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儘管國家陸續出臺鼓勵生育政策,但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穩步下跌,這就意味著中國要從「人口大國」逐漸陷入「生育危機」。在國際舞臺上將喪失「人口紅利」的優勢。
有人說生孩子是人類繁衍的責任和義務,現在年輕人貪圖享樂,不願意生孩子,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人說現在生娃養娃成本太高,如果不能提供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那麼寧可不要生,這才是對下一代負責任的表現。
還有人說「生孩子不是人生必選課」。當年輕人有這種思想的時候,是社會進步,人口素質提高的表現。
那麼,對於生孩子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網友:人生就是這樣,艱難選擇。錢可能什麼時候都可以賺,但是孩子沒有了,可能一輩子沒有了。生活更多的是心態,包括婚姻態度,工作態度和養育孩子態度。心態擺對了,就會樂觀通達。心態不好,消極煩躁。這個與錢多少無關,與個人性格有關。只是希望把女性當成延續後代的生育機器的觀念慢慢消散。
網友:如果我還年輕,我將選擇不生孩子。生過、養過,一路的艱辛、痛苦、操勞、煎熬、絕望,孩子未必認可你的付出,當你為她的任性而為苦口婆心勸導,她卻覺得你控制欲太強;當你對毫無經濟來源、絲毫不知掙錢不易的孩子說:錢要用在刀刃上,她可以跳著腳說不過花了幾百元,不小心還奚落父母掙錢能力差……
對一個女人來講,在合適的年齡生育孩子是個必選題。這道題沒選,將來無後悔藥。現在的有不少人都想讓孩子活得像富二代,在物質上滿足孩子,在教育上,無視孩子的個體情況,單純的認為給孩子提供較優質的教育資源,就是愛孩子,其實有些孩子他就是學不好習,他可能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特長。
其實對於年輕人生孩子養孩子難。而中年人,經濟有基礎了,養孩子有條件了,生孩子難了。也許對於年輕人來說有沒有孩子無所謂,反正沒有孩子,自己就是孩子。但是越是沒啥越渴望啥,人到中年就特別想要孩子。而且覺得沒孩子是人生最大缺憾,所以四十多女人想方設法生育的多的是。
網友:難道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遭遇種種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無盡的擔憂嗎?年輕時沒有這樣的感悟,生了孩子後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忙得焦頭爛額。對孩子有愧疚,因為工作沒有很好地照顧孩子;對工作有遺憾,因為孩子放棄了一些可以拼搏的機會。
人到中年雖然孩子考上了名校,工作也有一些成績,但是個中心酸和遺憾只有自己清楚,如果重新來過,是否選擇婚姻,是否選擇要孩子,我想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將來的社會選擇婚姻未必是主流,那一天的到來應該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吧。
有的夫妻白頭偕老,恩愛一生。有的夫妻見面如仇人,過得生不如死。有的人兒孫滿堂卻無人送終。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做了我們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所有的婚姻和親子關係,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希望所有人到最後,最合理的生孩子的理由是,你覺得這個世界很美,你很幸福,你相信你的生育讓下一代會很幸福。這才是生育唯一最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