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由易趣財經傳媒、一本財經、金融理財雜誌社主辦的線上保險爆發與新機遇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
最近幾年,保險行業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信號。比如保險的客群在改變,獲客方式的改變,產品的改變等。保險行業的改變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及挑戰,在峰會現場,嘉賓介紹了最前沿的線上保險探索,保險科技的進展以及尋找線上保險與線下保險相結合的可能性,並且共同探討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以下為圓桌論壇《線上保險的幾大模式與突圍》的討論內容:
徐尚悅:各位朋友,我叫徐尚悅,來自中關村大河資本。我們是一家從早期到Pre—IPO、併購和母基金都有的資本集團,泛TMT尤其是保險科技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所以今天非常有幸和圓桌上的很多位創始人以及下一個圓桌的很多位創始人開展討論。今天我們在這樣的一個論壇,一起聊聊在線保險這個話題。首先請各位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陳志華:我是悟空保集團的創始人的陳志華,2019年升級為保險科技集團公司,生態包括悟空籌、悟空互助和悟空保等子公司。
魯陽:我是小幫規劃的魯陽,感謝一本財經的邀請,今天也很高興在這裡和各位合作夥伴一起探討線上保險的話題。
晁曉娟:我是保準牛的創始人晁曉娟,非常高興在快過年的時候和大家見面,也很高興和大家討論線上保險更多的東西。
李清昊:感謝一本財經的邀請,能夠有機會和大家交流線上保險的事情。
徐尚悅:今天下午全場真的可以用爆滿形容,一般在聊行業發展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一個詞叫做元年,其實我們提保險科技元年或者網際網路保險元年是在2017年。今年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就是2017年開始蓬勃發展,然後到今天仍然做得蒸蒸日上的企業也非常有幸,很多都被今天的主辦方邀請到了現場。既然我們去聊這樣一個話題,剛才的幾位獨立演講的嘉賓也都紛紛提到了網際網路保險模式的革新,提到價值鏈的創新。首先,我想和各位嘉賓探討的問題就是線上保險的模式。
悟空集團下面的保險也做了不同的模式和板塊,請陳總為我們介紹一下線上保險的模式都有哪些,優劣勢分別是什麼?
陳志華:謝謝主持人,網際網路保險的商業模式,單純從線上保險來看,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創新,應該已經是百花齊放和各領風騷。網際網路保險的賽道足夠大,在任何一個垂直賽道做得足夠深,想要活著或者發展得很好都是有大有機會的。如果我們把2015年看作網際網路保險的元年,現在也只是冰山一角,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
個人會把目前的網際網路保險的主流商業模式分為四種:第一種叫作平臺商城型,不少大的網際網路流量平臺都做了保險商城,主要放了一堆保險產品在那裡,客戶主動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第二種是SaaS平臺分髮型,通過提供SAAS工具提供產品、系統、服務、轉化等來服務小B和大B等渠道,也能夠做到上市的體量和規模。第三種流量O2O模式,線上投放流量,通過社群和TSR(或者代理人)一對一轉化。第四種是場景生態型,比如悟空籌、悟空互助和悟空保等,從籌款切入,互助承接,保險和健康服務轉化。
第一種模式,不管是我過去服務的大流量平臺的保險商城,還是微信財付通的保險商城,現在基本上都是業務量不大或者以關門告終,我個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看好這種模式。除了這種之外,後面的三種商業模式基本上也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做起來的,SAAS平臺分髮型需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要有很強的小B和大B的商務拓展能力,要有很強的系統支撐和服務體系能力,要有很強的產品設計、定製、創新能力以及完整的產品線,剛開始可能還有一些比較強的資本力量,就是扶持一幫小B成大到大B,尤其很多小B在初期,沒有獨立擁有監管規定的5000萬註冊資本的全國網銷資質的保險經紀公司。目前這個賽道頭部已經有定型了,應該已經跑出了兩家以上企業。我們能夠看到對方的報表,基本上有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毛利還。但是隨著頭部大B融資額達到兩億的水平,他們已經具備收購全國性基金公司牌照的能力了,風險比較大。前兩天有些自媒體也在談一些網際網路公司過去沒有牌照,儘管是過去很久的事情,但還是希望大家還是要抱著比較寬容的心態。
