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糖寶飯量不穩定,胰島素劑量要怎麼調?

2020-08-30 戴泵君

如果孩子有糖尿病,身為父母理所當然會特別注意孩子每樣食物的進食量。如果孩子中午在學校吃營養午餐,建議家長最好提前了解菜單,做到心裡有譜,知道孩子吃什麼不吃什麼,不吃的可以用什麼替代。

而當孩子還小,家長給孩子打針的時候,除非二十四小時盯著,不然很難準確判斷他們吃了多少,又該打多少胰島素。如果孩子吃得比預期少,就會有低血糖的風險。雖然飯後打胰島素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的是速效胰島素,建議最好在飯後打。也可以先打一劑小量的胰島素,孩子如果胃口好,吃很多,飯後再補一針。那假如孩子攜帶胰島素泵,則多出的這一劑就不是問題了。

如果孩子大一點,血糖控制得好,知道自己一般吃多少。那出現血糖高的情況,孩子又不是那麼餓,就會自主選擇吃少一點,但稍晚就可能需要靠加餐來平衡體內的胰島素了。

如果孩子在正餐吃得比平時少,家長就可以及時準備加餐。比如午餐吃得少,就可以把下午的加餐時間往前挪;如果食量小是因為胃口不好,建議準備一下孩子喜歡的食物作為加餐。

要注意的是,如果餐前胰島素使用的是速效胰島素,吃得比平常量大的加餐時,建議多打一針胰島素。

相關焦點

  • 「兒童」糖尿病兒童飯量大有危害,家長這樣做有幫助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應該堅持適量的原則。如果家長放縱糖寶們多吃,飯量大,可是有危害的哦!飯量大多吃可導致肥胖糖寶肥胖會造成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糖寶過於肥胖容易感染病菌,且不容易恢復,與此同時糖寶的心肺功能負擔加重,活動時容易氣喘、心跳加速,特別容易疲勞,肥胖的糖寶的血粘度也會增加,有冠心病的傾向。可能會影響心理發展過於肥胖的糖寶的運動會變得很緩慢,這可能會導致同齡人的嘲笑和排斥,進而導致糖寶的孤獨和自卑。
  • 碳水量、升糖指數GI、升糖負荷GL……3大指標讀懂低碳食物選擇!
    01、卡路裡攝入後除了日常消耗的部分,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冰箱】中,供隨時取用;02、冰箱存滿了,在「胰島素」的指揮下,又以「脂肪」的形式被儲存到【冷凍櫃】中;03、當【冰箱】的能量被用完了,就要開始動用【冷凍櫃】的東西了。
  • 佩戴胰島素泵的糖友有什麼改變?哪些糖友適合用胰島素泵控糖?
    佩戴胰島素泵的糖友有什麼改變?先來看數據吧:研究人員用了7年時間追蹤1萬多名Ⅰ型糖尿病友,其中2400多名1型糖友使用了胰島素泵,其他糖友則接受傳統的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治療。結果顯示,與接受傳統療法的患者相比,使用胰島素泵治療患者的死亡率要低30%,而且發生致死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減少了。這可以說明胰島素泵對糖尿病友確實有真實作用。不少使用了胰島素泵的糖友也表示,現在不管是飲食運動還是出外聚餐,都與之前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相比變得更加靈活了,生活確實沒有那麼「痛苦」了。
  • 「兒童」兒童糖尿病科學運動,降糖才能事半功倍
    運動鍛鍊在糖尿病兒童的綜合管理中佔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提高幸福感,但是糖尿病兒童運動也是有講究的。糖尿病兒童原則上要講求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 「兒童」糖尿病血糖難控?把握六大治療是關鍵
    故而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做到合理膳食,加強孕期營養的管理,可以在產科進行膳食營養指導而不因飲食問題影響胎兒的發育。控制飲食作為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飲食治療是根本,對於正在長身體的糖寶來說更是重中之重。
  • 棠汰汰呼籲:55%健檢者都有胰島素阻抗問題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某地「糖尿病時鐘」越走越快!最新資料顯示,每年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3分鐘就新增1人確診,甚至年輕人佔比也不在少數。胰島素是身體控制血糖的一個機制,一般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會分泌適當的量讓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但若身體對胰島素出現「阻抗」反應,正常的胰島素量就沒辦法有效控制血糖。
  • 新型冠狀病毒藥物治療方案——兒童用藥劑量及注意事項
    重症病例應根據情況進行吸氧或機械通氣,同時注意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但是在支持治療的同時,也提到相關藥物治療: 抗病毒藥物:抗病毒藥物的效果和兒童應用的安全性未知,對危重症患兒參考成人用藥,輕症可選用幹擾素霧化。
  • 減脂塑身要控糖,地瓜控制體重是寶!吃對3方法,營養更高
    根、莖、葉可加工成青飼料或發酵飼料,營養成分比一般飼料高3~4倍;也可用鮮薯、莖葉、薯幹配合其他農副產品製成混合飼料,真正全身是寶! 我國中醫認為地瓜性甘平,入脾腎二經,廣泛運用於養生食療。
  • 闢謠丨確診「糖尿病」就要喝「糖」?醫生:沒騙人,是診斷金標準
    雖然這項實驗非常耗費時間,而且做起來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需要禁食,不可以喝含糖飲料,而且還需要重複操作,但是這項檢查都是公認的,診斷糖尿病最有效也是最準確的方法。研究顯示OGTT實驗可以診斷出90%的糖尿病患者,這無疑是目前診斷率最高的手段。
  • 警惕:胰島素的三大副作用
