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還是不生? 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上海年鑑》 方志上海

「全面二孩」政策下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

2019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第四年。「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出生人數和出生率均出現明顯上升,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下降。2018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率為7.2‰,出生人數為17.40萬人,較2017年下降2.30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6.7‰,出生人數為9.84萬人,較2017年下降1.93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平均每戶僅為2.65人,總體來看,家庭「少子化」現象普遍。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1237名20~49周歲的已婚居民開展了問卷調研。《上海年鑑(2020)》將其收錄其中。

題頭圖攝影 | 陳龍

當前的上海生育形式如何

理想、意願與現實迥然不同

(一)傾向幾個子女?

❶ 理想怎麼樣:近六成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及以上,高學歷高收入群體特徵明顯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58.3%的受訪者認為家庭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其中,55.6%認為是2個,2.7%認為是3個及以上。另外,40.0%認為是1個,1.7%選擇丁克。

喜歡二孩的主要人群特徵為:一是從受教育程度看,高學歷對多孩的偏愛更高。60.6%的本科及以上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高中及以下受訪者5.1個百分點。二是從家庭人均年收入看,收入越高對多孩的偏愛越高。65.7%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14.9個百分點。三是從受訪者年齡看,中年群體對多孩的偏愛高於青年群體。60.8%的36~49周歲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子女數量為2個以上,高出26~30周歲受訪者8.8個百分點。

❷ 意願怎麼樣:四分之一受訪者有意願生二孩,陪伴成長和兒女雙全是生育二孩的主要初衷25.3%的受訪者有意願生2個以上孩子,70.2%的受訪者仍打算生一個孩子。一孩是女孩的家庭生二孩的意願相對較高,有27.2%的一孩是女孩家庭打算生二孩,較一孩是男孩的家庭高出4.0個百分點。家庭收入越高打算生二孩的比例越高,31.5%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打算生二孩,較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高出8.4個百分點。

對於打算生育2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有82.1%的受訪者認為養育多個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有44.4%的受訪者是想兒女雙全、湊成「好」字。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的受訪者中,有85.9%認為生育兩個及以上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較平均值高3.8個百分點;本科以上受訪者中,有84.4%認為生育兩個及以上孩子更利於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較平均值高2.3個百分點。

❸ 實際怎麼樣:六分之一左右受訪者已生育二孩,一孩是女孩生二孩比例較高72.4%的受訪者生育1個孩子,17.2%的受訪者生育2個及以上孩子。一孩是女孩的家庭中,有21.6%生育2個孩子,較一孩是男孩的家庭高5.1個百分點。

(二)偏愛男孩還是女孩?

❶ 理想中:更偏好女孩問及對孩子的性別偏好,79.9%認為都可以,16.7%偏好女孩,僅3.5%偏好男孩。學歷越高越偏好女孩,19.3%的本科及以上受訪者偏好女孩,高出高中及以下受訪者5.9個百分點。家庭人均收入越高越偏好女孩,18.9%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受訪者偏好女孩,高出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受訪者3.2個百分點。

❷ 現實中:男孩比例高於女孩調查顯示,受訪者生育的第一個孩子,50.2%為男孩,49.8%為女孩;已生育的第二個孩子中,52.3%為男孩,47.7%為女孩,男孩的比例高於女孩。

(三)二孩間隔幾年?

