂亮。普通女人笑一下也會有很燦爛,眼神也會很迷人,但是達不到莊姜那樣的效果,還是因為長的沒有莊姜漂亮,莊姜長的大高個子,皮膚象玉脂。
看來審美觀古今都差不多,不僅現在人喜歡高個子美女,以前的人就喜歡身材高挑的美女。這首詩的名字是「碩人」,也是高個子的意思。
孔子從人們讚美莊姜笑漂亮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看到背後的原因,那就是莊姜長的基礎條件好。
一個人只有在會說話的基礎上,再懂得禮「禮」,那就是更完美了。一個人如果不會說話,懂得「禮」也不能讓人感覺舒服。
結合這段話再來看看孔子教育孩子的話,道理是一樣的。先學習《詩》,學會說話,再學習《禮》,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孔子的許多思想都可以在《詩經》裡面找到對應的詩句。有些是《論語》裡面沒有的思想,也可以在《詩經》裡面尋找依據。孔子刪減《詩經》的原則就是孔子遵循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