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世界人口最新排名。
將近79億的世界總人口之中,中國人口總數13.95億,位居第一,佔世界總人口的17.7%。
排在第二的是印度,13.63億,只比中國少0.32億。按照印度的勢頭,以及中國人生孩子意願跌破所謂的總和生育率警戒線,中國人口長期居於世界第一的排名很快就將不保。
·1·中國人口世界佔比,歷史上是NB得一塌糊塗的存在
在人口佔比上,中國曾經在多個歷史朝代都位居第一。國家強盛、社會穩定和經濟富庶時期,佔比還非常高,NB得一塌糊塗。
舉幾個慄子。
西漢時期漢武帝東徵西討南徵北戰,河西走廊第一次被納入中國領土,新疆地區首次進入中國版圖,連朝鮮半島也屬於漢帝國,越南則為漢帝國的交趾郡。
西漢時中國人口最多的時候有6300萬,同期世界人口大概1.7億,中國人口佔世界比例超過37%。
世界上每三個人至少有一個是中國人。
唐朝人口約有8050萬,同期世界人口大約2.2億,中國人口佔世界比例為36%。
與西漢時期相比,佔比有所下降,但降得不多。
中國歷史上跟同時期的周邊及世界各國比較而言,漢唐算是十分強盛的了。但中國人口的世界佔比還沒達到峰值。
到了宋朝時期,大多數人眼中看到的是弱宋,老是挨北方少數民族的揍嘛,比如西夏,比如遼,比如金,還籤了割地賠款的條約,甚至兩個皇帝都被俘虜到了北方去了。
但是,宋朝的經濟是十分發達的,宋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內亂,財政收入只有跟唐代時期的持平水平,北宋中期很快發展到唐代的2倍以上。這樣的增長不是靠農業壓榨,而是工商業經濟迅猛發展,工商業財稅收入佔了它財稅總收入的50%,多的時候達到70%。正是這樣,才有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問世。
繁榮富庶的經濟,反映在人口上,就是宋代人口增長迅速,比唐朝增加了4000萬,達到1.26億,如果算上同時期的西夏、遼和金——後來都是中國人嘛,總人口達到1.4億多。北宋初年世界總人口大約2.4億,南宋末年世界總人口大約3.6億。大致算一下,北宋時期的中國人,佔到世界人口總數的40%以上!
接近一半了!
明朝中後期,地球處於小冰河時期,世界性的天氣變化劇烈,各種災害頻繁,人口快速增長進程被打破。不過,這時候中國人口還是佔了世界總人口的35%。
隨著美洲的高產農作物諸如紅薯、土豆、玉米等在世界範圍內,包括中國廣泛引進播種,世界人口進入增長爆發期,到清朝中期,世界人口從5.6億增長到1800年的10億,到1900年增加到17億。清朝人口最多時大約4億,所以那時常說「四萬萬中國人」。
1800年清嘉慶時,中國人口3.2億,世界人口10億,中國人口佔世界32%。
到了1900年時,清朝光緒時期,中國人口佔世界比例下降為23%。
由此可見,到清朝中後期以後,由於糧食問題大幅度得到緩解、西方工業化完成、科學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世界其他地區人口增長速度高於科學技術滯後、仍處於閉關鎖國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雖然中國總人口還在繼續增長,但增速和世界佔比下降十分明顯。
·2·新中國成立後,從鼓勵生育到實行計劃生育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中國人口5.4億,五年後的1954年,增加了0.6億人,跨入6億門檻,達到6.026億。
1957年,馬寅初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新人口論》,提出節制生育政策。當時中國沒有明確的人口生育政策,但由於政府嚴格限制流產等規定,這實際上是在鼓勵人口增長。
1964年,中國人口十年間增加了1億人,跨入7億門檻,為7.049億人。同一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此後城市裡開始實行節制生育,而農村,約有五分之一的縣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
總的來看,這一段時間的節制生育政策效果並不明顯,數據表明,此後一段時間,中國人口增加的速度是在加快的,增加一億人的時間由此前的7年變成了5年:1964年人口為7.049億人;5年後的1969年,人口增加了1億,為8.067億人;再過了5年,到1974年又增加了1億人,為9.085億人。
1970年開始,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步形成並全面推行。1970年人口計劃正式納入了國民經濟發展計劃。1973年政策明確要求,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生育間隔3年以上。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在此情況下,地方政府基本只準生一個孩子,把「提倡」當成了「只準」。
1982年,計劃生育列為基本國策。
尤其是在城市和工作單位裡,實行了把「提倡」當成了「只準」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之後,成效是顯著的。這之後一段時間,人口增加速度沒有因為適齡生育人口基數的大幅度增加而顯著增加,每增加1億人的時間則由5年延長到了7年:數據顯示,從1974年到1981年,7年時間中國人口增加了1億,達到10億;再過了7年,人口又增加了1億,1988年人口達到11.1億;7年後的1995年,人口增加了1億,總人口為12.11億。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其合理性,但是到了後來,其弊端也顯現出來了:一是帶來了人口老齡化問題。年齡超過60歲的人口2030年為四分之一,而到2050年,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專家認為,即使中國的經濟仍能保持增長勢頭,到那時也難以養活這麼多老年人。就是說,中國人老得比富得快。其次,另外中國8%的少數民族不受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長期主要在漢族人口中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會導致人口的民族比例出現失調。第三,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現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比較突出,這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隱患。
·3·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和生育欲望持續走低
