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 大理潘正偉
累累碩果滿枝頭,
誰解其中味?
披星戴月迎風霜,
嘗盡塵世中冷暖春秋。
凝目遠眺白雲間,
盼神仙眷顧。
自古英雄多磨難,
皂角米樹譜人間新篇。
【附註】:
皂角米樹,中文名為滇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var.delavayi),屬豆科蘇木亞科皂莢屬,雲南特有的經濟樹種,又叫雲南皂莢或滇皂角。
據《雲南植物志》第八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編著)記載,皂莢屬全球約14~16種,零星分布於中亞、東南亞和南北美州。我國產6種2變種,廣泛分布於南北各省區,主產長江流域各省。雲南有2種,其一為變種。
滇皂莢是皂莢屬中唯一能食用種子外胚乳的種。其種子外胚乳俗稱皂角仁或皂角米。滇皂角仁營養成分豐富,為傳統的宴會甜食佳品,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口感細膩、幼滑的營養保健食品。
皂角米具有補腎、潤肺、明目、祛痰開竅、利尿、提神補氣之功效。據相關部門對其營養成分的分析測試結果為:
①總能量336千卡/100g,相當於豆類的能量;②總碳水化合物為61%,屬高碳水化合物食物;③胺基酸總量為3.13%,除胱氨酸、絲氨酸外,富含16種胺基酸;④維生素種類豐富,含有常見營養食品維生素7種,即:VB1(硫氨素)0.31mg/kg、VB2(核黃素)0.20 mg/kg、VE(生育酚)4.58 mg/kg、VC(抗壞血酸42.8 mg/kg、B-胡蘿蔔素16.8 mg/kg、VPP(尼克酸)3.48 mg/kg和VA(視黃醇)2.60 mg/kg;⑤粗蛋白3.00%,相當於新鮮扁豆的粗蛋白含量,與幹豆類相比,滇皂角米的粗蛋白含量較低;⑥粗纖維0.40%,屬膳食纖維含量較低的食物;⑦粗脂肪0.95%,高於新鮮豆類而低於幹豆類的粗脂肪含量;⑧粗灰分為0.92%,較幹豆類粗灰分含量低些;⑨水分15.2%,相當於幹豆類水分要求含量。
上述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滇皂角米的營養成分豐富,營養素種類較多,屬於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是一種較好的營養保健食物,能夠潤膚養顏、疏腸利尿的作用,是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被稱為植物界中的「燕窩」。
皂角米樹的皂莢殼、皂刺、皂根、皂葉均可入藥,這在《中國經濟植物志》、《本草綱目》(李時珍著)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吳其濬著)等著作中均有記載。如:皂莢殼治瘡癬、通便秘、老人中風後便秘等。皂刺有活血祛痰、治胎衣不下、消腫潰膿、下乳的功能。皂根有祛痰開竅的功能。皂葉可用於洗風瘡。
皂莢殼含活性三萜皂甙,具有良好的去汙能力。過去農村常用來洗衣服和頭髮,有柔發、亮發的作用。現已有廠家將皂莢開發用於洗滌、洗髮產品中,如一些高級洗髮水的生產就需要大量的皂甙原料。
另外,皂莢灰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鉀,可用於化學工業。因此,皂莢是一種在醫藥和日用化工業上均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天然植物。
大理詩人潘正偉一度痴迷於皂角米樹的推廣和種植研究。
【作者簡介】:
潘正偉,筆名大理潘正偉,中國當代著名現實主義偉大詩人,雲南祥雲人,2008年在雜誌上發表第一首詩,得稿費95元人民幣,現居大理古城。《大理文藝》首席主稿人,《西南文學選刊》特約撰稿人,作品眾多,創作了當代中國最悠閒、最釋懷的作品《南詔重遊》,創作了當代中國藏頭詩巔峰之作《王者之音》,創作了當代中國最悲愁的詩作《千秋餘愁》;代表作品《永平霽虹橋懷古》與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並稱為「古今驚濤駭浪四大名作」。「人生終極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氣」是詩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責任編輯:大理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