關於流量O2O型,前期是流量投放,主要看ROI,包括自媒體投方、抖音投放等,後面再通過社群和課程的教育或者互動答疑,以及賣諮詢門票,最後通過一對一的TSR的來服務的模式,有很強的盈利能力,這已經能夠得到資本的認可。這個模式來看,悟空保也曾經複製過,當時也投了不少母嬰自媒體,我們認為其實拼的是線上流量投放+線上運營能力和傳統線下的TSR轉化能力。這個模式我們的擔憂是:未來線上流量池是否足夠大?競爭者增加是否會導致投放成本快速上升?轉化率是不是會適當地降低?整個商業模式對於標準化的要求非常高,要求中間每個環節都有效率,要是每個環節都能夠提升10%,結果會改善很多,如果每個環節都降低10%,結果就會很慘,這拼的是流水線的系統操作能力。
我們當時測算了一下流量成本,單純獲取入群用戶的成本大概是60-100元,付費諮詢率大概是20%,轉化的話也就是20%,僅獲客成本高達2500元,加上TSR的固定薪水和提獎,以及職場和硬體投入,這是個高固定和低變動的成本結構,包括TSR數量和流量的匹配度,新的TSR進來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平均盈虧平衡線,資本上能不能忍受這個虧損,這些都是需要認真去考慮。目前頭部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首年是能夠做到盈利,續期都是純淨利,所以我覺得也有它的現金流和模式都不錯。
為什麼叫做場景生態型?前面的第一種類型轉化率非常低,因為真的沒有任何用戶教育過程。所以當年我們在京東做保險商城時,從活動頁到產品頁和支付頁,轉化率基本上就是自殺式、斷崖式的跌落。我們看籌款、互助、商業保險到健康服務這個商業模式,水滴差不多已經能夠做到20億美金的估值,但這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所以去年我們悟空保就在ALL IN在這個賽道,但是做了半年,我們覺得賽道雖然足夠大,當然難度也是足夠大。
為什麼叫做場景和生態?場景的本質籌款是通過熟人生病和捐款,然後我覺得自己還沒得病,但是覺得應該事前買些保險啥的。互助其實是通過陌生人被動分攤來教育消費者,這裡就有了保險銷售的場景,然後推送百萬醫療,第一、百萬醫療的本質是自己掏錢,自己住院和本人受益,符合人性。第二、住院健康險也好理解,1萬以上報銷,最高600萬元,用戶覺得很划算;第三、百萬醫療的低金額和月繳方式,使得用戶能夠在幾秒鐘之內做出決定,因為幾塊錢也無關痛癢,所以轉化率會很高。整個用戶從籌款行為軌跡到互助行為軌跡,然後到保險到健康,到服務,其實有很多數據和行為軌跡可以被抓取和二次利用。
徐尚悅:志華總不僅介紹了自己理解的四種商業模式,順便給隔壁的兄弟和臺下的嘉賓做了廣告。我們順著剛才討論的話題說,陳總提到他理解的四種模式當中的第三種,小幫就是優秀的代表。我對小幫的第一印象還是和志華總的描述完全匹配的,作為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小的大V,我見過的廣告當中,自然閱讀量最高的就是小幫,所以他們能做到今天的成績是有原因的。關於線上保險,你們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
魯陽:今天在場的都是保險業的朋友,小幫其實還是很年輕的,我們是2017年成立的,主要是做家庭資產規劃的服務。到目前為止我們獲得差不多3億元的戰略投資,主要有騰訊和美國再保險集團、紅杉資本以及藍馳創投。大家都知道從家庭資產規劃的維度來講,保險是比較重要的職能,所以就有了小幫保險,我們也取得了全國的保險經紀牌照,來為廣大用戶服務。總體來講,小幫做的就是兩件事情:一是幫用戶買對保險,另一件是幫保險公司獲得更多的用戶。因為我們也積累了百萬級的用戶了,也會有很多用戶的需求沉澱下來,我們就會和保險公司展開合作,面向市場需求定製開發產品,共同拓展市場。
回到線上模式的種類和大概情況。我個人一直在和保險行業打交道,大概有十七年了。我主要是從事運營和管理工作,包括最早的模式電商、商城模式,整個線上保險的發展歷程是跟著網際網路電商的浪潮走的,這是我看到的情況。