觀察中國人口每增加1億人所需要的時間,其主要的轉折點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計劃生育政策主導下的人口生育,差不多每隔7年中國就會增加1億人。這之後,每增加1億人的時間分別是10年和15年,增速顯著放緩。
上世紀90年代,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提速明顯,與此相反,人口的增長卻出現趨緩趨勢。
從12億人口到13億人口,中國增加1億人的時間,比之前的7年再度延長,到2005年達到13.075億人時花了10年時間。
到2020年的今天,中國人口13.95億人,15年過去了,人口還沒增加到1億,跟此前每隔5年、7年、10年增加1億人相比,滯脹十分明顯,以至於社會各界驚呼「中國人口紅利結束」「老齡化社會提前來到」「中國社會未富先老」……
對於近年來人口出生數量下降問題,國家層面是相當重視的。
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國各地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不過,根據此後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生育二胎的欲望並不強:在已育一孩的女性中,在各地樣本人群中,計劃生育二孩的女性僅佔28.3%-30.1%。
從實際的生育結果來看,中國的生育增長趨勢並不樂觀:
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
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比上年減少28萬人。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比上年減少135萬人。
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
每年的新出生人口數量,逐年在減少。這是個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
到現在,中國人口的世界佔比只有17.7%,比起歷史上最高峰的宋代,降低了接近三分之二,那時候世界上每兩個半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而現在,世界上每6個人才有1個中國人。
中國人佔比低了,一方面是別的國家尤其是別的發展中國家生育率上來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生育率大大下降了。
2016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95‰;201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43‰;2018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0.94‰;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我國自1949年以來出生率的最低值。
2020年呢?鑑於今年的疫情和經濟狀況,恐怕出生率還會再度下探,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4·中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近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所謂總和生育率,形象地理解,大概就是在一個國家中,每個適合生育年齡的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數,國際公認的標準是2.1個,這樣能保持人口的代際平衡。1.5則是高度敏感警戒線,低於此數,將會可能掉入低生育陷阱,導致社會經濟各方面出現問題,典型的西方國家如日本人不願意生孩子從而進入長期的老齡社會就是如此。
而中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就降到了2.1的更替水平之下;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時的總和生育率為1.33,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則進一步降至1.18。
李紀恆部長的撰文其實說得保守了很多,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總和生育率在十幾年前就遠遠低於敏感警戒線了。
迄今,作為解決此問題和扭轉此局面的手段之一,中國放開全面二胎政策已經實行五年,但是這幾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繼續走低,效果似乎不明顯,看來以前被人們廣泛詬病的計劃生育政策並不是導致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的唯一原因。
如果把這個人口轉折的關鍵期拉長一點看,用二三十年來扭轉這個局面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之前用二三十年實現了計劃生育的效果,只是如今的社會經濟各方面複雜得多了,扭轉起來困難程度會大很多。
因此,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深入和深化。
在放開全面生育二胎政策、甚至考慮全面放開生育三胎政策之後,更需要國家在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託幼等方面加快進行調整。顯然,不在這些方面下大功夫下深功夫下苦功夫,不在社會經濟深層次方面著力,生育率持續下降、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這個社會問題,將很難得到根本解決。
要真正實現人口發展向良性方向轉折,如果只是採用隔靴搔癢,甚至緣木求魚的辦法,恐怕是做不到的。
因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生活工作中,人們在各方面的負擔和壓力都太大了,適齡家庭和婦女即便想生孩子,也生不起,養不起呀!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太高了。
養一個是養、養一群也是養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人們之所以願意生育,除了準許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生得起,養得起,更要養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