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摔傷了,正想著要去買輛輪椅呢,居委會送來的輪椅車真是及時雨。」家住桃浦鎮山茶苑185號的王阿姨(化名)笑容滿面,豎起了大拇指。原來,這是山茶苑居委會衛生幹部劉燕君在樓道堆物清理過程中,將閒置物品再利用,「精準」對接上了有需求的居民,化腐朽為神奇。
居民收到輪椅車開心點讚
原來,這輛輪椅車原是小區191號住戶俞阿姨去年因老伴骨折購入的,「現在用不上了,家裡太小沒地方放,可是基本全新,扔掉我也不捨得,只能堆在樓道裡。」為此,劉燕君協調勸說,兩戶居民的「供需」對接上了,變「廢」為寶。「真有人需要,我願意送,物盡其用,不浪費!」俞阿姨笑著說。
自此,山茶苑對樓道堆物的循環再利用處理進行了統一部署,分類處理。「整個小區的樓道清理出了12噸左右的各類堆物,其中,可利用的物品大約重600斤左右。」山茶苑居民區書記趙安告訴記者,為此,居委會協調物業騰出了一間空房間,用以暫時安置可利用的各類物品。
針對籃筐、家具、自行車等各類閒置物品,居委會協同物業、志願者一起,發揮群智,分類處理:籃筐等小型物件,獎勵給小區的志願者、熱心居民;自行車、閒置家具等物品,拆解翻修再利用美化小區公共環境;特殊物品,通過走訪居民需求,進行靈活調劑。
分類處理樓道堆物:居民內調劑、二次改造
「小區有一些年輕人家裡裝修,拆下來一些水池堆放在樓道,而我們在走訪居民的過程中發現,小區內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獨居的老人,家中設施比較老舊了,我們通過物業進行了維修翻新,還可以再使用。」山茶苑居委會主任周瓊介紹道,「還有一些廢棄的家具柜子,我們也二次加工,成了小區中心花園的新花架,居民們還可以將自己養的花草放置其中,掛牌認領,既清理了樓道,和諧了鄰裡關係,也美化了小區的公共環境。」
據介紹,山茶苑小區是1998年建成的小區,一共1244戶居民。除了在樓道堆物清理上創新思路,變廢為寶。此次創城整治期間,小區還對4個地下非機動車庫進行了智能改造和人車分流管理,暢通了行車疏散通道,消除樓道充電安全隱患。
記者:丁婉星
編輯:楊軍慧
普陀這個超「潮」的園區火了!空降網紅夜市!
點亮青年活力!普陀這個社區有群「超級英雄」
每月不知不覺被扣錢?快查查支付寶、微信!
月餅、羊肉原來也是非遺文化!
千裡之外的「菜中珍品」,來這裡就能買到!