最早的淘寶和京東起來以後,保險公司都在做自己的商城,還有很多第三方的科技公司也在做比價的服務,就是通過搜索引流獲客,引導用戶在商城上完成保險的成交和交付。到了今天,簡單的擺貨模式我覺得沒有原來好了,或者已經發生變化了,現在一定是多元化的狀態,無論是從流量的損失還有從賣貨的方式來看,整個環境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歷史上就是這樣幾個狀態。
簡單來看的話,我覺得保險行業可以從兩個方面劃分:一個是被動銷售,一個是主動銷售。被動銷售就是保險商品在預定的場景當中產生交付,比如我們經常見到的場景當中的退坡險、航班的延誤險。但這些更多的是被動的,不是主動銷售的。我想重點說一說主動銷售的模式。志華總是做網際網路行業的老兵,嘗試過很多模式,簡單抽象分類的話就是2A、2B、2C。
2A就是為廣大的代理人服務,屬性主要是偏工具類。可以幫助代理人提高銷售效率,在線上談客戶的時候快速高效地找到和客戶交付的產品,並且完成服務。
2B就是面向代理機構了,他們提供兩個方向的服務,一個是科技的賦能,一個是保險商品供應的賦能。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小B具備或者不具備代理資質,科技解決方案的能力和產品供應的能力遠遠沒有達到現在的要求,包括和保險公司的對接、和渠道的對接,很多管理系統管理更多的代理人和分支機構,這是沒有辦法達到的。這也是這種模式的市場機會所在。
小幫可以定義為純粹的2C的一個模式或者案例,2C完整的是從線上獲客、線上交付,但問題是解決不了線下的服務,所以需要聯合更多的夥伴,自己也要建立供應和服務的能力。
徐尚悅:除了ABC之外,我們作為投資機構在市場上也接觸過很多to I,就是直接對保險公司的模式。剛才陳總講到泰康在線和其他持牌保險公司,都有很多類似的服務商。模式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保準牛的創始人曉娟總怎麼看待線上保險的模式?你們公司的核心抓手是什麼?
晁曉娟:大家覺得在線保險等於在線賣保險嗎?我覺得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看,2015年之前保險行業是有一個爭論的,叫做保險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保險,它逐步演化到保險科技、網際網路保險和在線保險這樣的分類。我覺得在線保險肯定不等於在線賣保險,要是在保險產業裡面來看,可以從賣保險的角度說,賣給誰,2B、2C、2I或者線上線下都可以分類。真正要看保險的本質和保險作為一個商品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當中產生價值如何落地,其實分成好幾個層面。簡單來講,在線保險等於營銷在線,就是流量觸達用戶或者產品在線、服務在線,真正的在線保險其實是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在線。前面各位可能是橫切,會從不同的維度去切,我更願意從保險本身與客戶產生連接所有的這些點去切。營銷、產品和服務如何在線?保險真正賣出去之後,保前、保中、保後到底是在線下填單子還是在線上定製產品都是不一樣的。
要是拿營銷在線來講,基本上就是通過流量更好地把保險賣出去,這是目前保險行業研究比較多的。另外就是服務在線,原來保險行業更多的是線下,比如做團險收單甚至批改,很多都是在線下。理賠也有在線下通過電話和很多其他方式去做的情況,但是我們今天在很多環節也可以把服務在線,其實這是在線保險非常重要的環節。線下服務本身就是不完整的閉環,在線服務也是在線保險的一個環節。現在無論是2B還是2C,核心就是怎樣給客戶適合的、恰當的產品。
之前大家購買保險都在線下的原因就是定價、風控和本身定製這個產品過程都是線下,保準牛做的就是怎麼通過大數據和保險科技讓產品在線,讓所有的人在線上買保險。保險產品如何能夠在線,如何能夠千人千面,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場景,都能夠因為在線輸入參數動態生成不同的產品,這樣的話就能夠真正讓它在線拿到想要的東西,進而把服務在線化,這樣才能讓真正的在線保險成為全閉環。
保準牛做的事情就是偏2B的,更多的是幫助各行各業的B端、C端制定保險產品,讓他們從原來沒有保險產品,或者在線下花非常長的時間得到保險產品,甚至有保險產品但並不適合自己的狀態,變成了讓客戶在線進行各種互動,輸入參數動態生成這個企業或者這個個人不同的保險產品,完成在線投保、承保、核保以及未來的理賠報案。真正的在線保險是通過把客戶所有的觸點,全鏈條閉環都在線逐步解決掉的模式。
徐尚悅:這個觀點非常新穎,不只是把線上當成一種場景或者一種工具,而是真正用在線,對保險產業和保險產品進行全新的價值創造,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NewBanker是一個舶來的概念,你們對保險模式還有沒有第四刀的切法?
