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專訪】臺灣鳥哥:希望再來大陸做交流

2021-03-02 Linux中國

學習Linux的人,《鳥哥的Linux私房菜》(以下簡稱《私房菜》)可謂是必備書籍,「鳥哥」這個名字大家也不陌生。聽說鳥哥去大學當老師了,鳥哥最近過得如何,簡繁中文是否會對採訪造成障礙……當記者知道要採訪臺灣鳥哥的時候,心中一番激動,也隨之產生了這些好奇。作為Linux的愛好者,記者本人在開始學習Linux的時候也常常翻閱《私房菜》,開始對於Linux的學習是一頭霧水,看了幾章鳥哥的書後才覺得有些眉目,讀鳥哥的書感覺鳥哥就在你的耳邊和你說話,鳥哥也戲稱自己「碎碎念」功力了得。

「鳥哥」名稱的來歷

請問鳥哥的真姓名是什麼,你能立即回答出來嗎?雖然常常翻閱《私房菜》,但對鳥哥其人其事也只是模糊的記憶,從未深究。只要打開鳥哥在網絡上的家(http://linux.vbird.org/),仔細挖掘,就能發現關於鳥哥自爆了很多信息。

蔡德明,原是「鳥哥」真姓名!為何取名「鳥哥」,也是鳥哥本人被常問到的問題。鳥哥自述說,因姓「蔡」,在國中之前同學稱呼為「菜頭」,高中以後被稱呼為「菜鳥」,上了大學就沿用「菜鳥」這個稱呼,到了大三以後,社團活動多,經常被學弟學妹稱呼為「菜鳥學長」,鳥哥覺得兩者不搭,便自改為「鳥哥」,於是這一名字便流傳了下來,直至被越多越多的人熟悉和傳播。至於為何使用「VBird」作為網絡ID,鳥哥自嘲說當初不懂事,以為「菜鳥」就是「蔬菜之鳥」(「蔬菜」英文為「Vegetable」)。 現在,鳥哥已經成為每個Linux愛好者所熟知的姓名了。

與「教書先生」生涯的機緣

鳥哥生長在高雄的一個傳統漁村小鎮,小時候日子過得很開心,沒有課外補習,不用辛苦念書,只需要不惹老師生氣就萬事大吉。但他的成長,沒有按照父母事先所設想「畢業、當兵、回家捕魚、結婚生子」一樣發展,而是一路讀書,上國立大學、讀研究所,讀了10年的博士。

鳥哥介紹說,在臺灣,學歷越高,能選的工作就越少,尤其是其本科為環境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念到博士,不是進入國家公務系統走公職,就是當老師或是做環境顧問。自己不願與人競爭,對商業方面競爭力強的職業(比如顧問公司)沒有多大信心,但對教學很有熱情,博士還沒有畢業就打算以後進入臺灣科技大學補環境工程方面的教職缺口。2000年左右,科技大學申請標準比較寬鬆,本科教職缺口相對較多,但鳥哥直到2005年才博士畢業,遲了5年。

上面資料來自崑山科技大學網站

當時,目前鳥哥任職的臺灣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也在尋找資訊傳播系的合作夥伴,經過該系主任幫助,鳥哥便從此開始了教書生涯。

工作後,區域網絡環境比鳥哥之前自己學習想像的情況更加複雜,學生專業素養不盡相同,也有很多樂趣。關於未來,鳥哥還是想在此職業方向上繼續努力,同時也能一如既往的快樂寫作。

對岸這邊

記者詢問鳥哥對大陸朋友的印象,鳥哥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大陸網友與他有過接觸,因為大家在報告Bug或諮詢問題的時候,並不會聲明自己來自何處,在其早期還很積極維護論壇時候,有很多大陸網友前去討論。鳥哥還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陸的某個網友被鳥哥論壇的某個版主臭罵一頓,然後該網友則發動朋友對鳥哥站點實施DDoS攻擊,這有點令人啼笑皆非。

記者問到鳥哥之前是否來過大陸,鳥哥說在2013年他帶領學生到北京與紅帽公司的朋友進行交流,參加紅帽舉辦的「亞太區雲端競賽」。鳥哥覺得當時參賽的大陸青年學子各個都非常優秀。鳥哥談到,尤其是對一名來自湖南的同學印象深刻,該學生從沒有接觸Linux到進入培訓學校教書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強悍的學生。之後,鳥哥還在這名湖南同學的陪同下到天安門走了走。

鳥哥也坦言說,目前自己正在從事虛擬電腦教室方面的開發,有收穫也遇到了瓶頸。如果有機會也會非常樂意再來大陸與業界朋友聊聊,就是怕沒時間。

正在成長中的兩岸開源交流

說到這裡,我們也藉此談談兩岸在開源方面的交流。不得不承認,網絡縮減了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距離,更使得兩岸開源界的交流更加方便。近年來,大陸與臺灣在開源界保持著頻繁的交流,大家互通有無,臺灣開源圈的很多朋友也常被邀請來大陸參加活動與會議。