❶ 理想中:間隔年齡最好在三年及以內調查顯示,65.2%的受訪者認為二孩最為理想的間隔年齡為三年及以內。其中,43.6%認為是三年,19.8%認為是兩年,1.8%認為是一年。另外,8.2%無所謂,12.6%認為是五年,10.7%認為是四年,3.3%認為是六年及以上。

❷ 現實中:面臨養育精力有限困擾調查顯示,受訪者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平均年齡為25.8歲,其中,女性受訪者25.7歲,男性受訪者25.9歲。逾九成的受訪者生育第一個孩子在30周歲內,其中,42.1%為20~25周歲,50.8%為26~30周歲。5.9%為31~35周歲,1.2%為36~47周歲。按照二孩理想的間隔年齡為3年及以內,生育二孩的理想年齡為29周歲以內,但現實情況是在這個年齡段普遍認為缺乏養育二孩的經濟和精力基礎。調查顯示,26~30周歲的受訪者中,僅8.9%已生育二孩,不願生育二孩的受訪者中,有70.9%認為生育孩子耗費精力過多,有24.6%認為會影響工作和事業發展。

「全面二孩」不可逾越的障礙是什麼

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❶ 生育觀念:精力和經濟是主要決定因素問及決定生育觀念的主要因素,有72.6%的受訪者選擇個人精力及時間分配,有63.2%選擇工作職業及經濟實力。選擇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及養老需求(28.5%)、父母長輩意見(25.5%)等也近三成。女性對個人精力的考慮多於男性,76.2%的女性受訪者選擇個人精力及時間分配,較男性受訪者高出8.2個百分點。

同時,對於不願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63.9%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孩子耗費精力過多,58.6%的受訪者表示家庭經濟情況不允許。收入和年齡限制了二孩的生育。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的受訪者中,有69.4%表示家庭經濟情況不允許,較平均值高10.8個百分點。36~49周歲的受訪者中,有52.4%表示是身體原因(高齡生育風險等),較平均值高18.5個百分點。

❷ 生活質量:四成受訪者認為生育二孩會讓生活質量下降問及二孩家庭與一孩家庭的比較,39.3%的受訪者認為生活質量會下降,31.8%表示生活更幸福,另有28.9%表示沒什麼不同。原生家庭結構會影響生育觀念,41.3%的雙獨家庭認為生育二孩會讓生活質量下降,較雙非獨家庭高4.1個百分點。

❸ 養育成本:撫養子女支出約佔家庭總收入三成受訪者家庭每年在撫養子女方面的支出約佔家庭年總收入的30.0%。

其中,有27.2%的受訪者家庭在20%以內,一半受訪者在20%~40%之間,22.4%的受訪者在40%以上。二孩家庭撫養子女支出約佔家庭的34.6%,較一孩家庭高5.6個百分點。

不同收入階層在撫養子女絕對支出方面差距較大,但佔家庭總收入比例比較相當,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及5萬~10萬元的受訪者在撫養子女方面的支出均約佔家庭總收入的31.3%,人均年收入10萬~15萬元的約佔家庭總收入的28.7%,15萬元以上的約佔27.4%。

撫養子女需要依託全家力量,調查顯示,84.2%的撫養子女費用主要由夫妻共同承擔,9.6%主要由父親承擔,3.4%主要由母親承擔,2.0%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承擔。在孩子6周歲以前,隔代照料較為普遍(可多選),有71.2%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母親照料孩子較父親投入更多,57.6%主要由母親照顧,較父親高24.9個百分點。

政策期盼:補貼育兒費用和延長產假

需關注不同群體對公共服務的需求

問及「在生育和養育孩子方面,最希望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或者幫助」,排在前兩位的是補貼育兒費用(64.6%)和延長產假(46.1%)。需要關注不同群體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已育二孩家庭,有69.9%希望補貼育兒費用,較平均值高5.3個百分點。家庭人均年收入5萬元及以下家庭,43.7%希望優質、合理收費的幼兒園與學習,較平均值高5.5個百分點。農業戶籍受訪者,44.4%希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較平均值高9.3個百分點。