李清昊:我們NewBanker對保險的理解和剛才三位相比有些區別。因為我們本身是基於SaaS的財富管理中臺公司,也是純粹2B的公司,我們的客戶中包括理財工作室和保險工作室,也有一類傳統金融機構使用很多技術開展各種營銷,完成各種客戶服務,所以保險公司也有我們的客戶,比如陽光、券商和銀行都有。我們是做SaaS的公司,保險是非常重要的Generate收入的業務線,所以保險確實是我們的業務線之一。但是,由於我們聚焦的終端客戶和大多數人都不太一樣,全國只有不超過1000萬人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只以toB的方式做富裕人群財富管理的業務,也是只做富裕人群的保險。我們眼中的保險只有兩種:一種是有錢人的保險,一種是普通人的保險。
這兩種在保險業務上有些基本的區別:普通人的保險金額比較有限,一個普通家庭能夠買的保險有那麼幾種,買了以後投那麼多錢,只是收入資產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那就是保險姓保的部分——保障。有錢人的保險可以是他所有的身家,因為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傳承。普通人的保險找小幫規劃研究一下,完全可以Self-service,有錢人買保險動不動就是一個億,可能自己搞不定,也不可能線上劃轉一個億去買保險,所以普通人的保險不需要顧問角色出現,有錢人的保險一定需要一個顧問角色出現。普通人買保險就是保險,不需要討論太多其它的東西,否則會跳脫保險的場景。有些人買保險不是只買保險,身份和保險有關,稅收的、個人的、生意的、保障的、傳承的,也和投資有關。有錢人的保險是基於財富管理的保險,普通人的保險是基於保險的保險。
我們做的就是富裕人群的保險,沿著剛才的這些邏輯開始,我們只做2B,險種是相對有限的,我們專注做大單,很講究從財富管理的角度去做規劃。技術應用方面,我們本身輸出的就是SaaS服務,做有錢人保險的這些機構最大的難點就是真實地識別自己的需求,發現真的需要這個大額保單的需求,深刻理解這個內容,通過網際網路的線上協同,可以快速地給一個相對比較有效率的方案和邏輯讓他們buy in,然後到線下落地把保單做了。
所以用剛才曉娟的講法,我們是在保險營銷做了很多功夫,在投資者教育上做了很多功夫。我們基於保險營銷和投資者教育獲得的信息標籤,對客戶洞察做了很多功夫,於是我們很快能告訴一個中小型財富管理機構,什麼樣的客戶可能產生多大的保單需求,並且落到什麼樣的產品上去,我們通過什麼方式幫你快速地把這個單子拿下。我們心目當中的保險是高額低頻、非標準的解決方案,所以確確實實需要用打老虎的邏輯來看。
我們自己有一個全國保險的代理牌照和網銷資格,2019年開始做保險業務,我們只有十二個人推動保險業務,簡單地說就是賣保險。去年我們做了一個多億,平均首期規模是19-20萬元人民幣之間,所以可能和大家說的稍微有點區別,我們特別想向大家學習和了解,有沒有可能借鑑這種有錢人的保險該怎麼做。
徐尚悅:今天台上坐的四位,大家的服務對象都是差異化的,而且線上保險領域仍然屬於各服務各的客戶的階段,麥田非常廣闊,大家在廣闊的市場當中各割各的麥子,很長時間都還割不到別人的門口。作為先行者,其實四位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繼續做大做強在行業當中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我們就來聊一聊挑戰在哪裡,怎麼應對這個挑戰。剛才志華總的演講當中我抓到了一個詞,高獲客成本,不知道志華總見過的各種坑裡面這個會不會是比較大的坑?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突破方式可以讓我們的公司越往後做得越穩健?