比如2013年舉辦的第八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 高峰論壇邀請了臺灣聯發科技技術顧問、0xlab創始人黃敬群(Jserv)來做演講,同時他也接受 CSDN採訪談論參與國際開源項目的經驗。由臺灣「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推廣服務中心為主體推出的 ezgo教學用的開源作業系統,在2013年12月於重慶西南大學舉行發布會,面向大陸正式公布ezgo項目。

2014年5月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GNOME.Asia 2014上,包括Max Huang(黃俊宏)在內的數位朋友也來參會。記者有幸聽取了Max Huang在本次活動上關於Ezilla在臺灣教育場景中的應用,現場氣氛活躍,互動也非常熱情,也體驗了一把雲端教育。曾就職於臺灣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自由軟體鑄造場(OSSF)的林旅強(Richard Lin),目前任職大陸代碼分享平臺GitCafe,從事商業拓展及社區管理方面的工作。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COSCUP 2014,也是很重要的一次開源界聚會。

後記

本次採訪是郵件形式,未能與鳥哥面對面交流,但從來往郵件中可以看出,鳥哥用詞謙卑,態度溫和,頗有君子之風。希望未來鳥哥有機會再來大陸參加開源聚會,與大家分享更多經驗。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大陸知道臺灣人民希望怎樣 期待能再給一點善意
    【環球網綜合報導】距離5月20日越來越近,海峽兩岸的民眾都在持續關注民進黨籍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上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對此,臺灣「中國時報」對蔡英文進行了專訪。蔡英文在訪問中表示,520就職之前是雙方展示善意、累積互信難得的「緩衝期」,沒有這段過程,520說什麼都沒有幫助。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我覺得,今後臺灣選舉會慢慢走向務實模式,不管是民進黨、國民黨都要務實地提出,在兩岸路線方面要注重什麼。王裕慶(北大博士):在我來看,未來兩岸先可以先從交流開始,再慢慢融合。作為臺灣青年,你們對中華文化到底怎麼看?張立齊:我讀大學時開始參與兩岸交流,這重塑了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重塑我對國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多鼓勵臺灣青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多到大陸看一看。現在兩岸交流活動非常豐富,我接觸的很多臺灣青年,來了一次就有很大的心理震撼。
  • 蔡英文接受臺媒專訪:期待大陸再展現一些善意
    蔡英文接受臺灣《中國時報》專訪表示,520就職之前是雙方展示善意、累積互信難得的緩衝期,沒有這段過程,520說什麼都沒有幫助。她期待大陸可以運用這個機會「展現一些善意」,並「相信中國大陸應有能力做此思考,不需要我們去指點他什麼。」  蔡英文:累積信賴 得靠善意  選舉已經結束2個月,這段期間蔡英文是否感受到大陸的善意?
  • 醫學不分兩岸 情牽大陸同胞——專訪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
    醫學不分兩岸 情牽大陸同胞——專訪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 2016年11月07日 09:13:00來源:新華社 這位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日前來京參加2016海峽兩岸肝臟移植與健康論壇,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講述人生經歷和信念。  1976年,陳肇隆大學畢業進入長庚紀念醫院工作,成為這家當時剛成立的私立醫院的首批外科醫生。回憶往事,陳肇隆十分尊敬醫院的創辦者、臺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先生。
  • Linux 私房菜(鳥哥):我和 Linux 的這些年,那些事
    鳥哥(蔡德明)臺灣知名 Linux 網站站長,臺灣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就學期間建立「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網站,其著作《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是兩岸三地最暢銷的經典 Linux 入門書,曾任臺灣多家知名
  • 蔡英文又借日媒喊話大陸:我們有耐性 希望對岸展現更多智慧
    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借美媒喊話大陸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又接受了日本媒體的專訪,繼續大談兩岸關係。綜合臺媒報導,蔡英文昨天(6日)接受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專訪稱,「我們會有耐性,但是也希望對岸能夠展現更多的智慧」;她呼籲中國大陸放下歷史包袱,透過不設前提且建設性的溝通交流,化解雙方分歧。蔡英文還稱,大陸對臺施壓對雙方來講都不會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 臺灣最後一位駕機起義飛行員:來到大陸看到很多希望
    1983年4月22日,臺灣陸軍航空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U-6A型飛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成為最後一位駕機起義的臺灣飛行員。 據臺海網13日報導,海峽導報記者近日在廈門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我常常收聽大陸廣播,也會跟大陸來的人打聽情況,但這些都做得很謹慎,即使我前妻都不知道。 導報記者:那時候,大陸在您眼裡是怎樣的呢? 李大維:我有個妹妹在美國,當時她經常到北京出差,我就好奇地問她大陸怎樣,是不是真沒飯吃?她說管得有點嚴,但不是想像的那麼差。我也會跟從大陸飛到臺灣的人交流,他們說大陸吃的沒有臺灣好,但我知道,不是有錢就是好的。
  • 大陸學生到臺灣學習交流的僵局
    臺灣《立報》20日社論指出:大陸學生在臺學習的僵局,如果仍在岐視、二等境外生環境下成長,焉能期望他們懂得回饋?  今年首度有大陸學生在臺灣學成畢業,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與海基會,日前為這批畢業生舉辦大陸臺商精英招聘會,希望吸引這批人回到大陸後,可以到臺商公司任職,雖然參加的大陸學生不夠積極,至少有了起頭。
  • 臺灣大學生:希望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中新社威海2月11日電 (張玉雷)11日晚,來自臺灣五所大學的50多名師生抵達山東威海,他們將在威海、煙臺、青島開啟為期數天的中華文化研習之旅。  第十四屆臺灣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11日在威海開營,本屆研習營由海協會委託威海市臺辦承辦,旨在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溝通,增進兩岸青年的感情。