END

本調研報告由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完成

原刊於《上海年鑑(2020)》社會調查欄目

由上海市統計局供稿

如需轉載,煩請聯繫原作者

原標題:《生還是不生? 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多少「單獨」家庭生二胎?生育意願不等於實際選擇
    近日,伴隨著「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指向,「單獨」家庭再生育意願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那麼,在中國2000萬「單獨」家庭中,究竟有多少願意生育二胎?想生的生不了,能生的不願生又是為了什麼?全社會應如何為即將到來的人口新增長做些什麼?  調查結論各不相同,生育意願是否等同於實際選擇?
  • 生育意願偏低:生,還是不生,這是個什麼命題?
    近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聽聞此言,在嶽父全家冷酷的要殺人的眼光中,小舅子高興地與我連幹三杯~雖然國家早早的就開放「二胎」政策,可是很多很多的家庭不願意生,曾經計劃生育嚴查不讓生的時候,人們偷著生,想著法子生;可是現在放開了,想像中的嬰兒潮反而沒有到來,為什麼,這是個什麼命題?
  • 生育意願不等於生育行為
    現實層面:生與不生的兩難抉擇  2013年全國開展的生育意願調查表明,當前城鄉居民的理想子女數為1.93;實行一孩、一孩半、二孩政策地區分別為1.84、1.98、2.01由此可見,大部分符合「單獨兩孩」的家庭還是希望能夠擁有兩個孩子。在社會快速轉型的當下,獨生子女家庭抵禦各種不確定風險、負擔養老義務的能力還是顯得過於薄弱。  不過,願望與現實之間總是會出現一些矛盾。對於大部分單獨家庭而言,都將面臨「生得起,養不起」的尷尬境地。
  • 2018.09:居民二孩生育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基於CGSS2015數據的...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與生育二孩負相關,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想生,初中至大專之間文化程度對女性生育意願影響更顯著;家庭共居人口數越多,生育二孩意願越強烈;家庭收入水平對生育二孩有明顯正效應,城市女性對收入相對更敏感;晚婚未婚減弱居民二孩生育意願;參加醫保促進二孩生育意願;此外,信教者比不信教者更想生二孩,農村居民比城市居民二孩生育意願強,少數民族比漢族更想生二孩。
  • 金秀兒媽媽網99公益發布備孕白皮書:泛90後夫妻生二胎意願高
    據媽媽網、金秀兒、99公益聯合發布的《泛90後新生代備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在基於媽媽網萬人數據調研中,超七成人期待二胎生活,泛90後對於生娃意願較為積極。雖然在經濟重壓下,不少年輕人表示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但實際情況卻是80後開始生二胎、90後成為一胎媽媽人群中的主力。
  • 「不必生」「不想生」「沒有條件生」——臺灣女性生育意願持續走低
    新華社臺北5月7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母親節即將到來,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7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臺灣女性生育意願持續走低,「不必生」「不想生」「沒有條件生」成為越來越多女性的共同心聲。這項名為「2019年臺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六的育齡女性(20至44歲)認為「不一定要生孩子」,高達六成一的育齡女性「沒有計劃要生或再生孩子」。探究不願再生育的原因,調查顯示,有六成四的媽媽表示「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也有超過四成的媽媽說「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低生育率堪憂 女性為什麼不願生娃?作者:郭晉暉985名校畢業、在金融企業工作的丁逸走上了一條與她母親完全不同的路:結婚時,她和丈夫決定不生孩子,組建丁克家庭。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985名校畢業、在金融企業工作的丁逸走上了一條與她母親完全不同的路:結婚時,她和丈夫決定不生孩子,組建丁克家庭。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
  • 二孩意願調查:經濟壓力大仍是不願生育主因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通過採訪數十國內各大小城市符合生育二孩資格的家庭,綜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湖北宜昌做的40萬育齡女性生育意願調查(下稱「報告」)發現,目前經濟基礎是家庭考慮是否生二孩的第一條件。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80後」年輕人大多表示孩子教育、醫療成本過高,不會輕易考慮生育二孩;一線城市富裕家庭以及三四線地級市和縣城家庭生育二孩的意願則相對略高。
  • 生育保險如何助力「生得起」? 部分企業拖欠或不繳
    這需要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增加生育、養育、教育以及醫療資源的供給,降低生育負擔,完善生育、養育的公共服務,並保障婦女合法休假與就業的權利。如此,才能讓有生育二孩意願的家庭能夠「生得起,養得好」。  本刊今起將連續推出兩期報導,關注「全面二孩」配套政策的完善和落地。敬請關注。——編者  「18.7%參加了社會保險,但因種種原因實際上未享受任何生育福利。
