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年鑑》 方志上海
「全面二孩」政策下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
2019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第四年。「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出生人數和出生率均出現明顯上升,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下降。2018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率為7.2‰,出生人數為17.40萬人,較2017年下降2.30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6.7‰,出生人數為9.84萬人,較2017年下降1.93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平均每戶僅為2.65人,總體來看,家庭「少子化」現象普遍。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1237名20~49周歲的已婚居民開展了問卷調研。《上海年鑑(2020)》將其收錄其中。
題頭圖攝影 | 陳龍
一
當前的上海生育形式如何
理想、意願與現實迥然不同
(一)傾向幾個子女?
❶ 理想怎麼樣:近六成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及以上,高學歷高收入群體特徵明顯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58.3%的受訪者認為家庭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其中,55.6%認為是2個,2.7%認為是3個及以上。另外,40.0%認為是1個,1.7%選擇丁克。
喜歡二孩的主要人群特徵為:一是從受教育程度看,高學歷對多孩的偏愛更高。60.6%的本科及以上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高中及以下受訪者5.1個百分點。二是從家庭人均年收入看,收入越高對多孩的偏愛越高。65.7%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14.9個百分點。三是從受訪者年齡看,中年群體對多孩的偏愛高於青年群體。60.8%的36~49周歲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26~30周歲受訪者8.8個百分點。
❷ 意願怎麼樣:四分之一受訪者有意願生二孩,陪伴成長和兒女雙全是生育二孩的主要初衷25.3%的受訪者有意願生2個以上孩子,70.2%的受訪者仍打算生一個孩子。一孩是女孩的家庭生二孩的意願相對較高,有27.2%的一孩是女孩家庭打算生二孩,較一孩是男孩的家庭高出4.0個百分點。家庭收入越高打算生二孩的比例越高,31.5%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打算生二孩,較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高出8.4個百分點。
對於打算生育2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有82.1%的受訪者認為養育多個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有44.4%的受訪者是想兒女雙全、湊成「好」字。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的受訪者中,有85.9%認為生育兩個及以上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較平均值高3.8個百分點;本科以上受訪者中,有84.4%認為生育兩個及以上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較平均值高2.3個百分點。
❸ 實際怎麼樣:六分之一左右受訪者已生育二孩,一孩是女孩生二孩比例較高72.4%的受訪者生育1個孩子,17.2%的受訪者生育2個及以上孩子。一孩是女孩的家庭中,有21.6%生育2個孩子,較一孩是男孩的家庭高5.1個百分點。
(二)偏愛男孩還是女孩?
❶ 理想中:更偏好女孩問及對孩子的性別偏好,79.9%認為都可以,16.7%偏好女孩,僅3.5%偏好男孩。學歷越高越偏好女孩,19.3%的本科及以上受訪者偏好女孩,高出高中及以下受訪者5.9個百分點。家庭人均收入越高越偏好女孩,18.9%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偏好女孩,高出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3.2個百分點。
❷ 現實中:男孩比例高於女孩調查顯示,受訪者生育的第一個孩子,50.2%為男孩,49.8%為女孩;已生育的第二個孩子中,52.3%為男孩,47.7%為女孩,男孩的比例高於女孩。
(三)二孩間隔幾年?
❶ 理想中:間隔年齡最好在三年及以內調查顯示,65.2%的受訪者認為二孩最為理想的間隔年齡為三年及以內。其中,43.6%認為是三年,19.8%認為是兩年,1.8%認為是一年。另外,8.2%無所謂,12.6%認為是五年,10.7%認為是四年,3.3%認為是六年及以上。
❷ 現實中:面臨養育精力有限困擾調查顯示,受訪者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平均年齡為25.8歲,其中,女性受訪者25.7歲,男性受訪者25.9歲。逾九成的受訪者生育第一個孩子在30周歲內,其中,42.1%為20~25周歲,50.8%為26~30周歲。5.9%為31~35周歲,1.2%為36~47周歲。按照二孩理想的間隔年齡為3年及以內,生育二孩的理想年齡為29周歲以內,但現實情況是在這個年齡段普遍認為缺乏養育二孩的經濟和精力基礎。調查顯示,26~30周歲的受訪者中,僅8.9%已生育二孩,不願生育二孩的受訪者中,有70.9%認為生育孩子耗費精力過多,有24.6%認為會影響工作和事業發展。
二
「全面二孩」不可逾越的障礙是什麼
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❶ 生育觀念:精力和經濟是主要決定因素問及決定生育觀念的主要因素,有72.6%的受訪者選擇個人精力及時間分配,有63.2%選擇工作職業及經濟實力。選擇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及養老需求(28.5%)、父母長輩意見(25.5%)等也近三成。女性對個人精力的考慮多於男性,76.2%的女性受訪者選擇個人精力及時間分配,較男性受訪者高出8.2個百分點。
同時,對於不願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63.9%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孩子耗費精力過多,58.6%的受訪者表示家庭經濟情況不允許。收入和年齡限制了二孩的生育。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的受訪者中,有69.4%表示家庭經濟情況不允許,較平均值高10.8個百分點。36~49周歲的受訪者中,有52.4%表示是身體原因(高齡生育風險等),較平均值高18.5個百分點。
❷ 生活質量:四成受訪者認為生育二孩會讓生活質量下降問及二孩家庭與一孩家庭的比較,39.3%的受訪者認為生活質量會下降,31.8%表示生活更幸福,另有28.9%表示沒什麼不同。原生家庭結構會影響生育觀念,41.3%的雙獨家庭認為生育二孩會讓生活質量下降,較雙非獨家庭高4.1個百分點。
❸ 養育成本:撫養子女支出約佔家庭總收入三成受訪者家庭每年在撫養子女方面的支出約佔家庭年總收入的30.0%。
其中,有27.2%的受訪者家庭在20%以內,一半受訪者在20%~40%之間,22.4%的受訪者在40%以上。二孩家庭撫養子女支出約佔家庭的34.6%,較一孩家庭高5.6個百分點。
不同收入階層在撫養子女絕對支出方面差距較大,但佔家庭總收入比例比較相當,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及5萬~10萬元的受訪者在撫養子女方面的支出均約佔家庭總收入的31.3%,人均年收入10萬~15萬元的約佔家庭總收入的28.7%,15萬元以上的約佔27.4%。
撫養子女需要依託全家力量,調查顯示,84.2%的撫養子女費用主要由夫妻共同承擔,9.6%主要由父親承擔,3.4%主要由母親承擔,2.0%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承擔。在孩子6周歲以前,隔代照料較為普遍(可多選),有71.2%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母親照料孩子較父親投入更多,57.6%主要由母親照顧,較父親高24.9個百分點。
三
政策期盼:補貼育兒費用和延長產假
需關注不同群體對公共服務的需求
問及「在生育和養育孩子方面,最希望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或者幫助」,排在前兩位的是補貼育兒費用(64.6%)和延長產假(46.1%)。需要關注不同群體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已育二孩家庭,有69.9%希望補貼育兒費用,較平均值高5.3個百分點。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家庭,43.7%希望優質、合理收費的幼兒園與學習,較平均值高5.5個百分點。農業戶籍受訪者,44.4%希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較平均值高9.3個百分點。
END
本調研報告由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完成
原刊於《上海年鑑(2020)》社會調查欄目
由上海市統計局供稿
如需轉載,煩請聯繫原作者
原標題:《生還是不生? 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