  • 周濟:歡迎臺灣學生到大陸交流學習
    周濟:歡迎臺灣學生到大陸交流學習 2008年03月14日 16: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青少年到大陸來學習、訪問、交流。  他希望兩岸高等教育互認學歷學位,大陸方面已經先承認,也希望臺灣方面順應民心,真正從老百姓的利益角度出發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周濟表示,「加強兩岸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多走走多看看,多互相了解,進一步促進祖國統一的大業,同時也對青少年的發展有很大好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2012年10月26日 00: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女主播盼"習馬會"結碩果 稱讚大陸給予臺灣"經貿支持"
    【摘要】臺灣中天新聞知名女主播盧秀芳長期關注海峽兩岸的交流,曾在中國大陸電視節目中多次亮相,為大陸觀眾熟知。今天上午,特地從臺灣趕來報導「習馬會」的她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接受了浙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 浙報集團特派記者童俊(右一)專訪臺灣中天新聞知名女主播盧秀芳。
  • 蔡英文接受美媒專訪: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 蔡英文:我想,在520的演講裡面,所有的演講內容其實都是做了很好的分析與研判之後,再以我們本身臺灣最大的共識,所做出來最大善意、最有彈性的表達,我相信我們在520所講的這個立場,已經大幅度拉近我們與北京方面在立場上的差距。所以,對我們來講,520的演講是一個最大的善意,也是一個最大的彈性。
  • 臺雲林縣百姓:歡迎大陸殘疾人藝術團再來臺灣演出
    (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8日臺灣雲林訊(記者 王怡然) 「一時失志毋免怨嘆,一時落魄毋免膽寒,哪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愛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 國臺辦介紹近期臺灣縣市與大陸交流情況
    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十點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臺灣縣市與大陸交流的情況作了介紹。馬曉光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親望親好的一家人。我們願意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與臺灣縣市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臺灣同胞的福祉。
  • 專訪臺灣義守大學校長:已準備好招收大陸學生
    多年來,義守大學熱心兩岸教育交流,是目前臺灣高校中接受大陸交換學生最多的大學。面對即將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義守大學有怎樣的規劃和準備?日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採訪了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先生。  傅校長說,多年來,義守大學先後與大陸三十多所大陸結成姐妹校。為此,義守大學特別設立了一個「學文」獎學金,選派優秀學生去大陸高校進行假期的交流活動。從2005年以來,義大吸收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東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大陸高校學生來交換學習,而且人數逐年增加。新學期一開學,又迎來211位大陸學生到義大來交換學習。
  • 海協會原副會長接受專訪:武統臺灣?大陸會做到仁至義盡
    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大陸方面一直在對臺灣方面「聽其言、觀其行」,看蔡英文能否答好那份「未完成的答卷」,而結果顯然是否定的。兩岸關係在變化,局勢變得緊張且複雜。這樣的形勢下,該如何看待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該怎麼看待中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的耐心與決心?《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對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進行了專訪。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主持人:在本期節目錄製之前,我們委託了臺灣東森電視臺為我們拍攝一個短片,首先來通過這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目前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灣銷售的一個概況。  (同期)臺灣「上海書店」店長唐先凱:我們不單單是要提供讀者關於簡體字書的一個書籍的提供之外,我們還希望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呈現一些大陸出版品的多樣性。  店內書種這麼多,不禁讓人好奇,賣的最好的大多是哪些?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臺灣青年翁安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中國臺灣網訊 (記者 陳文韜)外公是北京人、母親在臺灣商務文教交流協會做兩岸交流的相關工作,來自臺灣臺中市的大三學生翁安石與大陸註定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東北校園生活:「我來對地方了!」今年3月份,就讀於臺灣東海大學生命科學專業的翁安石以一名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了東北林業大學,體驗大陸北方的校園生活。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適應,回想起這段3個月的經歷,翁安石直言「來對地方了」。交換第一天在班上自我介紹時的場景,翁安石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 歐弟:在臺灣時已失業 吳宗憲讓我來大陸試試
    歐弟《新快報》做了一篇從臺灣到大陸發展的歐弟專訪:為了做歐弟的採訪,我提前一晚聽他的專輯《THIS IS O.D》,伴著溫柔的情歌睡著了。失業來大陸意外大紅大紫大陸的觀眾認識歐弟是因為湖南衛視的節目《天天向上》,他的搞笑,他的多才多藝,他的靈活機智,都給大陸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短短兩三年時間,人氣急升,成為大陸家喻戶曉的名嘴。事實上,在來《天天向上》之前,歐弟在臺灣已經有點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