陳志華:網際網路保險始終就是圍繞三個問題,要是都能夠解決的話,網際網路的春天就真的到了。首先是怎樣解決低成本的大規模獲客問題?不管是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或純線下代理人、銀保和中介的方式獲客。只要解決這個問題,至少這扇窗戶就已經打開了;第二步就是怎樣獲取更高效的轉化率;第三步就是怎樣做好客戶的復購和留存,只要把這三個問題解決,網際網路保險就會發展的更快,本質是成本和效率。
過去的幾十年,很多傳統保險已經有了固定的流程和規則,網際網路保險還是在變化和動態的過程當中,大家還在嘗試。中國的保險科技創業相對於美國,我們應該還是走在前面,至少在這個領域是並駕齊驅,所以任重道遠,但是一旦成功,將會是幾何級的增長。
魯陽:現在說的無外乎是一個問題,流量越來越貴,大家都在競爭,都在尋找,或者說遇到了瓶頸。流量本身有沒有瓶頸,這是一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還是要跳出來看這個市場的趨勢。流量挖掘方面首先還是要看大的趨勢,大的趨勢就是流量在大環境來講是不會幹枯的,而且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網際網路會越來越深入到各個垂直領域,也會越來越細分,所以獲取流量的方式要發生變化。
之前也說到最早都是通過百度或者通過搜狐這種搜尋引擎獲得流量,然後做引流,今天除了微信還有抖音、快手、直播等各種各樣的媒體、各種各樣的場景,APP都有很多,而且也都是細分領域。
所以我覺得流量本身沒有枯竭的趨勢,真正的挑戰還是來自企業的內部,還有我們自己對於網際網路領域的認知,我們要考慮的是怎樣發現新機會,怎樣和新機會同步。
徐尚悅:中國畢竟有著這麼大的人口基數,無外乎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公司的發展,大家不斷地去探索,我們用什麼樣的新方式能夠保證公司的發展。作為2B的公司可能打法和2C是不一樣的,下面有請保準牛的曉娟總講一講未來如何做大做強,在所屬的領域當中,壁壘在哪裡,應該怎麼突破。
晁曉娟:流量方面我沒有什麼發言權,我們一直沒有買過流量,也沒有依賴過流量。保準牛做過幾年以後,我們已經投過保的C端用戶大概已經有1個多億,所以我們不去買流量,也沒有做任何關於流量的行為。我們已經連接到了這麼多的C端用戶,核心就是我們更關注用戶的真實需求和剛需,如果給用戶解決剛需的話基本上就不需要營銷,用戶自然而然會來找你。而且剛需的產品是不是足夠好,能不能像剛才說的產品在線,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基於不同的定價因子,通過保險科技和大數據來做適合的定價產品創新,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為剛需來了又實時地得到產品,這個產品又是性價比各方面服務最好的,而且在線完成,這是保準牛比較關注和比較擅長的。
我們會更關注怎麼練內功,科技能力是不是足夠強,再現能力、產品定製能力和服務能力是不是足夠好,這些東西也能夠真的讓客戶感受到。進而像剛才說的復購率、口碑和影響自然而然就會出來。這是2B和2C不完全一樣的,2C會非常關注流量,2B會關注價值以及客戶本身的需求,並且再去關注用戶持續挖掘和深度服務。比較幸運的就是,流量會比較依賴於抖音、微信和淘寶,非常依賴於給你流量的這些方面。但是對做B端來講,所有的點都在於夠不夠好、夠不夠準,如果夠好又夠準,客戶又夠剛需,交易閉環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所以我們更關注的就是,是不是夠好、夠準,怎麼把產品在線服這些能力做得更好。
徐尚悅:曉娟總提到價值兩個字又讓我想到剛才在底下討論的,作為保險業的從業者對大家來說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大家如何齊心協力在這個行業迎來爆發的前夜,一起維護這個行業不要走偏,這是需要每個人去做的事情。清昊總做的業務是皇冠上的明珠,12月份一本財經有一個新的統計數據,到了2019年中國新產生的家辦就有1萬多家,在皇冠上的明珠越來越多的場景下,NewBanker與市場上的競品相比,你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什麼地方?