  • 在上海,為什麼生二胎的集中於中產階級高收入職業女性?
    目前國內學界很多研究集中於討論二胎生育意願,而眾多研究發現,生育意願與實際生育行為是有差別的。上海社科院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揭示了已生育二胎群體的人口學特質,而我們的研究則探究了她們生育的潛在的與深層次的原因。在0-3歲機構育兒普遍缺失、傳統家庭內部性別分工依舊盛行、女性既要「主外」又要「主內」的情況下,她們為什麼會生二胎?她們是如何協商工作與家庭的?
  • 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生育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儘管在這過程中, 獨生子女政策在多省有細微調整, 比如允許農村夫婦或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 但2015年我國的總生育率還是降到了1.5到1.6左右, 部分學者認為總生育率實際上比官方公布的還要低, 甚至可能低於1.2[4]。而在上海等較為富裕的城市其人口生育率更低, 僅為0.6[5], 遠低於世代生育更替水平2.1。
  • 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
    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孩子?推薦語:現如今,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大問題。要知道,人口的穩定增長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尤其是對於一個大國來說,人口更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如果人口生育率出現不斷下降,那麼就意味著未來國家會有衰落的風險。
  • 湖北惠民生育政策實施:讓符合政策的人願意生 生得起 生得好
    截至今年4月,全省累計實施孕前優生檢查58705對,孕婦補服葉酸58812人,母嬰阻斷綜合幹預29143例,開展兒童健康管理服務371668例,為適齡兒童接種一類疫苗948243例,享受基本生育免費服務政策的農村居民住院分娩37003例、城鎮居民住院分娩14903例。
  • 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呢?有人說生孩子是人類繁衍的責任和義務,現在年輕人貪圖享樂,不願意生孩子,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人說現在生娃養娃成本太高,如果不能提供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那麼寧可不要生,這才是對下一代負責任的表現。
  • 現在的生育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不想生,不敢生,沒法生
    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中國的生育問題,中國的生育問題究竟有多嚴重?這關係在民生大計,前幾天看到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1990年一月一日上海出生率2784個寶寶,十年後的2000年1月1號上海出生了1148 個寶寶,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80人,到2020年只有156人,數字的變化體現了一個問題,我國的生育問題為什麼會這麼嚴重?
  • 口述|五個「90後」的生育選擇: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
    【編者按】「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國家統計局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一孩出生人數更是減少了249萬人。學者分析,這與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婚育年齡推遲和生育意願下降有關。
  • 五大信號預示全面放開生育臨近,你生嗎?
    近年來「計劃生育」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逐漸消失,2018年計生機構取消、民法典分編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內容等信號頻發,並且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未來生育政策有望全面轉向,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政策或已不遠,問題是,你生嗎?
  • 不生二胎就「交錢」?生育基金合理嗎?網友們爭議:變相罰款
    很多人表示:如果不生二胎,也要繳納相關的費用,雖然退休可以返還,但是這不也是變相地「罰錢」嗎?想要提高生育意願,最根本的方式還是降低養孩成本生活中,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人不願意生二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壓力太大,說白了就是「養不起」。
  • 67歲女士生娃兒,是好事還是壞事?
    ……第二十條育齡夫妻自主選擇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預防和減少非意願妊娠。從現行的法律來看,計劃生育依然是基本國策,提倡生育兩個子女並不意味著放開生育計劃,並不意味著任何年齡都可隨意生育,只有是育齡夫妻在生二胎時不必要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