    重者調換胰島素製劑(把動物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在無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情況下,成人胰島素需要量每天>1.5單位/千克體重或100~200單位/天,兒童每天>2.5單位/千克體重,才能使高血糖得以控制持續48小時以上稱為胰島素抵抗(這不是指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屬於胰島素免疫反應。
  • 為什麼吃了藥,血糖還是下不去?這裡有答案|胰島素|低血糖|胰島素...
    偶爾吃飯不注意,血糖又會飆升。在去年王先生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後,他的血糖又一度升到了16、7,沒辦法,王先生開始注射胰島素,每天4次,3次短效,1次長效,每天都要隨身攜帶,非常不方便,讓他十分苦惱。
  • 甘精胰島素-300 或將開啟糖尿病治療新時代
    研究一:Gla-300 的 PK/PD 研究 通過隨機雙盲實驗,分別給 1 型糖尿病的日本人和歐洲人給予單劑量 Gla-300,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葡萄糖鉗夾技術測量血清胰島素濃度和葡萄糖輸注率來描述 Gla-300 發揮作用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特徵。
  • 準媽媽的抗糖之路「妊娠糖尿病」
    哪些準媽媽容易成為"糖媽媽"在日常攝入的食物中,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澱粉經身體吸收後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血液裡的濃度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糖」,而胰島素就是用來調節人體的血糖水平,在胰島素髮揮正常時,葡萄糖才不至於聚集在血液中使血糖濃度升高。
  • 糖尿病人長期輸注胰島素哪個方式更有效?
    那麼,對於需要長期打胰島素的糖友來說,到底打針和戴泵哪種方式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對比一番。 先來說下胰島素筆吧,雖然形似一支小小的「鋼筆」,針頭很細,但是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過程中稍有不當就會損害皮膚組織,影響控糖效果。
  • 12款「兒童零食」大測評,給寶寶買零食一定要注意這些
    配料表能看到添加劑過多,不推薦。口味上百吉福的奶酪棒比較糯軟像布丁,奶味很足且偏甜,味道接近酸奶,吃完一根會有些膩。奶酪被譽為「乳品黃金」,營養價值很好,按照製作方式分為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注意:三歲以下的小寶寶,不建議吃「兒童奶酪」。
  • 胰島素是什麼 哪種人群要用胰島素
    少量攝入糖(稀釋果汁、葡萄糖片等)即可快速逆轉低血糖問題。2、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控制糖尿病的各種努力全失敗。正確飲食和鍛鍊對2型糖尿病患者始終很重要,但服用藥物則因人而異。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都需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但不能將這看作「失敗」。3、注射胰島素會非常疼痛。大多數患者表示,扎指尖測血糖比注射胰島素更疼。其實,如今胰島素注射已接近無痛。
  • 兒童退燒,我為什麼推薦首選「對乙醯氨基酚」?
    臨床中,通常把兒童腋下溫度≥37. 5℃定義為發燒。當兒童腋下溫度≥ 38.5℃或者因發燒出現不舒服症狀時,可以考慮服用退燒藥緩解不舒服。通過不斷的科普,家長們差不多都知道「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臨床應用最普遍、且相對安全的兒童退燒藥。≥ 2月齡的兒童,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劑量為每次每公斤體重10- 15 mg,必要時可以每4小時一次,24小時內最多4次。
  • 胰島素阻抗害血糖升高,低糖飲食幫忙踩剎車
    不少人在門診會好奇問醫師:「明明我的血糖沒有很高,為什麼已經快成為第2型糖尿病?」也有的百思不解想問:「為什麼試過許多方法,體重卻一直降不下來?」其實,有可能是出現「胰島素阻抗」惹的禍!也可以說,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而有關降低胰島素阻抗有一說:「低醣飲食、間歇斷食有助減少胰島素阻抗」,到底是真的嗎? 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胰島素阻抗」是胰島素過度分泌 為什麼說胰島素阻抗是減重的大敵呢?一旦吃下醣類食物之後,身體就會分泌胰島素。
  • 帶孩子的寶媽們一定要控制此類食物的攝入,保護肌膚要管住口
    很多寶媽在懷孕和生產期間都會迷戀甜食美其名曰減壓,甚至不計較甜食對體重變化的影響。但常吃、吃過量的甜食,有害身體健康,還可能對肌膚產生影響!營養師慧叔如是說「皮膚是身體最大器官,它反映體內狀況,當健康出了問題,肌膚當然也不會多好。」。糖分是人體必需元素,它在生理作用上提供主要能量來源。
  • 「棉花糖·活動」《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項目籤約成功
    2020年9月17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攜手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舉行《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籤約儀式在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總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