李清昊:2B的公司確實是最大的難點,今天也有很多保險公司的大佬在這裡,他們確實沒有流量成本,我們也沒有流量成本。歷史上我們已經服務過80多萬的有錢人,服務過5萬多個理財顧問。去年那麼差的情況下,各式各樣的資產類型配置了600多個億,這些數據都是一樣的,就是數據準不準、有沒有效率,如何分析和做客戶畫像的問題。我們做高端保險和網際網路保險有一個區別,大量的高端保險是線下完成的,雖然有全國保險的牌照,也有開十幾個分公司,但保險公司的線下大佬真的非常強勢,所以我們要在每個地方籤合約難度極高。
保險公司大佬習慣思考我有一個很強的個險團隊,泰康好幾萬人,個個非常優秀,我們的大單都自己出,找你合作大單很奇怪。其次近貸要考慮接續率等一大堆問題,所以創新出來的公司上來去嵌套好的年金、壽險這樣的產品,以及好的服務和佣金是挺難的一件事情。要支持中國保險科技創新的是中國保險公司的大佬們,儘量把一些機會和資源給到創新公司。
泰康今年雖然做了第一年,上海泰康的分公司給我們發了一個獎,但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大量的時間都是在上遊做交易,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它的反而都是企業可以自己克服的。中國現在確實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以買方顧問為定位的財富管理機構,或者乾脆就是有錢人自己創辦的家族辦公室。有錢人自己創辦自己的投資、自己的家辦,本質邏輯就是自己把自己的錢打理好,然後作為意見領袖把周圍的錢打理好。這是一個有錢人首先服務好自己,然後根據建立的經驗嘗試服務別人的過程。
服務過程當中最難取得的就是信任,為什麼我們做財富管理業務的SaaS出身的容易獲得信任?因為一個公司願意把所有的業務數據、投資數據,包括內部的溝通管理數據放到一個平臺來做,他們已經對你產生了極大的信任。所以我們的切入口首先是為理財管理機構提供以CRM核心為基礎的業務系統,但我們這個事情做了三年以後,凡是和我們合作的客戶就會發現,真的跑出來一個公司是不投數據的,不會幹涉我的隱私,然後再跟他們談交易轉化的時候就會相對順暢得多。可能這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他們對服務商的信任,有了信任,就形成了門檻,堅守住你的價值觀和信任點,再來開展其它高端的業務他們就會更加buy in。
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會有另外的公司和我們有一模一樣的定位、一模一樣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和行業理解的能力。他們覆蓋了另外的家辦或者機構,形成了那些人對他的信任以後,這個Switch Cost非常高,哪怕是阿里和騰訊都未必能夠撬動這樣的客戶。
徐尚悅:剛才四位的討論是殊途同歸的,無外乎就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行業當中,大家怎樣真正站在自己所服務的客戶身邊,站在他們的背後去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我們提供相應的服務,一起把這個行業越做越好。最後想請四位嘉賓每個人用一句話暢想這個行業,或者是自己的公司,或者是2020年的一個美好的未來。
陳志華:作為創業者,在當下資本寒冬,還是回歸商業本質,要有盈利並現金為王,要先活著。在這個基礎上,更要有創新和變化,要有夢想和憧憬,畢竟,寒冬將過,暖春在即!
魯陽:我覺得就線上保險這個業務來講,我們始終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因為在整個大的環境下,從監管、經濟環境以及人群來講,這個趨勢是向好的,所以大家一起給用戶創造價值,一起把這個市場的口碑做好。市場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吧。
晁曉娟:金融和保險產業的創新是兩種:一種是掀桌式,一種是拼圖式,我認為應該是拼圖式的,就是2A、2C、產品、技術或者服務,所以我覺得今天這個產業是非常好的,我們非常有幸在這個賽道。不同的板塊做拼圖式的創新,最後會做到一起,其實這就是在線化、數據化和智能化。
李清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專注自己的能力,然後在這個周期做好自己的細分人群,最重要的需求都挖透,所以就我們而言,專注於有錢人保險這個事情,抓住幾十萬億中國人傳承財富的機會。
徐尚悅:祝4位創業者2020年一切順利,也祝現場的所有朋友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